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科研人,至少有三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一是科研本身,二是如何在科研的过程中与社会共存,所谓生活问题,三是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本身的责任。这三个身份,三个问题似乎是所有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同仁所共同面临的问题。阅读此书,可以对这三个问题带来一些感悟和启发。
本书是作者在科学网上开设的博客——晴朗的天空——中博文的精选,博客中的文章大多是作者就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所读、所思、所想。博文贴近研究人员的生活,而且思考问题深刻、到位,开博六年多来,近300篇博文中的许多博文还刊登在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技导报、科学画报、民主与科学、高科技产业化、计算机学会通讯等报纸和刊物,在小木虫等各种学术有关网站以及微信平台上得到了大量转载。读者涵盖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研究人员,也有社会人士给予了大量关注。目前博客访问次数达289余万,平均每篇文章浏览量近万。本书为从中精选出的110多篇博文,以及网友对这些博文的精彩评论。
彭思龙,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视频侦察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1998年中科院数学所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小波分析,图像处理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220篇,专著一部(周期小波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1998年至今,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2000-2012年任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一编.科研随想
科研的原则:笛卡尔四条 / 003应用基础研究:冯·诺依曼原理 / 006科研中一些有用但是容易被忽视的基本原则 / 010科学创新的主要方式:潜意识思考 / 015好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 018学会尊重想法 / 021培养好品位 / 025科学研究中多思考本质问题 / 028保持开放的心灵 / 034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 037成见的来源以及消除 / 039多点思想,少点技巧 / 043大作慢成 / 048科研好感觉若干种 / 051另辟蹊径,海阔天空 / 055穷追猛打,更上一层楼 / 059让课题飞一会儿 / 062让自己尽可能地闲下来 / 065如何改进并持续保持创新力 / 068我们的科研让人乏味 / 071我们可以相信,我们必须相信 / 075心态,又是心态 / 079学会进攻,更要学会退却 / 081学会勇敢地合作 / 084学会做减法 / 088以最高的标准执行 / 090科研用正念思考 / 093找到符合自己的节奏 / 097找到流泪的感觉 / 100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 / 103走出迷城 / 108科研创新的基础:思维方式 / 112科研工作中的势 / 120科研中的布局 / 122科研中的缓手 / 125做科研钓大鱼:学习老人与海 / 127工程和学术的完美结合:产品化 / 131创新小技巧:不要把常识当成真理 / 138过度的信息量是原始创新的敌人 / 140肌肉里面的信息量决定了科研能力 / 143
XI
第二编.生活闲论
科研生活:善待自己的精力 / 147科研之路的选择定律 / 151新时代的巴山夜雨 / 155理想主义是最长远的现实主义 / 158成功是成功之母 / 163从上帝的锄头看集体意识对科研的绑架 / 165当科研不是一种追求的时候 / 170跟马斯洛学习心理健康 / 172科学研究的物质生活底线在哪里 / 177科研成长之路:见不贤而内自省 / 179挖掘隐性条件 / 181学会专注 / 185智慧,还是智慧 / 189抓住高尚的感觉 / 192花开堪折直须折 / 196今天你挑战了吗? /199克服优势综合征 / 202向CPU 学习 / 207学会弯道技术 / 211用理性张扬热情 / 214在前进中思考 / 217真诚地做科研,不做咬着尾巴的狗 / 221在中国今天,科研青椒是否真的有出路? / 223注意进出平衡 / 228避免碌碌无为的感觉 / 232新时期读书的价值 / 238如何珍惜每一次挫折 / 245完美的困难历程是对成功最大的奖赏 / 249科研生活:保持恰当的能力感 / 253迎接一个“资源”稀缺的年代 / 257不要把运气当做实力 / 261重视稀缺再平衡 / 266冲出亚健康 / 271新常态下的新规则 / 277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种种误区 / 281寻找丢失的想象力 / 287走出思维的困境 / 289幸运源自内心 / 294
第三编.教学杂谈
教育: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299我们只学到了知识,没有学到思想 / 303不要轻易拿兴趣说事 / 311
XIII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 316什么样的年轻人可以承担重任 / 320杰出者总是例外 / 325不要把欲望当做志气 / 328我们平庸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平庸 / 331研究生需要完成的九个重要任务 / 334科研需要的九种关键能力 / 338读博士是穷孩子发财的一条正路 / 343没有痛苦的博士求学经历不是合格的 / 346普遍存在的知识退化现象 / 351教学: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 356学生能向老师学些什么 / 361从数字信号处理看工科教学的不足 / 365震撼:如何提高理解力 / 368如何处理自己的直觉 / 372科学的要点不在于提出正确的结论 / 377思维理解:用别人的语言说话 / 379学会思考问题 / 383当导师需要学习元芳体 / 387读书也要五谷杂粮搭配 / 389关于读书的几个要点 / 391阅读:大脑需要准备多少种模式 / 393科研持久战:方法总比问题多 /397多点历史责任感 / 400科研上需要有洁癖 / 405如何避免科学研究的两种堕落 / 409从一道博士考题看工科数学教育的不足 / 413学术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 415健康的科研人应该具有的六气 / 420博士后为什么要做以及怎么做 / 423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很有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美感。我拿起书时,首先被这种质感所吸引。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作品。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不错,阅读起来眼睛不累,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书的排版也比较讲究,字号适中,行距也留得比较合理,使得阅读体验非常顺畅。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人一种高品质的享受,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品味其中的内容。从这本书的外观就能感受到作者或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语言富有张力,读起来酣畅淋漓。作者善于运用精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抽象的思维模型具象化,使得枯燥的道理变得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表达观点时的那种自信和坚定,但又不会让人感到傲慢,而是一种基于深厚积累后的从容。在某些关键的论述部分,作者的措辞非常精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极高。我甚至会不自觉地把一些精彩的段落抄录下来,以便日后反复揣摩。这种文字的魅力,让原本就引人深思的内容更添了一层韵味,让人在阅读的享受中获得了知识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可能更偏向于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解读,但读下来发现,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涉及了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执行的方方面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观点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基于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充满了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书中对趋势的判断精准而独到,很多观点在当下看来,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共识,这足以证明作者前瞻性的思维能力。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很久,反思自己过去在类似情境下的处理方式,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不像传统学术著作那样刻板说教,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口语化、更具亲和力的笔调。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他多年来在各个领域积累的深刻洞察。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那些原本看似复杂抽象的理论,经过作者的深入浅出地阐释,变得清晰易懂。这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是真正高水平思考者的体现。书中没有过多的冗长铺垫,每一个章节都直击核心,充满了启发性的观点。尤其是一些案例分析,写得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切身感受到作者的思考路径和决策过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像是一份思维的导航图。它引导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用更系统、更本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碎片化的信息淹没,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沉静下来的力量,让人能够回归到事物最本真的逻辑上去。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做什么”,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底层逻辑。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我认知、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重新梳理了一遍,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
评分彭老师的文字一贯喜欢。
评分不错,很有营养,值得购买!
评分在科学网上一直关注彭老师的博客,后来说出书了就很期待。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在科学网上一直关注彭老师的博客,后来说出书了就很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