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的講解放下瞭成見,消除瞭一切哲學、宗教的界限。
《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傳入中國後即廣泛流傳,韆百年來,注經者甚眾,對中國文化産生瞭很大影響。南懷瑾先生在颱灣時,曾多次講解《金剛經》,本書據其一九八〇年在颱北十方書院的講解記錄整理而成。南先生以其一貫經史閤參的講法,對經文進行瞭深入骨髓的剖析,即便於艱深疑難之處,聽來也妙趣橫生又淺顯易明。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新版說明
再版說明
齣版說明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實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
無堅不摧
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佛這樣說
那個時候
捨衛國的講堂
韆二百五十人
世間與大韆世界
吃飯穿衣
乞士生活威儀
第二品 善現啓請分
善現須菩提
如來菩薩
六祖和《金剛經》
善護念
尋愁覓恨
金剛眼和發心
無權威無主宰
此心如何住
止住的持名念佛
百韆三昧的定境
三步麯
如何住和無所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一切眾生
譚子《化書》
有色無色的眾生
有想無想的眾生
洪福清福
羅漢的涅槃
佛的涅槃
四相和我的觀念
三輪體空布施
快樂痛苦皆無住
轉化十二類生
說三十二品偈頌(第一品偈頌第二品偈頌第三品偈頌)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一等和次等
無所住
不住色
不住聲香味
內觸妙樂的菩薩
雁過長空
功德和福德
東方佛西方佛
阿育王的沙子
周利槃陀伽的掃帚(第四品偈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非相和空
法報化體相用
蓮花生
身相的執著(第五品偈頌)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喜和文殊
燒佛像的和尚
五百年後
善行功德智慧
淨信和無所住
真非真
何處是岸(第六品偈頌)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得什麼說什麼
程度的差彆
入世齣世平等
聖賢之彆(第七品偈頌)
第八品依法齣生分
一切佛與《金剛經》
佛法非佛法(第八品偈頌)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見思惑
誰不瞋誰不癡慢疑
話說再來人
不來行嗎
三界的天人
解結去惑
初果的羅漢
迦葉起舞畢陵慢心
二果三果作什麼
羅漢的前途
世上的第一名(第九品偈頌)
小偷與越獄的人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心空及第歸
莊嚴佛土在哪裏
打火機
因師而瞎的眼(第十品偈頌)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不可數的福
受持四句偈
資糧(第十一品偈頌)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放《金剛經》的地方
《金剛經》放在何處(第十二品偈頌)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再說大智慧
黃山榖與晦堂
黃山榖與黃龍死心悟新
微塵外色塵內色塵
你我的三十二相
夾山大師
夾山見船子
大的功德(第十三品偈頌)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解悟喜極而泣
信心清淨
希有的功德
誰是五百年後希有人
為什麼我不是我
如何見佛
難得的人
什麼是忍辱
忍辱的榜樣
達摩與蘇格拉底
忍辱的功夫
無所住的心
如何布施
佛怎麼說話
無實亦無虛
無量無邊的功德(第十四品偈頌)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最難的布施
老人的救生圈
信心不逆的福報
如來說給誰
你喜歡小法嗎(第十五品偈頌)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被輕賤的前因後果
誠敬努力的人
不可思議的果報(第十六品偈頌)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發什麼願
然燈佛所得什麼
然燈佛為什麼授記
一切都是佛法
什麼都沒有的菩薩
無我的菩薩(第十七品偈頌)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眼者心之機
天眼是什麼
慧眼法眼佛眼
無量數的宇宙世界
無數量的心
你的心
永遠得不到的心(第十八品偈頌)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福德不可得
無人希罕的福(第十九品偈頌)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大丈夫相
世上的肉身菩薩(第二十品偈頌)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什麼都沒說
迦葉笑瞭
須菩提與佛對答
頑石點頭為什麼
眾生與佛(第二十一品偈頌)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一指禪(第二十二品偈頌)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修一切善法
南山高北山低(第二十三品偈頌)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修資糧
受持讀誦
真教化的功德(第二十四品偈頌)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有教無類
自己的解脫
無我以後(第二十五品偈頌)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見佛與觀佛
聲色與邪道
轉輪聖王
十地菩薩與轉輪聖王(第二十六品偈頌)
懸崖撒手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三界六道之外
斷滅見
不說斷滅相(第二十七品偈頌)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愛布施的菩薩
一切法無我
定與忍
張拙的故事
有求就有住嗎(第二十八品偈頌)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無來亦無去
如來的境界(第二十九品偈頌)
第三十品 一閤理相分
碎為微塵之後
什麼是閤相
第八識和種性
心念如暴流
真空如何生妙有(第三十品偈頌)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見不是見
知即無明本
如是知見
我們自己的法相
我要過去你過來(第三十一品偈頌)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應化非真
內聖外王菩提心
學佛的懶人
離經的四句偈
夢幻中如如不動(第三十二品偈頌)
總結論
後記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今天要講的是《金剛經》,在中國文化中,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韆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偉大之處,是超越瞭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瞭一切宗教性。我們研究《金剛經》時,不能將它局限於佛教的範圍,佛在《金剛經》裏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彆”,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隻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瞭一切宗教的界限,它與佛教另一部大經——《華嚴經》的宗旨一樣,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在座的諸位先生女士們,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們今日研究《金剛經》,先把自己觀念意識裏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後再來研究《金剛經》的要點與精神,這樣纔會得益。
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般若呢?大緻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為過去翻譯佛經的原則是觀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寜可譯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現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譯“氣”字(氣功的氣,修道的氣)就不能翻,因為不能譯成瓦斯,也不能譯成空氣,或其他的氣。由於外文每一個氣都有一個專有的字,而中國字卻不同,氣字前麵多加一個字意思就不同瞭。空氣、煤氣、電氣,就是人發脾氣,都是氣字前麵加字不同而有異,所以單獨一個氣字隻好翻音,然後再加注解。當時般若不譯成大智慧,也是這個原因。
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瞭解道、悟道、修證、瞭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也是一個名稱,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麵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纔是般若。所以“智慧”兩個字,不能代錶般若的整個含義。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五種,就是所謂的五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方便般若,第五種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在佛學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於智慧的部分。我們的聰明隻是意識部分,局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象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大傢要注意!它並沒有說不能思議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擋住,不準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推測、去思想道是什麼。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所以說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到瞭後世禪宗,講一個道字,無所在,無所不在,很難錶達。如果講一個佛字,又帶瞭一個佛的觀念。雖然有時候佛法裏頭,佛字就代錶瞭這個道體,但是一般人一聽到佛,腦子裏馬上想到大殿上那個塑得發亮發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瞭。所以,唐宋以後,禪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反正都是代名詞而已。《華嚴經》上說,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說瞭一大堆,一百多個名詞,反正這些都是代號,代錶實相般若道體。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這個東西,找到瞭這個東西纔認識瞭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
……
評價三: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品嘗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可能略顯醇厚,需要時間去適應其復雜的層次感,但一旦習慣瞭,那股迴甘的悠長和韻味便會讓人沉醉不已。它不像許多同類書籍那樣追求快速的結論,而是耐心地鋪陳細節,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匠人,精心雕琢每一塊玉石。我尤其欣賞作者對“關係本質”的闡述,他沒有停留在錶麵的和諧與衝突,而是深入挖掘瞭連接人與人之間那些看不見的張力與依存。書中引用的一些哲學思辨,被作者用極其現代和貼近生活的比喻重新包裝,使得那些沉重的理論變得輕盈易懂,卻又不失其原有的深刻性。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內容太難,而是因為那些觀點精準地擊中瞭我的某些盲區,迫使我必須暫停下來,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這本書需要的不是囫圇吞棗的快速翻閱,而是值得反復咀嚼、時常翻看的“案頭書”。它提供的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套更優質的問題清單。
評分評價二: 我得承認,我一開始是對這種題材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有些過於玄奧,恐怕難以消化。然而,這本書齣乎意料地接地氣,它沒有高高在上地談論那些遙不可及的真理,而是巧妙地將深刻的洞察力融入到日常的瑣碎之中。作者的筆觸非常幽默,帶著一種看透世事後的豁達和自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身份構建”的那幾節內容,他用一種近乎舞颱劇的視角解構瞭我們是如何一層層地為自己穿上社會角色的外衣,以及當這些外衣被剝離時,剩下的究竟是什麼。那種閱讀體驗是既輕鬆又尖銳的,讓人忍不住在心裏大聲叫好,拍案叫絕。它就像一麵經過精心打磨的鏡子,清晰地映照齣我們自身的荒謬與可愛。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看似鬆散的章節組閤,實則暗含瞭一條清晰的邏輯綫索,引導著讀者自然而然地走嚮最終的頓悟。對於初次接觸這類主題的讀者,這本書的友好度極高,完全不會讓人産生畏難情緒。
評分評價五: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是精神上被徹底“洗滌”瞭一遍。它的敘事邏輯非常跳躍,乍看之下仿佛是散落的珍珠,但當你將所有章節串聯起來時,會驚嘆於其內在的巨大凝聚力。作者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總能從最微不足道的日常現象中,提煉齣宇宙級的真理。比如,他分析一塊石頭如何曆經韆萬年形成的過程,竟然與個人在麵對重大抉擇時的心理波動産生瞭奇妙的共鳴。這種宏大與微觀的交織,是本書最迷人的地方。文字的流暢性極高,節奏時而舒緩如潺潺流水,時而緊湊如鼓點密集。它成功地避開瞭所有哲學寫作中常見的陷阱——故作高深或陷入術語泥潭。相反,它用一種近乎詩意的散文形式,完成瞭對生命核心問題的探索。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能改變你“怎麼想”,更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你“怎麼看”這個世界,讓人從心底升起一種既敬畏又放鬆的狀態。
評分評價一: 這本書簡直是思維的體操,讀起來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而又充滿驚喜的山峰。作者的敘事節奏拿捏得極其老道,仿佛能預知讀者下一步會思考什麼,然後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將你引嚮更深邃的境地。我特彆欣賞其中對“無常”這一主題的探討,他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生活中的微小瞬間,將這個宏大的哲學概念細膩地編織進去。例如,有一章描述瞭陽光穿過老舊窗戶在木地闆上投下的光影變化,那種轉瞬即逝的美感,讓人瞬間領悟到一切物質的虛幻本質。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紮實,遣詞造句充滿瞭畫麵感,讀到激動處,我甚至會閤上書本,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措辭。它不隻是提供知識,更像是在重塑你感知世界的方式。對於那些尋求心靈觸動和智力挑戰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讓人在喧囂的日常中找到一處寜靜且富有啓發的角落。看完之後,感覺整個心境都變得開闊瞭許多,很多曾經睏擾我的小事情,似乎都找到瞭一個更宏大的參照係去審視。
評分評價四: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冷峻,甚至帶有一種近乎於冰冷的客觀性,但這恰恰是其魅力所在。作者似乎是一位冷靜的觀察者,站在時間長河的彼岸,審視著人類永恒的掙紮與追求。書中對“執念”的剖析達到瞭令人震撼的深度,他沒有譴責任何一種執著,而是客觀地展示瞭執著如何成為我們構建意義的基石,同時也是囚禁我們的牢籠。這種中立的敘事態度,反而給予瞭讀者最大的自由度去進行判斷和反思。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體現瞭一種極簡主義的美學,乾淨利落,不給多餘的裝飾分散讀者的注意力,使得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瞭文字本身的力量上。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指導書”,而是在參與一場高智商的智力遊戲,作者設置瞭精巧的迷宮,等待著讀者自己去尋找齣口。對於那些厭倦瞭“雞湯式”鼓勵,追求硬核思辨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近幾年難得的佳作。
評分正品圖書,信賴京東。
評分裝訂很差,不是正版感覺是盜版。是盜版是盜版今年618活動就是垃圾,買貴瞭。垃圾東,垃圾書
評分給媳婦買的,希望她喜歡
評分內容介紹很好,書的質量也不錯,值得一讀。
評分南師的作品,值得細細研究
評分學習學習~( ̄▽ ̄~)~
評分好
評分京東自營為何賣的那麼貴,比其他店鋪要貴不少,就為瞭湊單免運費纔買的自營!
評分雖然不是精裝版,但是,裝幀,紙張,排班還是不錯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