《梅花易数》,又名“周易梅花数”、“梅花心易”,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撰,广泛流传于民间。作为一种衍自《周易》的占卜之法,梅花易数以先天八卦次序为数,取象八卦万物属类,合易理与象数为一,简捷灵活,数百年来备受推崇。此次整理《梅花易数》,以故宫珍本为底本,再参校各家的本子,删繁就简而成书。校对精良,质量上乘。
《梅花易数》,又名“周易梅花数”、“梅花心易”,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撰,广泛流传于民间。作为一种衍自《周易》的占卜之法,梅花易数以先天八卦次序为数,取象八卦万物属类,合易理与象数为一,简捷灵活,数百年来备受推崇。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
陈阳,人文学者,正心公益基金创始人,中信集团建设公司特聘专家,自幼习《易》,在《易经》研究领域著述颇丰。
梅花易数卷之一
周易卦数
五行生克
八宫所属五行
卦气旺
卦气衰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八卦象例
占法
玩法
卦数起例
爻以六除
互卦止用八卦,不必用六十四卦重名
年月日时起例
物数占
声音占
字占
一字占
二字占
三字占
四字占
五字占
六字占
七字占
八字占
九字占
十字占
十一字占
丈尺占
尺寸物占
为人占
自己占
占动物
占静物
端法后天起卦之例
八卦万物属类
八卦方位图
观梅占
牡丹占
邻夜扣门借物占
今日动静如何
西林寺牌额占
老人有忧色占
少年有喜色占
牛哀鸣占
鸡悲鸣占
枯枝坠地占
风觉鸟占
风觉占
鸟占
听声音占
形物占
验色占
八卦所属内外动静之图
八卦万物类占
………
………
梅花易数卷之二
梅花易数卷之三
梅花易数卷之四
梅花易数卷之五
附录 邵雍传
梅花易数卷之一
象数易理
据《周易·系辞传》云,远古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同时又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生长状况,近取之于身,远取之于外物,于是做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卦由—和––两种符号组成,—代表阳性的事物,称作阳爻;――代表阴性的事物,称作阴爻。在《易经》中,阳爻有专用名称,叫作“九”;阴爻也有专用名称,叫“六”。八卦的每一卦都由三爻组成。
八卦中,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两个符号代表了时间、空间、宇宙;离卦代表太阳,坎卦代表月亮,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高山、陆地,兑卦代表水(海洋、河流、沼泽)。古人认为,宇宙就由这八个大的自然现象组成,它们包罗了一切事物。
关于八卦的具体方位,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伏羲八卦,一种是文王八卦。伏羲八卦,又称为“先天八卦”。其方位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即为先天数。
五行生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所谓“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古人视之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依其性质与这五种基本元素相比拟而进行归类。“行”意味着运动、作用、循环,正是这五种各具特性的基本元素不断运动和作用,才形成了宇宙万物的生长与消亡。
古人总结出一套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五行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为木能燃火,故木生火;取火能焚万物成为土,故火生土;金属取于土石之中,故土生金;金属器皿可盛水,故金生水;草木得水而生长,故水生木。
五行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因为木能阻土流失,故木克土;土能阻水流动,故土克水;火遇水而灭,故水克火;金遇火而变,故火克金;木遇刀斧而被破伐,故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实际上是指自然界某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起着促进、滋生,或者起着制约、压抑的作用与反作用,正是有了相生、相克的两面,世间万物才能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与协调。
五行的生克原理被包括占卜在内的古代各种术数运用,将人的命运赋予五种物质的自然属性,以五行生克原理来判断人生的吉凶规律。
八宫所属五行
乾兑——金
坤艮——土
震巽——木
坎——水
离——火
在五行学说的统摄下,自然界中的空间方位可划为五方:木居东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
关于五行和五方、四季的关系,古人是这么解释的:木本向阳而生,它在春季阳气始生时开始生长。东方正是日出之处,所以木放在东方。火的本性是炎热,夏季炎热,而南方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和方位,所以火放在南方。金的本性是清凉肃杀,秋季树木落叶不再生长,而西方是太阳落山的方位,太阳落山前后阳气衰落,气候清凉,所以金放在西方。水的本性是澄澈寒冷,冬季气候寒冷,我国北方气候也是寒冷,所以把水放在北方。土的本性厚实适中,有利于万物生长,中央地处四方之中,所以土放在中央。
按照后天八卦方位图,位于四正的震、离、兑、坎四卦分别为东、南、西、北,即分别为木、火、金、水。那么,属于四隅的乾、坤、巽、艮如何分配呢?坤象地,艮象山,五行属土;乾有刚健之性,五行属金;巽为阴卦,性柔,与草木相似,五行属木。概括起来,八卦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就便如上所呈。
卦气旺
震、巽木,旺于春。离火,旺于夏。乾、兑金,旺于秋。坎水,旺于冬。坤、艮土,旺于辰戌丑未月。
卦气衰
春坤、艮。夏乾、兑。秋震、巽。冬离。辰戌丑未坎。
卦气说源自汉代易学思想,主要是借爻象的变化推测气候的变化,进而推断人事的吉凶。所谓卦气,是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并以此解释一年节气的变化。具体来说,主要以坎、震、离、兑为四正卦,主一年四季,即坎主冬,震主春,离主夏,兑主秋。这四正卦又分别主管二十四节气中的六个节气,从冬至到惊蛰为坎卦用事,春分到芒种为震卦用事,夏至到白露为离卦用事,秋分到大雪为兑卦。又一卦六爻,正好每爻主管一个节气。
除了这四正卦,其余六十卦分配于十二月之中,每月五卦,每卦主管六日七分,并配入七十二候。自十一月冬至初候开始,中孚卦用事,为一年节气变化的开始。到次年十一月大雪末候,颐卦用事,为一年节气变化之终。
……
前言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北宋五大儒(“北宋五子”)之一,著名易学家、理学家、象数学家。
邵雍先生生前影响很大;逝后,宋哲宗年间谥“康节”。按照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这真是对邵夫子一生的绝妙写照。
到了南宋,朝廷追封他“新安伯”,从祀孔子文庙——邵子的灵牌被国家以法令的形式确认,可以供奉在孔圣人的像旁。一介布衣,无职无权,与孔孟亦无亲缘,身后能享此殊荣的,三千多年来,唯有邵雍一人。
南宋大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朱熹曾盛赞邵雍先生:
天挺人豪,英迈盖世。架风鞭霆,历览无际。
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醉里乾坤。
南师怀瑾先生评价邵雍:
宋朝五大儒之一的邵康节(邵雍),他是研究《易经》的专家,他的成就是跨越时代的。他把易学整理出来一套法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面的人到现在为止,能够真正超越邵康节的还没有。(《我说参同契》)
在易学史上,宋代是一个高峰。一是综合河洛之学与《易经》象数之学的成果,对历史盛衰治乱的规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理体系。以易理的数学模型来表征历史的演化规律,这是独步世界的创见,而且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惟一的创见。二是将以往这门经院哲学式的学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其迅速走向民间,突显易经象数学问的实用价值,使易学在社会各阶层的影响与应用日益扩大。
完成这两大变革的代表人物,便是邵雍。
前者体现在他的千古名著《皇极经世》里,后者如《梅花易数》。
大儒黄宗羲编撰《百源学案》时,为邵雍的《梅花易数》作序,就《梅花易数》的来历讲了一个很神奇的故事:
邵子一天午睡,有只老鼠出洞乱窜扰人清梦,于是邵子拿起睡觉时枕的陶枕投击此鼠——当然没有打中,枕头却破成了几瓣。破枕中飘出一纸,上面写道:此枕卖与贤人康节,某年月日某时,击鼠枕破。
邵先生大惊,前去询问卖给他陶枕的陶匠。陶匠说:以前有个人常常拿着《周易》坐卧,我做枕头有时会请他写写书法——必定是这位老先生。而今老先生不来我这里很久了,但我知道他家在哪里。
于是陶匠和邵子前往拜访。老先生不在世很久了,逝前留下一本书,嘱咐家里人:某年某月某时,有个高才到咱家来,把这本书给他,他就能完成我身后的心愿了。
这家人把书拿给邵先生,先生一看,上面有《易》例的条文,并有诀文案例。
邵先生得书归家。一日观梅,枝上有雀鸟争斗,便依此书方法,预测第二天傍晚,有邻家女孩上树折花,掉下来伤了大腿。第二天,果然发生此事。
于是后世相传,名为“梅花数”。
再后来,就称为“梅花易数”了。
此次整理《梅花易数》,我以故宫珍本为底本,再参校各家的本子,删繁就简而成书,以飨有缘的易友。
愿大家开卷有益!
陈阳
乙未年作于北京易经传习院
序
宋庆历中,康节邵先生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犹以为未至,糊《易》于壁,心致而目玩焉。邃于《易》理,欲造《易》之数而未有征也。一日午睡,有鼠走而前,以所枕瓦枕投击之,鼠走而枕破。觉中有字,取视之:“此枕卖与贤人康节,某年月日某时,击鼠枕破。”先生怪而询之陶家,其陶枕者曰:“昔一人手执《周易》憩坐,举枕其,书此必此老也。今不至久矣。吾能识其家。”先生偕陶往访焉,及门,则已不存矣。但遗书一册,谓其家人曰:“某年某月某时,有一秀士至吾家,可以此书授之,能终吾身后事矣。”其家以书授先生,先生阅之,乃《易》之文,并有诀例。当推例演数,谓其人曰:“汝父存日,有白金置睡床西北窖中,可以营葬事。”其家如言,果得金。先生受书以归。后观梅,以雀争胜,布算,知次晚有邻人女折花,堕伤其股。其卜盖始于此。后世相传,遂名“观梅数”。又后算落花之日,午时为马所践毁;又算西林寺额,知有阴人之祸。凡此,皆所谓先天之数也。盖未得卦,先得数也。以数起卦,故曰“先天”。若夫见老人有忧色,卜而知老人有食鱼之祸;见少年有喜色,卜而知有婚聘之喜;闻鸡鸣,知鸡必烹;听牛鸣,知牛当杀。凡此,皆后天之数也。盖未得数先得卦也。以卦起数,故曰“后天”。一日,置一椅,以数推之,书椅底曰:“某年月日,当为仙客坐破。”之期,果有道者来访,坐破其椅。仙客愧谢,先生曰:“物之成毁有数,岂足介意,且公神仙也,幸坐以示教。”因举椅下所书以验,道者愕然。趣起,出,忽不见。乃知数之妙,虽鬼神莫逃,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迷失在茂密森林中的探险者,手中紧握着一张充满神秘符号的地图。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他并非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巧妙地将深奥的哲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场景之中。比如,书中有段描写一位古代贤者如何通过观察风吹竹叶的细微变化,洞察到一场即将到来的季节更迭,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仿佛能让我亲身感受到竹林的清风和那份古朴的智慧。文字的张力十足,读起来节奏感极强,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抚慰人心,时而又似惊涛拍岸般引人深思。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世界观时所展现出的匠心,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相互映照,构建出一个完整且引人入胜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让我对“变化”这一永恒的主题有了全新的理解。它需要的不仅是阅读,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了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的范畴。它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读起来有一种“如饮甘醇”的感觉。作者的遣词造句,精确而富有诗意,即便是描述最枯燥的理论模型,也能用出一种古典诗词般的节奏感和画面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几段关于“静观”的描述,文字简练至极,却道尽了万千气象,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天地悠悠、人事渺小的磅礴意境。阅读体验是非常愉悦的,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强迫你快速吸收信息,而是邀请你放慢脚步,去欣赏文字本身的美感和其中蕴含的深层意境。这本书就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玉器,光泽温润,拿在手中把玩许久,总能发现新的纹理和光影变化。对于追求阅读美感和精神享受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古朴而又锋利”来形容最为贴切。初看时,我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将冰冷的逻辑用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包裹起来。我特别喜欢他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书中探讨的那些关于选择与取舍的困境,处理得极其圆融,既不偏激,也不敷衍。举例来说,书中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抉择所带来的长期影响,那种对比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而是揭示了每种选择背后必然附带的代价与收获的等价交换,让我深刻体会到世间事物的辩证统一性。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淡定和洞察力,如同高山之巅俯瞰云海,超然物外,却又充满了对世间万象的悲悯情怀。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一位智者对弈的慢棋,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落子无悔,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乐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它绝非线性叙事,更像是展开的一张精美的星图,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连接,却又各自独立成章。这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极大地解放了读者的思维定势。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停下来,回顾前面章节的内容,然后将新的感悟与旧的知识点进行对接,这种主动的构建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深度。作者在章节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看似跳跃,实则暗藏玄机,总能在不经意间将读者引导至下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维度。特别是书中关于“时空感”的论述部分,作者用了一种极其创新的手法,将历史的厚重感与当下的紧迫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时间在手中凝固又重新流动起来。对于那些喜欢自己构建知识框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和引导,它鼓励你提出疑问,并引导你去寻找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规律。
评分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它提供的实用性和普适性之间的平衡。它不是停留在高高在上的理论层面,而是非常务实地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智慧。作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经过了严密的逻辑推导,但表述时却非常贴近生活实例。例如,书中有一节关于“环境与心境”的关联性分析,作者结合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场景,给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些建议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策略。我尝试运用书中的一个“调整预期”的小技巧来处理近期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效果立竿见影,那份清晰感和掌控感是久违的。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的哲思与现代人的现实困境,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智慧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人读完后不仅是获得了知识,更是获得了一种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强大内在力量。
评分正在看呢,感觉还行
评分买给爸爸的,指定用书,不错
评分正在看呢,感觉还行
评分全是古文!想要看懂还是先看易经吧。不然太难了。
评分好好学习,
评分非常好,最重要的是有注释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需要有一定基础才能看懂,关键是如何运用
评分一直相信京东,相信京东自营,习惯了买书,习惯了打折,也习惯了学习,说实话,是京东引诱了我,教会了我,改造了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