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这是一曲对个人生存力量的赞歌
★中学语文、英语课本载入,电影、电视剧争相改编上映
★在恶劣的环境下,鲁滨孙从未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坚持
★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
★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
内容简介
英国水手鲁滨孙遭遇船难,漂流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这种极度与世隔绝的地方,时刻需要与大自然进行搏斗,必须让自己保持理智。他在岛上将一个当地土著由食人族手中救出。他将土著人取名为“星期五”,叫他称呼自己“主人”。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鲁滨孙因这个土著人而改变了自己。鲁滨逊在两年的流浪生涯之后,带着与土著人友谊的怀念,以及全新的自己,回到了家乡。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写《鲁宾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精彩书评
这本书将要成为孩子们必读的首本书籍,它将长期陈列在他们的图书馆中,并将在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卢梭(法国伟大文学家)
鲁滨逊是英国开拓精神的真正原型。
——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伟大作家、诗人)
精彩书摘
我一六三二年出生在约克市。说起来,我的家人算是上流社会的人。不过我们不是本地的,我的父亲的本籍是德国不来梅,他迁到英国之后,先是住在赫尔,在那儿做生意,发了家就不再做了,把家搬到了约克市。在那儿,他和我的母亲结了婚。我的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给我起的名字叫作鲁滨孙·克罗伊茨内。因为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变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后来我们自己也这么读、这么写。所以,我的朋友都叫我克罗索。
我的大哥在战争中死去了,二哥则下落不明。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父母没让我去学谋生的手艺,只让我不断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过我满脑子都是一个奇妙的想法:我想出海。
我根本不听父亲的劝阻,甚至违抗他的命令,母亲的哀求和朋友的劝告也都被我当作耳旁风。这种性格,好像注定了我即将遭遇不幸。
我的父亲聪明且慎重,他觉得我的理想肯定会给我带来麻烦,于是经常严肃地开导我,给我不少忠告。一天早上,他把我叫到他的卧室里面。那时候,父亲痛风发作,行动不方便。他很恳切地劝告我不要出海。他问我,除了一心想出去闯荡,我还有什么理由撇下双亲,远离自己的故土。他认为,我在故乡既可生活得优裕自如,又可能得到有力的保荐,只要勤奋工作,将来自可发家致富。
他对我说,我的出身不错,完全没有必要去拼命、去冒险。待在家,我完全可以过上最舒适的、中等人的生活。
他叫我从哥哥的事例中吸取教训。他说,他也屡屡规劝我哥哥,要他别去外国打仗,但毫无效果,到头来,凭着年轻人那种一意孤行的意气,他还是投身军旅,枉送了性命;他还说,虽然他将永远为我祈祷,但有句话也要说在头里:要是我实在太蠢,真的跨出了离家远行的那一步,在我求救无门的日子里,上帝就不会保佑我。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的最后这几句话,成了我后来遭遇的预言;当然我相信我的父亲当时未必意识到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的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会呼救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去了。
这次谈话深深感动了我。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处之坦然呢?我决定不再去想出海的事,而是遵从父亲的意愿,一心留在家里。
可是,短短几天之后,我就把自己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一心想要出海,每天尽量避免和父亲谈话,转而去向我的母亲倾诉我对大海的向往。
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发了很大的脾气。她对我说,她晓得去对父亲说这种事丝毫没用。父亲很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断不会允许我去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对我的谈话那样苦口婆心、耐心恳切,而我居然还想离家远游,这使她完全无法理解。她说,总而言之,要是我执意自寻死路,她不会来帮助我。她要我相信,无论是父亲,还是她,都不会允许我出海远航,所以我要是自掘坟墓,与她也没有关系,以免我事后说,我的父亲当时是不允许的,但我的母亲允许了。
……
前言/序言
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情节曲折,可读性强,主要表现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从这部小说的表面上看,讲述的是一个奇迹般的历险故事,但是,故事背后隐含着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隐藏着人们普遍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如向往自由、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勇于担当,等等。这部小说也给读者以启示: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
《鲁滨孙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小说出版后,引起了文学评论界广泛的兴趣及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和立场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和重构。作为开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鲁滨孙漂流记》成为研读世界文学绕不开的一个里程碑。
《鲁滨孙漂流记》同时也被看作是一部早期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小说,不仅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传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构筑了帝国文化与帝国权威之间的关系,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成为欧洲殖民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
正因为如此,《鲁滨孙漂流记》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经典名著之一。
《鲁滨孙漂流记(精装插图典藏本)》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宏大的生存叙事以及跨越时空的思想深度,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冒险故事范畴,成为一部永恒的文学经典。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落难孤岛的求生经历,更是一次对人类意志、智慧、社会性以及精神信仰的极致探索。 故事的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是一位出生于约克郡的英国商人之子,他本应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然而,一股不安分的冒险精神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渴望远航,渴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体验人生百态。不顾父亲的劝阻和家庭的期望,鲁滨孙毅然踏上了与航海事业相关的旅程。 在几次成功的航海经历后,一次灾难性的海难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船只在暴风雨中倾覆,船员无一生还,唯独鲁滨孙奇迹般地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面对茫茫大海,无边孤寂,以及触手可及却又无法摆脱的绝境,他的人生从繁华的文明世界瞬间坠入最原始的生存状态。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开始。岛上不仅资源匮乏,环境恶劣,更隐藏着未知的危险。鲁滨孙的求生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智慧。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庇护所,寻找食物和水源,制造工具,驯养动物。这个过程,是对人类基本生存能力的极致考验。他从搜寻船只残骸中获得的有限物资中汲取灵感,例如捡拾了船上的工具、武器、火药、帆布,甚至是几本残破的书籍。这些曾经被视为寻常的物品,在孤岛上却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 鲁滨孙的智慧体现在他能够观察、学习、模仿,并不断创新。他学习如何播种,如何建造简易的房屋,如何制作陶器,甚至如何处理和保存食物。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将荒岛改造成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生活环境。他小心翼翼地规划自己的每一个行动,记录下岛上的植物、动物,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对抗那压倒一切的孤寂和绝望,为自己保留一份理性的存在感。 然而,物质的生存只是一个层面。精神上的挑战,同样是鲁滨孙所要面对的巨大考验。长期的孤独,与世隔绝,使得人的内心世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鲁滨孙在与自然搏斗的同时,也在与自己内心的恐惧、沮丧、以及对文明世界的深深眷恋进行着无声的抗争。他通过祈祷、阅读《圣经》、以及日记的记录,来维系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找内心的慰藉与力量。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鲁莽和不羁,认识到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以及生命中那些被他忽视的珍贵事物。 在岛上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四年后,鲁滨孙的生活并非一成不变。他并非孤身一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食人族出没的迹象,并拯救了一位被食人族俘虏的年轻人。他为这位年轻人取名为“星期五”,并教导他英语、基督教信仰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星期五的出现,为鲁滨孙的孤寂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不再是完全的孤独者,拥有了一个可以交流、可以分享、可以共同劳作的伙伴。他们的关系,从主人与仆人,逐渐演变成了真挚的友情,甚至可以说是“文明”与“原始”之间一种奇妙的融合与共生。 鲁滨孙与星期五的相处,展现了人性的另一面。鲁滨孙在教导星期五的同时,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所代表的“文明”,并非总是优越的,而“原始”的生活方式,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看到了星期五身上所具备的纯真、忠诚和感恩,这些品质同样是宝贵的。他们的关系,超越了种族和文化的隔阂,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包括与食人族的惊险遭遇、海上劫掠者的威胁,以及一次次错失被救援的机会后,鲁滨孙终于在度过漫长的二十四年又八个月后,在一艘英国商船的帮助下,成功离开了孤岛,重返文明世界。 《鲁滨孙漂流记》所蕴含的思想是多层次的。它歌颂了人类的求生意志和创造力,展示了个人在极端环境下所能爆发出的惊人潜能。它探讨了理性与感性、个体与社会、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复杂关系。鲁滨孙从一个渴望冒险、不谙世事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在逆境中顽强生存、不断学习、最终获得精神升华的成熟的个体。他的经历,是对人类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如何运用智慧、勇气和坚持来克服困难的深刻写照。 这部作品的精装插图典藏本,则赋予了故事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精美的插图,将鲁滨孙在孤岛上的艰辛生活,他建造的庇护所,他驯养的动物,以及他与星期五的日常,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些插图不仅是对文字内容的补充和延展,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鲁滨孙一同经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典藏本的意义在于,它以一种珍贵的方式,将这部不朽的作品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走进鲁滨孙的世界,感受他独特的魅力,汲取他身上所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 《鲁滨孙漂流记》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还在于它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为何而活?在极端孤独和绝望中,我们如何保持人性?如何寻找意义?鲁滨孙的答案,或许并非普适,但他的探索过程,却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他教会我们,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放弃希望,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未来。他告诉我们,在孤独中,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丰富,并学会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部作品,是对人类韧性、智慧和精神力量的伟大颂歌,也是一部关于自我发现和人生意义的永恒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