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

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婉约,陶德民 著
图书标签:
  • 内藤湖南
  • 汉诗
  • 酬唱
  • 墨迹
  • 辑释
  • 日本文学
  • 关西大学
  • 内藤文库
  • 汉日文化
  • 明清诗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581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967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中,内藤湖南创作的汉诗,以及他与中日学者之间往来唱和的汉诗共计220首,全部是手稿真迹,涉及的中国近代学者有王国维、郑孝胥、蒋黼、陈宝琛、杨钟义、赵尔巽、张尔田、王大桢、李拔可、张元济、白坚等人,日本汉学家有长尾甲、狩野直喜、小川琢治、市村瓒次郎、铃木虎雄、吉川幸次郎、庄司乙吉等人。由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授权出版。这批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性、艺术观赏性价值,大部分并没有向中日两国公开过。

  为了还原这批珍贵汉诗真迹手稿的效果,本书正文用105克特种涂层纸、彩色印刷。凡汉诗用字的批改痕迹、雅致信笺底纹等,均真实可见。

  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编者对这些汉诗按类编排,并对真迹手稿逐一进行释读,在书后配以相关内容的论文考释,如《内藤湖南的汉诗》《京都大学的汉诗作家》《侠士狂生经世心:内藤湖南汉诗解析之一》等,书末附主要酬唱者小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内藤文库中钩沉而得的内藤湖南创作之汉诗真迹,全书不仅收录内藤所写汉诗,也包括他与中日友人的唱和,以及师友生徒呈阅的汉诗等,共计220首,均为手稿真迹。书中涉及的中国近代学者名流有:陈宝琛、郑孝胥、杨锺羲、王国维、张尔田、张元济等人;日本汉学家有:长尾甲、狩野直喜、小川琢治、市村瓒次郎、铃木虎雄、吉川幸次郎、神田香岩等人。汉诗墨迹保留了部分当初联席唱和、互为点评的原稿,反映出汉诗酬唱的过程原貌。

  全书在每首汉诗墨迹照片下方,配有汉诗释文、考订文字。编者并将手迹版与《内藤湖南全集》版进行比对,体现出内藤湖南汉诗创作锤炼字句的过程,还辑录出若干首《全集》未收汉诗。本书最后一部分,收录神田喜一郎、砺波护以及两位编者等中日学者关于内藤湖南汉诗的研究论文,书末附有主要酬唱者的生平小传。

  本书由关西大学图书馆及内藤后人授权出版,全书绝大部分内容并未向中日两国公开过,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性与艺术观赏性。


作者简介

  钱婉约,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日本中国学(汉学)研究,同时关注中国文化及学术史发展和转型研究。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著有《内藤湖南研究》《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梅樱短笺》,译有《长安之春》《我的留学记》等。


  陶德民,复旦大学硕士,大阪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专攻日本汉学、中日美文化关系史。历任复旦大学讲师,美国麻省BridgewaterStateUniversity副教授,关西大学教授。国际东亚文化交涉学会首任会长。著有《怀德堂朱子学的研究》《日本汉学思想史论考》《明治时代的汉学家与中国》等多部著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目录

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

——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

目 录

注:目录中加*者为《内藤湖南全集》未收诗。

001 前言/钱婉约

言志抒怀

014 奉贺东巡*

016 己亥八月游清国·又一首

018 辛丑孟秋归乡

019 千秋园辟佐竹侯故墟为公园者

020 途过古南部

021 辛丑除夕和丹厓词兄*

022 汉城有作*

023 满洲铙歌

024 壬子岁除即事

025 赤壁会席上

026 题丁巳寿苏録

028 病起有作

029 山庄除夕

030 奉差校理东山秘库二首

031 恭仁山庄杂咏三首

032 戊辰十一月某日书事

033 戊辰十一月恭赋四首

034 听韩伶昆曲戏赋赠二首

035 己巳一月某日书感

036 庚辛之际纪恩诗

037 庚辛之际纪恩诗(又二首)

038 病中忆台湾旧游有作十首

041 荣山寺

042 奉呈井堂仁兄*

043 落托江湖*

044 失题二首

045 失题三首

046 芳山怀古十二首(一)*

048 芳山怀古十二首(二)*

050 芳山怀古十二首(三)*

052 德山仁兄两正

题赠友人

054 题法然上人绘传册

055 题保井氏上代寺院志

056 题户水世兄编尊考万顷翁遗文三首

058 题田边工学博士见赠其叔父莲舟翁遗稿二首

060 题吴梅村新蒲緑诗卷

061 题和田尚轩先生乡史谈丛

062 题支那山水画史四首

064 题铁研居士书画册

065 蔚堂仁兄邀余及诸友矢鱼于芳野川戏赋

066 题大桥廉堂蜀川画

068 器堂博士见示赠大里法院长诗依韵成三絶

070 寄题羽田博士新居

072 凤冈祭酒招饮得成一律

074 凤冈祭酒告休赋赠二首

076 次辽阳金静庵赠鸳渊女婿诗韵却寄

078 陶庵藤公招宴别业

079 送某从军赴满洲

080 将赴欧洲留别诸友

082 豹轩博士叠韵见示再赓其韵

084 送豹轩博士游欧洲二首

085 送豹轩博士游欧洲(又一首)

086 送豹轩奉命游学支那

088 送今西博士神田学士游支那

090 送川村亚洲新任赴满洲

091 赠矢吹博士

092 赠山本二峰先生

093 和庄司乙吉读书偶拈

094 和织田博士海牙赠诗三首

096 寿小川老孺人八八初度

与中国学者的酬唱

098 陈宝琛 丁巳十月赋赠炳卿仁兄

100 内藤虎 奉寄弢庵师傅

101 郑孝胥 戊辰九月赠湖南先生

102 内藤虎 奉寄郑苏戡总理

103 内藤虎 东山清风阁酒会赋似郑苏戡

104 郑孝胥 内藤先生大雅属録叶昌炽藏书纪事诗

106 内藤虎 苏戡和诗由沪上到再用元韵赋赠

108 王闿运 东园引

110 王国维 海上送日本内藤博士

112 内藤湖南 哭王静安二首

113 王大桢 赠呈湖南先生

114 内藤虎 奉送芃生仁兄归国

115 蒋黼 奉呈湖南先生

116 内藤湖南 呈吉甫尚书二首

118 升允 库伦旧作録应内藤博士雅属

119 升允 箱根观瀑

120 徐世昌 内藤博士属録陈与义诗

121 张尔田 临江仙·湖南先生教正

122 张尔田 敬挽内藤湖南先生

124 杨锺羲 海日楼小集次韵

125 内藤湖南 赠张菊生三首

126 张元济 戊辰初冬造内藤湖南山斋

127 李拔可 木津川访内藤先生

128 内藤虎 李拔可来访有诗见示次韵却呈

130 赵尔巽 贺内藤仁兄六十寿辰二首

132 刘猛 贺内藤先生庆甲

乐群社组诗

134 内藤虎 乐群社诗草引

136 内藤虎 恭仁山庄二首

138 长尾甲 恭仁山庄三首

139 长尾甲 过恭仁山庄四首

140 狩野直喜 恭仁山庄二首

141 小川琢治 恭仁山庄二首

142 内藤虎 怡园雅集

143 内藤湖南等四人 六月二日会于怡园同赋四首

144 狩野直喜 诗仙堂二首

146 内藤虎 乐群社同人会于诗仙堂*

148 长尾甲 诗仙堂二首

150 白坚 诗仙堂依君山先生诗韵

152 小川琢治 诗仙堂

日本学者赠诗

154 铃木虎雄 夏日访恭仁山庄

155 铃木虎雄 恭仁山庄访汉学居

156 铃木虎雄 谢惠赐墨迹

157 铃木虎雄 读高谕二首

158 长尾甲 湖南教授之欧洲四首

160 长尾甲 送炳卿之欧洲次豹轩原韵十首(上)

162 长尾甲 送炳卿之欧洲次豹轩原韵十首(下)

164 铃木虎雄 奉送湖南前辈蒙命西航

165 铃木虎雄 奉送湖南前辈蒙命西航(又一首)

166 铃木虎雄 奉和湖南先生舟中三叠韵见寄作

167 狩野直喜 送内藤湖南博士游欧洲

168 狩野直喜 再和豹轩兄韵送湖南博士

170 狩野直喜 东山清风阁饯炳卿博士

171 长尾甲 贺湖南教授周甲二首

172 长尾甲 贺湖南教授卜筑南山二首

174 狩野直喜 问君何事择山居

175 市村瓒次郎 再答内藤博士二首

176 市村瓒次郎 忆奉天旧游

177 庄司乙吉 读书偶拈

178 庄司乙吉 哭湖南博士

179 庄司乙吉 有怀湖南翁

180 庄司乙吉 鹿谷法然院陪湖南博士荐筵

日本学者呈政诗

182 狩野直喜 家在扶桑路万重

183 犬养毅 书联

184 吉川幸次郎 秋日二首

186 吉川幸次郎 次夏渠园先生登四天王寺塔诗韵二首

188 吉川幸次郎 送王芃生丈归湖南二首

190 吉川幸次郎 次韵赠水木君

192 吉川幸次郎 东京二首

194 吉川幸次郎 送迷阳前辈重游江南

196 吉川幸次郎 逾函岭

197 铃木虎雄 赠郑苏戡

198 铃木虎雄 留别诸友二首·又书怀一首

200 神田香岩 送铃木豹轩奉命游学支那二首

202 神田香岩 送铃木豹轩奉命游学支那

203 铃木虎雄 寄题羽田博士新居

204 织田万 海牙客次自寿华甲三律

206 铃木虎雄 贺西园寺公八十初度

内藤湖南汉诗研究

208 京都大学的汉诗作家/神田喜一郎

212 题《四翁乐群图》/杉村邦彦

221 内藤湖南的汉诗文/砺波护

227 关于张尔田的信函及《临江仙》词/托德民

236 内藤湖南的汉诗/金程宇

248 侠士狂生经世心

——内藤湖南汉诗解析之一/钱婉约

261 乐群社的学问与诗情

——内藤湖南汉诗解析之二/钱婉约

269 附録:主要酬唱对象的小传/钱婉约

275 跋/陶德民

282 致谢


前言/序言

  值此关西大学创立130周年之际,欣闻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要出版由钱婉约教授和我的同事陶德民教授合编的《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作为关西大学图书馆馆长,我感到非常高兴。

  ——关西大学图书馆馆长内田庆市为本书作序



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 一、 溯源与传承:内藤湖南的学术生涯与汉诗情结 内藤湖南(1868-1934),字斯德,号半山,是近代中国史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日本汉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家。他的学术成就斐然,尤其在明清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留下了大量至今仍被学界引用的重要著作。然而,在深邃的史学研究之外,内藤湖南同样怀揣着一颗深厚的汉诗情怀。他不仅博览群书,对中国诗歌史有着深入的理解,更身体力行,以诗歌作为其精神寄托、情感抒发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 内藤湖南的汉诗创作,并非仅仅是出于个人雅兴,而是与他的学术研究、人生经历以及社会交往紧密相连。他身处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巨变,也密切关注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这种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他的诗歌,有时是对历史事件的感怀,有时是对人生际遇的慨叹,有时则是对朋友的思念与鼓励。 更重要的是,内藤湖南的汉诗创作,并非闭门造车。他十分珍视与中国文人、日本汉学家以及其他同道中人的诗歌唱和。这种酬唱往来,不仅是他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更是他维系情感、增进友谊的桥梁。通过诗歌的往复,他得以与远隔重洋的故土文人神交,也得以与身边的同好切磋琢磨,在墨香与诗意中,共同探寻着古老的智慧与文化的精髓。 二、 锦囊妙计: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的瑰宝 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内藤文库,是研究内藤湖南学术思想、生活轨迹乃至人际交往的宝贵资料库。其中,大量珍藏的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更是其中的精华所在。这些墨迹,不仅是内藤湖南个人诗歌创作的直接呈现,更重要的是,它们记录了他与众多同时代文人之间,通过诗歌进行的艺术对话与情感交流。 这份藏品集,精选了内藤湖南与其文友酬唱的精粹,涵盖了从创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诗作。这些诗作,形式多样,或慷慨激昂,或婉约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讽今,充分展现了内藤湖南在汉诗创作上的才情与造诣。更难得的是,通过这些酬唱的诗歌,我们可以窥见内藤湖南与他的诗友们,是如何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中,以诗歌为媒,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以及人生况味的分享。 这些墨迹之所以弥足珍贵,还在于其“辑释”的价值。诗歌的创作,往往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典故引用以及情感联结息息相关。对于读者而言,要真正理解诗歌的深意,往往需要借助详尽的考证与解读。这份藏品集,正是以其精细的“辑释”工作,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这些珍贵墨迹的钥匙。 “辑释”,顾名思义,包含了两层重要含义。首先是“辑”,即对搜集到的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和编排,使其脉络清晰,便于查阅。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耐心与细致,将零散的墨迹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是“释”,即对诗歌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处典故、每一次用词,都进行深入的考释和解读。这种解读,可能涉及诗人生平的考证、历史事件的梳理、文化背景的分析、甚至与其他同代诗人的诗歌进行比对。通过“释”,才能真正揭示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寄托以及文人间微妙的交往细节。 三、 墨韵诗魂: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这份精心编纂的集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亲身感受内藤湖南及其文友们之间,那一场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诗意对话。 1. 观照时代变迁的史诗画卷: 内藤湖南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风云激荡的关键时期,也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重要阶段。他的汉诗酬唱,往往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政治动荡以及思想解放的洪流。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看到文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对民族前途的探寻,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希冀。例如,当他吟咏故国山河,或感慨时事变迁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些诗篇,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让我们得以近距离地观照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 探析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脉络: 作为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汉诗创作,也自然地融入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他的诗歌,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典雅韵味,也可能在意象的选择、情感的表达上,流露出对西方思潮的某种回应或融合。而他与中国文人的酬唱,更是直接体现了文化在不同地域之间的传播与碰撞。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与演变,以及在近代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大背景下,文化交流的独特景观。 3. 领略文人雅集的风雅遗韵: 在内藤湖南的时代,文人之间的交往,诗歌唱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份藏品集,犹如一份珍贵的“文人交往录”。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内藤湖南的个人才情,更能窥见他与当时众多名家、学者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彼此的诗歌酬答,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思想激荡,情感共鸣,以及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共同追求。这些诗篇,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缩影,也是一段段关于友谊、关于学问、关于人生哲思的美好见证。 4. 揭示汉诗在近现代的生命力: 汉诗,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在近现代社会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这份藏品集,无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内藤湖南及其同道的汉诗创作,证明了汉诗并非是陈腐的遗物,而是依然能够承载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深邃的人生感悟。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汉诗在新的语境下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触动人心的强大力量。 5. 鉴赏高超的诗歌艺术与书法美学: 《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件艺术品。这份藏品集,将精选的内藤湖南及其友人的汉诗墨迹,配以详实的辑释。这意味着,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歌内容,更能近距离地鉴赏到汉字书法的艺术之美。内藤湖南本人以及他的许多诗友,本身就是书法大家。他们的笔墨,或苍劲有力,或温婉秀丽,与诗歌的内容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与意境,承载着文化的温度与历史的厚重。 四、 价值与意义: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的价值,远不止于其所收录的诗歌本身,更在于其所开启的学术研究空间和文化传承意义。 1. 丰富内藤湖南研究的维度: 长期以来,对内藤湖南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史学成就。这份藏品集,将我们引向了他鲜为人知的文学创作领域,填补了对其学术人生理解的空白。通过对这些汉诗酬唱墨迹的辑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内藤湖南的学识渊博,情感丰富,以及他与中国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无疑将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对这位学者的研究。 2. 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汉学研究: 该藏品集收录的不仅是内藤湖南的诗作,也包含了与他酬唱的中国及日本汉学家、文人的作品。这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汉学在日本的发展演变,以及中日两国文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它能够帮助学者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文化交流脉络,揭示出汉诗在近现代跨越国界的生命力。 3.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在近代史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互动。这份藏品集,以诗歌酬唱这一独特而温情的方式,展现了在那段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历史时期,两国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的深厚学术情谊和文化认同。它为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切入点,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4.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汉诗精神: 汉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这份藏品集,通过展现内藤湖南及其文友们对汉诗的热爱与创作,再次证明了汉诗的永恒魅力。它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汉诗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感受汉诗的独特韵味与深刻内涵。 5. 为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宝贵学习资源: 如前所述,这些墨迹本身就是极具欣赏价值的书法艺术品。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这份藏品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范本。通过临摹和研究这些大师级的墨迹,可以深刻体会汉字书法的结体、用笔、章法之妙,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书法技艺。 结语 《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是一部集学术价值、文化意义和艺术美感于一体的珍贵文献。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诗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一条通往历史深处、文化源头的道路。通过阅读这份藏品集,我们得以跨越时空的阻隔,与内藤湖南及其时代的文人们进行一场跨越世纪的心灵对话,感受那份古老而又永恒的诗意与智慧。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珍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文学史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近现代文人交往的独特窗口。这些酬唱诗作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们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诗句的来往,我们可以窥见中日文坛精英间相互激赏、切磋琢磨的情景。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抱负、他们对家国命运的关切,都巧妙地融化在了那些看似典雅的格律之中。阅读这些互动,就像是参与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沙龙,感受着不同文化背景下文人共同的精神追求,那种跨越国界的知音之感,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深深体会到文化传承的强大生命力。

评分

初次接触到这部作品,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严谨性与细致入微的考证精神。编者团队显然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去梳理和辨识这些流传下来的珍贵手迹。不同于市面上一些泛泛而谈的古籍整理,这里的每一个注释和释文都显得极其审慎,引用的佐证材料丰富且精准,让人不得不对研究者的功力深感钦佩。比如对某些生僻字或当时特有的书写习惯的解读,都能做到旁征博引,论证有力,绝非信手拈来。这种精雕细琢的学术态度,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探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最可靠的基石。它不是简单地把古人写的东西罗列出来,而是在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和阐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实在是太友好了,这对于一本内容密度极高的学术性著作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它巧妙地将原文、摹本(虽然我们看不到,但能想象其重要性)、白话释文以及详细的注释区分开来,层次分明,互不干扰。即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也能通过清晰的脉络引导,逐步进入文本的世界,而不会被海量的细节淹没。例如,每一首诗的周边信息,比如创作背景、涉及的人物关系补充说明,都布置得恰到好处,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及时提供必要的语境支撑。这种“导读式”的编排思路,极大地降低了古籍研究的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品尝到学术研究的乐趣,而非仅仅是专家们的专利。

评分

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简直是双璧合璧。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一份极为珍稀的史料汇编,汇集了原本分散在日本不同角落的珍贵墨迹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公布,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空白。对于研究近代汉诗在日本的传播路径、以及中日学者如何通过汉文化建立联系的课题而言,其不可替代性不言而喻。而对于一般的文化收藏家来说,这种集大成之作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和保护,其未来价值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文本化”工程的成果展示,意义非凡。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一打开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封面采用的是一种复古的深蓝色调,字体设计非常考究,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精良,光滑却不反光,让人在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不容易疲劳。印刷质量更是无可挑剔,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清晰锐利,特别是那些引用的墨迹摹本,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几乎能感受到作者下笔时的力道和情感。装帧的侧边锁线部分处理得非常牢固,翻页顺滑,这无疑是对图书馆和研究者们的一份尊重。整体来看,这是一本不仅内容扎实,连外在形态都足以配得上其学术价值的精品,让人爱不释手,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很好,快递速度很快!

评分

评分

日本人写中国字,还是诗词,的确让人佩服。书的纸张和印刷都很好。

评分

很好,快递速度很快!

评分

很好,快递速度很快!

评分

评分

日本人写中国字,还是诗词,的确让人佩服。书的纸张和印刷都很好。

评分

经典著作,快速到货,包装放心

评分

经典著作,快速到货,包装放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