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一个令世人高度关注的现象,就是已走过一个世纪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辉煌业绩,并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昂首前进。经过近百年栉风沐雨的中国共产党,可谓披荆斩棘,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它所开辟的中国道路是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十三亿华夏儿女面临的共同思考,忘本将意味着迷失方向,饮水思源方能不忘先辈荣光,砥砺前行。《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纵深镜头来回顾历史,以期思考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偶然”?95年来党走过的道路及其曲折历程,对当下及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有哪些启示?四百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几个“版本”?为什么只有中国道路有如此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以及关键时刻的道路抉择在本书中均有全面的揭示,是9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路剖析,是作者不间断思考和研究的总结。从《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每逢关键时刻的决策以及命运,尤其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产生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把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做比较,有时呈痛苦的反省,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包括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百年巨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它得来是多么不易,是实践检验的结果,也是我们所以能充满道路自信的根据和由来。
——金冲及
金冲及,1930年出生,男,上海市人。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前言
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试验和破产
二、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大变动对中国的影响
三、对种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新思潮的比较推求
四、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关于辛亥革命
二、关于五四运动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
一、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会出现这样一场大革命?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能够形成?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带来了什么?
四、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和蒋介石反共活动的抬头
五、北伐的胜利进展和蒋介石的反共政变
六、党的继续妥协退让和大革命的失败
七、结语
对党的六大的历史考察
一、“左倾”盲动主义的狂热
二、探索前进中的徘徊
三、共产国际的二月决议和它的影响
四、六大的前进与局限
五、简单的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比较研究
一、大革命失败和第一次“左倾”错误
二、革命走向复兴和第二次“左倾”错误
三、“国际路线”和第三次“左倾”错误
四、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一、分歧的实质
二、矛盾的激化
三、历史的转折
四、新传统的形成
中央红军在贵州的若干重大问题
一、中央红军为什么会进入贵州
二、几种政治力量的剖析
三、从黎平到遵义
四、四渡赤水,西进云南
五、结语
抗战前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
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二、瓦窑堡会议
三、东征和晋西会议
四、对两广事变和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的反应
五、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
六、西安事变前后
从十二月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
一、中共中央在抗战爆发初期的决策
二、王明归国和十二月会议
三、建立长江局和三月会议
四、在共产国际的讨论
五、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六、结语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一、民族自觉的新高度
二、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
三、中国共产党被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
四、结语
三大战略决战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一、关于毛泽东
二、关于蒋介石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一、为了共和国的诞生
二、绘制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三、人民共和国开始起步
新中国的第一年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
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关于“大跃进”
三、关于“文化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一、三中全会的前夜
二、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
三、新时期基本格局的形成
四、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开始
五、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一、20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
二、牢牢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三、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
一、新世纪面对的新形势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征引文献
一、报刊征引文献
二、图书等征引文献
三、海外征引文献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浏览一下目录和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史料考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道路抉择”的具体章节,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比如,在某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面对不同的发展方向,党内是如何形成共识的?有哪些不同的声音?最终又是什么样的考量促使他们走向了既定的道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更能提供深度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那些决策是如何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做出的,又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我对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特别感兴趣,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故事,而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吸引力,它暗示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多次面临关乎存亡的重大选择,而这些选择直接塑造了它今天的面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这些“抉择”背后的原因和过程充满了好奇。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展现决策者们在压力之下是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做出艰难的决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传统的历史叙事,去理解那些塑造了历史走向的复杂因素。比如,在某个关键时期,面对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分歧,党是如何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又是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一个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引人注目,那种略带压迫感和历史厚重感的色调,再加上书名中“生死关头”几个字,瞬间就抓住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共产党如何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中间经历了哪些至关重要的抉择,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则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它的核心内容,这不仅仅是事件的陈述,更是对那些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命运的重大决策过程的深入剖析。我非常期待它能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者从新的视角来解读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共产党会选择某条道路,而放弃另一条。我希望作者能够摆脱宏大叙事的窠臼,用更加鲜活的笔触,将那些历史人物的挣扎、思考和勇气展现出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去感受那些抉择背后的重量。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获得了“中国好书”的荣誉,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内容和价值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图书情有独钟,而“生死关头”和“道路抉择”这两个词组,无疑就预示着这本书将触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决定性的时刻。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些“生死关头”的,哪些事件被认为是关键的转折点?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分析框架来展现这些“抉择”的复杂性?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清晰而有条理的叙事,帮助我梳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迷雾中寻找方向,最终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道路自信”有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基于历史的沉淀和反思。
评分这本书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是它试图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生死关头”,以及在这些关键时刻所做出的“道路抉择”。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走向并非偶然,而是无数个重要决策累积的结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这些决策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某个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党内是否出现过激烈的争论?不同派别的主张又是什么?最终的决策又是如何形成的?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翔实的史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理解这些“抉择”的深层逻辑。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更能引发我对于国家发展道路、政治体制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评分印刷精美,包装完好,非常满意!
评分这本书特别好,值得买来细细研读
评分书不错,京东质量有保证,多学习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hhhhhhh
评分对党史有一个概括性的叙述,拿来了解一下。
评分书很好,纸张也不错!
评分这本书特别好,值得买来细细研读
评分好书,最近天气好正好看书
评分买来看看,好书大家都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