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历史学家畅销力作:契丹简史

新锐历史学家畅销力作:契丹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伶 著
图书标签:
  • 契丹史
  • 辽史
  • 北方民族史
  • 历史
  • 通俗历史
  • 新锐历史
  • 历史普及
  • 契丹文化
  • 中世纪史
  • 少数民族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1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25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一本书让你读懂神秘的契丹帝国兴亡史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它的兴衰起落鲜为人知。本书详尽地讲述了契丹帝国的历史传奇故事,帮读者理清这个消失王朝的发展脉络,在金戈铁马、号角争鸣中追寻契丹的足迹。

  2.这本书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具有史料和珍藏价值

  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历史普及读本,契丹是如何从一个仅有几万人的小部落成长为享誉欧亚的庞大帝国?大辽王朝是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建立的?大辽一共经历有多少任皇帝?答案尽在本书中。

  3.图文并茂,好读耐看,装帧精美

  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易懂,且配有精美的插图,简洁而清晰地给我们勾勒出了契丹民族的兴衰史,妙趣横生地介绍了草原帝国契丹的历史风貌。

内容简介

  契丹,曾经雄霸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个神秘民族的兴衰历史,以独有的历史角度为读者再现了契丹帝国曾经的灿烂与辉煌。然而,这样一个称霸北方,享誉欧亚的民族,却

  在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后,骤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拂去历史的烟尘,揭开这个神秘民族的面纱。


作者简介

  苏伶,新锐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爱好者。长期漂流在各种书籍间,相信人生无书不立。自幼爱读史书,关注历史,就是关注人类自身。


目录

第一章 木叶山的传说:契丹族的崛起

青牛与白马的传奇——从传说中走来的契丹人 / 002

发展带来的意外——契丹八部的分裂 / 004

大唐设立松漠都督府——50年后重相聚 / 008

不小心左右了大唐的命运——营州之乱 / 013

权力斗争下诞生的幸运儿——遥辇氏继承可汗 / 016

大唐王朝的“隐形杀手”——催生“安史之乱” / 021

第二章 契丹帝国的缔造与扩张:建国与南下

民主选举产生的契丹王——耶律阿保机 / 028

帝国版图的进一步扩大——征服奚族 / 032

家族内部的王权之争——诸弟叛乱 / 035

主动辞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主动辞职与建国 / 040

与中原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窥视燕云 / 044

草原之王生平唯一的惨败战役——望都之战 / 048

威震西域——耶律阿保机西征 / 052

横扫东北腹地的闪电突袭——灭亡渤海国 / 057

没有法定继承制度的尴尬——述律平左右皇位 / 062

抛弃故国的皇太子——耶律倍投靠后唐 / 066

“老”儿子奉上大礼包——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 070

契丹直接统治中原的唯一尝试——太宗南下称帝 / 075

第三章 在摸索中前行的帝国:暂时衰退与稳定

被赶上皇位的辽世宗——耶律阮即位 / 082

皇权争夺中的祖孙对峙——横渡之约 / 085

皇帝权威的宣示——世宗打击述律氏 / 090

在内乱中寻求稳定——平定叛乱 / 095

耿耿于怀的南征大计——图谋南征 / 09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辽世宗被拥立者杀害 / 104

在位期间每天都忙着镇压叛乱——睡皇帝耶律璟 / 108

第四章 帝国最辉煌的时代:鼎盛时期

帝国的发展步入正轨——辽景宗中兴 / 116

政治婚姻带来的意外惊喜——北国“武则天”萧绰 / 120

有惊无险的权力交接——萧绰垂帘听政 / 123

“绯闻”引发的辽宋战争——宋朝雍熙北伐 / 127

名利双收的和平谈判——澶渊之盟 / 132

萧家有本难念的经——萧家带来的麻烦 / 136

全盛帝国的打造——圣宗亲政 / 140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延琳之叛 / 145

第五章 与大宋、西夏的明争暗斗:三国鼎立

王权争夺下的家庭战争——两太后斗法 / 150

与生母的权力较量——兴宗夺回皇权 / 154

统一天下的变相手段——重熙增币 / 159

和亲带来的麻烦——兴宗征伐西夏 / 163

第六章 趋向没落的帝国:中衰

不合情理的皇叔叛乱——重元父子滦河之乱 / 170

宠信奸臣带来的家破人亡——十香词案 / 175

斡旋大宋、西夏之争——和亲西夏 / 184

第七章 契丹帝国的陨灭:分裂与灭亡

帝国灭亡的丧钟——萧海里反叛 / 190

一场宴会引发的血案——“头鱼宴”带来灾难 / 195

女真族的崛起与复仇——完颜阿骨打反叛 / 199

误信谗言杀妻害子——误杀萧瑟瑟 / 203

强势逼迫下的叛乱——耶律余睹之叛 / 206

孤注一掷的自救——北辽王朝 / 210

两败涂地的趁火打劫——宋金海上之盟 / 214

九死一生也逃不过命中注定——大辽灭亡 / 218

第八章 帝国最后希望的终结:西辽王朝

二百契丹勇士的最后远征——耶律大石之立 / 226

菊儿汗威震中亚——定都八剌沙衮 / 230

耶律大石的巅峰绝唱——摧毁塞尔柱帝国 / 234

女帝统治之下的盛世再现——承天太后改制 / 238

一切从与古尔王朝的战争开始——转向衰落 / 243

引狼入室带来的悲剧——王朝的灭亡 / 248

附录:契丹历史简表

精彩书摘

  发展带来的意外——契丹八部的分裂

  多年以来,契丹族都在辽河流域过着悠闲的游猎生活。他们自给自足,饿了有牛、羊、马肉做食物,渴了有山泉、辽河水以及马奶、羊奶做饮品,穿的是动物兽皮和自己制作的粗布衣服,少与外界相通,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然而,这样与世无争的生活,却也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中原的农耕部落。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契丹人纠结了,他们一方面想要拥有世外桃源一般的部族生活,另一方面又渴望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自古好事难两全,怎么办呢?在激烈的争论之后,最终,少数服从多数,契丹族人决定与中原进行试探性的接触。

  这时的中原,在经历了五胡十六国乱华以后,北魏迅速崛起,统一了华北,成为雄踞北方的一头雄狮。

  周围的民族和部落眼看着北魏败胡夏、破柔然、克北燕、服北凉,与南朝隐隐形成对峙之势,马上意识到凭借自己这些武器不够精良、气势不够雄伟、人口不够众多的“小喽啰”,根本没法跟北魏叫板儿,于是纷纷派遣使者,牵着骏马、赶着牛羊、捧着珠宝、抱着珍禽异兽,来到北魏朝贡,以表自己的忠心和对北魏的服膺。

  正准备与外界互通有无的契丹族一看机会来了,也马上派遣使者来到北魏请求朝献。北魏皇帝看着众多朝贺部族以及堆成山的贡品,心里一高兴,就准了全部的朝献请求,契丹族自然也被列入其中。于是,再往后的十余年里,契丹族每年都按时派遣使者向北魏贡献名马。

  这一年,契丹族同往年一样,派出使者带着礼物浩浩汤汤地前往北魏朝献。却没想到,就是这次普普通通的朝贺,却为契丹日后几十年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朝献的使者头头叫做何辰,他带着礼物来到北魏后,北魏皇帝,也就是显祖文帝拓跋弘正值龙颜大悦之际,竟意外地像接待其他民族的使者一样接待了何辰。这让何辰受宠若惊,他强自保持镇静,但内心仍然波涛汹涌,兴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等到赐宴之时,更见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拓跋弘竟然让何辰坐在了最末等的位置。何辰激动得差点晕过去,这可是契丹族从未受到过的礼遇!生平第一次,契丹族终于与其他民族同席而坐、同等而居了!

  何辰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朝献一结束,就快马加鞭带着随从们赶回契丹。一回到契丹,何辰就马上把这个天大的消息告诉首领,并绘声绘色地给族人讲述了这次入魏的所见所闻。

  何辰把他一路上看到的北魏兴盛富庶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对于当时的契丹人来说,何辰所描绘的繁华景象真如云顶天宫,华丽却遥不可及,更像海市蜃楼,如梦似幻。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契丹八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族人们对中原的繁华产生了空前的仰慕之情,并开始与北魏进行互市交易,同时与北魏王朝保持紧密的联系,年年贡赋不断。

  契丹人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中原文化,并巧妙地将其本土化,为我所用,文化、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与提高。

  就在契丹默默壮大的同时,西部的柔然也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很明显它比契丹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这给了契丹莫大的生存压力。再加上周围其他民族的虎视眈眈,比如地豆于、室韦、豆莫娄、库莫奚、高丽等,契丹人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周围民族和国家的口中之食。但就算这样,他们还是时常遭到周围民族和国家的侵袭,生活十分艰难。

  契丹人很聪明,他们比较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与对方实力的差距,知道目前自己只能选择一条路——忍。但一忍、再忍、再再忍,契丹终于忍不下去了,首领莫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贺勿于上书北魏皇帝,情真意切地讲述了自己在大草原的生存之艰难、未来之渺茫,最后请求内附。

  北魏皇帝很开心契丹这么信任自己,把未来生存大计都托付于己,大笔一挥,恩准了他的请求。

  于是,莫弗贺勿于带着万余口契丹人,三千车马,赶着牲畜,迁徙到了白狼水东,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阜新地界。在这里,契丹族不断学习中原文化,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甚至开始了向外扩张。

  没过几年,北魏灭亡了,中原的新老大北齐政府忙着处理内乱,没工夫搭理北方的民族。这是个发展的绝佳机会,契丹马上抓住时机,加快脚步向外扩张,不断壮大起来。

  一开始,契丹先试着攻打西边的柔然,意外地获得了胜利,还杀死了柔然的首领铁伐。契丹人一下子高兴坏了,洋洋得意起来,觉得自己真的天下无敌了,于是挥兵南下,袭击北齐的边境要塞,企图一举拿下北齐,称霸中国北方。

  此时,北齐皇帝高洋正为自己的能力和威望能否与之前的北魏相提并论而耿耿于怀,契丹这一举动,摆明了是瞧不起他。恼羞成怒之下,高洋觉得是时候杀鸡儆猴,树立国威了,于是马上下令对契丹进行报复性的还击。

  高洋亲自率领军队,气势如虹地向契丹逼近。望着这天兵天将一般的北齐军,契丹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后悔。

  结果,高洋率领的北齐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数座城池,一直打到青山(也就是今天的阜新西大青山),契丹输得一塌糊涂,十多万人被俘虏,十万头牲畜被一抢而空。

  这给了契丹致命的打击,契丹经济从此一蹶不振,最后不得不臣服于北齐。

  然而,祸不单行,此前过快的发展让契丹成了草原新秀,同时也成了新近崛起的突厥族的眼中钉。 突厥族发家于草原西部,它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了曾经独霸一方的柔然,又开始攻打发展迅速的契丹。此时的契丹经济还没来得及恢复,又没了柔然这个巨大的屏障,毫无抵抗力,简直不堪一击。

  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契丹人再一次纠结了,他们一直以为发展会让自己壮大,却不知道发展反而给自己招致了各种眼红和嫉妒,甚至是灾难。于是,一部分契丹人提出向东迁徙,远离突厥和中原。

  但这一提议很快就遭到了另一部分人的反对,他们已经习惯了中原繁华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实在不愿意再回到原始状态。他们坚决地选择了留下来。但突厥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坚决而心慈手软,而是毫不客气地收纳了他们的领土和人民,最终,这些人被突厥纳入统治范围之内。

  从此以后,曾经紧紧团抱在一起的契丹八部分化成三大部分,一部分人成了北齐的俘虏,一部分人东迁,一部分受到突厥的统治。

  你不知道的契丹

  之前,契丹各部都在各自首领莫弗的带领下,逐水草而居,靠畜牧业为生。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契丹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畜产品和猎获物也大大增加,于是,契丹人就开始用本部产品换取中原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

  与中原进一步接触以后,契丹人开始以朝贡、回赐、互市贸易的方式与中原进行物质交流。此外,“寇盗”“寇抄”也是他们与中原进行物质交流的手段。所谓“寇盗”“寇抄”,就是侵扰劫掠。

  ……

前言/序言


帝国余晖:蒙古高原的草原文明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导言:文明的交汇与草原的呼唤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个单一王朝的兴衰,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宏大而复杂的历史画卷:探讨自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蒙古高原上崛起的游牧文明如何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军事力量,深刻地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经济流通乃至文化交流。我们将深入考察这一时期草原民族的内部演变,以及他们与周边农耕文明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冲突与融合。这不是一部关于“征服者”的简单颂歌,而是一次对草原文明内在逻辑、驱动力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细致梳理。 第一部分:草原的基因——游牧文化的内核与生态基础 要理解草原上的帝国,必须首先理解草原本身。本部分将从地理环境与生态制约的角度切入,分析游牧经济的脆弱性与韧性。 第一章: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哲学 蒙古高原的生态系统决定了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我们考察了马匹、牛羊在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它们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军事机动性的物质基础。详细分析了“转场”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如何培养出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非凡的耐力。本章将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草原部落对畜群的管理技术,例如对草场的轮休制度的经验积累,这体现了游牧民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一种朴素实践。 第二章:血缘、汗权与军事动员 草原社会的政治组织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本书深入剖析了“孛格特”(贵族阶层)的形成机制、氏族(合罕)的权力基础以及可汗(大汗)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不同于农耕社会的官僚体系,草原的军事动员能力是其政治权力的核心体现。我们将通过对早期部落联盟的组织结构研究,揭示部落战争的动机,以及这种内部竞争如何为日后的大规模统一奠定了军事人才和组织经验。重点探讨了“库里尔台”(忽里勒台)作为政治决策和军事授权的仪式性与实际效力。 第二部分:东西碰撞——草原力量的首次大规模介入(约11-12世纪) 在这一时期,北方草原的力量开始对东亚和中亚的农耕帝国构成结构性挑战,而非仅仅是边境骚扰。 第三章:铁与骑的军事艺术 本书细致考察了草原骑兵的技术优势。这包括对复合弓的制造工艺、骑射技术的训练体系,以及轻骑兵和重骑兵在不同战术场景下的运用。我们探讨了游牧军队在信息传递、后勤补给(“不食谷物”的补给优势)方面的创新。通过对具体战役的复盘,分析草原军事思想如何从单纯的掠夺转向有计划的政治干预。 第四章:农耕帝国的应对与融合 面对草原的压力,东亚的既有政权采取了复杂的应对策略。我们分析了“和亲”政策的长期效果,以及在边境地带形成的“亦农亦牧”的过渡地带文化(如河套地区)。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农耕帝国如何学习和吸收草原的军事技术,例如在器械制造和骑兵培养上的尝试,以及这些尝试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其核心军事结构。 第三部分:欧亚的熔炉——草原帝国对世界贸易与宗教传播的影响(约13-14世纪) 当草原力量实现前所未有的统一时,随之而来的是欧亚大陆内部交流的空前繁荣,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变革。 第五章:驿路与漕运:重塑丝绸之路 本书超越了传统的“征服”叙事,聚焦于统一帝国如何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与思想交流。详细描述了统一版图下,安全和高效的通讯网络的建立,以及它对长程贸易路线(陆路与海路)的刺激作用。分析了从中国到西方的技术、作物和瘟疫的快速传播机制,以及贸易路线的“安全化”如何改变了中亚和伊朗高原的经济重心。 第六章:信仰的跨越:从萨满到世界性宗教 草原民族的宗教信仰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吸收性。本章追踪了萨满教在与佛教、景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接触后的演变轨迹。重点分析了在帝国统治下,不同宗教团体如何获得官方认可和保护,以及这种宗教的多元共存对治理结构产生的复杂影响。探讨了宗教知识分子和翻译人员在不同文化间架设桥梁的作用。 第七章:草原遗产与后世变局 即便是帝国体系瓦解之后,草原的遗产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后继的政治实体。本书最后一部分将探讨草原的统治模式、军事传统以及对地方行政的干预,如何被继承到新的帝国形态中。我们分析了草原精英阶层在不同政权中的角色转换,以及草原经济模式在特定区域(如中国北疆和中亚腹地)的持久性影响。理解这些遗产,是理解现代欧亚大陆政治地理分界线的关键一环。 结论:草原的周期性与历史的必然性 本书总结了草原文明在特定历史阶段爆发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其结构性弱点(如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性和对气候的过度依赖)。我们并非将游牧民族视为历史的“破坏者”,而是将其视为欧亚大陆历史周期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与“重塑者”,他们的每一次崛起都标志着世界秩序的深刻调整。这本书试图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曾在世界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草原民族的真实面貌与历史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深刻的感受是,历史的厚重感并非来自于事件的宏大,而是来自于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作者在宏观叙事之余,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在历史巨轮下被碾过的普通人的侧影——也许是一位被迁徙的工匠,一位在边塞驻守的低级军官,甚至是一位被遗忘的贵族女性。他通过对他们日常书信、财务记录或零星碑文的解读,将冰冷的年代和政治事件,赋予了可感可触的人性温度。这种从“大历史”回落到“小切口”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让我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历史的残酷与温情并存的本质。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波澜壮阔的王朝更迭,最终也是由千千万万个微小的、充满挣扎的个体选择所汇聚而成。这本书记述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而是鲜活地存在于历史尘埃中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配图和地图设计,简直是良心之作。很多关于古代疆域变迁和城市布局的描述,仅凭文字是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画面的。但这套书中,每一个关键的地理概念或军事调动,都配有详尽且制图精美的地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提供了静态的疆域图,还设计了一些“动态演变图”的思路(虽然是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辅助图例),展示了某一特定边境线在不同政权统治下的拉伸、收缩和重构过程。这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塑造力量。此外,书中的一些插图,比如对当时服饰、建筑风格的细节描绘,也十分考究,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作为佐证历史文化细节的视觉证据存在。这本书记住了历史的“骨架”和“血肉”,阅读起来层次感非常丰富,绝非一般的通俗读物可以比拟。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简直像一部精心编排的史诗电影。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时间线的方式,他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体,而是巧妙地穿插使用“回溯”和“前瞻”的手法,使得即便是相对枯燥的制度演变,读起来也充满了悬念。比如,在讨论某一王朝的中央集权构建时,作者会突然跳跃到数百年后,对比后世某一事件中,相似制度是如何因为微小的结构性缺陷而导致全局崩溃的。这种对比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深化读者对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思考。文字的风格极其考究,时而慷慨激昂,如同鼓角齐鸣的沙场描写;时而又转为哲思冥想,对于权力本质的探讨,往往一语中的,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让读者仅仅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通过精妙的结构设计,引导着读者主动地去构建和重塑对历史的认知框架。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探险。

评分

我常常在阅读一些历史普及读物时感到挫败,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娱乐化,牺牲了史实的严谨性。然而,这本新作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作者在处理那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史料时,表现出极高的职业操守。他会坦诚地指出史料的局限性,或者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焦点,而非武断地下结论。比如,在解析某一特定时期宫廷权力斗争的微妙关系时,他引用了多方相互矛盾的记载,然后,不是强行调和,而是清晰地展示了这些矛盾本身所折射出的政治生态的复杂性。这种“存疑”的态度,反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对我来说,一本好的历史书,是能够教会你如何去思考历史,而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这本书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质疑,如何去辨析,如何在一个迷雾重重的历史现场中,保持清醒的分析视角。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中原王朝兴衰的著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边缘政权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同情与理解让人动容。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政权标签化为“异族入侵”或“边疆不稳”,而是试图还原他们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具有自身逻辑与文化脉络的政治实体。书中对某一特定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复杂关系的剖析,简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尤其是对几个关键战役的复盘,不仅仅停留在军事部署层面,更着重于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结构、经济依赖以及文化冲突如何共同作用于决策过程。读完后,我感觉对我们传统史观中的“正统”与“非正统”的二元对立,有了一种更具弹性和复杂性的理解。作者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并结合考古新发现进行了交叉验证,使得论证过程既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又不失引人入胜的叙事张力。这种既扎根于严肃研究,又能面向大众读者的写作能力,非常值得称道。

评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评分

正版书籍?推荐这家店铺非常不错发货很快。

评分

书籍非常好,值得购买收藏,赞一个

评分

写到一战结束时的世界简史,入门级的,没事可以翻翻。印刷还可以,插图强差人意。

评分

契丹民族对汉民族的历史影响很深远,值得好好了解

评分

威尔斯的《世界简史》共有六十七章,从宇宙中的地球写起,一直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从人类文明的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再现了人类文明酸甜苦辣的历程。 

评分

第一次京东购物,包装最精致的包裹,书也没有什么问题。力挺!

评分

既然买了世界简史,当然要买全球简史啦,很不错,要是有精装版就好了。京东服务非常好,赞

评分

印刷质量不错,没啥味道,排版合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