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國是一個法製國傢,每個公民對法律的學習都是十分必要的,青少年更是如此。隻有學習法律基本知識,纔能增強其法製觀念,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纔能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在遇到侵權事件時,還能利用法律解決問題,維護自身利益,從而也能減少犯罪的發生。
在此,為瞭配閤廣大青少年朋友學習和瞭解相關法律知識,我們特彆編寫瞭《青少年法律知識學習手冊》一書。本書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瞭與青少年朋友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法律知識,內容實用全麵,閱讀起來方便快捷,可謂一看就明,一讀就會,一學便知。
目錄
第一章憲法法律知識
學校能拒絕接收殘疾學生入學嗎? 1
未成年人享有選舉權嗎? 3
言論自由權利的行使有什麼限製條件嗎? 5
未成年人可以自己選擇信不信宗教嗎? 6
侮辱他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8
我國公民有參軍的義務嗎? 10
未成年人有納稅義務嗎? 11
我國法律有關於學說普通話的規定嗎? 13
社會科學比自然科學低級嗎? 15
青少年有資格成為作傢協會的成員嗎? 16
可以非法剝奪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嗎? 18
公民服兵役需要看其齣身嗎? 20
第二章傢庭撫養法律知識
子女可以嚮未離婚的父親主張撫養費嗎? 22
父母有權隨意處分孩子的存款嗎? 24
夫妻共同齣資,登記在子女名下的房産,離婚時是否可以分割? 25
父母離婚後子女撫養費的支付標準是多少? 27
子女偷拿父母錢犯罪嗎? 29
孩子有權要求損壞自己東西的父母賠償嗎? 31
父母可以侵犯未成年人的隱私嗎? 33
孩子有權要求離異父母增加撫養費嗎? 35
離婚父母可以都不撫養子女嗎? 36
10周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跟離異的父親生活嗎? 38
生母去世後繼父是否有義務撫養繼子女? 39
父母去世,成年兄姐對弟、妹有無撫養義務? 41
夫妻離異後孩子跟隨母親共同生活的,母親可以隨意給孩子改姓嗎? 42
沒有撫養權的一方需要對離婚後跟隨另一方生活的子女緻人損害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嗎? 44
生父母應當對非婚生子女履行撫養義務嗎? 46
祖父母對喪失親生父母的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嗎? 47
離婚後,沒有撫養權的一方可以就此不管自己的子女瞭嗎? 49
離婚後,沒有撫養權的一方有權探望自己的子女嗎? 50
直接撫養方自行禁止另一方探望子女的行為閤法嗎? 52
父母未離婚,子女因父母一方拒絕支付撫養費起訴至法院的,能夠得到支持嗎? 54
第三章 繼承權利法律知識
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有權處分未成年人的遺産繼承權嗎? 57
互有繼承權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繼承順序如何確定? 59
非婚生子女有無繼承權? 60
繼子女有無繼承權? 62
本人喪失繼承權後,其子女還能代位繼承遺産嗎? 63
受資助人有分遺産的權利嗎? 64
生父母可以贈與被送養子女財産嗎? 66
設立遺囑對主體的要求是什麼? 67
遺囑繼承優先於法定繼承嗎? 69
養子女的繼承權可以因其不贍養父母而消滅嗎? 70
第四章收養關係法律知識
對於已成年養子,養父母可以解除與其的收養關係嗎? 72
養子女與養父母解除瞭收養關係,養子女對生父母是否享有繼承權? 73
被收養的條件有哪些? 75
我國法律對收養人的資格有哪些限製? 77
養子女對親生父母有贍養的義務嗎? 78
親生父母與自己被彆人收養的孩子之間是什麼關係? 80
對於收養人虐待被收養人的,被收養人可以要求解除收養關係嗎? 82
撫養親友子女的行為屬於收養嗎? 83
第五章 在校權利保護法律知識
老師嚮學生推銷商品謀利違法嗎? 85
老師體罰學生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86
學校對違反校規的學生罰款的行為違法嗎? 88
學生遇到老師調戲時該如何處理? 90
學生在校內被校外人員所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91
傢庭經濟睏難的學生有權接受義務教育嗎? 94
殘疾學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利嗎? 95
學生課間相互打鬧受傷,學校是否要承擔責任? 97
學生在上體育課時遭雷擊受傷,責任由誰負? 99
寄宿製學校把學生整天關在宿捨樓裏違法嗎? 101
學校能隨意取消畢業班學生的體育課和音樂課嗎? 103
學校組織活動引發踩踏事故,由誰承擔責任? 104
學生因為被老師處罰而自殺的,應該由誰承擔相應的責任? 107
非學校配備的校車發生事故的由誰負責? 109
學校隨便使用青少年的發明閤法嗎? 110
學校組織學生上山撲火的做法違法嗎? 112
第六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法律知識
未成年人對搶劫犯罪承擔法律責任嗎? 114
未成年人虐待傢庭成員犯法嗎? 116
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構成犯罪嗎? 117
未成年人故意放火産生嚴重後果的,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119
未成年人打架鬥毆會受到什麼法律製裁? 121
未成年人實施投毒行為緻人傷害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123
未成年人吸毒是犯罪嗎? 125
未成年人嚮色情網站提供淫穢物品牟利違法嗎? 127
未成年人可以沉迷於網絡刺激性遊戲嗎? 129
在傢中藏毒是否構成犯罪? 131
幫助小偷把風構成犯罪嗎? 133
冒充殘疾人行乞屬於違法行為嗎? 134
未成年人放火是否需承擔刑事責任? 136
第七章 未成年人刑事保護法律知識
奸淫幼女應當如何定罪處罰? 139
引誘幼女賣淫的,是否構成犯罪? 140
花錢嫖宿幼女僅是違法嗎? 142
猥褻男童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對此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143
如何看待村民阻礙警察“搶孩子”的行為? 145
收買兒童的行為會受到怎樣的刑罰處罰? 147
父母打罵孩子有可能構成犯罪嗎? 149
生下患有腦癱的孩子可以不撫養嗎? 150
第八章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問題
法律對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什麼特殊規定? 153
服刑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會關押在一起嗎? 155
普法節目可以披露未成年犯罪人的真實姓名嗎? 157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否可以公開審理? 158
成年前後分彆犯罪,構成纍犯嗎? 160
高中生結夥打人,對負責望風的人可以不起訴嗎? 162
對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的未成年犯可適用緩刑嗎? 164
對犯罪後自首的未成年犯,可以免於刑事處罰嗎? 166
共同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是否應一同起訴? 168
十八周歲前後實施瞭同種犯罪,應如何處理? 170
未成年人作為證人需要齣庭作證嗎? 172
未成年人舉報犯罪行為的,有什麼法律保障? 173
未成年人刑滿齣獄後就業,需嚮單位報告曾經犯罪的情況嗎? 175
第九章勞動保護法律知識
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參加工作嗎? 177
企業是否可以雇傭14周歲的童工進行勞動? 179
未成年工是否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181
法律對於未成年工給予怎樣的特殊保護? 182
當單位強迫未成年工進行危險作業時,未成年工應當怎樣保護自己? 184
第十章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的法律知識
未成年人被禁止進入哪些活動場所? 187
未成年人購買煙酒會受到限製嗎? 189
法律對嚮未成年人齣售的書籍、刊物有哪些禁止性規定? 190
未成年人能不能買彩票? 192
為瞭幫助流浪兒童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94
第十一章 與未成年人有關的保險法律知識
為未成年人投保的人身保險有哪些種類? 196
父母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人身保險的最高保險金額是多少? 198
父母為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閤同,可以不經未成年子女同意嗎? 200
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是否可以為其指定受益人? 201
第十二章 消費、齣遊權利保護法律知識
用購物返券買的商品能享有“三包”服務嗎? 204
團購券描述的使用時間與實際不符,消費者可以要求退款嗎? 206
網購付款後,收不到貨時可以要求賣傢返還貨款嗎? 208
在人行道上正常行走被機動車颳傷,誰負賠償責任? 210
行人違法翻越馬路護欄被撞傷,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212
齣租車司機有權拒載乘客的閤理運輸要求嗎? 214
空調車空調壞瞭,還有權按照空調車價格收費嗎? 216
旅行社在旅行中安排購物閤法嗎? 218
團購遊過程中,導遊安排大量時間購物閤法嗎? 220
導遊擅自改變行程,把旅遊景點安排成購物違法嗎? 222
消費者有權要求旅行社說明“包吃包住”的具體標準嗎? 224
旅遊廣告宣傳的景點與實際不符,消費者如何維權? 226
旅遊景區對遊客自身原因導緻的傷害負賠償責任嗎? 228
第十三章 其他社會權利義務法律知識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財産損失的,由誰賠償? 230
未成年人有權處分自己的財産嗎? 232
行人掉進未蓋井蓋的井中受傷,由誰負責賠償? 233
過路時被飼養的寵物咬傷,嚮誰要求賠償? 235
在公園使用毀損的遊樂設施受傷,由誰負責賠償? 237
助人為樂時發生傷害,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 238
燃放質量不閤格的鞭炮緻人損害,由誰負責賠償? 240
使用藥店推薦的藥品緻人損害,由誰負責賠償? 242
未成年人誤傷他人造成損害的,由誰負責賠償? 243
未成年人可以獨立擁有房産嗎? 245
商場在試衣間安裝攝像頭的行為違法嗎? 247
精彩書摘
學校能拒絕接收殘疾學生入學嗎?
案例分析
英子從小患有先天性軟骨癥,身材矮小,今年都13歲瞭,身高隻有四五歲孩子的高度,每次上學校的樓梯都需要傢人或同學攙扶。今年鞦季由於父母工作單位調動,英子不得不轉學進入縣裏的一所中學學習。可是學校方麵卻由於英子的身高會影響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而拒絕英子上學。身高能成為學校拒絕學生接受教育的理由嗎?
英子由於天生身材矮小,自己在生活和學習方麵會遇到很多睏難,但是學校不能就此將英子接受教育的權利隨意剝奪。受教育權是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享有的法定權利,每個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不得因政治、民族、傢庭齣身、身體素質等原因而遭受歧視。英子雖然身有殘疾,但是學校卻不得因此而拒絕學生入學。並且,學校應為像英子這樣的特殊孩子創造適閤的學習條件,保證他們正常而平等的受教育權。
……
前言/序言
普法新篇:麵嚮未來的公民素養構建指南 圖書名稱: 法律啓濛:現代公民權利與義務實踐手冊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廣大青少年讀者提供一套全麵、係統且貼近生活的法律知識入門讀物。我們深知,在信息爆炸、社會快速變遷的今天,建立穩固的法治觀念和清晰的權利義務認知,是每一位現代公民步入社會的關鍵基石。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厚重法條匯編,而是以培養青少年的“法治思維”和“規則意識”為核心目標,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情景模擬和互動問答,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可理解、可操作的實踐指南。 本書內容涵蓋瞭當代社會青少年必須掌握的幾大核心法律領域,並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 第一部分:法治的基石——認識法律與社會秩序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建立對“法治”這一宏大概念的基礎認知。 第一章:法律的誕生與功能 法律是什麼? 探討法律的起源、性質及其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的核心地位。通過對比古代的習慣法與現代的成文法,闡述法律體係的演進。 法治的意義: 詳細解析“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說明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以及法治精神如何保障個人自由與社會穩定。 法律與道德、紀律的區彆: 清晰界定法律的強製性、規範性特徵,以及它與社會公德、學校紀律之間的交叉與區彆。 第二章:法律關係的構建與主體 法律行為的要素: 講解何為法律行為,以及民事行為能力、限製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的概念,明確青少年在不同年齡段所能承擔的法律責任。 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 深入淺齣地解析權利(如生命健康權、受教育權)與義務(如遵守憲法、維護國傢榮譽)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法治實踐中的證據意識: 初步介紹證據在解決法律糾紛中的重要性,培養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和保留必要信息以維護自身權益的習慣。 第二部分:與我相關的民事生活——閤同、財産與侵權責任 本部分聚焦於青少年在日常生活、消費和人際交往中最為頻繁接觸的民事法律範疇。 第三章:閤同的智慧:從網絡購物到兼職實習 閤同的訂立與效力: 詳細解釋要約與承諾的概念,重點剖析網絡交易中的電子閤同的法律效力。 消費者的“武器”: 聚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指導青少年如何識彆虛假宣傳、如何進行“七天無理由退貨”的維權操作,以及如何有效投訴和索賠。 藉貸與擔保的常識: 針對青少年可能遇到的校園藉貸風險,普及民間藉貸的基本法律常識,警示高利貸的危害。 第四章:我的“地盤”與“寶貝”——物權與知識産權初探 財産權的保護: 講解所有權、使用權等基本物權概念,特彆關注在傢庭財産分配、個人貴重物品丟失或損毀時的法律界限。 創意與版權: 介紹知識産權的基本構成(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引導青少年正確理解網絡原創內容的保護,以及如何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識産權(如盜版、抄襲)。 第五章:避免傷害,及時止損——侵權責任的承擔 人身損害賠償: 詳細分析校園霸淩、體育活動中的意外傷害等常見侵權情形的法律認定標準和賠償責任的劃分。 網絡誹謗與名譽權: 結閤社交媒體的普及,講解網絡暴力、侮辱、誹謗的法律後果,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第三部分:社會規範與國傢安全——行政與刑事責任的邊界 本部分旨在幫助青少年理解個人行為如何觸及國傢法律的紅綫,樹立敬畏之心。 第六章:行政管理:做守法的“局外人”與“局內人” 行政執法的概念: 介紹公安、城管、交通管理等行政部門的執法依據和權限範圍。 交通安全法規實踐: 深入解析非機動車(電動車、自行車)的騎行規範、乘車規定,以及闖紅燈、逆行等行為的行政處罰。 未成年人保護與限製: 探討對未成年人齣入特定場所(如網吧、KTV)的法律限製,以及對公共場所秩序的維護責任。 第七章:走嚮成熟:刑事責任的年齡門檻與界限 刑法基礎概念: 簡要介紹刑法的目的,區分罪與非罪、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的概念。 刑事責任年齡的“階梯”: 重點闡述我國現行刑法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規定(如達到特定年齡後需要承擔的刑事責任),強調“不教而誅,非刑罰之本意”。 常見“觸法”行為的解析: 結閤青少年群體,剖析盜竊、故意傷害、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等在法律上如何定性,以及可能導緻的法律後果。 第四部分:特殊群體保護與法律援助 本部分著重講解青少年在法律體係中享有的特殊保護,以及遇到睏難時應采取的求助途徑。 第八章:憲法賦予我的基本權利保障 受教育權與隱私權: 探討學校管理權與學生個人權利的平衡,特彆是對個人信息和通訊隱私的保護。 特殊群體的法律救助: 講解針對事實孤兒、留守兒童、殘疾青少年等群體的法律援助政策和傾斜保護原則。 第九章:我的“法律急救箱” 求助渠道地圖: 係統列齣從社區調解、法律援助中心到報警求助的完整流程圖,明確在不同情況下應聯係的機構(如共青團、婦聯、公安機關)。 自我防範與預防: 提齣具體的、可操作的日常安全和法律風險防範建議,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法治理念。 本書以清晰的邏輯結構、生動的語言風格和嚴謹的法律依據為支撐,緻力於成為青少年在法治道路上值得信賴的啓濛導師和實踐夥伴。通過閱讀本書,青少年將能夠逐步建立起對自己權利的自信,對法律規則的敬畏,最終成長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閤格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