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

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玉川,陈宏平 编
图书标签:
  • 污水处理
  • 回用
  • 深度处理
  • 城市污水
  • 设施设计
  • 计算
  • 环境工程
  • 水处理技术
  • 第二版
  • 工程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2029
版次:2
商品编码:118756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0
字数:5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给水排水、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
  本书上一版于2003年7月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本书第二版在保持上一版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补充、更新了一些工艺技术、设施和计算方法及例题,以及城市污水回用处理的工程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城市污水回用的途径、深度处理的工艺和要求,主要以计算例题的形式具体阐述了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各单元工艺设施的设计计算内容、方法和步骤。内容包括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电渗析、反渗透、滤)、臭氧氧化和脱氮除磷等单元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例题共77个。本书可供给水排水、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要求及工艺/1
第一节城市污水资源化及回用途径1
一、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内涵意义1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回用方向2
三、城市污水回用的发展概况4第二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5
一、城市污水处理方法5
二、污水处理程度7
三、污水处理的产物9第三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要求10
一、回用水水质指标11
二、回用水水质标准12第四节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13
一、概述13
二、悬浮物的去除13
三、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14
四、溶解性无机盐的去除15
五、污水的消毒处理16
六、氮、磷的去除17
七、同步脱氮除磷系统18
八、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工艺选择与组合18
第二章脱氮除磷设施/20
第一节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20
一、城市污水脱氮技术20
二、城市污水除磷技术概述26
三、同步脱氮除磷及其新技术概述29
四、污水生物法的类别及相应的工艺设施31第二节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32
一、设计概述32
二、计算例题36
【例题2-1】活性污泥法合并硝化曝气池工艺的设计计算37
【例题2-2】氧化沟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48
【例题2-3】AB法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52
【例题2-4】经典SBR法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62
【例题2-5】MBR法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67
【例题2-6】A2O工艺的设计计算71
【例题2-7】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工艺的设计计算74
【例题2-8】SBR工艺脱氮除磷工艺的设计计算75
【例题2-9】MBR法脱氮除磷工艺的设计计算76第三节生物膜法脱氮除磷78
一、设计概述79
二、计算例题80
【例题2-10】生物接触氧化法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80
【例题2-11】曝气生物滤池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84
【例题2-12】复合生物反应器工艺的设计计算86
第三章混凝设施/89
第一节混凝剂的配制投加90
一、设计概述90
二、计算例题93
【例题3-1】药剂溶解池和溶液池的设计计算93
【例题3-2】压缩空气搅拌调制药液的设计计算93
【例题3-3】投药水射器的计算95
【例题3-4】药剂仓库的计算98第二节混合设施99
一、设计概述100
二、计算例题101
【例题3-5】管式混合器的计算101
【例题3-6】分流隔板式混合槽的计算102
【例题3-7】浆板式机械混合池的计算104第三节絮凝设施106
一、设计概述107
二、计算例题111
【例题3-8】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11
【例题3-9】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13
【例题3-10】穿孔旋流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17
【例题3-11】折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21
【例题3-12】竖流式隔板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25
【例题3-13】圆锥形涡流式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26
【例题3-14】栅条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29
【例题3-15】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32
【例题3-16】水平轴式等径叶轮机械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34
【例题3-17】垂直轴式等径叶轮机械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38
第四章沉淀、澄清、气浮设施/141
第一节沉淀池141
一、设计概述142
二、计算例题152
【例题4-1】按沉淀时间和水平流速计算平流式沉淀池152
【例题4-2】按面积负荷计算平流式沉淀池153
【例题4-3】机械排泥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154
【例题4-4】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155
【例题4-5】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157
【例题4-6】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计算158第二节澄清池163
一、设计概述165
二、计算例题170
【例题4-7】机械搅拌澄清池池体部分的设计计算170
【例题4-8】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设备工艺设计计算176
【例题4-9】钟罩式脉冲澄清池池体的设计计算177
【例题4-10】钟罩式虹吸脉冲发生器的设计计算180第三节气浮183
一、设计概述187
二、计算例题187
【例题4-11】平流式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法的设计计算187
【例题4-12】涡凹气浮法的设计选型189
【例题4-13】溶气泵气浮法的设计选型190
第五章过滤设施/192
第一节普通快滤池195
一、设计概述195
二、计算例题200
【例题5-1】普通快滤池池体的设计计算200
【例题5-2】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201
【例题5-3】固定管式表面冲洗系统的计算205
【例题5-4】旋转管式表面冲洗系统的计算207第二节虹吸滤池210
一、设计概述211
二、计算例题213
【例题5-5】矩形虹吸滤池的设计计算213
【例题5-6】虹吸滤池水力自动控制装置的计算217第三节重力式无阀滤池219
一、设计概述220
二、计算例题222
【例题5-7】方形重力式无阀滤池的设计计算222
【例题5-8】无阀滤池主虹吸管的计算224第四节V形滤池226一、设计概述227
二、计算例题228
【例题5-9】V形滤池的设计计算228第五节翻板滤池236
一、设计概述236
二、计算例题236
【例题5-10】翻板滤池的设计计算236
第六章活性炭吸附及软化装置/243
第一节活性炭吸附243
一、设计概述244
二、计算例题251
【例题6-1】颗粒活性炭选型试验计算251
【例题6-2】间歇式一级吸附粉末活性炭投入量的计算252
【例题6-3】粉状活性炭二级逆流静态间歇式吸附投炭量计算253
【例题6-4】活性炭动态吸附柱工作时间与炭床利用率计算254
【例题6-5】颗粒活性炭滤池的设计计算256
【例题6-6】活性炭吸附塔的设计计算259
【例题6-7】粉末活性炭补充量的计算260第二节离子交换261
一、设计概述262
二、计算例题267
【例题6-8】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度的计算267
【例题6-9】强酸阳树脂全交换容量的计算268
【例题6-10】弱酸阳树脂全交换容量的计算268
【例题6-11】强碱阴树脂全交换容量的计算269
【例题6-12】时间型全自动软水器再生时间的计算269
【例题6-13】流量型全自动软水器的流量设定值计算269第三节石灰软化270
一、设计概述271
二、计算例题272
【例题6-14】石灰软化法加药量计算272
【例题6-15】石灰软化法加药量及镁的残留量计算273
第七章膜分离装置/274
第一节膜分离技术概述274
一、膜分离法的类别274
二、膜分法的特点275
三、膜分离法的设计276第二节微滤276
一、设计概述277
二、计算例题278
【例题7-1】转盘滤池用于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计算278第三节超滤278
一、设计概述279
二、计算例题280
【例题7-2】超滤用于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计算280第四节纳滤281
一、设计概述281
二、计算例题282
【例题7-3】纳滤软化用于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计算282第五节反渗透283
一、设计概述284
二、计算例题284
【例题7-4】反渗透用于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计算284第六节电渗析288
一、设计概述289
二、计算例题289
【例题7-5】电渗析用于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计算289
第八章消毒/295
第一节液氯消毒296
一、设计概述296
二、计算例题298
【例题8-1】液氯消毒加氯量及设备选择的计算298第二节次氯酸钠消毒299
一、设计概述300
二、计算例题300
【例题8-2】次氯酸钠消毒的计算300第三节二氧化氯消毒301
一、设计概述301
二、计算例题302
【例题8-3】二氧化氯消毒的计算302第四节紫外线消毒303
一、设计概述304
二、计算例题305
【例题8-4】横置光源水面式紫外线消毒设备的计算305第五节臭氧消毒307
一、设计概述307
二、计算例题308
【例题8-5】臭氧消毒设备选用计算308
第九章国内外部分已建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实例/311
第一节国外部分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实例311第二节国内部分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实例314
附录��323
附录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21—2002)323
附录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323
附录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324
附录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324
附录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19772—2005)325
附录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T19772—2005)326
附录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327
参考文献��329

前言/序言


《先进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水处理领域最前沿、最具发展潜力的膜分离技术,旨在为水处理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书。全书紧密围绕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类型、设计、运行控制及典型工程应用展开论述,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第一部分 膜分离技术基础理论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化学基础。详细阐述了膜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子筛分机制。重点解析了膜分离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如压力梯度、浓度梯度)和影响因素,包括流体力学、传质动力学及膜污染的机理分析。通过对不同膜分离过程的理论模型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的设计与优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 膜分离技术分类与特性 本章对当前主流的膜分离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和比较,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四大类。 微滤与超滤: 深入分析了这两种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的孔径分布控制、对颗粒物和微生物的截留效率,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其在饮用水深度净化、预处理环节中的应用优势与局限性。 纳滤与反渗透: 详尽介绍了NF和RO膜的选择性渗透机制,重点分析了它们在脱盐、离子选择性分离以及高品质回用水制备中的关键参数,如渗透压、反抗压力的计算方法与影响。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 MBR作为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污水处理的热点。本书用专门章节详细介绍了MBR的运行模式(浸没式与外置式)、膜组件的选择、污泥特性与膜污染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曝气量和反洗策略来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第三部分 膜系统设计与工程计算 本部分是本书的工程核心,提供了从膜选型到系统集成的详细设计指南。 膜组件选型与配置: 提供了基于水质指标(如SDI、TOC、浊度)和处理规模的系统化选型流程图,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具体水质特性选择最经济、最高效的膜类型和组件规格(如平板膜、中空纤维膜)。 水力学与流道设计: 详细讲解了膜两侧的流体动力学计算,包括切向流速的确定、膜组件的串并联设计,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流道设计来降低浓差极化和减轻膜污染。 预处理与后处理设计: 强调了膜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预处理。详细介绍了传统混凝沉淀、砂滤、颗粒物截留技术,以及针对膜污染的化学清洗(CIP)方案设计、药剂选择与循环周期计算。同时,也涵盖了膜处理后水质的深度消毒与回用要求。 运行参数优化与能耗分析: 提供了膜通量、跨膜压差(TMP)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策略。针对RO系统的高能耗特性,详细分析了能量回收装置(如压力交换器)的选型与经济性评估,旨在帮助设计人员实现高效、低耗的膜系统运行。 第四部分 膜污染控制与运行维护 膜污染是制约膜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膜污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制,并提供了科学的应对策略。 污染机理细分: 区分了可逆污染(如滤饼层)、半永久污染(如胶体吸附)和永久污染(如蛋白质的疏水性结合)。 在线与离线清洗策略: 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优化运行参数(如提高剪切力)进行在线清洗。更侧重于离线化学清洗(CIP)的方案设计,包括清洗液的配方(酸洗、碱洗、专用清洗剂)、接触时间控制以及清洗效果的量化评估标准。 生物污损的控制: 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并介绍了通过优化曝气、HRT控制或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来抑制生物污损的措施。 第五部分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与展望 本章通过多个成功的大型膜分离工程案例,展示了膜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 1. 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于景观用水: 聚焦于MBR与UF/RO组合工艺的选择与优化。 2. 海水淡化预处理方案对比: 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如超滤、纳滤)对RO系统抗污染性能的影响。 3. 高盐工业废水零排放(ZLD)中的膜浓缩技术: 探讨了膜蒸馏(MD)和高压RO在处理高TDS废水中的应用潜力。 最后,本书对膜分离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新型高性能膜材料的开发、智能化过程控制系统的集成以及在微污染物去除方面的潜力。 本书图表丰富,数据详实,理论推导严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可靠、与时俱进的膜分离工程设计与实践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从事污水处理领域已经有十几年了,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理论扎实,更要能够指导实际工程的落地。《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难得的著作。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全面的方式,讲解了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和计算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高级处理工艺的深度剖析,例如,在谈到紫外线消毒时,书中详细介绍了紫外线剂量、水体浊度、水中悬浮物等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公式,这对于我进行紫外线消毒单元的设计,保证出水水质达标至关重要。而且,第二版在内容上做了很大的更新,增加了许多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技术,比如,对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和设计计算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膜技术非常有益。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资深工程师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评分

我是一名在环保咨询公司工作的工程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为客户提供各种污水处理方案的咨询和设计服务。在我看来,《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这本书,简直是我工作中的“神器”。它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从基础的理论概念到具体的工程计算,层层递进,非常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处理单元的详细讲解,比如,在介绍人工湿地系统时,书中不仅阐述了其工作原理,还提供了不同植物种类、填料类型以及水力负荷对处理效果影响的计算模型,这使得我在设计人工湿地时,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出处理效果,并优化设计参数。第二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分析,例如,对新型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计算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我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出版,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具竞争力的设计方案。

评分

自从我开始接触污水处理行业,就一直被那些复杂的工艺和繁多的计算公式所困扰。直到我读了《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才感觉醍醐灌顶。《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这本书,真的是为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量身定做的。它不像很多学术论文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每一项计算都紧密结合了实际工程中的案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深度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更明智地选择最适合的工艺。举个例子,在考虑采用臭氧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时,书中详细列出了影响臭氧投加量的因素,如水质、温度、pH值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表格,这让我能够快速估算出所需的臭氧剂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第二版的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从预处理到深度处理的各个环节,并且对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也进行了详细解读,这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这些基层工程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操指导。

评分

作为一名污水处理领域的新晋工程师,手头能有一本扎实的参考书是至关重要的。我最近入手了《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虽然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但粗略翻阅和实践中的应用已经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贴近实际的工程案例相结合。书中对于各种深度处理工艺,无论是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膜分离还是高级氧化技术,都进行了详尽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方法的阐述,让我对背后的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在计算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时,书中提供的公式和参数选择依据非常明确,并且结合了实际运行数据,这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经验。而且,第二版在原有基础上更新了大量最新技术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让我能及时了解到行业前沿动态,避免闭门造车。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图表和流程图,直观地展示了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极大地帮助我理解复杂的系统。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计算的同行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是理论的宝库,更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得力助手。

评分

坦白说,我当初选择《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其“计算”二字所吸引。作为一名习惯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平衡的设计人员,我深知一个设计能否落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精确的计算和合理的数据支撑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公式,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适用条件以及参数的选取逻辑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膜处理工艺的章节,书中对不同类型膜的性能参数、膜污染机理以及相应的清洗策略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示例,这对于我日后在膜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膜类型、确定膜通量和清洗周期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第二版中还增加了关于高级氧化处理中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的优化计算方法,这对于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至关重要。虽然某些章节的技术细节比较深入,需要反复研读,但这正体现了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相信随着我对书中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我的设计能力一定能得到显著提升。

评分

给排水从业者的好帮手,有用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本书上一版于2003年7月出版,第二版在保持上一版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补充、更新了一些工艺技术、设施和计算方法及例题,以及城市污水回用处理的工程案例。介绍了城市污水回用的途径、深度处理的工艺和要求,主要以计算例题的形式具体阐述了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各单元工艺设施的设计计算内容、方法和步骤。内容包括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电渗析、反渗透、滤)、臭氧氧化和脱氮除磷等单元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例题共77个。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为了凑齐这一套书,是好书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书皮磨损了,旧了。

评分

书质量很好,好好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