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毅剛 著
圖書標籤:
  • 單片機
  • C51
  • 嵌入式係統
  • 接口技術
  • 電子工程
  • 微控製器
  • 編程
  • 第2版
  • 教材
  • 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19248
版次:02
商品編碼:1197990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劃教材-名傢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頁數:38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是單片機領域暢銷多年的經典教材,也是單片機領域具影響力的教材之一。作者張毅剛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入選“單片機”精品課程的負責人。本書的再版修訂結閤單片機技術應用的新發展,是作者多年來的教學和科研經驗的結晶。書中內容采用科學閤理的課程體係結構,以芯片為基礎,以接口設計為主綫,以應用係統設計為目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另外,書中的授課實例,大多來自科研工作及教學實踐,深受院校老師和學生的喜愛,是不可多得的單片機優秀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美國ATMEL公司的AT89S51/52單片機片內硬件資源及工作原理,重點介紹瞭單片機應用的各種技術實現以及相應的C51語言編程,如信息的顯示與輸入,中斷,定時/計數,串行通信,模/數與數/模轉換以及係統的並行與串行擴展的接口設計等。

作者簡介

張毅剛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國傢精品課程“單片機原理”負責人,並獲國傢精品資源共享課“單片機原理”建設立項。教育部全國高校網絡培訓中心“單片機原理”骨乾教師高級研修班特聘主講教師和黑龍江省教學名師獲得者。主持並獲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奬2項,二等奬2項。獲國傢教學成果一等奬1項。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傢級規劃教材主編。主要科研方嚮為自動化測試技術、嵌入式控製器應用等。參加並完成多項科研項目,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航天部科技進步奬5項。

目錄

目 錄
第1章 單片機概述 1
1.1 什麼是單片機 1
1.2 單片機的發展曆史 2
1.3 單片機的特點 2
1.4 單片機的應用 3
1.5 單片機的發展趨勢 4
1.6 MCS-51係列與AT89S5x係列單片機 5
1.6.1 MCS-51係列單片機 5
1.6.2 AT89S5x係列單片機 6
1.7 各種衍生品種的8051單片機 8
1.7.1 STC係列單片機 8
1.7.2 C8051F×××單片機 9
1.7.3 ADμC812單片機 9
1.7.4 華邦W77係列、W78係列單片機 9
1.8 PIC係列單片機與AVR係列單片機 10
1.8.1 PIC係列單片機 10
1.8.2 AVR係列單片機 11
1.9 其他的嵌入式處理器簡介 11
1.9.1 嵌入式DSP處理器 12
1.9.2 嵌入式微處理器 12
思考題及習題 13
第2章 AT89S51單片機片內
硬件結構 15
2.1 AT89S51單片機的片內硬件結構 15
2.2 AT89S51的引腳功能 17
2.2.1 電源及時鍾引腳 17
2.2.2 控製引腳 17
2.2.3 並行I/O口引腳 18
2.3 AT89S51的CPU 19
2.3.1 運算器 19
2.3.2 控製器 21
2.4 AT89S51單片機存儲器的結構 21
2.4.1 程序存儲器空間 22
2.4.2 數據存儲器空間 22
2.4.3 特殊功能寄存器 23
2.4.4 位地址空間 26
2.5 AT89S51單片機的並行I/O端口 27
2.5.1 P0口 27
2.5.2 P1口 28
2.5.3 P2口 29
2.5.4 P3口 30
2.6 時鍾電路與時序 30
2.6.1 時鍾電路設計 31
2.6.2 機器周期、指令周期與指令時序 32
2.7 復位操作和復位電路 32
2.7.1 復位操作 32
2.7.2 復位電路設計 33
2.8 看門狗定時器(WDT)的使用 33
2.9 低功耗節電模式 35
2.9.1 空閑模式 35
2.9.2 掉電運行模式 36
2.10 AT89S52單片機與AT89S51單片機的
差異 36
2.10.1 AT89S52單片機與AT89S51
單片機片內硬件資源的差彆 37
2.10.2 AT89S52的引腳 37
2.10.3 AT89S52單片機的存儲器結構 37
思考題及習題 40
第3章 C51編程語言基礎 43
3.1 C51編程語言簡介 43
3.1.1 C51語言與8051匯編語言的比較 43
3.1.2 C51語言與標準C語言的比較 44
3.2 C51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44
3.2.1 C51語言中的數據類型與
存儲類型 45
3.2.2 C51語言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及
位變量定義 49
3.2.3 C51語言的絕對地址訪問 51
3.2.4 C51的基本運算 52
3.2.5 C51的分支與循環程序結構 54
3.2.6 C51的數組 60
3.2.7 C51的指針 62
3.3 C51語言的函數 63
3.3.1 函數的分類 63
3.3.2 函數的參數與返迴值 64
3.3.3 函數的調用 65
3.3.4 中斷服務函數 66
3.3.5 變量及存儲方式 66
3.3.6 宏定義與文件包含 66
3.3.7 庫函數 67
思考題及習題 68
第4章 開發與仿真工具 69
4.1 Keil C51的使用 69
4.1.1 Keil C51簡介 69
4.1.2 基本操作 69
4.1.3 添加用戶源程序文件 71
4.1.4 程序的編譯與調試 73
4.1.5 項目的設置 75
4.2 Proteus虛擬仿真工具介紹 77
4.2.1 Proteus功能簡介 77
4.2.2 Proteus ISIS的虛擬仿真 78
4.2.3 Proteus的各種虛擬仿真調試工具 84
4.2.4 虛擬設計仿真舉例 87
思考題及習題 93
第5章 單片機與開關、鍵盤以及
顯示器件的接口設計 94
5.1 單片機控製發光二極管顯示 94
5.1.1 單片機與發光二極管的連接 94
5.1.2 I/O端口的編程控製 95
5.2 開關狀態檢測 98
5.2.1 開關檢測案例1 98
5.2.2 開關檢測案例2 99
5.3 單片機控製LED數碼管的顯示 100
5.3.1 LED數碼管的顯示原理 100
5.3.2 LED數碼管的靜態顯示與
動態顯示 103
5.4 單片機控製LED點陣顯示器顯示 106
5.4.1 LED點陣顯示器的結構與
顯示原理 106
5.4.2 控製16×16 LED點陣顯示屏的
案例 107
5.5 單片機控製LCD 1602液晶顯示器的
顯示 109
5.5.1 LCD 1602液晶顯示模塊簡介 110
5.5.2 單片機控製字符型LCD 1602顯示
案例 116
5.6 鍵盤接口設計 119
5.6.1 鍵盤接口設計應解決的問題 119
5.6.2 獨立式鍵盤接口設計案例 120
5.6.3 矩陣式鍵盤的接口設計案例 127
5.6.4 非編碼鍵盤掃描方式的選擇 129
5.6.5 單片機與專用鍵盤/顯示器芯片
HD7279的接口設計 130
思考題及習題 140
第6章 中斷係統的工作原理及
應用 142
6.1 AT89S51中斷技術概述 142
6.2 AT89S51中斷係統結構 142
6.2.1 中斷請求源 143
6.2.2 中斷請求標誌寄存器 143
6.3 中斷允許與中斷優先級的控製 144
6.3.1 中斷允許寄存器IE 145
6.3.2 中斷優先級寄存器IP 145
6.4 響應中斷請求的條件 146
6.5 外部中斷的響應時間 147
6.6 外部中斷的觸發方式選擇 148
6.6.1 電平觸發方式 148
6.6.2 跳沿觸發方式 148
6.7 中斷請求的撤銷 148
6.8 中斷函數 149
6.9 中斷係統應用舉例 150
6.9.1 單一外中斷的應用 151
6.9.2 兩個外中斷的應用 152
6.9.3 中斷嵌套的應用 153
思考題及習題 155
第7章 定時器/計數器的工作原理及
應用 157
7.1 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 157
7.1.1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方式
寄存器TMOD 158
7.1.2 定時器/計數器控製寄存器
TCON 158
7.2 定時器/計數器的4種工作方式 159
7.2.1 方式0 159
7.2.2 方式1 160
7.2.3 方式2 160
7.2.4 方式3 161
7.3 計數器對外部輸入的計數信號的
要求 162
7.4 定時器/計數器T0、T1的編程應用 163
7.4.1 P1口控製8隻LED每0.5s
閃亮一次 163
7.4.2 計數器的應用 164
7.4.3 控製P1.0産生周期為2ms的
方波 166
7.4.4 利用T1控製發齣1kHz的
音頻信號 167
7.4.5 LED數碼管秒錶的製作 169
7.4.6 測量脈衝寬度——門控位GATEx的
應用 171
7.4.7 LCD時鍾的設計 173
7.5 AT89S52新增定時器/計數器T2
簡介 175
7.5.1 T2的特殊功能寄存器T2CON
和T2MOD 175
7.5.2 T2的16位自動重裝載方式 177
7.5.3 T2的捕捉方式 179
7.5.4 T2的波特率發生器方式及
可編程時鍾輸齣 179
思考題及習題 182
第8章 串行口的工作原理及
應用 184
8.1 串行通信基礎 184
8.1.1 並行通信與串行通信 184
8.1.2 同步通信與異步通信 185
8.1.3 串行通信的傳輸模式 186
8.1.4 串行通信的錯誤校驗 186
8.2 串行口的結構 187
8.2.1 串行口控製寄存器SCON 187
8.2.2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188
8.3 串行口的4種工作方式 189
8.3.1 方式0 189
8.3.2 方式1 193
8.3.3 方式2 194
8.3.4 方式3 195
8.4 多機通信 196
8.5 波特率的製定方法 197
8.5.1 波特率的定義 197
8.5.2 定時器T1産生波特率的計算 197
8.6 串行口應用設計案例 198
8.6.1 串行通信標準接口RS232、RS422
與RS485簡介 199
8.6.2 方式1的應用設計 201
8.6.3 方式2和方式3的應用設計 208
8.6.4 多機通信的應用設計 210
8.6.5 單片機與PC串行通信的設計 216
8.6.6 PC與單片機或與多個單片機的
串行通信 220
思考題及習題 221
第9章 單片機係統的並行擴展 223
9.1 係統並行擴展技術 223
9.1.1 係統並行擴展結構 223
9.1.2 地址空間分配 225
9.1.3 外部地址鎖存器 227
9.2 外部數據存儲器的並行擴展 228
9.2.1 常用的靜態RAM(SRAM)芯片 228
9.2.2 讀寫片外RAM的操作時序 229
9.2.3 並行擴展數據存儲器的設計 230
9.2.4 單片機外擴數據存儲器RAM6264的
案例設計 232
9.3 片內Flash存儲器的編程 233
9.3.1 使用通用編程器的程序寫入 234
9.3.2 使用下載綫的ISP編程 234
9.4 E2PROM的並行擴展 235
9.4.1 並行E2PROM芯片簡介 235
9.4.2 AT89S51單片機擴展E2PROM
AT2864的設計 236
9.5 AT89S51擴展並行I/O芯片82C55的
設計 237
9.5.1 I/O接口擴展概述 237
9.5.2 並行I/O芯片82C55簡介 238
9.5.3 82C55的3種工作方式 241
9.5.4 AT89S51單片機與82C55的接口
設計 245
9.6 利用74LSTTL電路擴展並行I/O口 247
9.7 用AT89S51單片機的串行口 擴展並行
輸入/輸齣口 248
9.7.1 用74LS165擴展並行輸入口 248
9.7.2 用74LS164擴展並行輸齣口 249
思考題及習題 250
第10章 AT89S51單片機係統的串行
擴展 252
10.1 單總綫串行擴展 252
10.1.1 單總綫擴展的典型應用——
DS18B20的溫度測量係統 252
10.1.2 設計案例:單總綫DS18B20
溫度測量係統 255
10.2 SPI總綫串行擴展 258
10.3 I2C總綫的串行擴展 259
10.3.1 I2C串行總綫係統的基本結構 259
10.3.2 I2C總綫的數據傳送規定 260
10.3.3 AT89S51的I2C總綫擴展係統 263
10.3.4 I2C總綫數據傳送的模擬 264
10.3.5 利用I2C總綫擴展E2PROM
AT24C02的IC卡設計 267
思考題及習題 273
第11章 AT89S51單片機與DAC、
ADC的接口 274
11.1 單片機擴展DAC概述 274
11.2 單片機擴展並行8位DAC0832的
設計 275
11.2.1 DAC0832簡介 275
11.2.2 案例設計:單片機擴展DAC0832的
程控電源 276
11.2.3 案例設計:波形發生器的
製作 278
11.3 單片機擴展串行10位
DAC——TLC5615 282
11.3.1 串行DAC——TLC5615簡介 282
11.3.2 案例設計:單片機擴展串行
DAC——TLC5615的設計 284
11.4 單片機擴展ADC概述 286
11.5 單片機並行擴展8位A/D轉換器
ADC0809 287
11.5.1 案例設計:單片機控製ADC0809
進行A/D轉換 288
11.5.2 案例設計:兩路輸入的數字電壓錶的設計 290
11.6 單片機擴展串行8位A/D轉換器
TLC549 293
11.6.1 TLC549的特性及工作原理 293
11.6.2 案例設計:單片機擴展TLC549的
設計 294
11.7 單片機擴展串行12位
ADC——TLC2543的設計 296
11.7.1 TLC2543的特性及工作原理 296
11.7.2 案例設計:單片機擴展TLC2543的
設計 298
思考題及習題 300
第12章 單片機各種應用設計 302
12.1 單片機控製步進電機的設計 302
12.2 單片機控製直流電機 304
12.3 頻率計的製作 306
12.4 電話機撥號的模擬 309
12.5 8位競賽搶答器設計 314
12.6 基於時鍾/日曆芯片DS1302的
電子鍾設計 318
思考題及習題 324
第13章 功率接口設計 325
13.1 單片機與外圍集成數字驅動電路的
接口 325
13.2 單片機與光電耦閤器的接口 327
13.2.1 晶體管輸齣型光電耦閤器驅動
接口 327
13.2.2 晶閘管輸齣型光電耦閤器驅動
接口 329
13.3 單片機與繼電器的接口 330
13.3.1 單片機與直流電磁式繼電器功率
接口 330
13.3.2 單片機與交流電磁式接觸器的
接口 331
13.4 單片機與晶閘管的接口 332
13.4.1 單嚮晶閘管 332
13.4.2 雙嚮晶閘管 332
13.4.3 光耦閤雙嚮晶閘管驅動器 332
13.5 單片機與集成功率電子開關輸齣
接口 334
13.5.1 集成功率電子開關TWH8751
簡介 334
13.5.2 集成功率電子開關TWH8751的
典型應用 335
13.6 單片機與固態繼電器的接口 336
13.6.1 固態繼電器的特性與分類 336
13.6.2 固態繼電器的應用 337
13.7 低壓開關量信號輸齣技術 339
思考題及習題 340
第14章 單片機應用係統抗乾擾與可靠
性設計 341
14.1 乾擾的來源 341
14.2 供電係統乾擾及其抗乾擾措施 342
14.2.1 電源噪聲來源、種類及危害 342
14.2.2 供電係統的抗乾擾設計 342
14.3 過程通道乾擾的抑製措施——隔離 343
14.3.1 光電隔離的基本配置 343
14.3.2 光電隔離的實現 344
14.4 空間乾擾及抗乾擾措施 345
14.4.1 接地技術 345
14.4.2 屏蔽技術 347
14.5 反電勢乾擾的抑製 348
14.6 印製電路闆的抗乾擾設計 349
14.6.1 地綫及電源綫設計 349
14.6.2 去耦電容的配置 349
14.6.3 印製電路闆的布綫的
抗乾擾設計 350
14.7 軟件抗乾擾措施 350
14.7.1 軟件抗乾擾的一般方法 350
14.7.2 軟件濾波 351
14.7.3 開關量輸入/輸齣軟件抗
乾擾設計 352
14.8 看門狗定時器的使用 352
思考題及習題 353
第15章 單片機應用係統的設計與
調試 355
15.1 單片機應用係統的設計步驟 355
15.2 單片機應用係統設計 356
15.2.1 硬件設計應考慮的問題 356
15.2.2 典型的單片機應用係統 357
15.2.3 係統設計中的總綫驅動 358
15.2.4 軟件設計考慮的問題 360
15.3 單片機應用係統的仿真開發與調試 360
思考題及習題 365
附錄A 基礎實驗題目 366
實驗1 單片機I/O口實驗——
LED流水燈 366
實驗2 單個外部中斷實驗 366
實驗3 中斷嵌套實驗 367
實驗4 定時器/計數器的定時實驗 367
實驗5 定時器/計數器的計數器實驗 367
實驗6 串口方式0擴展並行輸齣口
實驗 367
實驗7 串行口方式0擴展並行輸入口
實驗 368
實驗8 雙單片機串行通信 368
實驗9 擴展82C55並行I/O實驗 369
實驗10 獨立式鍵盤實驗 369
實驗11 矩陣式鍵盤掃描實驗 369
實驗12 單片機控製1602液晶顯示器
顯示字符 369
實驗13 DAC0832的D/A轉換實驗 370
實驗14 ADC0809的A/D轉換實驗 370
實驗15 I2C總綫串行擴展——AT24C02
存儲器讀寫 370
附錄B 課程設計題目 372
題目1 節日彩燈控製器的設計 372
題目2 單一外中斷的應用 372
題目3 LED數碼管秒錶的製作 373
題目4 音樂音符發生器的製作 373
題目5 用定時器設計的門鈴 373
題目6 控製數碼管循環顯示單個數字 374
題目7 基於DS18B20的數字溫度計設計 374
題目8 利用定時器在P1.0 上産生周期為
2ms的方波 374
題目9 電話鍵盤及撥號的模擬 375
題目10 雙機串行口方式1單工通信 375
題目11 數碼管顯示4×4 矩陣鍵盤的
鍵號 375
題目12 波形發生器的製作 376
題目13 頻率計的製作 376
題目14 數字電壓錶設計 376
題目15 單片機控製串行DAC—— TLC5615
的調壓器 377
題目16 單片機控製16×16 陣列LED的
顯示 377
題目17 直流電機控製實驗 378
題目18 步進電機控製實驗 378
附錄C 頭文件"LCD1602.h"清單 379
附錄D 頭文件"DS1302.h"清單 381
參考文獻 385

前言/序言


《嵌入式係統設計與實踐——基於ARM Cortex-M微控製器》 本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嵌入式係統設計的核心概念與前沿技術,特彆聚焦於當前業界廣泛應用的ARM Cortex-M微控製器係列。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紮實的嵌入式係統理論基礎,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實踐方法論,使其能夠獨立完成各類嵌入式産品的開發。 內容亮點: 係統架構與工作原理: 從微控製器的基本組成單元——CPU內核、存儲器、外設接口等講起,詳細闡述ARM Cortex-M內核的流水綫、中斷處理機製、低功耗模式等關鍵特性。讀者將透徹理解指令集架構(ISA)的工作方式,以及不同Cortex-M係列(如M0、M3、M4、M7)在性能、功耗和功能上的差異與取捨。 硬件平颱剖析:本書將精選一款或多款具有代錶性的ARM Cortex-M開發闆,如STM32係列、NXP LPC係列等,對其核心芯片的硬件框圖、引腳功能、時鍾係統、復位機製、電源管理等進行詳盡的解析。讀者將學會如何閱讀和理解芯片數據手冊(Datasheet)和參考手冊(Reference Manual),掌握硬件平颱的基礎知識。 嵌入式軟件開發環境搭建: 詳細介紹嵌入式軟件開發的常用工具鏈,包括交叉編譯器(如GCC for ARM)、調試器(如GDB)、集成開發環境(IDE,如Keil MDK, STM32CubeIDE, IAR Embedded Workbench)的安裝、配置與使用。讀者將學會如何創建、編譯、下載和調試嵌入式程序。 核心外設與驅動開發: 本書將覆蓋嵌入式係統中常見且重要的核心外設,如GPIO(通用輸入輸齣)、UART(通用異步收發傳輸器)、SPI(串行外設接口)、I2C(集成電路總綫)、ADC(模數轉換器)、DAC(數模轉換器)、定時器/計數器、PWM(脈衝寬度調製)等。針對每種外設,本書不僅講解其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提供詳細的驅動程序設計思路和實例代碼,引導讀者理解如何通過寄存器配置和軟件函數調用來控製這些硬件。 實時操作係統(RTOS)應用: 深入探討實時操作係統在嵌入式係統中的重要性與應用。本書將選取一款流行的嵌入式RTOS(如FreeRTOS),詳細講解其核心概念,包括任務(Task)、調度器(Scheduler)、信號量(Semaphore)、互斥鎖(Mutex)、消息隊列(Message Queue)、事件標誌組(Event Group)等。通過豐富的示例,讀者將學會如何創建和管理任務,實現任務間的通信與同步,構建復雜的嵌入式應用。 常用通信協議棧: 針對物聯網(IoT)等領域的需求,本書將介紹TCP/IP協議棧在嵌入式係統中的移植與應用,以及MQTT、CoAP等輕量級通信協議的設計與實現。讀者將瞭解如何為嵌入式設備賦予網絡通信能力。 嵌入式係統調試與優化: 講解嵌入式係統開發中的常見問題,如內存泄漏、死鎖、堆棧溢齣等,並提供有效的調試方法和工具。此外,還將介紹代碼優化技術,包括性能優化和功耗優化,以提高嵌入式係統的整體效率。 項目案例實戰: 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項目案例,將前麵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例如,設計一個簡單的溫度傳感器數據采集與顯示係統;開發一個基於RTOS的電機控製係統;實現一個簡單的網絡通信模塊等。這些項目將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開發能力。 嵌入式開發進階主題: 簡要介紹麵嚮對象在嵌入式開發中的應用、嵌入式Linux簡介、設備驅動程序模型等進階內容,為讀者進一步深入學習嵌入式領域打下基礎。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強調從原理到實現的完整過程,注重培養讀者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沿技術聚焦: 緊跟嵌入式技術發展趨勢,重點介紹ARM Cortex-M係列微控製器及其生態係統。 語言通俗易懂: 避免過於深奧的理論術語,力求用清晰、簡潔的語言闡述復雜的概念。 代碼示例豐富: 提供大量可運行的C語言代碼示例,並配以詳細的注釋,方便讀者理解和修改。 工程導嚮: 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項目開發,培養工程師的職業素養。 本書適閤於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學生,也適用於嵌入式係統開發工程師、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以及對嵌入式係統設計感興趣的廣大技術愛好者。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勝任嵌入式係統設計、開發、測試和維護等工作,在快速發展的嵌入式領域大展身手。

用戶評價

評分

在《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的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關於定時器和計數器部分的內容深深吸引。這兩者在單片機係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可以用於生成精確的時間延時,更是實現各種定時任務和事件計數的基礎。作者在講解定時器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C51的寄存器操作,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詳細介紹瞭定時器的工作模式,比如模式0(13位定時器)、模式1(16位定時器)和模式2(8位自動重裝載)。每一種模式的原理,以及如何通過設置TLx和THx寄存器來達到不同的定時效果,都講得非常細緻。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專門用瞭一個章節來講解如何利用定時器來實現精確的波形發生,比如方波、三角波等。這對於我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波形生成的人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個新的天地。通過書中提供的代碼示例,我嘗試著生成不同頻率和占寬比的方波,並用示波器進行觀察,結果非常令人滿意。而對於計數器,書中也同樣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瞭解到計數器可以用來對外部輸入的脈衝信號進行計數,這在很多應用中都非常有用,比如測量轉速、統計事件發生次數等。作者通過講解如何配置計數器模式,以及如何讀取計數器的值,讓我掌握瞭如何利用計數器來完成這些任務。總而言之,書中對定時器和計數器的深入講解,不僅讓我理解瞭它們的基本原理,更讓我學會瞭如何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的工程項目中,這對我來說是寶貴的財富。

評分

這次入手瞭這本《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簡直是給我這位從零開始的電子愛好者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單片機完全是一頭霧水,隻知道它們在各種設備裏扮演著“大腦”的角色,但具體怎麼運作、怎麼編程,那就是科幻片裏的情節瞭。拿到書後,翻開目錄,雖然有些術語我還不懂,但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不像一些技術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讀起來很有親切感。第一章就從單片機的基本概念講起,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勾勒齣單片機的整體輪廓。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概念,而是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類比,比如將單片機的CPU比作人的大腦,存儲器比作人的記憶,這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它們各自的功能和重要性。然後,對於我來說最頭疼的硬件部分,書裏也是講得很細緻。從晶振、復位電路到各種I/O端口的連接,每一個細節都配有清晰的電路圖和詳細的文字說明。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I/O端口時,沒有簡單地羅列功能,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其工作原理,比如上拉、下拉電阻的作用,以及高低電平的含義。這讓我不僅僅是“知道”怎麼接綫,更是“理解”瞭為什麼這麼接。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常用的元器件介紹,比如LED、按鍵、數碼管,並給齣瞭具體的應用電路。這對於我這種動手能力稍微弱一些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按照書中的電路圖,在麵包闆上搭建起我的第一個單片機實驗。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這個菜鳥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對單片機不再感到恐懼,而是充滿瞭探索的興趣。

評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在講解通信協議部分,特彆是UART(通用異步收發傳輸器)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UART是單片機中最基礎也是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這本書對它的講解可謂是“麵麵俱到”。作者從UART的基本概念講起,詳細解釋瞭發送和接收數據的過程,包括起始位、數據位、校驗位和停止位等關鍵組成部分。我之前對這些概念雖然有所耳聞,但總覺得不夠清晰。這本書通過清晰的圖示和代碼示例,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瞭。特彆是關於波特率的設置,作者詳細解釋瞭如何根據實際需求來配置閤適的波特率,以及波特率不匹配可能導緻的問題。我跟著書中的代碼,嘗試著在兩塊單片機之間建立UART通信,發送和接收文本信息。當屏幕上成功顯示齣我發送的文字時,那種喜悅感是難以言喻的!更讓我覺得驚喜的是,書中還講解瞭如何利用UART與PC進行通信,比如通過串口助手發送指令來控製單片機,或者讓單片機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到PC進行顯示和分析。這讓我看到瞭單片機與上位機進行數據交互的無限可能。此外,書中還簡要介紹瞭其他一些通信協議,比如CAN總綫和紅外通信,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讓我對它們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我以後深入學習打下瞭基礎。這本書的通信協議部分,絕對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讓我告彆瞭“閉門造車”,邁嚮瞭更廣闊的通信世界。

評分

在深入研究《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的過程中,我對書中關於數碼管顯示部分的講解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數碼管,這個看似簡單卻又無處不在的顯示器件,在書中的呈現方式卻讓我耳目一新。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介紹LED數碼管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而是將其與單片機的IO口控製巧妙地結閤起來,進行瞭一係列深入的講解。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詳細地分析瞭數碼管的靜態顯示和動態掃描顯示兩種方式。對於靜態顯示,作者從最基本的段選和位選信號入手,一步一步地講解瞭如何通過C51編程來點亮數碼管的每一個數字。每一步的電路連接圖都非常清晰,並且附帶瞭對應的代碼片段,讓我在閱讀的同時,就能在腦海中勾勒齣整個工作流程。而動態掃描顯示,這個在實際應用中更為常見的技術,在這本書中被講得更是淋灕盡緻。作者不僅解釋瞭動態掃描的原理,例如輪流點亮各位數碼管,通過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來達到同時顯示的“錯覺”,還詳細地分析瞭如何在C51編程中實現這種掃描。特彆是關於延時函數的運用,以及如何精確控製掃描頻率,書中都給齣瞭具體的算法和代碼示例。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解動態掃描時,加入瞭一些優化技巧,比如如何減少閃爍,如何實現多位數的滾動顯示等,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但對於提升顯示效果至關重要。通過這些講解,我對數碼管的控製不再僅僅停留在“會用”的層麵,而是真正理解瞭其背後的技術細節,為我將來設計更復雜的顯示界麵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在講解鍵盤和顯示部分時,真是把我“驚艷”到瞭。我之前一直覺得,要實現一個能夠用戶交互的係統,肯定需要很高深的編程技巧。但通過這本書,我發現原來通過單片機,實現這些功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睏難。作者在講解矩陣鍵盤的掃描原理時,用瞭一個非常直觀的比喻,將鍵盤的行綫和列綫比作迷宮的通道,通過逐行逐列的掃描,來判斷哪個按鍵被按下。而且,書中給齣的C51代碼,邏輯清晰,易於理解。我跟著代碼,一步一步地在實際電路中進行模擬,真的成功地實現瞭對矩陣鍵盤的掃描和鍵值識彆。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更不用說數碼管顯示部分瞭,前麵提到的動態掃描技術,在這裏得到瞭更深入的應用。作者不僅講解瞭如何顯示單個數字,還講解瞭如何實現多位數字的滾動顯示,以及如何根據按鍵輸入來動態更新數碼管上的內容。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限時顯示”的講解,比如按下按鍵後,數碼管隻顯示一段時間,然後自動熄滅。這種細節的處理,讓我的程序看起來更加專業,用戶體驗也更好。而且,書中還引入瞭一些更高級的顯示技術,比如利用LCD1602液晶屏來顯示字符和圖形。作者詳細講解瞭LCD1602的控製原理,包括RS、RW、EN等控製信號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C51編程來發送指令和數據。我跟著書中的示例,成功地在LCD1602上顯示瞭我自己設計的文字和簡單的圖案,這讓我興奮不已!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單片機在人機交互方麵的巨大潛力。

評分

這本書對於我這個初學者來說,最大的亮點還在於其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和豐富的案例研究。我之前也嘗試過一些關於單片機的書籍,但往往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案例過於簡單,很難真正掌握知識並應用於實踐。而這本《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從最基礎的單片機組成原理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接口技術和編程應用,每一章節的學習都建立在前一章節的基礎上,邏輯清晰,毫不跳躍。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每個重要的技術點都配有詳細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不僅僅是簡單的代碼堆砌,而是從實際的應用場景齣發,解釋瞭為什麼需要這樣的設計,以及如何通過單片機來實現。比如,書中關於智能傢居係統的案例,將之前學到的許多零散知識點串聯瞭起來,讓我看到瞭它們是如何在一個完整的係統中協同工作的。我跟著案例,一步一步地進行分析和模擬,感覺就像是在參與一個真實的工程項目。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調試技巧和常見問題解答,這對於我這種新手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但通過書中提供的思路,我都能迎刃而解。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我一步一步地走嚮單片機開發的殿堂,讓我從一個門外漢,逐漸變成瞭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者。

評分

我尤其欣賞這本書在講解步進電機和直流電機控製部分時,所展現齣的實踐導嚮性。步進電機和直流電機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而如何精確地控製它們,是很多工程師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本書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的介紹,而是通過大量的實操性講解,將這些復雜的技術變得觸手可及。在步進電機方麵,作者詳細介紹瞭步進電機的基本原理,包括兩相、四相步進電機的驅動方式,以及全步、半步、微步等工作模式。而且,書中給齣的C51驅動代碼,非常詳細,邏輯清晰。我跟著代碼,嘗試著控製步進電機正反轉,並且調整轉速和步距角。當我看到步進電機按照我的指令,精確地一步一步地移動時,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對於直流電機,書中也提供瞭相應的控製方法,比如通過PWM(脈衝寬度調製)技術來控製電機的轉速。作者詳細解釋瞭PWM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單片機的定時器來實現PWM輸齣。我跟著書中的示例,用PWM控製直流電機的轉速,並嘗試著實現瞭不同速度的平滑過渡。這讓我看到瞭單片機在電機驅動方麵的強大能力。此外,書中還提到瞭一些與電機控製相關的進階話題,比如霍爾傳感器反饋、編碼器測速等,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引起我的興趣,為我今後的深入研究指明瞭方嚮。這本書讓我不僅理解瞭電機控製的原理,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程項目中。

評分

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對各種常用接口技術的詳盡闡述。我之前總覺得單片機隻是一個獨立的微控製器,但實際上,它需要與各種外部設備進行通信纔能發揮作用。而這本書,就如同一個百科全書,為我詳細介紹瞭這些通信接口。特彆是I2C和SPI接口,書中用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我之前對這兩種接口的概念一直模糊不清,隻知道它們是串行通信接口,但具體是怎麼工作的,有什麼區彆,就一無所知瞭。這本書從總綫結構、信號綫、通信協議等方麵,一步一步地剖析瞭I2C和SPI的運作方式。比如,在講解I2C時,作者詳細介紹瞭SCL和SDA這兩個信號綫的作用,以及主設備和從設備的通信流程,還有ACK/NACK機製。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C51代碼示例,演示瞭如何通過單片機來讀寫I2C接口的EEPROM、ADC等外設。這對於我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之前嘗試過連接一些外設,但因為對接口不瞭解,總是屢屢失敗。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問題齣在通信協議的細節上。而SPI接口的講解也同樣精彩,作者通過講解MOSI、MISO、SCK、SS等信號綫,以及不同的SPI模式,讓我徹底理解瞭SPI的靈活性和高效性。書中還結閤瞭實際應用,比如如何連接SPI接口的OLED顯示屏,以及如何讀取SPI接口的傳感器數據。這些都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知識邊界,讓我看到瞭單片機在各種嵌入式係統中的廣闊應用前景。

評分

這本書的C51編程部分,簡直是我學習單片機過程中的“點睛之筆”。之前光是看硬件原理,總覺得隔靴搔癢,直到接觸到編程,纔真正感受到單片機的強大之處。作者在C51語言的介紹上,可以說是做到瞭極緻的“接地氣”。從最基礎的C語言語法迴顧,到針對單片機特性的一些擴展,都講得非常到位。我之前學過一些C語言,但對於指針、位操作這些在單片機編程中至關重要的概念,我一直覺得掌握得不夠牢固。這本書裏,作者通過大量的實際代碼示例,清晰地展示瞭如何巧妙地運用這些知識來控製硬件。比如,在講解IO口控製時,書中提供瞭好幾種不同的方法,從直接操作寄存器到使用庫函數,每一種方法都配有詳細的解釋,並且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這讓我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瞭不同方法的適用場景。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深入講解瞭中斷的使用。中斷這個概念,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過,總覺得有點抽象,不知道該怎麼實際運用。但在這本書裏,作者將中斷的産生、響應、服務程序以及中斷優先級等概念,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例子,比如定時器中斷、外部中斷,解釋得非常透徹。我跟著書中的代碼,一步一步地調試,終於體會到瞭中斷機製的神奇之處,它能讓單片機在執行某個任務的同時,還能隨時響應外部事件,大大提高瞭效率。這本書對於我這種需要通過實踐來鞏固知識的人來說,簡直太友好瞭,讓我覺得學習編程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場充滿樂趣的探險。

評分

在《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C51編程)(第2版)》的閱讀過程中,我對書中關於ADC(模數轉換器)和DAC(數模轉換器)的章節感到尤為興奮。這些器件的存在,讓單片機能夠“看”到真實世界(模擬信號),並能夠“發齣”模擬信號,極大地拓展瞭單片機的應用範圍。作者在講解ADC時,從其基本原理齣發,解釋瞭模擬信號如何被量化和編碼成數字信號。我印象特彆深的是,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ADC,比如逐次逼近型ADC和Σ-Δ型ADC,並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而且,作者還提供瞭大量的C51代碼示例,演示瞭如何通過單片機來調用ADC進行采樣。我跟著書中的代碼,連接瞭一個簡單的電位器作為模擬信號源,然後用ADC讀取電位器的電壓值,並將其顯示在數碼管上。當 আমি 緩慢地鏇轉電位器時,數碼管上的數值也隨之變化,這種“萬物皆可數”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神奇!對於DAC,書中同樣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瞭解到DAC能夠將單片機輸齣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這在很多應用中都非常有用,比如生成音頻信號、控製電機速度等。作者通過講解如何利用DAC來生成不同頻率和幅度的波形,讓我對DAC的應用有瞭更深入的理解。總而言之,書中對ADC和DAC的講解,不僅讓我掌握瞭它們的基本原理和編程方法,更讓我看到瞭單片機在模擬信號處理領域的巨大潛力,這對我未來的項目設計提供瞭重要的指導。

評分

六一八活動來的時候,書還不錯,便宜實惠

評分

不錯哦,正在學習

評分

很好,買書信賴京東。正品,優惠,最重要的是物流更快,好評。

評分

沒看

評分

計算機專業的必備專業圖書

評分

正版

評分

此用戶未及時評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

很不錯,物流也快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