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中药临床用解(修订本)

陆氏中药临床用解(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鹏飞,宋月英 编
图书标签:
  • 中药
  • 临床
  • 方剂
  • 陆氏
  • 中医学
  • 医学
  • 药学
  • 传统医学
  • 修订本
  • 处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15210759
版次:2
商品编码:119059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陆氏中医临床实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
字数:4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中药种类繁多,资源特别丰富,其中有许多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开发价值。为了好地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病、防病作用。陆鹏飞、宋月英将常用的508味中药按临床使用经验分为解表、清热、化湿、利水、祛风湿、温里、芳香开窍、安神、平肝息风、理气、止血、活血祛瘀、补气、壮阳、补血、补阴、消导、化痰止咳、止咳平喘、收涩、驱虫、涌吐、泻下、润肠、逐水、外用等26类。并将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临床应用、一般用量,写成《陆陆氏中药临床用解(修订本)》,便于中医医务人员、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探讨。

目录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附:麻黄根)
2.桂枝
3.紫苏(附:苏叶)
4.荆芥
5.羌活
6.防风
7.白芷
8.藁本
9.细辛
10.辛夷
11.生姜(附:生姜皮)
12.葱白
13.胡荽
14.柽柳
15.香薷
16.鹅不食草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
2.牛蒡子
3.蝉蜕
4.桑叶(附:桑枝、桑椹、桑白皮)
5.菊花(附:野菊花)
6.蔓荆子
7.淡豆豉
8.大豆卷
9.浮萍
10.葛根(附:葛花)
11.柴胡
12.升麻
13.木贼
14.马兰
15.两头尖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
2.寒水石
3.知母
4.栀子
5.竹叶
6.芦根
7.夏枯草
8.决明子
9.谷精草
10.密蒙花
11.青葙子
12.夜明砂
13.熊胆-
14.天花粉
15.蕤仁
16.茶叶
(二)清热凉血药
1.犀角(附:水牛角)
2.牛黄(附:牛角丝)
3.生地黄(附:熟地黄、野地黄、鲜地黄)
4.玄参
5.牡丹皮
6.赤芍
7.紫草
8.地骨皮
9.白薇

三、芳香化湿理气药
四、利水渗湿药
五、祛风湿药
六、祛寒温里药
七、芳香开窍药
八、安神药
九、平肝息风药
十、理气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活血祛瘀药
十三、补气药
十四、壮阳药
十五、补血药
十六、补阴药
十七、消导药
十八、化痰止咳药
十九、止咳平喘药
二十、收敛固涩药
二十一、驱虫药
二十二、涌吐药
二十三、泻下药
二十四、润肠药
二十五、逐水药
二十六、外用药
附录
《本草纲目》:集中国古代医学之大成,融汇千年草药智慧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李时珍在历经数十年勘探、考证、实践后,于明代万历年间(1596年)完成的一部集大成的药物学著作。它不仅是中国医药史上的巍峨丰碑,更是世界古代科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这部巨著以其科学的体系、详实的考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论价值,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医学发展,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 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 李时珍所处的明代,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传统医药学知识体系混乱、辨伪存真任务艰巨的时期。《本草》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神农本草经》的朴素分类,到《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等不断充实的版本,药物品种和理论知识都在逐步积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药物名称混淆、性味功效记载不详、炮制方法不统一、图谱失真等问题。许多前代本草书籍中存在的错误和讹谬,亟待纠正。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对医药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功底。他曾先后在太医院任职,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药学文献和临床实践。但他并不满足于前人的成果,怀着“不务则已,务则必集大成”的雄心,毅然踏上了艰辛的编纂之路。他遍访名山大川,深入民间,采访无数经验丰富的医者、药农、猎户,亲自采集、品尝、试用药物,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他对比研究了八百多种前代本草书籍,去伪存真,辨析异同,历时二十九年,最终完成了这部举世瞩目的巨著。 二、 体系与内容:宏大叙事,精微辨析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一百九十多万字,分为十六部、六十类,收录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其中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其内容之博大,分类之精细,论述之深入,在当时的药物学著作中是前所未有的。 (一) 科学的分类体系: 《本草纲目》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便是其科学而条理的分类体系。李时珍摒弃了以往按照药物的来源(如草木、兽禽、矿石等)或功效(如“明目药”、“下泻药”等)进行的分类方式,而是根据药物的自然属性和药用特点,创造性地将其分为十六部: 一曰草部: 收集了草本植物类药物,共三十一种,计约七百余种。这是书中篇幅最大、药物种类最多的部分,充分体现了植物类药物在古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曰谷部: 收集了谷类粮食作物类药物,共十四种。 三曰菜部: 收集了蔬菜类药物,共三十种。 四曰果部: 收集了果实类药物,共四十三种。 五曰木部: 收集了木本植物类药物,共十八种。 六曰虫部: 收集了昆虫类药物,共十五种。 七曰鱼部: 收集了鱼类药物,共三十七种。 八曰兽部: 收集了哺乳类动物药物,共二十二种。 九曰禽部: 收集了鸟类药物,共二十三种。 十曰器用部: 收集了陶瓷、金属等器具类药物,共十四种。 十一曰占卜部: 收集了占卜、迷信类药物,共十一种。 十二曰虫部: 收集了其他无脊椎动物类药物,共十二种。 十三曰介部: 收集了介壳类动物药物,共七种。 十四曰石部: 收集了矿物、岩石类药物,共四种。 十五曰水部: 收集了水产类药物,共三种。 十六曰火部: 收集了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的物质类药物,共一种。 这种分类方式,虽然在现代植物学和动物学分类体系下有所不同,但在当时却极具前瞻性。它将自然界中的药物按照其物理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归类,提高了药物的辨识度和检索的便捷性,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精致的药物条目: 《本草纲目》的每一个药物条目都非常详尽,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释名: 考证药物的名称来源、别名、各地俗称,力求准确。 集解: 引用前代本草著作对该药物的记载,并进行辨析,指出其错误之处。 正误: 专门列出辨正之处,澄清混淆。 修治: 介绍药物的炮制方法,如洗、晒、炒、炮、蒸、煮等,强调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发明: 阐述药物的性味、功效、归经、主治以及用药配伍等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附方: 收集历代医家和民间验方,包含药物的组方、用法、用量及疗效。 这种精细化的处理方式,使得《本草纲目》中的药物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实用,不仅是医学家研究的宝库,也是普通人认识和利用药物的重要指南。 三、 科学价值与历史贡献 《本草纲目》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药物学范畴,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一) 药物学上的革命: 增补药物,纠正错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新增了三百七十四种药物,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的药物资源。同时,他对前代本草中的许多错误和讹谬进行了大胆的纠正,如对“龙骨”、“龙齿”等药物的辨析,以及对某些植物、动物的混淆进行澄清,提升了药物知识的科学性。 科学的分类与归纳: 其创新的分类体系,为药物的系统研究和整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重视实践与经验: 书中大量收录了民间验方和临床实践经验,体现了李时珍尊重实践、注重疗效的科学态度。 (二) 医学理论的贡献: 《本草纲目》在阐述药物性味、功效、归经等方面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它对药物的配伍应用,以及一些疾病的辨证施治,也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三) 自然科学的启示: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学巨著,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药物炮制)、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书中大量的药物图谱,虽然是木版雕刻,但其形体描绘亦有一定科学性,为当时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四) 文化与国际影响: 《本草纲目》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药物学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它对后世中国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历代医家案头的必备参考书。同时,《本草纲目》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欧洲等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学、植物学、农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7世纪,西方传教士将其译为拉丁文,引起了欧洲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东方医药学之父”的李时珍,也因此名垂青史。 四、 精神价值与时代意义 《本草纲目》不仅仅是一部古籍,它更代表了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种为真理而奋斗的探索精神,以及一种服务于人民健康的大医情怀。李时珍“不务则已,务则必集大成”的决心,以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学习态度,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时至今日,《本草纲目》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宝贵的用药经验,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能够启发我们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在现代医药学蓬勃发展的今天,重读《本草纲目》,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科学精神的汲取,更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深厚关怀。这部不朽的著作,将继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对中医药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深感着迷。我希望《陆氏中药临床用解(修订本)》能够不仅仅是一本药物的“使用手册”,更能够展现中医药背后蕴含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的哲学性解读,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的临床思维中。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中药在历代医家手中如何被创新和发展的故事,这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脉络。这本书如果能够将临床应用与文化传承巧妙地结合起来,我相信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使用中药,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起更广泛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都透露着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一点非常符合我对于学术著作的期待。我是一位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权威观点。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对一些新型中药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以及是否存在一些关于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我还会仔细研究书中关于药材的质量控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我们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我也会留意书中是否存在一些对中药药效评价方法和标准化体系的探讨,这些都是当前中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思路,帮助我在中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在中医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医生,我对各类中药书籍的需求可谓是极为挑剔。近来有幸拜读了《陆氏中药临床用解(修订本)》,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临床功底,让我耳目一新。书中对于每味中药的讲解,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药理层面,更着重于其在复杂多变的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这对于提升年轻医生的辨证施治能力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修订本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剂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并且加入了许多作者本人在临床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使得本书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更上一层楼。尤其是书中对于一些炮制工艺的细致描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病证选择最适合的炮制方法,这一点对我平时的工作启发很大。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我非常看好这本书能够为广大中医师提供一份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评分

这本《陆氏中药临床用解(修订本)》我刚拿到手里,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沉甸甸的分量吸引了。翻开扉页,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立刻让人心生好感。虽然我并非专业医药人士,但平时也对传统中医药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入浅出讲解药理药性的书籍,总能让我爱不释手。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药材性味归经、配伍禁忌以及临床应用的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实用的知识,指导自己或者家人的日常保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别致,一种沉静而又不失力量的美感,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值得深入研究。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经典的验方,以及针对常见病症的治疗思路,这样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总而言之,仅仅是初步的接触,这本书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信它一定能成为我书架上重要的参考书籍之一,让我对中医药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评分

《陆氏中药临床用解(修订本)》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对中医药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系统学习途径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中医药博大精深,但又因为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而望而却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讲解,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每味中药的功效和适用范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药材的起源、历史典故的介绍,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家庭保健方,例如针对感冒、咳嗽、失眠等常见小毛病的食疗或药膳,这样我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拉近了普通大众与中医的距离,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智慧和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