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魚營養需求與飼料配製技術

冷水魚營養需求與飼料配製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奇友,王常安,王連生 編
圖書標籤:
  • 冷水魚
  • 營養需求
  • 飼料配製
  • 水産養殖
  • 魚類營養
  • 飼料技術
  • 冷水魚養殖
  • 營養學
  • 水産
  • 養殖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5846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246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水産營養需求與飼料配製技術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9
字數:2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飼料企業技術與營銷人員,水産養殖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水産相關專業院校師生。
  ★《冷水魚營養需求與飼料配製技術》是徐奇友研究員的傾心力作,圖文結閤緊密,內容翔實。
  ★《冷水魚營養需求與飼料配製技術》詳述虹鱒、鱘魚、哲羅魚等冷水魚的飼料配製及科學投喂技術,內容全麵,科學易懂。
  ★《冷水魚營養需求與飼料配製技術》特彆適閤飼料企業技術與營銷人員,水産養殖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水産相關專業院校師生學習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瞭我國冷水性魚類的分類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及養殖概況;係統地闡述瞭鱘魚、虹鱒和哲羅魚等冷水性魚類的食性和攝食特點,重點編寫瞭冷水魚類對蛋白質、脂肪、糖類、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需求特點,飼料配方設計原理,典型飼料原料及配方,飼料加工技術,投喂技術以及養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等內容。附錶中列齣瞭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本書理論聯係實際,突齣實用性,深入淺齣,匯集瞭冷水性魚類營養和飼料配方以及投飼技術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成果。
  本書可為從事水産養殖及水産配閤飼料研究與開發的科研人員、生産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徐奇友,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産研究所,研究員。2004年於東北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5-2008年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利用保護專業博士後流動站學習。中國水産學會水生動物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後被南京農業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領域是水産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主要研究方嚮鯉魚、虹鱒和鱘魚的營養需要與高效飼料。任農業部産業技術體係-大宗淡水魚北方區養殖崗位專傢,主持農業部行業專項冷水性魚類養殖産業研究與示範”子項目“冷水性魚類營養與飼料技術研究”,黑龍江科技攻關“無抗生素飼料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子項目“鯉魚無抗生素飼料研究”和黑龍江省自然基金哲羅魚稚魚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量研究等項目,先後參加國傢和省項目10餘項。獲得黑龍江科技進步一等奬1項,黑龍江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三等奬1項,獲得發明專利7項。分彆主編和參編《綠色飼料添加劑》、《動物營養學》、《飼料大全》、《飼料安全與動物營養調控技術研究》等著作,先後在《動物營養學報》、《中國水産科學》等期刊發錶論文60餘篇,其中SCI論文8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冷水魚養殖概述
一、我國冷水魚的養殖概況2
二、冷水魚的主要種類及養殖意義13
三、冷水魚的形態特徵及生態習性23
第二章 冷水性魚類的營養需求
第一節虹鱒的食性及營養需求40
一、虹鱒的食性與攝食40
二、虹鱒的營養需要41
第二節鱘魚的食性及營養需求66
一、鱘魚的食性與攝食66
二、鱘魚的營養需要76
第三節哲羅魚的食性及營養需求83
一、哲羅魚的食性與攝食83
二、哲羅魚的營養需要86
第四節大西洋鮭的食性及營養需求94
一、大西洋鮭食性與攝食94
二、大西洋鮭的營養需要96
第五節紅點鮭的食性及營養需求106
一、紅點鮭食性與攝食106
二、紅點鮭的營養需要106
第六節其他鮭鱒魚的食性及營養需求112
一、其他鮭鱒魚的食性與攝食112
二、其他鮭鱒魚的營養需要113
第三章 冷水魚私聊配製和加工技術
第一節冷水魚配閤飼料常用原料118
一、原料選擇118
二、動物性蛋白119
三、植物性蛋白126
四、微生物蛋白133
五、榖實類及糠麩類134
六、油脂137
七、添加劑141
第二節配閤飼料配方設計的原則與方法147
一、配閤飼料設計的原則147
二、配閤飼料設計的步驟151
三、配閤飼料設計的方法153
第三節冷水魚配閤飼料配方156
一、虹鱒配閤飼料配方156
二、鱘魚配閤飼料配方163
三、哲羅魚配閤飼料配方169
第四節配閤飼料的加工175
一、配閤飼料的概念175
二、配閤飼料主要加工工序與設備176
三、配閤飼料的發展192
第五節漁用配閤飼料的保存193
一、影響飼料保存的因素193
二、漁用配閤飼料的保存應注意的問題194
三、科學保存水産飼料的要點196
四、飼料在保存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198
第四章 冷水魚的科學投喂技術
第一節虹鱒的投飼管理技術202
第二節鱘魚的投飼管理技術216
第三節哲羅魚的投飼管理技術219
第五章 冷水魚養殖和私聊技術問答
一、虹鱒養殖關鍵技術224
二、鱘魚養殖關鍵技術234
三、哲羅魚養殖關鍵技術240
四、魚類營養與飼料關鍵技術246
附錄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水産養殖的綠色引擎:生物防治在疾病控製中的革新應用 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生物防治在現代水産養殖業中,尤其是在疾病防控領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在傳統化學藥物使用日益受到限製,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要求不斷提高的當下,生物防治技術以其環境友好、高效、持久的優勢,正成為推動水産養殖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本書旨在為水産養殖從業者、科研人員、技術推廣人員以及關心水産健康發展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前沿的生物防治理論與實踐指南。 第一部分:生物防治的理論基石與發展前沿 第一章:水産疾病的生態學視角與生物防治的興起 本章將首先迴顧水産養殖業在疾病防控方麵所經曆的曆程,分析化學藥物的局限性,如耐藥性産生、環境汙染、産品殘留等,並在此基礎上引齣生態學視角下的疾病發生機製。我們認識到,水體是一個復雜的生態係統,病原體的爆發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宿主、病原體與環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從生態平衡的角度齣發,調控環境,增強宿主抵抗力,抑製病原體生長,是更為根本和可持續的解決之道。在此背景下,生物防治的理念應運而生,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替代或補充策略。本章將追溯生物防治思想在水産領域的萌芽,並概述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生物防治的核心原理與作用機製 生物防治並非單一的技術,而是一係列利用生物體自身或其代謝産物來控製有害生物(包括病原體)的方法的總稱。本章將詳細闡述生物防治的幾個核心作用機製: 競爭作用: 有益微生物通過爭奪營養物質、棲息空間等資源,抑製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例如,某些益生菌能夠快速在宿主腸道內定植,擠占緻病菌的生存空間。 拮抗作用: 有益微生物産生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質,直接殺滅或抑製病原微生物。這包括抗生素、酶類、有機酸、噬菌體等。 誘導抗性: 通過施用某些生物製劑,能夠激活或增強水産動物自身的免疫係統,使其對病原體的入侵産生更強的抵抗力。這屬於宿主-病原體相互作用中的“生物化學防禦”範疇。 環境調控: 利用某些生物(如濾食性貝類、水生植物)來改善水質,降低病原體負荷,從而間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捕食與寄生: 雖然在水産疾病防控中不如前幾種機製普遍,但某些捕食性微生物或寄生性微生物也能在特定條件下發揮作用,控製病原體數量。 本章還將深入剖析這些機製背後的分子生物學和生態學原理,為讀者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水産生物防治的關鍵類群及其應用 本章將聚焦於在水産養殖中具有廣泛應用潛力的生物防治類群: 益生菌: 詳細介紹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在改善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淨化水質等方麵的作用。我們將探討不同菌種的特性、篩選標準、作用機製及其在不同養殖品種和養殖模式下的應用案例。 益生元: 闡述低聚糖、菊粉等非消化性碳水化閤物如何選擇性地促進益生菌的生長,從而間接發揮防治作用。 噬菌體: 作為一種高度特異性的細菌殺手,噬菌體在對抗抗生素耐藥菌方麵展現齣巨大的潛力。本章將介紹噬菌體的發現、分類、作用方式以及在水産病害防控中的應用前景與挑戰。 酶製劑: 探討來源於微生物或植物的酶類,如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幾丁質酶等,在分解病原體細胞壁、提高營養吸收、改善水質等方麵的應用。 生物堿與植物提取物: 介紹某些植物(如大蒜、生薑、百裏香等)及其提取物所含有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免疫增強成分,及其在水産養殖中的應用。 其他生物防治劑: 還將簡要介紹如抗菌肽、細胞因子、免疫增強劑等其他生物源物質在水産疾病防控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生物防治技術的實踐與創新 第四章:生物防治劑的篩選、生産與質量控製 成功應用生物防治技術的前提是獲得高效、穩定、安全的生物防治劑。本章將詳細介紹: 生物防治菌種的篩選策略: 包括從健康養殖環境、健康養殖動物體錶和腸道中分離篩選,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高效菌株的鑒定與評估。 生物防治劑的規模化生産工藝: 重點介紹不同類型生物防治劑(益生菌、噬菌體等)的發酵培養、分離純化、凍乾保存等關鍵技術。 生物防治劑的質量控製標準與檢測方法: 確保産品的活性、純度、穩定性和安全性,包括菌落計數、代謝産物分析、基因毒性檢測等。 生物防治劑的劑型選擇與穩定性研究: 探討粉劑、顆粒劑、液體劑等不同劑型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以及影響其活性的因素。 第五章:生物防治在不同水産養殖模式中的應用策略 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需要根據具體的養殖品種、養殖模式和環境條件進行定製化設計。本章將深入探討: 池塘養殖中的生物防治: 如何利用益生菌、益生元、植物提取物等調控水體微生物菌群,改善水質,降低病原體密度。重點介紹“以菌製菌”、“調水養魚”等理念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中的生物防治: 強調生物膜技術、硝化細菌係統在維持水質穩定、去除氨氮和亞硝酸鹽方麵的作用,以及益生菌在應對高密度養殖帶來的挑戰。 網箱和圍網養殖中的生物防治: 探討如何針對開放水體環境,開發易於投放且穩定的生物防治産品,以及如何利用海水益生菌和藻類等。 特定品種的生物防治應用: 以常見經濟養殖品種(如蝦、蟹、魚類)為例,分析其常見的病害類型,並提齣針對性的生物防治解決方案。 第六章:生物防治與免疫增強策略的協同應用 生物防治與水産動物免疫力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本章將深入探討: 生物防治劑對宿主免疫係統的影響: 詳細闡述益生菌、益生元、植物提取物等如何激活宿主的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係統,提高吞噬細胞活性、抗體水平、淋巴細胞增殖等。 免疫增強劑的生物防治功能: 介紹β-葡聚糖、殼聚糖、甘露寡糖等免疫增強劑的結構、作用機製及其與生物防治劑協同作用的案例。 生物防治與疫苗接種的配閤: 探討生物防治如何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疫苗接種帶來的應激。 協同應用方案的設計與優化: 根據不同病害特點和養殖階段,設計兼顧病原體控製和宿主免疫提升的綜閤性生物防治方案。 第七章:生物防治在水産養殖病害綜閤防控體係中的整閤 生物防治並非孤立的技術,而是整個水産養殖病害綜閤防控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將: 構建“生物安全”養殖理念: 強調從源頭控製病原體引入,包括種苗檢疫、清潔消毒、病害監測等。 整閤生物防治與其他防治手段: 探討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如紫外綫殺菌、臭氧消毒)、化學防治(在必要時的閤理使用)、以及生態調控(如養殖水體植物種植、底棲生物利用)等手段的有機結閤,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防控網絡。 病害監測與預警係統: 利用分子診斷技術、環境監測技術等,及時發現病原體和環境風險,指導生物防治策略的實施。 案例研究: 通過具體的養殖實踐案例,展示生物防治在成功控製某類水産病害,提高養殖效益,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麵的突齣成效。 第八章:生物防治的未來展望與挑戰 盡管生物防治在水産養殖領域展現齣巨大的潛力,但仍麵臨一些挑戰。本章將: 技術創新方嚮: 探討基因工程、閤成生物學、納米技術等前沿科技在生物防治劑開發中的應用,以及多菌種協同、智能投喂等新模式。 産業化與標準化: 分析生物防治産業的發展瓶頸,如標準不統一、産品質量參差不齊、技術推廣難度等,並提齣發展建議。 環境適應性與長期效果研究: 強調需要更深入研究生物防治劑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政策法規與市場接受度: 探討政府支持、行業規範以及消費者對生物防治産品的認知和接受度對行業發展的影響。 可持續發展願景: 展望生物防治技術如何驅動水産養殖業嚮更健康、更環保、更經濟的未來邁進,為保障全球水産品供應和生態環境做齣貢獻。 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內容翔實,語言生動,圖文並茂,旨在成為水産養殖領域從業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參考。通過深入理解和有效應用生物防治技術,我們能夠共同構建一個綠色、健康、可持續的水産養殖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關於冷水魚營養與飼料的書,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常年和鮭鱒魚打交道的養殖戶量身定做的寶典。我記得我剛開始養魚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如何讓魚長得快、抗病力又強,每次調整飼料配方都像是在走夜路,心裏沒底。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具體的操作細節。比如,書中對不同生長階段的魚類對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進行瞭詳盡的量化分析,簡直就像一份精確到剋的食譜。尤其是關於能量與蛋白質比例的探討,用瞭很多實際案例來佐證,讓我清晰地明白瞭如何在保證魚類健康生長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飼料轉化率(FCR)。我以前總覺得隻要蛋白質夠高就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過高的蛋白質不僅浪費成本,還會增加水體汙染。它提供的那些優化配方的思路,讓我感覺像突然拿到瞭一個高明的廚師的秘籍,開始能更自信地根據水溫、魚的種類和養殖密度來微調飼料結構瞭。這絕對不是那種束之高閣的學術著作,而是能立刻帶來真金白銀效益的實戰手冊,對提高我們水産養殖的整體效益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養殖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從業者,我最看重一本書的超前性和社會責任感。這本關於冷水魚飼料技術的書,在這方麵也做得相當齣色。它清晰地闡述瞭當前飼料工業麵臨的挑戰,特彆是關於魚粉替代和降低飼料係數(即單位飼料産齣單位魚肉的效率)的議題。書中對新型替代蛋白源,如昆蟲蛋白、單細胞蛋白的營養評估和應用前景進行瞭深入探討,並給齣瞭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的可行性分析,而不是空喊口號。這讓我看到瞭未來養殖業的發展方嚮——更環保、更經濟的路徑。此外,書中對飼料質量控製的描述也極為到位,從原料入庫到成品齣廠的全過程質量監控點都有詳細說明,這對於建立我們自己的內部質控體係非常有指導意義。它不僅僅是在教我如何“喂魚”,更是在引導我們如何“負責任地養魚”,體現瞭一種現代農業的生態倫理。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的水産書籍很多,但大多要麼是華而不實的理論堆砌,要麼就是過於陳舊的經驗總結。這本《冷水魚營養需求與飼料配製技術》的齣現,簡直是給行業注入瞭一股清新的空氣。我特彆欣賞它在“技術”二字上的落實。書中關於飼料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配比,簡直是精細到瞭吹毛求疵的地步。過去我們對這些添加劑的作用隻是模糊地知道“重要”,但這本書明確指齣瞭不同微量元素在魚類免疫、骨骼發育中的具體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過量可能導緻的病理癥狀。舉個例子,書中關於維生素C在抗應激中的作用機製和最佳添加水平的論述,就讓我豁然開朗,明白瞭為什麼有些時候,即便水質很好,魚群還是會因為運輸或捕撈而齣現免疫力下降。它提供的解決方案非常具體,比如如何選擇穩定型維C而不是普通維C,以及在不同溫度下如何調整配比。這種高度的實用性,使得這本書在我的案頭得以長期占據一席之地,隨時翻閱,隨時受益匪淺。

評分

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的清晰度也值得稱贊。對於一本涉及大量數據和配方錶格的專業書籍來說,可讀性往往是最大的障礙,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在這方麵也下瞭不少功夫。所有的圖錶都直觀明瞭,數據引用清晰,邏輯銜接流暢,即便是復雜的熱力學平衡或消化吸收模型,也被配上閤適的示意圖進行解釋,大大降低瞭理解難度。我特彆喜歡它在每章末尾設置的“技術要點總結”和“常見問題解析”部分,這讓我在復習和實際操作中能快速定位到關鍵信息,非常適閤快節奏的生産環境。它不是那種需要一口氣讀完的“小說式”著作,而更像是一部隨時可以查閱的“工具箱”手冊。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傳授瞭多少知識,更在於它如何有效地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可操作的、可量化的養殖技術,極大地提升瞭我們團隊的專業操作水平。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撲麵而來的嚴謹和專業性,它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水産飼料“經驗主義”的認知。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尤其是在原料選擇和加工工藝那一塊,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闡述。作者對各種常用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適口性和潛在的毒副作用做瞭細緻的對比分析,比如豆粕的處理方式對魚類消化的影響,以及魚粉替代品(如植物蛋白濃縮物)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平衡點。更厲害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應該用什麼”的層麵,還深入講解瞭“為什麼”——比如不同加工工藝(膨化、製粒)對飼料中營養物質的穩定性和魚類消化吸收效率的具體影響機製。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時常停下來,查閱一些更基礎的生化知識,因為作者在講解營養物質代謝路徑時,那種深入骨髓的剖析,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人也能領會到其背後的科學邏輯。它教會我的不是簡單的配方,而是一套完整的營養思維框架,這纔是真正難得的財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