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金斯传(全2册)

道金斯传(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著,魏薇 译
图书标签:
  • 理查德·道金斯
  • 进化论
  • 无神论
  • 科学
  • 传记
  • 生物学
  • 文化
  • 思想
  • 科普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02751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1526
品牌: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财富汇
开本:16K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710
字数:6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理查德 道金斯自传,提供150余幅全彩珍贵照片,全景展示个人生活。

● 道金斯讲述成长经历,披露与亲人、爱人和挚友的温情故事。

● 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知名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畅销书《语言本能》《心智探奇》作者史蒂芬 ?平克及其妻子哲学家丽贝卡·戈尔茨坦、美国投资家、沃伦 巴菲特黄金搭档查理 ?芒格 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自传上部《一个科学家的养成》以时间为顺序,理查德·道金斯自述了从自己在非洲的童年生活,回到英国之后的求学生涯,在牛津攻读研究生以及早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的情况,直到1976年出版成名作《自私的基因》过程。作者以真挚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自传下部《我的科学生涯》以主题为线索,分别讲述了自己在牛津执教的39年里,参加学术会议、在圣诞大讲堂讲课、撰写科普著作、拍摄纪录片、创办西蒙尼公共科普讲座等人生经历。作者一生撰写了12本科普著作,这些作品编织的主题,体现了一个生物学家的世界观。

《自私的基因》出版经历了哪些波折?非洲的童年生活对道金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牛津是如何影响了道金斯的一生?道金斯与他的妻子是如何相识相知的?道金斯是如何评价挚友史蒂芬·平克和贾雷德·戴蒙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尽在此书!


  

作者简介

[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

■ 牛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有“达尔文的斗犬”之称的进化生物学家,“无神论四大骑士”之一,“第三种文化”推动者。

■ 1941年出生于非洲肯尼亚,8岁时,随父母回到英国。

■ 196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动物学博士学位。1995年成为牛津大学历史上首位“教授”,随后,创办“西蒙尼讲座”,聘请丹尼尔·丹尼特、史蒂芬·平克和贾雷德·戴蒙德等名师上课。

■ 在2013年入选《前景》杂志“伟大的思想家”。

■ 今天仍活跃在文坛的杰出“非虚构类”作家,创作了《自私的基因》《解析彩虹》《上帝的错觉》多部畅销作品。


精彩书评

  

你只要翻开这本传记的第一章,读几页,我推测很可能是在第三页,就会停止在那里,反复琢磨道金斯的推理。啊哈,这是一本思想自传,也可以说是一本为我们每一个人自私的基因而写的思想传记。

汪丁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不仅震撼了学界,其影响已经由诸多媒体渠道而深入大众,以基因延续为核心的演化论逐渐成为“社会想象”的一部分。然“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道金斯这本妙趣横生的自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者的途径。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

读过《道金斯传》的读者一定收获满满!这是当代伟大非虚构作家奉献给我们的优美诗篇。关于生命本质和人类境况,道金斯的文字处处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道金斯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一探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成长轨迹。尽管他才思敏捷、锋芒毕露,但骨子里却极为温厚宽仁。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畅销书《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心智探奇》作者

《道金斯传》真是一本妙趣横生的杰作!道金斯用轻松活泼的笔触,带给读者无与伦比的阅读享受:科学洞见与科学解释,清晰明了;深邃的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兼而有之;散文诗一样的文字,丝毫不失准确性。《道金斯传》还透漏了一个重大秘密:道金斯的慷慨善良一点也不逊于他的名望!我不禁想起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一句话:“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宏!”

——瑞贝卡·戈尔茨坦

史蒂芬·平克妻子

畅销书《柏拉图在谷歌总部》作者

理查德 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非常了不起,对人类境况给出了基本的解释,就投资来说,生物推理是非常有用的。交易进化与生物进化非常类似,因此,我们能够预测出交易进化过程的结果。

——查理 芒格

美国投资家

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

理查德·道金斯的自传,就如同他本人一样,诚实可信、视角广阔,虽然有时会露出其天真的一面,但终归是理性、友善的。

——马特·里德利

畅销书《理性乐观派》作者


  

目录

上册目录

第一部分 在非洲

我的祖辈?/ 003

肯尼亚的童年时光?/ 027

马拉维湖的沙滩?/ 041

温巴山的“金鹰”/ 061

再见,非洲!/ 071

第二部分 求学

英格兰的新生活?/ 085

课堂之外的快乐?/ 109

奥多中学?/ 119

牛津,梦幻塔尖之城/ 147

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 169

第三部分 初踏科学之路

美国西海岸寻梦/203

重回牛津/211

行为的语法/237

第四部分 意外走红的处女作

一举成名的《自私的基因》?/ 253

我的前半生?/ 281

图片致谢 / 291

下册目录

引言 盛宴时的旧梦 / III

第一部分 我的科学生涯

牛津那些事儿 / 003
探访巴罗科罗拉多岛 / 031

三剑客 / 045

以会结友 / 075

圣诞大讲堂 / 097

探险与朝圣 / 109

书的推手 / 127

荧屏上的我 / 171

辩论与启迪 / 219

西蒙尼教授 / 249

第二部分 一位生物学家的世界观

在科学的织布机上穿针引线 / 287

进化的出租车理论

对表现型进行延伸

远距离行为

重新发现有机体:正规乘客与逃票客

《延伸的表现型》余波

对完美的约束

教室中的达尔文主义工程师

“死者的遗传书”及作为“平均计算机”的物种

像素中的进化

可进化性的进化

万花筒般的胚胎

关节形态

合作基因

无处不在的达尔文主义

模因

小纸船和传话游戏

世界的模型

因个人怀疑而发的议论

上帝的错觉

尾 声 永恒存于文字里 / 403

图片致谢 / 405

译者后记 / 409


精彩书摘

?? 贾雷德·戴蒙德

第一次和贾雷德 · 戴蒙德见面是 1987 年在洛杉矶。当时,我正在为《盲眼钟表匠》编写彩色版的“生物形态”程序,于是在洛杉矶停留了两周时间, 在苹果公司里艾伦·凯的研究机构中工作,忙得不亦乐乎。那里的工作氛围 十分和谐。在开放式办公区域中,我与几位智商超群的年轻程序员共事。我 对 Mac 工具箱深奥的内部运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更令 人开心的是我的居住环境。那时,我借住在热情好客的格温·罗伯茨(Gwen Roberts)家。罗伯茨是一位数学老师兼益智题解谜达人,时常请五花八门的 外国访客来家里小住。她诡黠有趣,如果写书,一定能写出最神奇的故事。 每天早上,我乘公交车从罗伯茨家去办公室,午休时与一帮极客共进午餐, 经常是从附近的小吃店订三明治外卖。而其中有那么一天,一位加州大学洛 杉矶分校的教授请我外出吃午饭,此人在生物学领域可谓大名鼎鼎,但我始 终没机会一睹真容。他就是贾雷德·戴蒙德。

我们商定,他开车到苹果公司的办公室来接我。他的几本著作都是荣登 榜首的畅销书,于是我站在街角,寻找着车流中散发着低调奢华气质的汽车。 他开的车,就算不浮华,也至少应该是雍容华贵的吧。但当一辆老旧的大众 甲壳虫,沿着笔直的公路,从地平线一路颠簸、喷云吐雾、歪歪扭扭地开到 我身边时,我看都没多看一眼。没想到,此车竟吱吱扭扭地停了下来,车窗 里出现了戴蒙德博士微笑的面孔。我上了车,只见车顶上悬着的旧式窗帘掉 下了一半,颠簸间,我还要不时躲闪晃到面前的半截窗帘。之前,他没有告 诉我打算带我去一家什么样的餐厅,但看到这辆颇具个性的大众汽车,我心 里大概有数了。我们将汽车停在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校园里,然后步行 到一条小溪旁边。小溪的岸边,草地丰美,绿荫葱葱,凉爽宜人。我们坐在 草地上,戴蒙德拿出了他准备的午饭。只见在一张大布里,裹着一大坨奶酪, 还有几块干巴面包。他又掏出一把瑞士军刀,对着这些东西切了起来。这样 的环境,多么适合激发起谈话的趣味性,远比喧闹不堪的餐厅完美得多。在 餐厅里,总会有媚笑的服务生过来说“我是戴蒙德,今天由我来为您服务”, 对着菜单念一遍特色菜,然后还时不时地跑过来打断谈话,问“味道如何?” 而戴蒙德带来的奶酪和面包,在那样富有牧歌风情的环境中,吃起来味道还 真的不错。

在英国的小酒馆里,面包加奶酪,叫作“农夫午餐”。这个说法并不古老, 不知道是哪一份的天才营销手段,借用了 BBC 广播剧《阿奇尔一家》(The Archers)中时代颠倒的搞笑段子。讲得是一个老农民边怀旧边抱怨,说他为 村中小旅舍供应的“农夫午餐”根本比不了他年轻时在普鲁曼吃过的午餐。

我再次与戴蒙德见面是 1990 年。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詹姆斯·沃森邀 请戴蒙德和我共同组织一场会议,庆祝这处著名研究机构成立 100 周年。会 议主题为“进化:从分子到文化”。如今想来,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到场的 一群德国语言学家。他们讲起话来,十分直接。戴蒙德主动向他们发出了邀 请,我可能也怀着美好的愿望,想象着语言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之间一定有 许多共同语言。随着历史的延续、时间的发展,语言会逐渐变迁。从表面看 来,这一现象与生物种群随地质时代的演变而变化存在相似之处。语言学家 研究出成熟的方法,通过对古代失传语言(例如原始印欧语)的衍生支系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能对其进行重建。这样的方法,在进化生物学家看来, 再熟悉不过。特别是分子分类学家,在沃森 - 克里克提出全新理论之后,更 是整日与所谓的分子文本打交道。而且,我们的类人祖先首次产生语言能力 的情境,也是生物学家十分好奇的话题(虽然在某些语言学家看来,这一问 题因无法追溯,所以是禁谈的)。1866 年,巴黎语言学协会宣布,由于该话 题永远无法找到答案,所以禁止对其继续进行讨论。

这样的禁令,在我看来极为荒谬。无论重建工作有多难,语言一定存在 一个起源或几个起源。一定存在一个从祖先的前语言状态向语言状态过渡的 转型期。这种转型,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无论巴黎协会对此有着怎样的好恶, 都确确实实地发生过,而对其进行猜想,并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我们的祖先, 是否经过了一个像大猩猩手语那样的阶段,虽然词汇量丰富,但不存在如今 人类独有的层级嵌套的语法?这种层级嵌套语法结构,是不是突然间由某位 天才个体提出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向谁传授了这种方法?语法是否像软 件工具那样,随内在的无声思想而诞生,后来才通过有声语言的方式实现了 外部化?我们能否从化石中分析出我们各类祖先能够发出的声音范围?这些 问题,即使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所及,也必定存在一个确切的答案。我会在下 一章继续讨论这些话题。

戴蒙德和我保持着通信,一起做出一份会议嘉宾名单,但我必须承认, 大部分专业工作,都是由他完成的。等到会议真正召开时,却令我颇有些困 惑。会上,语言学家自信地宣称,能对相对较为临近的古代语言(如公元前 3500 年的原始印欧语)进行重建。这样的自信令我颇为钦佩。对原始乌拉 尔语或原始阿尔泰语的重建,我完全能够理解。通过更加严格的类推工作, 我想,从理论上可以将这些原始语言输入到同样的重建熔炉中,然后就能生 成一切原始语言的始祖— “原始诺斯特拉语”。但事实上,我觉得,就连许 多语言学家都觉得这样的方法有些太过牵强。

说到这里,还是让人挺感兴趣的。但当我提出了一个明显不经大脑的直白建议后,却一下子释然了。作为一名进化生物学家,我为了做出点贡献, 提出了我的想法,我认为语言进化和基因进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某类生物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如地质事件)分化成为两类,而分化所造成的差异一旦 大到无法实现杂交繁殖的程度,那么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两类基因库之前 是通过性繁殖得以混合的,而之后即使相遇,也不可能再次融合。实际上, 这就是我们为物种分化所下的定义。相比之下,语言在形成分支之后,还能 再次汇聚为一体,形成纷繁丰富的混合体。这就意味着,虽然生物学家能针 对所有现存哺乳动物追溯到曾生活在亿万年前的某一母系个体上,但我们却 不能认为,可以将所有印欧语系追溯到生活在数十万年前东欧的某个特定部 落所讲的某种特定古代语言上。

俄罗斯语言学家一听此话,立刻勃然大怒,激动得面红耳赤。语言从来 不会融合。我结结巴巴地问道,那那那,英语又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着我嚷 道:一派胡言!英语是纯粹的日耳曼语。“英语中有百分之多少的词汇起源于 罗马?”我问。“嗯,大概 80%吧。”他们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这个目空一切而 又自相矛盾的回答。就这样,我又缩回到生物学家的保护壳里。虽然受了打击, 但并不全然信服。


??

前言/序言


史诗与哲思的交织:探寻人类文明的深层脉络 《文明的重量:人类思想的伟大航程》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的科学巨匠的生平轨迹,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系统梳理了自古希腊理性精神的萌芽,直至当代科学与人文思潮剧烈碰撞的整个西方思想图景。它深入剖析了那些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自我以及社会结构的核心观念是如何诞生、发展、争辩,并最终固化为我们今日所习见的知识体系的。全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关键的哲学、科学、社会学突破为节点,力求展现思想的连续性与断裂感。 第一部分:理性的黎明与神话的黄昏(上古至中世纪) 本卷伊始,我们将重返古希腊的城邦,考察泰勒斯对“本原”的追问,毕达哥拉斯对数字的神秘崇拜,以及柏拉图“理念论”构建的形而上学框架,如何为西方世界的理性探究奠定了基石。苏格拉底的诘问艺术,亚里士多德对经验世界的细致分类,构成了早期科学方法的雏形。 随后,叙事转向黑暗时代的知识传承。我们详细探讨了古罗马帝国衰亡后,基督教神学如何吸纳并改造希腊哲学,尤其关注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如何试图调和信仰与理性之间的永恒张力。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虽然常被后世轻视,但其严谨的逻辑推演和对文本的精细阐释,却是文艺复兴前夜的思想温床。这一部分着重展现了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在宗教权威的框架内,小心翼翼地维护和发展着人类的求知欲。 第二部分:科学革命的震撼与启蒙的火花(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 本卷的重头戏在于对“现代性”的构建过程的细致描摹。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以及牛顿的综合性成就,如何彻底颠覆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将一个“目的论”的世界观替换为一个由精确数学定律支配的“机械论”宇宙。我们不仅仅描述了他们的发现,更着重分析了这些发现对当时社会结构、宗教解释体系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紧接着,思想的焦点转向人类自身与社会组织。洛克、休谟对经验主义的深化,康德对主体性与知识界限的划定,标志着哲学的自我反思达到顶峰。卢梭对“公意”的阐释,孟德斯鸠对权力制衡的构想,为随之而来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这一部分的叙事充满了激昂的辩论和对自由、平等、人权这些新概念的界定与争夺。我们审视了启蒙运动的局限性——它对非欧洲文明的傲慢,以及其内在的理性主义倾向最终如何催生了浪漫主义的反思。 第三部分:理性的反思与知识的碎裂(19世纪中叶至今) 进入19世纪,思想的河流开始分叉。达尔文的进化论,以一种完全自然化的方式解释了生命的多样性,对人类中心主义构成了又一次深刻的挑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以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分析工具。尼采对传统道德和“上帝已死”的宣告,则预示了后现代思潮的来临。 进入20世纪,知识的边界被前所未有地拓宽和瓦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重塑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直觉理解。量子力学的兴起,则让确定性让位于概率,物理学的基石开始动摇。在人文领域,弗洛伊德深入挖掘了无意识的幽暗角落,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本质的探究,则使哲学语言学成为新的战场。 我们聚焦于二战后知识界对全景式叙事的怀疑。结构主义的兴起(如列维-斯特劳斯)试图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普遍结构,但很快便被解构主义(如德里达)所挑战,后者揭示了文本意义的不稳定性和多义性。我们还将探讨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的崛起,它们如何从边缘地带反击主流叙事,要求对知识的权力结构进行彻底的重估。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前行 本书的最终部分,将我们带回当代。面对信息爆炸、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全球化带来的身份危机,我们重温了那些伟大思想家的遗产。我们不是要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要展示人类在面对未知时,是如何不断地创造概念、建立模型、又在模型崩溃时,勇敢地迈向下一个未知领域的历程。本书旨在引导读者理解,我们今日所持有的每一个“常识”,都曾是某一代人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辩论和发现才确立的理论高地。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韧性与知识探索永恒魅力的编年史。

用户评价

评分

《道金斯传》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益,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经历,能够塑造出像道金斯教授这样一位思想深邃、敢于直言的科学家?这本书详细地描绘了他成长的轨迹,他早期受到的教育,以及他与同时代其他科学家的互动,这些细节都让我对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模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被打动的是,在面对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外界的误解时,他所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这让我意识到,伟大的科学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无数次的尝试、反思和坚持。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科学家所承担的责任。道金斯教授的著作,不仅在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公众的世界观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作用,这种跨越学科界限的影响力,着实令人钦佩。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揭示了科学思想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孕育、演进并最终绽放光芒的。我并非科学专业出身,但道金斯教授的叙述方式,让那些原本复杂的科学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逻辑的魅力和智识的乐趣。我特别欣赏他在书中对科学方法的强调,以及他对那些试图用非科学方式解释世界的观点所进行的有力反驳。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也让我对那些基于事实和证据的论证有了更深的信任。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回味那些让我豁然开朗的段落,仿佛自己也参与到了一场伟大的思想探索之中。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更加理性、更加批判性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种能力,在我看来,比任何单一的知识都更加宝贵。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挑战传统思维、推动人类思想进步的人物充满好奇,而道金斯教授无疑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深入剖析了他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他在科学领域所经历的挑战与突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如何面对质疑、如何坚持科学精神的描述,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而道金斯教授的经历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他对待科学的态度,那种不畏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他引导我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鼓励我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这种智识上的“洗礼”,让我对“知识”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信,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未知的人。

评分

读完《道金斯传(全2册)》,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马拉松,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也收获了无尽的风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在质疑与探索中不断前行的。道金斯教授的文字,无论是对科学理论的阐释,还是对他人生经历的回顾,都充满了力量,能够穿透浮躁,直抵人心的深处。我尤其赞赏他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清晰的逻辑和不妥协的科学精神,这在我看来,是任何一个求知者都应该学习的品质。他对待科学的态度,那种严谨、求实,以及敢于挑战陈规的精神,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的魅力,也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探索精神有了更深的敬意。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导师进行深度对话,他引导我思考,激励我前进,让我对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评分

读完《道金斯传(全2册)》之后,我整个人仿佛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和启迪所笼罩。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科学家的生平,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科学思想的诞生、发展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道金斯教授的文字,无论是在他阐述复杂的科学概念时,还是在回顾他个人经历的片段中,都充满了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这让我得以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挑战自己原有的认知边界。特别是在涉及演化论、基因视角下的生命观时,那种拨开迷雾、直击本质的力量,让我惊叹不已。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沟通者,能够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被动接受信息,不如说是一种主动的智力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一次新的顿悟,让我对生命、对宇宙的理解,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京东送货速度快,伊利酸奶品质高。

评分

物流速度非常快,快递哥态度很好,不错的书,买来看看。

评分

书质看着不错,物流服务不是一般滴好!

评分

东西收到了,凑足十个字

评分

京东买书实在太划算了,真正给消费者实惠

评分

书很不错,价格实惠,囤了一些

评分

自传下部《我的科学生涯》以主题为线索,分别讲述了自己在牛津执教的39年里,参加学术会议、在圣诞大讲堂讲课、撰写科普著作、拍摄纪录片、创办西蒙尼公共科普讲座等人生经历。作者一生撰写了12本科普著作,这些作品编织的主题,体现了一个生物学家的世界观。

评分

YKF精选,你的选择。O(∩_∩)O哈!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个 ---*Yamaha EM2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