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为之折服的医药百科全书,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医药学扛鼎之作,资深专家精校细勘,图文并茂,重铸史上医药学巨典。
1.通俗易懂,内容扎实
源于古本,精心编译,结合简洁易懂的文字和丰富注解,让阅读更轻松,学习更方便。
2.珍贵图片,精炼图解
书中收录1024幅金陵古图及512幅彩色手绘图,古韵古香,特征细致入微。
3.海量资料,随查随用
精心附加500个专题
涉及品物产地、成熟周期、形态特征、功效、考证、典故等,多种索引方式,查找更快捷。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对古本《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诠释,精心挑选了1300种品物、3000多条实用附方,辅以大量金陵古图、手绘草药彩图,生动详实,通俗易懂。同时也将《本草纲目》中的适合现代人养生、治病的实用性功效提炼出来,以图鉴、速查的方式重新解读经典,便于查找,适合读者收藏。
盖国忠,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国家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从于国医三大名家:任继学终身教授、张琪终身教授和王永炎院士。主要从事中医内科慢性病的中医药诊疗研究等工作。学术上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立体的中医药诊防模式。擅长诊治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病、糖尿病、痛风等。
高海波,
工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知名健康管理师。现任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参与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
【第一卷 序 例】
神农本草经名例 ………………………………… 2
七方 ……………………………………………… 3
十剂 ……………………………………………… 4
气味阴阳 ………………………………………… 7
五味宜忌 ………………………………………… 8
五味偏胜 ………………………………………… 10
标本阴阳 ………………………………………… 10
升降浮沉 ………………………………………… 11
四时用药例 ……………………………………… 11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 ………………………… 12
五脏五味补泻 …………………………………… 12
引经报使 ………………………………………… 12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 13
相反诸药 ………………………………………… 19
服药忌食 ………………………………………… 19
妊娠禁忌 ………………………………………… 20
饮食禁忌 ………………………………………… 20
【第二卷 百病主治】
诸风 ……………………………………………… 23
痉风 ……………………………………………… 24
癫痫 ……………………………………………… 24
卒厥 ……………………………………………… 24
伤寒热病 ………………………………………… 25
瘟疫 ……………………………………………… 25
暑 ………………………………………………… 25
湿 ………………………………………………… 26
火热 ……………………………………………… 26
诸气 ……………………………………………… 27
痰饮 ……………………………………………… 28
脾胃 ……………………………………………… 28
吞酸嘈杂 ………………………………………… 29
噎膈 ……………………………………………… 29
反胃 ……………………………………………… 29
呕吐 ……………………………………………… 30
呃逆 ……………………………………………… 30
霍乱 ……………………………………………… 30
泄泻 ……………………………………………… 30
痢 ………………………………………………… 31
疟 ………………………………………………… 32
心下痞满 ………………………………………… 32
胀满 ……………………………………………… 33
诸肿 ……………………………………………… 33
黄疸 ……………………………………………… 34
脚气 ……………………………………………… 35
痿 ………………………………………………… 35
转筋 ……………………………………………… 36
喘逆 ……………………………………………… 36
咳嗽 ……………………………………………… 36
肺痿肺痈 ………………………………………… 37
虚损 ……………………………………………… 38
寒热 ……………………………………………… 38
吐血衄血 ………………………………………… 38
齿出血 …………………………………………… 39
咳血 ……………………………………………… 39
诸汗 ……………………………………………… 39
健忘 ……………………………………………… 40
惊悸 ……………………………………………… 40
烦躁 ……………………………………………… 40
不眠 ……………………………………………… 40
多眠 ……………………………………………… 41
消渴 ……………………………………………… 41
遗精梦泄 ………………………………………… 41
赤白浊 …………………………………………… 42
癃淋 ……………………………………………… 42
溲数遗尿 ………………………………………… 43
小便血 …………………………………………… 43
阴痿 ……………………………………………… 44
强中 ……………………………………………… 44
阴囊痒 …………………………………………… 44
大便燥结 ………………………………………… 45
脱肛 ……………………………………………… 45
痔漏 ……………………………………………… 46
下血 ……………………………………………… 46
瘀血 ……………………………………………… 47
积聚癥瘕 ………………………………………… 47
诸虫 ……………………………………………… 48
肠鸣 ……………………………………………… 48
心腹痛 …………………………………………… 48
胁痛 ……………………………………………… 49
腰痛 ……………………………………………… 50
疝溃 ……………………………………………… 50
痛风 ……………………………………………… 51
头痛 ……………………………………………… 52
眩晕 ……………………………………………… 52
眼目 ……………………………………………… 53
耳 ………………………………………………… 54
面 ………………………………………………… 54
鼻 ………………………………………………… 55
唇 ………………………………………………… 55
口舌 ……………………………………………… 55
咽喉 ……………………………………………… 56
音声 ……………………………………………… 56
牙齿 ……………………………………………… 57
须发 ……………………………………………… 57
狐臭 ……………………………………………… 58
丹毒 ……………………………………………… 58
风瘙疹痱 ………………………………………… 58
疬疡癜风 ………………………………………… 58
瘿瘤疣痣 ………………………………………… 59
瘰疬 ……………………………………………… 59
痈疽 ……………………………………………… 60
诸疮上 …………………………………………… 60
诸虫伤 …………………………………………… 61
诸物哽咽 ………………………………………… 61
妇人经水 ………………………………………… 62
带下 ……………………………………………… 62
崩中漏下 ………………………………………… 62
胎前 ……………………………………………… 62
产难 ……………………………………………… 62
产后 ……………………………………………… 63
阴病 ……………………………………………… 63
小儿初生诸病 …………………………………… 63
惊痫 ……………………………………………… 64
痘疮 ……………………………………………… 64
小儿惊痫 ………………………………………… 64
【第三卷 水 部】
雨水 ……………………………………………… 66
梅雨水 …………………………………………… 66
液雨水 …………………………………………… 67
潦水 ……………………………………………… 67
露水 ……………………………………………… 67
甘露 ……………………………………………… 67
明水 ……………………………………………… 67
冬霜 ……………………………………………… 68
腊雪 ……………………………………………… 68
雹 ………………………………………………… 68
夏冰 ……………………………………………… 69
流水 ……………………………………………… 69
千里水 东流水 甘烂水 ………………………… 69
逆流水 …………………………………………… 70
井泉水 …………………………………………… 70
井华水 …………………………………………… 71
新汲水 …………………………………………… 71
醴泉 ……………………………………………… 71
温汤 ……………………………………………… 71
盐胆水 …………………………………………… 72
山岩泉水 ………………………………………… 72
热汤 ……………………………………………… 72
诸水有毒 ………………………………………… 73
【第四卷 火 部】
阳火 阴火 ……………………………………… 75
桑柴火 …………………………………………… 76
炭火 ……………………………………………… 76
芦火 竹火 ……………………………………… 77
艾火 ……………………………………………… 77
火针 ……………………………………………… 78
灯火 ……………………………………………… 79
烛烬 ……………………………………………… 79
【第五卷 土 部】
白垩 ……………………………………………… 81
赤土 ……………………………………………… 81
黄土 ……………………………………………… 82
土蜂窠 …………………………………………… 82
蚯蚓泥 …………………………………………… 83
乌爹泥 …………………………………………… 83
伏龙肝 …………………………………………… 83
烟胶 ……………………………………………… 84
墨 ………………………………………………… 85
釜脐墨 …………………………………………… 85
百草霜 …………………………………………… 85
石硷 ……………………………………………… 86
【第六卷 金石部】
金 ………………………………………………… 88
银 ………………………………………………… 89
自然铜 …………………………………………… 90
铜青 ……………………………………………… 90
铅 ………………………………………………… 91
黑锡灰 …………………………………………… 91
锡 ………………………………………………… 92
诸铜器 …………………………………………… 92
铁 ………………………………………………… 92
铁落 ……………………………………………… 93
玉 ………………………………………………… 94
青玉 ……………………………………………… 95
青琅玕 …………………………………………… 95
珊瑚 ……………………………………………… 95
玛瑙 ……………………………………………… 96
宝石 ……………………………………………… 96
玻璃 ……………………………………………… 97
水晶 ……………………………………………… 97
琉璃 ……………………………………………… 97
云母 ……………………………………………… 98
白石英 …………………………………………… 98
五色石英 ………………………………………… 99
紫石英 …………………………………………… 99
丹砂 ……………………………………………… 100
水银 ……………………………………………… 101
水银粉 …………………………………………… 102
银朱 ……………………………………………… 102
雄黄 ……………………………………………… 103
雌黄 ……………………………………………… 104
石膏 ……………………………………………… 105
理石 ……………………………………………… 106
长石 ……………………………………………… 106
滑石 ……………………………………………… 107
炉甘石 …………………………………………… 108
方解石 …………………………………………… 108
石钟乳 …………………………………………… 108
石脑油 …………………………………………… 109
石炭 ……………………………………………… 110
石灰 ……………………………………………… 110
阳起石 …………………………………………… 111
慈石 ……………………………………………… 112
代赭石 …………………………………………… 113
石胆 ……………………………………………… 114
砒石 ……………………………………………… 114
食盐 ……………………………………………… 116
凝水石 …………………………………………… 117
朴硝 ……………………………………………… 118
蓬砂 ……………………………………………… 119
矾石 ……………………………………………… 120
【第七卷 草 部】
【第八卷 谷 部】
【第九卷 菜 部】
【第十卷 果 部】
【第十一卷 木 部】
【第十二卷 鳞 部】
【第十三卷 介 部】
【第十四卷 禽 部】
【第十五卷 兽 部】
【第十六卷 人 部】
附录:古今医学常用度量衡对照表 …………… 610
索引 ……………………………………………… 611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顺应上天,无毒,长期服用不伤人。想要轻身益气、延年益寿者以上经为本。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顺应人事,有的无毒,有的有毒,须斟酌服用。想要遏病、滋补虚弱者以中经为本。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顺应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长期服用。想要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疗疾病者以下经为本。
上、中、下三品共计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年。把此数翻倍,合七百三十种。
药中有君、臣、佐、使,彼此相互配合、制约。一般的配置是君药一味、臣药两味、佐药三味、使药五味,也可以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使药九味。
药有阴阳相配、母子兄弟,根、茎、花、实、苗、皮、骨、肉。不同药物之间,药性不同,有单行的、相须的、相使的、相畏的、相恶的、相反的、相杀的。医生对这七种情形,要从药性方面来观察。要用药性相须、相使的,不要用药性相恶、相反的。如果药物有毒但能相互制约,可以用相畏、相杀的;否则不能合用。
李时珍说:药有七情:独行的,指的是单方,不需辅药;相须的,指药物药性相同,配合使用,不可分离,如人参、甘草,黄檗、知母等;相使的,指主药的佐使;相恶的,指药物夺取彼此药效;相畏的,指药物彼此制约;相反的,指药物不相合;相杀的,指药物制约彼此的毒性。古方中多有用相恶、相反的。相须、相使同用的,是用药的帝道;相畏、相杀同用的,是用药的王道;相恶、相反同用的,是用药的霸道。
……
原序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着数言。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着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予方著《弇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
说真的,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那些经典著作挺感兴趣的,但很多书读起来都比较吃力,要么是文字太古奥,要么是内容体系太庞杂,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容易入门的。这本“本草纲目(精版)”,可以说是打破了我之前的顾虑。我拿到它的第一感觉就是“扎实”,书的重量和厚度都很有分量,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信赖感。而且,它的封面设计非常朴素,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者,不事张扬,却自有底气。打开书页,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印刷质量。字迹清晰锐利,纸张的触感也非常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而是让人感觉很舒适,很适合长时间阅读。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试图用现代的语言去“翻译”或者“简化”原有的内容,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籍的风貌,这对于想要了解最原始的医学知识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我不是学医的,所以很多概念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但我并不觉得这本书难以接近。相反,我发现它就像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阅这本书,感受着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代智慧。每一个药材的条目,都像一个个独立的故事,讲述着植物的生命,讲述着人类与自然的互动。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和药材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探索、关于传承的伟大著作。
评分我一直觉得,那些真正有分量的书,往往不需要用花哨的语言去包装,它们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这本“本草纲目(精版)”,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拿到它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厚实感”所吸引,从封面到书页,都透着一种精良的质感。封面设计简约而大气,黑色的字体在古朴的底纹上显得格外庄重,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沉淀。翻开书页,印刷的清晰度令人惊叹,即使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古籍文字,也依然工整清晰,一点都不费眼力。我特别喜欢它在内容呈现上的方式,没有过多的现代化解读,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这对于想要真正了解古代医学精髓的人来说,是无比宝贵的。我不是学医的,很多术语对我来说也有些陌生,但我并不觉得这本书难以接近。相反,我被书中详实的记载和严谨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图谱,更是一种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刻洞察。我常常会在安静的夜晚,捧着这本书,感受着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老智慧,仿佛与历史上的智者进行着一次无声的对话。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修行,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
评分我一直相信,伟大的著作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这本“本草纲目(精版)”,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感震撼的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古朴雅致的封面所吸引。这种“精版”,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装帧的精致,还是纸张的触感,都透着一股子专业和考究。翻开书页,清晰的印刷字体和合理的排版,让我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也能感到一丝轻松。我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但这本书所呈现出的,却是一种超越了学科界限的、关于自然和生命的智慧。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渲染,而是用一种朴实而严谨的态度,记录了无数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忍不住去想象,当年李时珍先生是如何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才将这些宝贵的知识整理成册。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和药材的工具书,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而这本“本草纲目(精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带我进行深度对话的著作。刚拿到它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体面”所吸引。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大气古朴,触感也极佳,无论是作为收藏还是日常阅读,都显得非常合适。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锐利的印刷字体,即使是那些古老的药名和描述,也毫无模糊不清之感,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并不是学医的,但这本书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关于药材的条目,更是一种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它所记录的每一个草药,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我的脑海中鲜活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编排上的严谨和系统性,每一个药材的介绍都井井有条,从形态特征到功效主治,再到使用方法,都进行了详细而清晰的阐述。我常常会在阅读的时候,结合自己对植物的零星认知,去想象古人是如何在那个时代,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和观察,才积累下如此宝贵的知识。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我们祖先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尝试一些新的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当下的畅销书,而是开始回溯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这本书,说实话,起初我拿到的时候,是因为它的名字太响亮了,很多人都听过,但真正去了解它的人可能不多。拿到这本“精版”,我首先被它的触感所吸引。那种古朴的纸张,摸上去带着一种温润的质感,不是现代纸张的冰冷光滑,而是带着一丝历史的温度。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翻页的时候也相当顺滑,这一点对于一本厚重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我发现,它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每一个药材的条目都清晰地划分开来,配以相应的图注(当然,我还没细看图注,只是浏览了一下),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用过于现代的语言去解读,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风貌,这一点对于想要了解古代医学知识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常常在晚上,点上一盏暖黄色的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阅这本书,感觉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那些古老的药方,那些关于植物生长的描述,都像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展开。我知道,要完全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我并非科班出身,很多术语和概念都需要我慢慢去消化。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都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书籍,而这本“本草纲目(精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有分量”,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能感受到它的厚重和精良。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古朴,透露着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息。翻开书页,清晰的印刷和优质的纸张立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内容丰富的古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在内容呈现上的方式,它并没有试图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或者“改写”,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风貌,这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与古代的智慧对话。我不是学医的,但通过这本书,我得以一窥中国古代医学的广阔天地。每一个药材的条目,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它们不仅讲述了植物的特性,更承载了古人对自然、对生命、对健康的深刻理解。我常常在阅读时,被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所打动,比如关于某种植物生长环境的描述,或是某种药材的炮制方法。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药材的书,更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探索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敬畏和好奇。
评分说实话,我对于历史书籍,特别是这种古籍,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我会被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吸引,另一方面,我又会因为其艰深的文字和体系而望而却步。直到我遇到了这本“本草纲目(精版)”,我的看法才有所改变。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体面”。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书本本身的重量和质感,都透露着一种严谨和郑重。打开来,扑面而来的是清晰的印刷字体,虽然是古籍,但一点也不显得模糊或晦涩,而且字号大小也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编排上的细致,每一个药材的介绍都井井有条,从名称、形态、生长环境,到功效、用法,都做了详细的阐述。我常常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草药的知识,更是一种对古代生活方式和医学智慧的传承。我不是医生,也不是植物学家,但我被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所吸引,被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所打动。我经常会在阅读的同时,去想象那些药材是如何被发现和应用的,去思考古人是如何通过经验积累,才将这些宝贵的知识记录下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古代中国医学殿堂的大门。虽然我知道,要完全掌握它里面的知识,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我相信,这份努力是值得的,因为我正在触摸一段鲜活的历史,正在汲取一种源远流长的智慧。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和智慧的古籍都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里面蕴藏着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宝贵财富。这本“本草纲目(精版)”,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古籍的所有期待。首先,它的“精版”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从装帧设计到纸张质感,再到印刷的清晰度,都做得无可挑剔。它拿在手里的感觉就非常“实在”,有一种沉甸甸的信赖感。书页的印刷非常清晰,即使是那些古老的文字,也一点都不显得模糊,阅读起来非常舒心。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同时,又注重了阅读的便捷性。每一个药材的条目都分门别类,清晰明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相对轻松地去理解和吸收。我不是医生,对药材的了解也仅限于皮毛,但当我翻阅这本书时,却被书中详实的记载和精辟的论述所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图谱和药方,更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于健康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去想象那些古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长期的实践,才总结出如此宝贵的医学知识。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一本让我更加敬畏自然、珍视生命的启示录。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沉甸甸的,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看完的轻飘飘的书。它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四个端庄的黑体字“本草纲目”,配上古朴的底纹,一眼就看得出它是有分量的。翻开第一页,那个精装的质感就扑面而来,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字迹端正,即使是那些古老的药名和描述,也看得非常清楚,没有模糊不清的现象。我最喜欢的是它开篇的那段序言,读起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李时珍老先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为了编纂这部巨著付出的心血。我不是学医的,但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我一直对这些古籍很感兴趣。这本书的“精版”二字,果然名副其实,无论从装帧、纸张、印刷,还是内容编排上,都透着一股子认真和讲究。我常常把它放在书桌一角,不时地翻阅一下,感受那种宁静致远的东方智慧。很多时候,我只是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想象着古人如何辨识草药,如何运用它们来治病救人,内心就充满了敬意。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一件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历史的珍宝。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它,虽然我知道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我相信,这份付出一定会是值得的,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探索精神。
评分这本书,我得说,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它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普通读物。它的“精版”二字,真不是吹的。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特别有质感,封面简洁大气,触感也很好,翻开来的第一感觉就是“用心”二字。纸张很厚实,印刷也特别清晰,那些古老的文字,即使是细小的标题,也看得一清二楚,一点都不费眼。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讲究,比如书页的边缘处理得很光滑,翻页的时候一点都不会刮手。我不是学医的,也谈不上对药材有多么专业的了解,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那些关于植物形态、生长习性,以及它们如何被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详细描述时,我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和严谨的方式,将古代的医学知识呈现出来。我经常会在午后,泡上一壶茶,坐在窗边,慢慢地翻阅这本书,感受着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智慧。我常常会被一些描述所打动,比如关于某种植物生长环境的细致观察,或是某个药方背后蕴含的古人对人体的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查阅资料”的书,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一种让我重新认识自然和生命的书。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能够对身边的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
评分本草纲目,永远的药学经典,养生宝典,彩图印刷,图文并茂,配合图表,易于理解各种药物的性味,主治。
评分这一条评价来自于京小店,全国编号JSQD00043。 我是京东的乡村推广员,我为乡镇上的居民提供询价代购配送及售后服务,消费频率高的日用百货我也会在京东商城半价活动的时但存上一部分,然后原价加一成转售给不会网购的村民。我心不贪,只想让老百姓真切体会京东商品的价廉物美。我有固定工作,业余时间进进货,帮人下单;店面是朋友家的,朋友免费提供,虽然店面较孩视宝 减蓝光LED台灯 触摸无极调光长灯杆大照明环形发光光线均匀减少阴影 专为学习桌设计的夹式台灯VL801偏;营业员是我妈。除了垫进去周转的二万元钱,没其他成本。虽然利润和佣金微薄,但是开店四个月来人气和销售量都在持续上升,未来和京东一样美好。 下面是本人多年的网购心得 第一条,总章。在这金钱的世界里,凡人做的最多的两件事情就是挣钱和花钱。挣钱不容易,花钱就是门学问了。很多人都是用横向比价一一几个平台价格一比**的就确定了。其实根本没多大作用一一因为最后都是选在******的杂牌店里。**都说过一分钱一分货,买的人都知道会有问题却又心存侥幸。*和官方旗舰购物满意度才85,第三方给60都嫌多。而京东自营类高达98(个人评分)不用横向比价,选定
评分好厚的一本,开始看起来,放下手机,呵呵,看看能坚持多久
评分呵,货真不错,老公很喜欢!
评分收到后很惊喜,比想象中的厚很多,内容比较全,有图易懂。打算好好研究研究。
评分很实用的书,但是没有我要找的草药,依然好评
评分厚厚的一大本,没有文言文。简明易懂,多看看多注意对身体有好处,健康第一。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厚的一大本,纸张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