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河蟹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立鹤,刘军,刘稳 编
图书标签:
  • 河蟹营养
  • 河蟹饲料
  • 水产营养
  • 水产饲料
  • 养殖技术
  • 河蟹养殖
  • 营养需求
  • 饲料配制
  • 水产养殖
  • 淡水养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42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89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8
字数:2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河蟹养殖专业户、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有关水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河蟹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是刘立鹤教授等专家的倾心力作,图文结合紧密,内容翔实。
  ★《河蟹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详细介绍了不同生长阶段河蟹的营养需求,河蟹饲料各类及饲喂技术、河蟹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河蟹饲料的配方设计、河蟹饲料加工工艺及饲料品质控制、河蟹饲料研究应用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等内容。内容全面,科学易懂。
  ★《河蟹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河蟹养殖专业户、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有关水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从河蟹的营养需求及饲料配制技术入手,阐述我国河蟹养殖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在讲解河蟹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的基础上,针对河蟹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详细介绍了不同生长阶段河蟹的营养需求、河蟹饲料种类与饲喂技术、河蟹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河蟹饲料的配方设计、河蟹饲料加工工艺及饲料品质控制、河蟹饲料研究应用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等内容。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河蟹养殖专业户、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有关水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刘立鹤,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领域中水产养殖新技术与新模式,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尤其是虾蟹的营养与饲料研发工作,近期也在从事环境修复与生态治理等相关研究。1993年长江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就读,在武汉市水产研究所、湛江粤海饲料集团、广东省农科院工作。2005年底调至武汉轻工大学,担任水产养殖专职教师。承担过《水生生物学》、《水域生态学》、《普通生物学》、《动物学》、《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观赏鱼类》、《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增养殖学》(海水部分)的教学工作和水产生产实习、水质调查等工作,目前承担水产养殖4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多次获得武汉轻工大学颁发的教学质量奖。在院里首次开了校级公选课《观赏鱼类》,并承担了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观赏鱼类》的课题建设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在从事专业教学与实习的同时,也积极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Q20081803),武汉晨光计划项目1项(200750731287),横向课题4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0271012/C020501),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1EB000994,2004EB021149,Z20040098)、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3EA780029)、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D20131705),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2CX13)湛江市招标项目十余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十余项,其中与河蟹相关2项,主编专业书籍1部,参编专业书籍3部。其中《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学及其环保型全价配合饲料的研制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7完成人,2005)、南美白对虾新型蛋白源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的应用广东省科技进步3等奖1项(第3完成人,2004)。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河蟹概述
第一节河蟹的养殖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2
一、河蟹养殖现状4
二、市场需求与价值再造13
三、河蟹饲料发展趋势18
第二节河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9
一、河蟹养殖业存在的问题19
二、解决河蟹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2
第二章 河蟹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
第一节河蟹的生物学特性25
一、形态特征27
二、河蟹生活史与生命周期38
三、我国常见的河蟹品系44
第二节河蟹的生态习性46
一、生活习性46
二、河蟹生殖习性60
第三章 河蟹的营养需求及其特点
第一节河蟹的营养需求69
一、河蟹对能量的需求69
二、河蟹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71
三、河蟹对脂类和脂肪酸的需求77
四、河蟹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84
五、河蟹对维生素的需求86
六、河蟹对矿物质的需求98
第二节不同生长阶段河蟹营养需求的特点101
第四章 河蟹饵料种类与饲喂技术
第一节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104
一、河蟹养殖中常见的水生植物及其栽培技术105
二、河蟹养殖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及培育技术118
第二节河蟹的人工饵料134
一、植物性饵料134
二、动物性饵料141
第三节河蟹配合饲料及其饲喂方法151
一、人工配合饲料151
二、配合饲料及其饲喂153
三、饲喂管理155
第五章 河蟹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
第一节能量饲料162
一、次粉162
二、麸皮164
第二节蛋白质饲料166
一、豆粕166
三、花生粕168
三、鱼粉169
四、鱿鱼(内脏)粉173
第三节油脂175
一、鱼油175
二、饲用豆油177
三、营养油178
四、油糠179
五、菜籽油180
第四节营养性添加剂181
一、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182
二、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186
三、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191
四、L�踩舛炯钏橇咸砑蛹�193
第五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193
一、抗菌药物类饲料添加剂193
二、大蒜素饲料添加剂195
三、中草药类饲料添加剂195
四、微生态制剂添加剂196
五、酶制剂类饲料添加剂197
六、饲料黏合剂199
七、饲料防腐剂201
八、饲料抗氧化剂202
第六章 河蟹饲料的配方设计
第一节饲料配方设计的一般原则205
一、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原则206
二、河蟹配合饲料配方设计注意点209
第二节河蟹饲料配方营养需要量的参考标准215
第三节河蟹饲料原料的选择220
第四节饲料配方设计与改良222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步骤223
二、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223
三、河蟹饲料的改良和提升239
第五节河蟹预混料的配制240
一、预混料的一般组成241
二、复合维生素预混料的加工工艺241
第六节河蟹饲料配方实例248
第七章 河蟹饲料加工工艺及饲料品质控制
第一节河蟹饲料的加工工艺260
一、河蟹饲料的加工要求260
二、河蟹饲料的加工工艺261
第二节饲料加工基本工艺及参数275
一、颗粒沉性饲料的加工工艺及参数275
二、沉性膨化饲料的加工工艺及参数278
三、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280
第三节饲料加工中常见问题及饲料品质控制283
一、沉性膨化饲料加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283
二、河蟹膨化饲料品质控制与改进方法289
三、河蟹硬颗粒饲料加工中出现的品质问题及控制方法293
第八章 河蟹饲料研究应用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第一节河蟹饲料研究应用现存问题299
第二节河蟹饲料研究应用的发展方向302
附录
一、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SC/T 1078—2004)308
二、其他相关标准明细314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水产养殖效益最大化:病害防控与生态调控策略》 内容简介: 在当今高效农业发展的浪潮中,水产养殖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养殖效益的提升,不仅关乎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更与整个食品安全体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息息相关。传统的养殖模式往往过于侧重产量,忽视了病害的预防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养殖风险增加、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水产养殖效益最大化:病害防控与生态调控策略》一书,正是针对这些行业痛点,系统性地梳理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书旨在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者、技术推广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决策者提供一套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体系,帮助其提升养殖效益,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水产养殖的效益提升,从单纯的产量增长,提升到“效益最大化”这一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单位面积的产量,更要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环境保护以及抗风险能力等多种因素纳入考量。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两大核心抓手,便是“病害防控”与“生态调控”。 第一部分:病害防控——构建坚实的健康屏障 病害是影响水产养殖产量和效益的头号杀手。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剖析水产病害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以及科学的防控策略。 基础理论与病原学: 首先,本书将从基础的病原学角度出发,系统介绍常见水产病害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以及非传染性疾病。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病原体的形态、生命周期、传播途径以及致病机理,帮助读者建立对病害的科学认知。不同养殖品种(如鱼类、虾蟹、贝类、蛙类等)的常见病害及其特点也将进行分类阐述。 早期诊断与监测: 疾病的早期发现是有效防控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多种诊断技术,从传统的视诊、触诊、解剖病理学检查,到现代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如PCR技术)、血清学检测等。同时,也将强调定期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体系,包括水质、病原体携带率、苗种健康状况等的日常检查,从而做到“未雨绸缪”。 综合性防控体系的构建: 本书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治疗模式,而是提倡构建一种综合性、预防性的病害防控体系。这包括: 健康苗种的选择与培育: 强调从源头抓起,如何鉴别和选择优质、健康的苗种,以及在苗种培育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科学的养殖环境管理: 详细阐述水质(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亚硫酸盐等关键指标)对水产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增氧、换水、底泥改良等措施,创造适宜水生生物生长、抑制病原体滋生的环境。 免疫增强与营养调控: 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饲料配制(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免疫多糖等)的使用,提高水生生物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生物防治的应用: 介绍益生菌、益生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持水体微生态平衡,从而间接起到病害防控的作用。 绿色、安全的药物使用原则: 在必要时,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和使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兽药,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避免药物滥用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保障水产品安全。 应急预案与处理: 针对突发性病害疫情,本书将提供一套应急处理方案,指导养殖户如何快速响应、有效隔离、控制疫情蔓延,并进行后期恢复。 第二部分:生态调控——实现养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现代水产养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生态调控,探索如何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养殖模式的创新与选择: 循环水养殖系统: 详细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理念、关键设备、运行模式以及优缺点。阐述如何通过高效的物理过滤、生物过滤、消毒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混养模式: 探讨不同养殖品种之间的协同效应,如何通过科学的搭配,利用不同物种的食物链关系,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饵料浪费,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自净作用。 种养结合模式: 介绍稻渔共作、虾稻共作、鱼菜共生等模式,阐述其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关键技术要点。 工厂化养殖与设施化养殖: 介绍现代化养殖设施在病害防控、环境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施。 水体生态修复与维护: 底泥生态改良: 详细介绍底泥对养殖水质的影响,以及通过使用底泥改良剂、曝气、投放底栖生物等方式,改善底泥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水体自净能力的提升: 介绍如何通过投放有益藻类、轮虫等,构建健康的藻相,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增氧设备,维持水体溶解氧水平,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阐述在养殖系统中维持适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水生生物固有的生态功能。 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推广: 清洁能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介绍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增氧、照明、水泵等设备上的应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探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弃饲料、排泄物等)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制作有机肥、沼气等,实现循环经济。 水产养殖环境友好型投入品: 重点介绍生态改良剂、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在减少化学品使用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效益最大化路径——科学管理与市场对接 在掌握了病害防控和生态调控的核心技术后,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精细化养殖管理: 智能化养殖装备与技术: 介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如远程监控、智能投喂、水质预警等,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精准投喂技术: 强调根据养殖品种、生长阶段、水温、水质等因素,制定精准的投喂计划,避免浪费,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饵料利用率。 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指导读者如何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识别主要的成本构成,并通过优化管理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将提供基本的效益分析方法,帮助养殖户评估养殖项目的盈利能力。 产品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 绿色、有机、无公害水产品认证: 介绍相关认证的标准和流程,帮助养殖户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水产品的需求。 追溯体系的建立: 强调建立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增强消费者信心,提升品牌价值。 市场营销策略: 探讨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 风险管理与抗风险能力提升: 自然灾害应对: 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预警机制、购买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自然灾害对养殖造成的损失。 市场风险应对: 分析市场波动的原因,并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建议,如多元化养殖、签订长期合同等。 政策法规与行业发展趋势: 及时更新水产养殖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养殖户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广泛的水产养殖从业者,包括但不限于: 个体养殖户: 提供实用、易懂的技术指导,帮助其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养殖场管理者: 提供科学的管理思路和决策依据,帮助其实现养殖场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水产技术推广人员: 作为重要的技术参考和培训教材。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与科研人员: 提供系统、深入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向。 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 为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效益最大化:病害防控与生态调控策略》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将引领读者走出传统的养殖误区,拥抱科学、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新模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翻阅了目录结构,感觉编写者的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它似乎是从基础的河蟹消化生理学入手,逐步过渡到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最终落脚到饲料配制这一应用层面,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非常有利于初学者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胁迫应激下的营养调控”部分,在高温、低氧等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如何通过调整饲料中的特定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电解质或免疫增强剂)来增强河蟹的抗逆性,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如果书中能提供详细的“紧急营养方案”和“恢复期配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饲料配制书,更是一本实用的“急救手册”,对于保障养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

我从这本书的厚度就能判断出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绝非等闲之辈。作为一名资深的水产技术人员,我更关注的是书中对当前行业痛点的解决能力。例如,当前市场上商品饲料的适口性和稳定性参差不齐,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科学的自制饲料评估体系?此外,面对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趋势,书中对于如何利用低成本、可持续的替代蛋白源(如昆虫蛋白、植物性蛋白优化组合)来满足河蟹营养需求,有没有前沿的探讨和配方建议?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深入到原料采购、加工工艺(如制粒、膨化过程中的营养素损失控制),甚至涉及饲料储存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就会被无限放大。我期待看到的是一本能够引领行业向更精细化、更绿色化方向发展的技术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公式,这让我相信它并非面向纯粹的业余爱好者,而是面向有一定基础、追求更高标准的专业人士。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关于“饲料添加剂的科学使用”这一章节的深入剖析。市面上添加剂种类繁多,功效描述往往夸大,书中能否以严谨的态度,对各类促生长剂、防霉剂、酸化剂等的作用机理进行客观评价,并给出精准的使用剂量范围和配伍禁忌?这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营养学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果能结合实际案例,展示某一种添加剂在特定配方中带来的显著变化(或潜在风险),这本书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将大大提升,从而帮助我们避免盲目跟风投入昂贵却效果不佳的添加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色调偏向于沉稳的蓝绿色,让人联想到水产养殖的环境,第一眼看去,就感觉这是一本非常专业、专注于实践操作的指南。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内文,但仅凭标题和外装,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梳理和整合河蟹养殖中至关重要的“营养”和“饲料”两大核心要素。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图表,清晰地展示不同生长阶段河蟹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乃至微量元素的精确需求比例,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针对不同水域条件、不同养殖模式(如池塘、稻田共生)下的饲料配方实例,最好能附带成本核算和转化效率的分析,这样对于我们一线养殖户来说,才具有即时的指导价值,能直接指导我们如何减少饲料浪费,提高投入产出比。这本书如果能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菜谱式”指南,那将是极大的成功。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最终评价,将取决于它在“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平衡”方面的论述深度。我们常常只关注宏量营养素的配比,却忽视了锌、硒、铁等微量元素对河蟹蜕壳、免疫系统和肉质风味的影响。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份精确到毫克/千克的微量元素需求表,并重点阐述不同矿源(如氧化物、硫酸盐、螯合态)在河蟹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差异,那才真正体现了其“技术”二字的价值。此外,一个理想的评价体系还应包括对饲料适口性的探讨,因为再完美的配方,如果河蟹不爱吃,一切都是空谈。书中是否有关于适口性改善技术(如诱食剂的使用或物理性状的调整)的详细讨论?期待它能成为我们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营养配方圣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