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精版)

千金方(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孙思邈 著,王斌,吴剑坤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千金方
  • 医学
  • 古籍
  • 精选
  • 保健
  • 传统医学
  • 药方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341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06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解经典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12
字数:43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好用的中医古方速查宝典,资深专家深入解读,全程图解指导,更易懂,更生动,民间古老验方删繁就简,以备救命之急。

  1.传统古方,经典再现

  全面介绍方剂名、药物组成、疗效以及煎药、饮药方法,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选药、制药、服药。

  2.精美图片,丰富生动

  收录150余幅金陵古图、150余幅高清手绘彩图、大量现代药材实拍图,让你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3.简洁实用,古朴大方

  全方位展示中医基础知识、相关理论,逐一介绍每一味中药的资料,感受中医魅力。

内容简介

  

  《千金方》是一部系统完善的临床诊疗全集,其中的方剂囊括了妇、幼、内、外、心、肝、脾、胃等各科室病症的治疗方法。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对古籍《千金要方》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其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简练、易懂,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书中同时收入了大量珍贵的金陵古图、草药手绘彩图以及实拍药材成品图,让阅读更为直观。并针对当代人的健康特点,甄选了460余种家庭实用方剂,以及近千种民间疗病验方。

作者简介

  王斌,

  回族,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分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师从名老中医、有着医林怪杰之称的张炳厚教授及著名老中医董德憨教授(京城名医施今墨先生弟子)。2006年10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的称号。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院长助理、医务处主任、主任医师。

  吴剑坤,

  中医治未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高级健康管理师。荣获2004年度、2005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个人。2006~2009年

  担任中药房主任,出版《医院制剂手册》《药品手册——中药分册》,内容包括325种中成药、600种常用中药饮片、医院制剂品种、协定处方等内容的介绍,颇受欢迎。

目录

卷一 序例

大医习业第一 2

大医精诚第二 3

治病略例第三 4

诊候第四 6

处方第五 8

用药第六 9

合和第七 14

服饵第八 20

药藏第九 22

卷二 妇人方上

求子第一 24

白薇丸/24 吉祥丸/24

大黄丸/25

妊娠恶阻第二 25

半夏茯苓汤/26

养胎第三 27

徐之才逐月养胎方/27 乌雌鸡汤/28

补胎汤/28 艾叶汤/28

黄连汤/28 雄鸡汤/29

茯神汤/29 菊花汤/29

调中汤/30 阿胶汤/30

安中汤/30 麦门冬汤/31

柴胡汤/31 葱白汤/31

杏仁汤/32 芍药汤/32

葵子汤/33 半夏汤/33

猪肾汤/34 丹参膏/34

甘草散/34 大黄丸/34

妊娠诸病第四 34

旋覆花汤/35 竹沥汤/35

胶艾汤/37 马通汤/37

蟹爪汤/37 香豉汤/37

鲤鱼汤/38

产难第五 39

子死腹中第六 40

逆生第七 41

胞衣不出第八 41

下乳第九 42

卷三 妇人方中

虚损第一 44

四顺理中丸/44 桃仁煎/45

地黄羊脂煎/45 羊肉汤/45

地黄酒/45 猪膏煎/45

羊肉黄芪汤/45 猪肾汤/46

当归芍药汤/46 杏仁汤/46

桂枝加附子汤/46 鲤鱼汤/46

虚烦第二 47

薤白汤/47 竹根汤/47

蜀漆汤/47 知母汤/47

芍药汤/47

中风第三 48

大豆紫汤/48 甘草汤/48

独活汤/48 防风汤/48

独活酒/48 大豆汤/48

小柴胡汤/48 三物黄芩汤/49

羊肉汤/49 葛根汤/49

防风酒/49

心腹痛第四 49

蜀椒汤/49 当归汤/49

干地黄汤/50 芍药汤/50

大岩蜜汤/50 羊肉汤/50

桃仁芍药汤/50 内补当归建中汤/50

吴茱萸汤/50 蒲黄汤/51

桂心酒/51 生牛膝酒/51

内补芎�{汤/51

恶露第五 51

干地黄汤/51 甘草汤/52

蒲黄汤/52 泽兰汤/52

大黄汤/52 柴胡汤/52

大黄干漆汤/52 桃仁汤/52

生地黄汤/53 麻子酒/53

升麻汤/53 栀子汤/53

下痢第六 53

胶腊汤/53 生地黄汤/54

当归汤/54 桂蜜汤/55

白头翁汤/55 阿胶丸/55

淋渴第七 55

鸡肶胵汤/55 栝楼汤/55

竹叶汤/55 石韦汤/56

茅根汤/56 滑石散/56

杂治第八 56

竹茹汤/56 厚朴汤/57

温经汤/57 半夏厚朴汤/57

昆布丸/58 硫黄散/58

当归散/59 五加酒/59

白玉汤/60

卷四 妇人方下

补益第一 62

钟乳泽兰丸/62 柏子仁丸/62

大五石泽兰丸/62 大平胃泽兰丸/63

小五石泽兰丸/63 增损泽兰丸/63

白芷丸/63 大补益当归丸/63

泽兰散/64 三石泽兰丸(石斛泽兰丸) /64

月水不通第二 64

干漆汤/64 干姜丸/65

桃仁汤/65 芒硝汤/65

黄芩牡丹汤/65 干漆丸/65

干地黄当归丸/66 当归丸/66

禹余粮丸/66 鳖甲丸/67

牡蒙丸(紫盖丸) /67 大虻虫丸/68

桂心酒/68 鸡鸣紫丸/68

牡蛎丸/69 硝石汤/69

当归丸/69 辽东都尉所上丸/69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 69

白垩丸/70 白石脂丸/70

卷五 少小婴孺方

序例第一 72

紫丸/73 黑散/73

择乳母法/73

初生出腹第二 74

惊痫第三 76

龙胆汤/78 大黄汤/79

五物甘草生摩膏/79

客忤第四 81

一物猪蹄散/81 小儿夜啼方/82

龙角丸/82 芎�{散/82

伤寒第五 82

麻黄汤/82 芍药四物解肌汤/82

调中汤/83 大黄汤/83

二物茯苓粉散/83 二物通汗散/83

生地黄汤/83 莽草浴汤/84

三物黄连粉/84 麦门冬汤/84

咳嗽第六 84

竹沥汤/84 桂枝汤/84

四物款冬丸/84 麻黄汤/85

八味生姜煎/85

癖结胀满第七 86

地黄丸/86 藿香汤/86

桂心橘皮汤/86

痈疽瘰疬第八 86

五香连翘汤/86 苦参汤/87

泽兰汤/88 苦参洗汤/88

小儿杂病第九 88

升麻汤/89

卷六 七窍病

目病第一 92

十子散(又名瓜子散) /94 大枣煎/94

补肝丸/94 泻肝汤/94

补肝散/95

鼻病第二 96

口病第三 98

升麻煎/98 百和香/98

甘草丸/99 五香丸/99

舌病第四 100

升麻煎泄热方/100

唇病第五 100

润脾膏/100

齿病第六 102

含漱汤/102

喉病第七 103

乌翣膏/103 母姜酒/104

耳疾第八 105

赤膏方/107

面药第九 107

五香散/107 栀子丸/107

白膏/108

卷七 风毒脚气

论风毒状第一 110

汤液第二 114

第一竹沥汤/114 第二大竹沥汤/114

第三竹沥汤/114 第一服麻黄汤/114

第二服独活汤/115 第三服兼补厚朴汤/115

第四服风引独活汤兼补方/115

防风汤一/115 茱萸汤/115

甘草汤/116 小风引汤/116

四物附子汤/116 越婢汤/117

乌头汤/117 瘫缓顽痹方/117

石膏汤/117 半夏汤/117

附子汤/117 紫苏子汤/117

防风汤二/118 独活汤/118

诸散第三 118

八风散/118 茱萸散/118

秦艽散/119

酒酿第四 119

黄芪酒/119 小黄芪酒/119

侧子酒/119 石斛酒/120

茵芋酒/120 乌麻酒/120

秦艽酒/120

膏第五 121

野葛膏/121 卫侯青膏/121

神明白膏/122 神明青膏/122

曲鱼膏/122 太傅白膏/122

卷八 诸风

论杂风状第一 124

诸风第二 128

小续命汤一/128 大续命汤一/128

小续命汤二/128 西州续命汤/129

大续命汤二/129 小续命汤三/129

大续命汤三/129

贼风第三 131

芎�{汤/131 干姜附子汤/131

荆沥汤/131 桂枝酒/131

当归丸/131 肾沥汤/132

麻黄汤/132 干地黄丸/132

半夏汤/132 麻黄续命汤/133

八风防风散/133 温中生姜汤/133

偏风第四 133

防风汤/133 杜仲酒/134

独活寄生汤/134 葛根汤/134

菊花酒/134

风痱第五 135

竹沥汤/135 荆沥汤/135

煮散/136

风懿第六 136

附子散/136 枳茹酒/136

防己汤/136 白术汤/137

桂汤/137 石南汤/137

独活汤/137

角弓反张第七 137

秦艽散/137 仓公当归汤/138

八风续命汤/138

风痹第八 138

汉防己汤/138 麻子酒/138

海藻汤/138 黄芪汤/138

卷九 伤寒上

伤寒例第一 140

辟温第二 142

屠苏酒/142 大青汤一/142

桂心汤/143 大青汤二/143

茵陈蒿汤/143

伤寒膏第三 143

青膏/143 白膏/143

黄膏/144

发汗散第四 144

度瘴发汗青散/144 五苓散/144

六物青散/144 崔文行解散/145

发汗汤第五 145

麻黄汤/146 桂枝汤/146

大青龙汤/147 雪煎方/147

发汗丸第六 147

神丹丸/147 麦奴丸/148

宜吐第七 147

服酒胆方/148 水导散/148

瓜蒂散/149 藜芦丸/149

宜下第八 149

大承气汤/149 大柴胡加葳蕤知母汤/149

生地黄汤/150 抵当丸/150

发汗吐下后第九 150

白虎汤/150 生姜泻心汤/150

小青龙汤/150 玄武汤/151

竹叶汤/151 桂枝二麻黄一汤/151

葛根黄连汤/151 茯苓汤/151

栀子汤/151 大陷胸丸/151

厚朴汤/152 大陷胸汤/152

甘草泻心汤/152 青葙子丸/152

大青汤/152 知母汤/152

卷十 伤寒下

卷十一 肝脏

卷十二 胆腑

卷十三 心脏

卷十四 小肠腑

卷十五 脾脏

卷十六 胃腑

卷十九 肾脏

卷二十 膀胱腑

卷二十一 消渴淋闭尿血水肿

卷二十二 疗肿痈疽

卷二十三 痔漏

卷二十四 解毒并杂治

卷二十五 备急

卷二十六 食治

卷二十七 养性

卷二十八 平脉

索引/467

精彩书摘

  要想成为一名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生,就必须熟读《黄帝内经·素问》、《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明堂流注》、《黄帝针经》等医著,了解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全身表里的穴位等人体生理特征;还要熟读《神农本草经》等药物学专著以及张仲景、王叔和、阮炳、范汪等历代医家的著作。此外还应了解禄命学说、阴阳学说、诸家相法以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占卜法等传统文化。这些是成为一位名医所必须具备的。如果不认真地研读探究,必定不能在医学之道上走得很远。除此之外,还须精读《备急千金要方》,探究其中深奥的医理,精诚钻研,才有资格与他人谈论医学之道。

  另外,作为一个合格的医者还须博览群书。因为只有阅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才能通晓仁义之道;通读秦汉诸子百家的学说,遇事时才能在心中默察辨识它;翻阅《史记》、《汉书》、《后汉书》这三部历史著作,才知道古今的史事;读过《内经》,才知道有慈悲喜舍之德行;读过《庄子》、《老子》,才能体会到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与真理,遇见任何事情时都会受到吉凶的拘束而作出选择;还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及太阳、月亮与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天体运行规律,都需要医者潜心钻研。只有全面学习并精通这些知识,才能帮助医者在医学之道上畅通无阻,达到顶峰。

  ……

前言/序言

  作者原序

  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秫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封,乃立庖厨。滋味既兴,疴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颐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绐,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怠贻阙私门。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己,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弃若是,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

  序言

  《千金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系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巨作。本书为综合性临床医著,作者集唐代及以前的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先抛开其高明的医术不谈,作者孙思邈在重视医德及自身修养的方面,就可供后人细细品鉴、认真学习。

  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讲:一些世俗末流的小人之辈,常行诡诈,总是打着行医的旗号蒙骗欺哄患者,最终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医生这一职业感到耻辱,转而教诲子弟多学习一些应试的文章,以便走仕途,最终让医术荒废。而我从幼小时常感风寒,所以经常要去看医生,最后吃药的花费耗尽了家里的所有财产。因此从少年时期,我就很喜欢读医典,直到头发斑白也没有丢开过医书。至于那些诊疗及采药的方法,只要我听说有哪个人比我高明的,无论他远在哪里,我都要过去虚心请教,采撷众家之所长,我才能够有更多的进步。这样到了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对医术有了一些心得,开始为近亲远邻治疗疾病,很多人都得到了救治。由此可见,那些基础的药物学和方剂学,是不能不学习的。

  之后在学习与治病的过程中,孙思邈发现,以前的各种医学典籍,都写得过于浩博,患者在突然生病的时候很难一下翻到对应自己病证的治疗方法,他甚至认为,找到对症处方时,患者都可能已经丧命了,因此而枉死的人,实在可惜。于是孙思邈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并添加了其他医典的典型方剂,删繁就简,既保存了完整的典籍资料,又添加了一些常见的民间验方,最终编成了这部《千金方》。其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比上千两的黄金还要贵重,如果人们通过看了这部书而得到救治,他的恩德要超过千两黄金,故取其意为书名。

  而在这数千年之后,我们又将这部医学巨作重新呈现给读者,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在巨大压力下生活的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日常的养生以及病后的诊疗都有充分的认识。在为大家尽可能奉献原著原貌的同时,我们与时俱进,结合了一些创新,图解的表现形式就是这部医典的最大改观。同时,由于其内容体系过于宏大,编者本着实用、易懂的原则,对原著进行了整合,删去配药冗长繁多的方子,只留下简单易行、便于购买采集的方剂。另外,尽可能展示了市面上常见的中草药成品图,使读者更为直观地识别草药;最后还贴心地增加了草药目前的市场价格,以便读者按图索骥,无论是从治病还是从消费角度,更方便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使古籍《千金方》改头换面,成为现代实用版的医学巨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书中所提到的一些有毒药物,如硫黄、乌头等,还是希望读者朋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养生十三法》 《养生十三法》是一部集结古人智慧,融汇传统养生精髓的健康宝典。本书并非医药古籍,亦不涉方剂,而是以一种温和、自然、易行的方式,引导读者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构建身心和谐的健康体系。全书共分十三篇,每一篇都围绕着一个养生要点展开,层层深入,辅以生动形象的阐述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枯燥的养生理论变得鲜活有趣。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普适性与实用性。它避开了复杂的医学术语和艰深的理论,而是将养生智慧转化为人人可学、人人可用的生活实践。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有养生经验者,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将之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治未病”的理想状态。 第一篇:呼吸吐纳的奥秘 本篇聚焦于呼吸的力量。书中详述了多种呼吸练习,从基础的腹式呼吸,到更为精深的“腹式深长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法”等。强调了呼吸与气血运行、情绪调节之间的紧密联系,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 calming 紧张情绪、舒缓身心疲惫,甚至提升精力。书中会穿插一些古代文人墨客在静坐冥想时,如何通过呼吸来体悟自然、宁静心神的逸事,让读者在感受古人情怀的同时,也体会呼吸的无穷魅力。 第二篇:经络按摩的智慧 本篇着重介绍经络按摩的技巧与益处。书中详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人体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主要穴位,并提供了简单易学的按摩手法,如点按、揉捏、推拿等。强调了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痹,缓解身体的酸痛不适,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例如,会讲解如何通过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等常用穴位,来达到健脾和胃、缓解头痛、安神宁志等效果。 第三篇:五谷杂粮的滋养 本篇倡导回归食物的本源,强调五谷杂粮的均衡摄入。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谷物的营养价值、药用功效以及适合人群。例如,会深入探讨小米的健脾益胃、大米的益气养阴、玉米的利尿消肿、荞麦的降糖降脂、黑米的补血益气等特性。并提供了一些简单易学的杂粮食谱,如杂粮粥、杂粮馒头等,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健康的食材融入日常饮食。 第四篇:蔬果时令的馈赠 本篇强调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蔬菜水果。书中列举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并根据时令推荐当季的蔬菜和水果,阐述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例如,春天推荐多食韭菜、菠菜等以助生发;夏天推荐食用西瓜、冬瓜等以清热解暑;秋天推荐食用梨、藕等以润燥;冬天推荐食用萝卜、白菜等以御寒。 第五篇:茶饮养生的精妙 本篇探讨茶饮在养生中的作用。书中介绍了多种茶叶的种类、性味归经以及各自的功效。例如,绿茶的清热解毒、红茶的温中暖胃、普洱茶的消食化积、菊花茶的明目清肝、枸杞茶的滋补肝肾等。并提供了一些简便的茶饮配方,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自身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茶饮,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第六篇:足浴的舒缓之道 本篇重点介绍足浴的养生功效。书中详细阐述了足部穴位与全身脏器的对应关系,强调了足浴对于改善血液循环、舒缓疲劳、安神助眠的重要作用。会介绍一些常用的足浴配方,如生姜足浴、艾叶足浴、花椒足浴等,并指导读者如何掌握适宜的水温和时长,以获得最佳的足浴效果。 第七篇:运动适度的原则 本篇强调“动静结合”的养生理念。书中提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掌握适度的原则。例如,会介绍一些温和的传统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阐述其在舒筋活络、增强体质方面的优势。并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重要性,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第八篇:睡眠质量的提升 本篇关注睡眠在养生中的核心地位。书中探讨了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例如,会介绍一些睡前放松的技巧,如腹式呼吸、冥想、听舒缓音乐等,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卧室环境、作息习惯来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 第九篇:情绪管理的艺术 本篇强调“乐感”在养生中的重要性。书中阐述了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例如,会鼓励读者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人交流、亲近自然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第十篇:环境适宜的智慧 本篇阐述了生活环境对养生的影响。书中介绍了如何根据季节、地域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例如,如何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元素来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空间。 第十一篇:起居有常的规律 本篇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书中详细阐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来调节身体的生物钟,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第十二篇:身体节律的感知 本篇引导读者关注身体的内在节律。书中鼓励读者通过倾听身体的信号,感知身体的需求,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例如,会介绍如何通过观察舌苔、脉象、食欲等细微变化,来了解身体的真实状况。 第十三篇:长寿之道的哲思 本书的最后一篇,是对前面十二篇养生理念的升华与总结。本篇并非提供秘诀,而是鼓励读者将前述的各项养生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长久的生活习惯。书中会引用一些古代长寿者的故事,以及他们的人生智慧,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去拥抱健康长寿的人生。 《养生十三法》是一本献给所有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的指南,它不是高深的医学著作,而是化繁为简,将古人的生活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帮助读者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千金方(精版)》后,我第一眼就被它字体的大小和清晰度惊艳到了。印刷师傅真是太用心了,每一个字都清晰锐利,笔画分明,即使是那些非常细小的注释,也丝毫不会模糊。对于像我这样每天需要长时间阅读的人来说,字迹清晰度直接影响阅读的舒适度,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我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昏暗的光线下阅读,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我之前买过一些古籍的影印本,字迹模糊不清,阅读起来非常吃力,经常需要猜测字的意思,让人很是沮丧。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内容中,这对于真正想要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无论是从整体的视觉冲击力,还是到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读者的尊重。书的整体风格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之处,色彩搭配和谐,字体选择得体,整体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感觉。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已经传递了一种文化自信和对经典的传承。我把它放在书架上,一眼就能吸引住我的目光,成为我书架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审美上的享受,也是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倾注的心血。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封面的设计,还是内页的排版,亦或是纸张的选择,都力求做到最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经常在阅读之余,还会仔细地欣赏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装帧的纹理,到字体的大小,再到纸张的质感,每一个小小的元素,都蕴含着出版方的用心。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我对这家出版方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并且期待他们未来能推出更多这样高质量的书籍。

评分

我一直很注重书籍的耐读性,而《千金方(精版)》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它的封面设计坚固耐用,不易磨损,即使我经常带着它到处走,也不担心会损坏。书页的装订也非常牢固,每次翻阅都感觉非常扎实,不用担心书页会脱落。我曾经买过一些价格昂贵的精装书,但用了一段时间后,书页就松散了,让人很是心疼。但这本书不一样,我感觉它可以陪伴我很多年,成为我书架上一件可以反复翻阅的珍宝,这种实在的质量,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注解和注释部分,它们做得很是详尽,而且用词非常准确。在阅读一些古籍时,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的词汇或者典故,如果没有好的注解,理解起来会非常困难。而《千金方(精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难点都有详细的解释,而且注释的位置也很合理,不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这些注释不仅解决了我的阅读障碍,还为我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让我能够领略到古人文字的精妙之处,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我对出版方的专业性佩服不已。

评分

翻开这本书,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这种感觉是在现代印刷品中很难寻觅的。它不是那种刺鼻的化学气味,而是带着一种陈旧而醇厚的味道,仿佛是历史本身散发出的气息,瞬间就将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觉得我不是在读一本普通书,而是在与过去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的敬畏之心,也让这本书的整体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非常享受这种纯粹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和段落处理上的用心。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小巧而精致的插图,风格统一,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增添阅读的趣味性。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显得空泛,让我的眼睛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休息,避免了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引用原文时,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者颜色标记,并且在页脚有详细的出处说明,这对于需要考证或者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我只是想随意翻阅一下,但这种精心的排版设计,总能引导我更深入地去理解和品味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图书,其内容之外的细节同样不容忽视,而《千金方(精版)》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书中的一些插图,并非简单的图画,而是经过精心绘制,线条流畅,色彩淡雅,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仿佛将古人的智慧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我甚至花了很长时间去欣赏这些插图,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视觉上的补充和解读,让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那些抽象的概念。这种将艺术与知识完美融合的设计,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

评分

对于一本书来说,目录和索引的设计是能否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至关重要的一环。《千金方(精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目录清晰明了,每一章节的标题都准确地概括了内容,而且有详细的页码标注,我可以通过目录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章节。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附带的索引,条目非常详尽,涵盖了书中的重要概念、人物、地名等,并且也有精确的页码指引。这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查阅资料的研究者来说,极大地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内容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在浩瀚的书页中搜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精美了,我刚拿到手就被它深深吸引。封面采用了古色古香的丝绒材质,上面用烫金的工艺印着“千金方(精版)”几个大字,龙飞凤舞,尽显古韵。书页的纸质也相当考究,触感温润细腻,翻阅时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这和市面上很多轻飘飘的纸质书完全不同,让人觉得它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线装订方式,每一页都缝得严丝合缝,翻开时不会出现书页松散的情况,而且那种古朴的装订方式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听到古人翻阅经典时的沙沙声。

评分

好书,很好,正,入面好多东西看

评分

里面印刷还不错,很厚一本也很轻,唯一缺点是这么厚一本,只有薄薄一层胶装订,得小心的翻页

评分

图字都清晰买回来都没时间看真浪费

评分

多看看,可以

评分

书印刷质量还可以,内容简单实用。

评分

货如介绍一样,不错!

评分

一如既往好 物流很给力 信任京东 。。。。。。

评分

很厚的一本书,不错,好好学习。

评分

质量很好,内容很丰富,可以配合着汤头一起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