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燃燒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工程燃燒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軍,馬其良,張振東 著
圖書標籤:
  • 燃燒學
  • 工程燃燒
  • 燃燒理論
  • 燃燒技術
  • 能源
  • 化工
  • 熱工
  • 高等教育
  • 規劃教材
  • 傳熱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08372747
版次:1
商品編碼:1018078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教材緊密結閤國傢和地方發展燃氣輪機技術、城市垃圾焚燒技術和“西氣東送”的政策和大趨勢,既著重於係統地闡述與燃料燃燒過程有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又重點介紹固、液和氣體燃料燃燒技術和控製燃燒過程中汙染物的生成及排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相關理論知識的工程應用背景知識,並通過相應的配套實驗教學獲得感性認識和實踐機會,強調“工程燃燒學”課程的工程應用性,培養學生學以緻用、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和素養。本書充分反映能源與動力行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動嚮,理論聯係實際,有效地解決瞭現有教材專業適應麵單一,難以適應目前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主乾課程內容要求的問題,滿足新世紀對人纔培養的新要求。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工程燃燒學》主要闡述瞭燃燒的概念、基礎理論、燃燒裝置及燃燒技術。既著重於係統地闡述與燃料燃燒過程有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又重點介紹固、液和氣體燃料燃燒技術和控製燃燒過程中汙染物的生成及排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工程燃燒學》緊密結閤國傢和地方發展燃氣輪機技術、城市垃圾焚燒技術和“西氣東送”的政策和大趨勢,將充分反映能源與動力行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動嚮,力求使讀者獲得適應21世紀能源動力學科和産業發展需求的知識和能力。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工程燃燒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動力類專業學生教材,也可作為研究生相關專業教材,還可供相關行業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1 緒論
1.1 能源的概念與分類
1.2 工程燃燒與燃燒設備
1.3 工程燃燒設備的基本性能要求
1.4 工程燃燒的研究及發展

2 燃料概論
2.1 燃料的概念與分類
2.2 燃料的組成和特性
2.3 固體燃料
2.4 液體燃料
2.5 氣體燃料
2.6 燃料分析方法

3 工程燃燒計算
3.1 燃燒過程的化學反應
3.2 燃燒空氣量的計算
3.3 燃燒煙氣量的計算
3.4 燃燒溫度計算
3.5 燃燒檢測及燃燒效率

4 燃燒理論基礎
4.1 燃燒反應的熱力學基礎
4.2 燃燒反應的化學動力學基礎——活化分子碰撞理論
4.3 活化絡閤物的過渡態理論
4.4 連鎖反應理論
4.5 燃燒過程中的射流特性及其混閤過程

5 氣體燃料的燃燒及工程應用
5.1 氣體燃料燃燒原理及特點
5.2 預混可燃氣體的著火和燃燒
5.3 氣體燃料的擴散燃燒
5.4 氣體燃料燃燒裝置
5.5 氣體燃料的置換
5.6 燃氣燃燒器的設計及工程應用

6 液體燃料的燃燒
6.1 液體燃料燃燒原理
6.2 液體燃料的霧化過程及裝置
6.3 配風原理及裝置
6.4 液體燃料霧化燃燒的組織及布置
6.5 油燃燒器設計及應用

7 固體燃料的燃燒
7.1 固體燃料的燃燒過程及特點
7.2 煤的層狀燃燒技術及裝置
7.3 煤的懸浮燃燒技術及裝置
7.4 煤的鏇風燃燒技術及裝置
7.5 煤的沸騰燃燒技術及裝置
7.6 煤燃燒新技術及發展趨勢

8 熱機燃燒技術及裝置
8.1 內燃機燃燒技術及裝置
8.2 燃氣輪機燃燒室

9 垃圾焚燒技術及裝置
9.1 垃圾焚燒技術原理
9.2 垃圾焚燒係統和設備

10 燃燒汙染控製和燃燒安全技術
10.1 燃燒汙染物排放及控製標準
10.2 煙塵汙染與控製技術
10.3 SOx汙染與控製技術
10.4 NOx汙染與控製技術
10.5 燃燒噪聲與控製技術
10.6 燃氣泄漏及事故預防
10.7 迴火及脫火的預防
10.8 燃燒設備的安全保護
10.9 燃燒設備的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 緒論
  1.1 能源的概念與分類
  人類在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産活動的過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物理學中,能量被定義為用做功本領量度的物質及其運動的屬性。相應於不同的運動形式,能量可分為機械能、熱能、電磁能、化學能、核能、輻射能等。當物質的運動形式發生轉換時,能量形式同時也發生轉換。
  為人類提供上述各種形式能量的自然資源稱為能源。大英百科全書對能源的解釋是:“能源是一個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采用適當的轉換手段,給人類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能源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改善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燃料和動力來源。
  按照能源轉換和利用的層次,能源可分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終端能源。
  一次能源,又稱為自然能源。它是從自然界取得的未經加工或轉換的能源,例如原煤、原油和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樹木、農作物、草和水生植物等生物質燃料,以及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等;一次能源經過加工或者轉換而得到的電力、各種石油産品、焦炭、煤氣、。煤液(煤液化燃料産品)、熱水、蒸汽等稱為二次能源;二次能源經過輸送和分配,在各種用能設備中使用,即終端能源。
  一次能源中能夠直接用作終端能源(即通過用能設備供消費者使用的能源)的很少。天然氣是少數幾種可用作終端能源使用的一次能源之一。而大部分一次能源都被轉換成容易輸送、分配和使用的二次能源(如電力、油料、煤氣、熱水和蒸汽等),以適應用能單位的需要。
  一次能源還可按照其是否能夠“再生”而分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重復産生的自然能源,它可供人類長期使用而不會枯竭,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非再生能源”則指那些不能重復産生的自然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等。這些能源隨著使用將不斷減少,短期內不會重復産生,最終將會枯竭。

前言/序言

  本書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所製定的教學基本要求編寫,力求適應199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調整之後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對“工程燃燒學”課程教學的要求。
  新的“工程燃燒學”在教材內容安排上,既考慮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等院校1 999年前相類似的、按照二級學科劃分的能源動力類專業結構體係特點(專業分工細而全),又充分認識到新的本科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逐步淡化原有的二級學科色彩、強調拓寬專業口徑的特色。該教材緊密結閤國傢和地方發展燃氣輪機技術、城市垃圾焚燒技術和“西氣東送”的政策和大趨勢,既著重於係統地闡述與燃料燃燒過程有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又重點介紹固、液和氣體燃料燃燒技術和控製燃燒過程中汙染物的生成及排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相關理論知識的工程應用背景知識,並通過相應的配套實驗教學獲得感性認識和實踐機會,強調“工程燃燒學”課程的工程應用性,培養學生學以緻用、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和素養。
  本書充分反映能源與動力行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動嚮,理論聯係實際,有效地解決瞭現有教材專業適應麵單一,難以適應目前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主乾課程內容要求的問題,滿足新世紀對人纔培養的新要求。
  本書由上海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汪軍、馬其良、張振東編寫,其中,第1、2、4.5、7、8.2、9章節由汪軍編寫,第3、5、6、10章由馬其良編寫,第4.1~4.4、8.1章節由張振東編寫。上海電力學院李永光教授、上海理工大學袁益超教授擔任本書主審。主審老師提齣瞭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限於編者水平,書中疏漏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工程燃燒學》 內容簡介 《工程燃燒學》作為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聚焦於工程領域中燃燒過程的科學原理、分析方法與應用技術。本書旨在為熱能工程、動力工程、化工、航空航天等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係統、深入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全書共分為十五章,內容涵蓋瞭燃燒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關鍵技術和前沿發展。 第一部分:燃燒學基本理論 第一章 燃燒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深入探討燃燒的本質,從化學反應、能量轉化等角度進行定義,並根據不同的燃料類型、燃燒方式(如預混燃燒、擴散燃燒)以及反應速率等因素,對燃燒進行係統分類,為後續章節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章 燃燒化學基礎: 詳細介紹燃燒過程中的關鍵化學反應機理,包括自由基理論、鏈反應動力學等,解釋不同燃料(如碳氫化閤物、固體燃料)燃燒的化學路徑,並闡述溫度、壓力、組分濃度等因素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第三章 質量與能量守恒定律在燃燒中的應用: 重點講解質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如何應用於燃燒係統分析。推導燃燒過程中的組分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引齣燃燒溫度(絕熱火焰溫度)的計算方法,並分析實際燃燒過程中的熱損失。 第四章 燃燒産物與煙氣分析: 討論不同燃料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産生的産物,重點關注 CO、NOx、SOx、顆粒物等汙染物。介紹煙氣成分的測量方法和分析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燃燒條件來控製汙染物排放。 第二部分:燃燒過程的物理過程 第五章 傳熱與傳質: 深入分析燃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傳熱(導熱、對流、輻射)和傳質(擴散、對流)過程。講解這些過程如何影響燃燒速率、火焰傳播和溫度分布,並介紹在不同燃燒器設計中的應用。 第六章 擴散燃燒: 重點研究燃料與氧化劑在空間上分離,通過擴散混閤來實現燃燒的擴散燃燒現象。分析影響擴散火焰形態、穩定性和燃燒效率的關鍵因素,如組分濃度梯度、湍流強度和混閤速率。 第七章 預混燃燒: 探討燃料與氧化劑在燃燒前充分混閤的預混燃燒方式。分析預混火焰的傳播機製,包括層流火焰速度的計算和影響因素,以及湍流預混火焰的特性。 第八章 燃燒不穩定性: 詳細闡述燃燒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周期性或隨機性壓力、流量波動,即燃燒不穩定性。分析其産生機理、危害以及常用的抑製方法,這對於保證燃燒設備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第三部分:工程燃燒應用 第九章 燃料的燃燒特性: 針對不同的工程燃料(如天然氣、煤、油、生物質燃料等),係統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熱值、燃點、爆燃極限等關鍵燃燒特性,並分析其對燃燒設備設計和操作的影響。 第十章 燃燒器的設計與性能: 聚焦於各種類型燃燒器的設計原理和性能評估。介紹常見燃燒器(如管式燃燒器、鏇流燃燒器、噴嘴燃燒器)的結構特點、工作方式、火焰穩定技術以及燃燒效率的提高措施。 第十一章 固體燃料的燃燒: 專門討論固體燃料(如煤、生物質)的燃燒過程。分析其多相燃燒特性,包括著火、燃盡機理,以及影響固體燃料燃燒效率和汙染物排放的關鍵因素,並介紹相應的燃燒設備(如爐膛、流化床)。 第十二章 液體燃料的燃燒: 深入研究液體燃料(如汽油、柴油、重油)的霧化、蒸發和氣相燃燒過程。分析霧化質量對燃燒效率的影響,以及不同類型液體燃料燃燒的特性和控製方法。 第十三章 氣相燃料的燃燒: 探討氣相燃料(如天然氣、閤成氣)的燃燒過程,側重於其擴散燃燒和預混燃燒特性。分析其快速反應、高效率的特點,以及在燃氣輪機、內燃機等設備中的應用。 第十四章 燃燒過程的數值模擬: 介紹利用計算流體力學(CFD)技術對復雜燃燒過程進行數值模擬的方法。講解模型建立、網格劃分、求解器選擇以及結果解釋,為工程設計提供強大的分析工具。 第十五章 燃燒汙染物控製與節能技術: 聚焦於燃燒過程中産生的各類汙染物(NOx、SOx、顆粒物、CO2等)的控製技術,包括低氮燃燒技術(如分級燃燒、富氧燃燒)、脫硫脫硝技術等。同時,強調通過優化燃燒過程、提高熱效率來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並介紹一些前沿的清潔燃燒技術。 本書在內容的組織上,力求理論與實際相結閤,既有嚴謹的科學理論推導,也包含大量的工程實例和數據分析。書中配有豐富的圖錶和算例,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相信本書將成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的寶貴參考資料,為推動我國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和環境保護事業做齣貢獻。

用戶評價

評分

本書在熱傳遞和傳質在燃燒過程中的作用的分析,是理解燃燒現象的關鍵。書中不僅闡述瞭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這三種基本傳熱方式,還深入分析瞭它們在燃燒過程中的相互作用。例如,在火焰傳播過程中,熱量如何從已燃燒區域傳遞到未燃燒區域,從而引發新的燃燒反應。同時,書中也強調瞭傳質的重要性,包括燃料蒸氣嚮燃燒區域的擴散、氧化劑嚮燃燒區域的輸運以及燃燒産物的擴散。作者通過具體的公式和圖示,解釋瞭如何計算這些傳熱和傳質速率,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燃燒的速率和效率。例如,在講解擴散火焰時,書中著重分析瞭燃料和氧化劑的擴散速率是如何限製燃燒過程的,這讓我對為什麼火焰在某些條件下會熄滅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我對書中關於燃燒性能評價和優化方法的研究,感到非常受益。這部分內容讓我明白瞭如何量化和改進燃燒過程的效率。書中介紹瞭各種評價指標,如燃燒效率、熱效率、比衝等,並詳細闡述瞭它們的計算方法和意義。隨後,書中重點介紹瞭如何通過優化燃燒條件來提高燃燒性能。例如,通過調整空燃比、改變燃料噴射策略、改進燃燒器結構等手段,來達到最佳的燃燒效果。對於內燃機、燃氣輪機等動力設備,書中還介紹瞭如何進行性能測試和診斷,以發現潛在的問題並進行改進。這部分內容極大地提升瞭我從“知道怎麼燃燒”到“知道如何燒得更好”的認知水平。

評分

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燃料燃燒特性的分析,簡直是一場知識的盛宴。從最常見的碳氫化閤物,到各種閤成燃料,再到固體燃料的燃燒過程,本書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闡述。對於液態燃料,書中詳細介紹瞭汽化、擴散和預混燃燒等過程,並對不同燃料(如汽油、柴 rencana 、柴油)的燃燒特性進行瞭比較分析,解釋瞭它們在發動機中的不同錶現。特彆引人入勝的是關於固體燃料燃燒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燒起來”,而是深入到燃料的物理化學變化,包括熱解、氣化、錶麵反應等多個階段。作者通過對煤、木材等常見固體燃料燃燒過程的剖析,讓我理解瞭為什麼不同形狀、不同成分的固體燃料在燃燒時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控製燃燒條件來優化燃燒效率,減少汙染物排放。書中還特彆提到瞭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這在當前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讓我對這種可再生能源的潛力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

我對本書在燃燒産物和汙染物生成方麵的講解印象最為深刻。燃燒並非總是産生乾淨的水和二氧化碳,書中詳盡地剖析瞭各種副産物和汙染物的形成機理,以及它們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首先,對不完全燃燒産物如CO、未燃碳氫化閤物(UHC)的形成進行瞭深入分析,解釋瞭它們為何會産生,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空燃比和提高燃燒溫度來抑製。接著,書中花費瞭大量篇幅講解瞭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的生成機理。對於NOx,書中區分瞭熱力學NOx、燃料NOx和快速NOx,並深入探討瞭影響其生成濃度的因素,如燃燒溫度、氧氣濃度和停留時間。而對於顆粒物的形成,從碳煙核的生成到聚集長大,再到氧化脫除,本書都進行瞭詳細的描述,並結閤瞭實際的柴油機和汽油機排放控製技術。這部分內容讓我深刻認識到,工程燃燒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燃燒”,更是關於“如何高效、清潔地燃燒”。

評分

這本《工程燃燒學》如同一本厚重的百科全書,打開它,我就像是踏入瞭一個宏大而迷人的宇宙,燃燒這個看似日常的現象,在這本書裏被拆解、被審視、被賦予瞭科學的靈魂。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開篇對燃燒基本概念的梳理,從熱力學和動力學角度切入,清晰地闡述瞭化學反應的本質、能量的轉化以及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這部分內容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大量的圖示和生動的類比,將抽象的科學原理形象化。例如,關於鏈式反應的講解,作者用瞭一個生動的“火種蔓延”的比喻,讓我瞬間理解瞭自由基在燃燒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隨後,書中深入探討瞭火焰傳播的機製,包括預混火焰和擴散火焰的區分,以及它們各自的傳播方式和影響因素。對於預混火焰,書中詳細介紹瞭層流火焰速度的測定方法和影響因素,比如燃料種類、當量比、溫度和壓力等,並結閤瞭實際案例,比如燃氣竈火焰的穩定性和熄滅現象,讓我對理論知識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而對於擴散火焰,則著重分析瞭傳質和傳熱在其中的重要性,以及湍流火焰的復雜性,這些內容為我後續理解更復雜的工程應用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書中關於燃燒安全和爆炸防護的章節,讓我意識到瞭工程燃燒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燃燒並非總是可控的,有時會伴隨著巨大的風險。本書詳細介紹瞭燃燒爆炸的機理,包括點火源、爆炸極限以及爆炸的傳播過程。它還列舉瞭各種常見的燃燒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瞭事故發生的原因,並提齣瞭相應的預防措施。從工業生産中的粉塵爆炸、氣體泄漏爆炸,到傢庭生活中的火災隱患,本書都給齣瞭詳細的安全指導。對於化工、石油、煤炭等行業,這本書提供的安全知識更是不可或缺的。書中還介紹瞭各種滅火原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為我們提供瞭應對火災風險的實用工具。

評分

書中關於燃燒裝置和設備的設計原理,為我打開瞭另一扇理解工程應用的大門。從最基礎的燃燒器設計,到復雜的工業鍋爐和內燃機,本書都給齣瞭詳細的理論指導。對於各種燃燒器的類型,比如擴散燃燒器、預混燃燒器、鏇流燃燒器等,書中不僅介紹瞭它們的工作原理,還分析瞭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在講解內燃機燃燒時,書中結閤瞭進氣、壓縮、燃燒、排氣等各個衝程,分析瞭不同類型內燃機(如火花塞點火發動機和壓燃發動機)的燃燒過程特點,以及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等技術如何影響燃燒效率和排放。對於工業鍋爐,書中則側重於熱量傳遞、煙氣流動以及燃料輸送等方麵的設計考慮,讓我對大型能源設備有瞭更宏觀的認識。這些內容將抽象的燃燒理論與具體的工程實踐緊密聯係起來,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現實世界中的各種燃燒設備。

評分

本書在未來發展趨勢和前沿研究領域的探討,為我指明瞭方嚮。燃燒學並非一門停滯不前的學科,它在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書中展望瞭清潔燃燒、低碳燃燒、高效燃燒等領域的研究方嚮,並介紹瞭生物質能源、氫能源等新型能源的燃燒技術。例如,關於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在減少碳排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燃燒過程的改進來降低CO2的産生。書中還提及瞭智能燃燒控製、機器學習在燃燒優化中的應用等前沿課題,讓我對這個領域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引導者,帶領我探索工程燃燒學的無限可能。

評分

書中關於燃燒動力學的詳細闡述,讓我對燃燒反應的微觀機製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這部分內容涉及瞭化學反應速率理論、自由基化學以及反應路徑分析。作者通過介紹各種模型,如基元反應模型、化學動力學模型,解釋瞭如何描述和預測復雜燃料的燃燒過程。書中對燃料的組分和燃燒産物的化學反應機理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例如,針對甲烷、丙烷等常見燃料,列齣瞭詳細的組分和反應路徑。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燃燒的全局過程、預測燃燒産物、以及控製汙染物排放至關重要。例如,在講解NOx的生成時,書中深入分析瞭N2和O2在高溫下的反應機理,以及不同模型(如Zeldovich機製)如何描述這一過程。對我來說,這部分內容提供瞭理解燃燒本質的“鑰匙”。

評分

本書在數值模擬和計算流體力學(CFD)在燃燒學中的應用方麵,展示瞭現代工程研究的前沿。書中並非簡單地羅列算法,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如何利用CFD軟件來模擬燃燒過程。它介紹瞭不同尺度的燃燒模型,從宏觀的工程模型到微觀的分子動力學模擬,以及它們各自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作者通過一些具體的算例,演示瞭如何建立燃燒模型、選擇閤適的物理模型和求解器,以及如何分析模擬結果。例如,對於火焰的穩定性和傳播模擬,書中展示瞭如何通過CFD預測火焰的形狀、溫度分布以及反應速率,這對於優化燃燒器設計、提高燃燒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書中強調瞭模擬結果的驗證和對比,告誡讀者不能盲目相信模擬數據,需要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纔能得齣可靠的結論。

評分

對燃燒理論知識論述清楚,可以買

評分

這本書講的挺到位的。

評分

考試用的書,印刷不錯,很新,還便宜

評分

這本書講的挺到位的。

評分

很喜歡質量不錯很喜歡質量不錯

評分

東西很好 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京東

評分

若有0星的話,我就給0星。

評分

正版,書很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好書,不錯,發貨也很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