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图文史(彩色精装典藏版 第二册 从1750年到1850年)

战舰图文史(彩色精装典藏版 第二册 从1750年到185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山姆·威利斯(Sam Willis) 著,朱鸿飞,泯然 译
图书标签:
  • 战舰
  • 海军
  • 军事史
  • 船舶
  • 图文
  • 历史
  • 彩图
  • 典藏
  • 18世纪
  • 19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34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220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448
字数:47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1:全书要点:①人物描述:既有重要人物的传记档案、传奇经历,还有普通海员的海上生活;②航海知识:轮船设计、建造图样、战舰技术、航海图、海战策略、枪炮细节等;③经典战舰:史上标志性战舰的诞生背景、建造过程、船体细节和最终命运等;④重要事件: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军事行动、关键战役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⑤历史沿革:航海技术、航海知识、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等的动因、发展和影响。

  编辑推荐2:阅读价值:①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寻找知识、智慧、经验和教训;②图文并茂:珍贵图片首次披露,文字简洁、观点独特;③专业水准:作者为海洋史学博士、皇家历史学会会士。

  编辑推荐3:图书特色:①图片丰富:500幅珍藏图画、手绘图、设计图、地图、照片等;②时间为序:内容和图片以时间为主线,前后跨度3100多年;③学术专业:作为海洋史的知名学者,作者观点专业,论证严谨;④文风清新:史料、知识和理论外,各种故事穿插其间,雅俗共赏。

  编辑推荐4:经典战舰、重要事件、关键战役、技术手段、建造图样和代表人物介绍,航海知识、设计思想、武器装备和战术战略沿革……前后3册,3100多年,近100万文字,500幅图片,一部激荡的人类海洋争霸史!


内容简介

  从陆地迈向海洋,是人类历史的关键一步。zui早的航海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探险和贸易的推动下,航海的范围逐渐延伸。公元前1600年左右,为保护贸易,世界zui早的战船出现了。人类走向海洋,标志文明的进步;国家走向海洋,标志实力的增强。

  《战舰图文史》以独特的视角,用图片和文字描绘了在征服海洋的过程中,人类武装船只的进化史,以及各种海洋强国的发展脉络。它不仅介绍了经典战舰、重要事件、关键战役、技术手段、建造图样和代表人物等细节,还囊括了航海知识、设计思想、武器装备和战术战略的沿革……前后共3册皇皇巨著,跨越3100多年,以500幅首次图片、近100万文字讲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环球海洋军事史。

  第1册记录了从古代到公元1750年的海洋争霸历程;

  第2册记录了从公元1750年到1850年的海洋争霸历程;

  第3册记录了从公元1850年到1950年的海洋争霸历程。


作者简介

   山姆·威利斯(Sam Willis),史学博士,海洋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战舰图文史》系列等作品。BBC多部大型系列历史纪录片主持人,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发现频道等各类节目的海洋史顾问。英国皇家历史学会(RHS)会士,英国收藏家协会(SA)会员。

内页插图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七年战争

第二章 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章 探险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战争

第五章 拿破仑战争

第六章 1812年战争

第七章 zui后的帆船时代

第八章 蒸汽与铁

致谢

英汉词汇对照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七年战争

  The Seven Years War

  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正式结束,英国的胜利成果于 1750年得到巩固。英国人的战略和挑衅重挫了法国海军,后者不仅资金、人员和军舰匮乏,也未能像英国海军那样得到皇室或国家的支持。相比之下,英国皇家海军一直是政府的宠儿。众所周知的是,为英国战争活动所提供的资金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而强大的经济要靠贸易去推动。作为一个岛国,英国的战争目标和经济完全依赖于海上力量。要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海军不可或缺,因为军队和补给需要运到战场,而支撑这些行动的贸易也需要得到保护。1750 年后,法国人认识到,英国的海军优势已经威胁到法国贸易的健康发展,进而威胁到它的经济和战争利益,他们对海上战略的冷漠态度也逐渐转变。一场控制世界海洋的竞赛拉开了帷幕。

  但在 1750 年前后,落实全球海洋战略的具体做法尚不明晰。为执行这样一个战略,需要设计、建造和维护强大的战舰,而此时对船舶设计建造工程、技术的理解还不完善。与对手法国和西班牙相比,这一时期的英国战舰较小,许多舰只适航能力差,大浪打来时,海水就会从底层炮门涌入。船造好后,招不到足够的熟练水手;而招收到水手后,又无法保证他们在长期海上航行中的健康。水手长途航行时,因食物中缺乏维生素 C,会导致他们患上败血病,从而失去战斗力,这一切需要时间和必要的食物才能恢复。如果船上卫生条件不够,船员就容易感染伤寒和痢疾。而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黄热病之类的疾病则是比炮弹更厉害的杀手。

  赢得和控制争议海域还需要具备在战斗中击败敌人的能力,但对于做到这一点的方式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军官团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责任感也靠不住。自1704 年马拉加海战(Battle of Malaga)到 1750 年的 46 年间,只发生过一次双方都有交战欲望的大型舰队战役,而且这之后 6 年中都没有再发生一场大战。1744年的土伦海战(Battle of Toulon)是一个孤例。在这场非决定性的战役中,由于英国舰队的内斗造成了巨大损害——在他们的海军上将攻击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时,整个后队竟然没有提供支援。不过也有许多追击行动获得成功,全部是英国皇家海军赢得绝对的胜利。zui近也是对法国打击zui沉重的战斗发生在 1747 年,被称作第一次和第二次菲尼斯特雷海战(First and Second Battles of Finisterre),皇家海军舰队拦截并攻击了法国护航舰队,获得巨大成功。被俘获的战舰加入英国海军,商船及货物被运往英国港口。

  对于一项成功的全球海洋政策而言,海上战舰之间的战斗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满足两栖行动的需要。整个军队,加上他们的武器和供给,需要在战役开始前就安全合理地运送、登陆,如有必要,也可随时抽调并重新部署到世界其他地方。这一切,不仅对运输提出很高的要求,还需要陆军和海军的紧密合作——这两个军种的部队很难理解或掌握对方的技巧和要求。1750 年前后,执行这类行动的能力还较为混乱。1739 年,英国皇家海军在波托韦洛(Porto Bello)获得成功,但是不久后在卡塔赫纳(Cartagena)招致惨败,成千上万士兵死于疾病。1746 年,法国人试图重新夺回加拿大法国属地(French Canada)的路易斯堡(Louisburg), 那次两栖攻击也遭受同样命运。

  所有这些在全球发动战争时遇到的问题的本质,其实也是航海技术本身的一个关键问题。继 1577 年的德雷克远征之后,乔治·安森(George Anson)于 1744 年成为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英国人,但是直到那时,一个航海方面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一旦看不到陆地,海员就无法真正确定他们所处的准确位置。纬度可以通过观察星星和太阳获得,但经度依然神秘莫测,而没有经度,就不可能确定船位。

  综上所述,1750年时,在航海和发动海上战争方面,依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已有的教训将被遗忘,并且在随后的年代里重蹈覆辙,因为另一场战争正在酝酿。就英法北美属地界线的范围和位置,两国没能达成任何和平协议,在俄亥俄河两岸,紧张关系升级为武装冲突。其后发生的所谓“七年战争”,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在世界各地打响的战争。

  ……


前言/序言

  推荐序

  人们通常对配有大量插图的大开本图书不屑一顾,称它们为“咖啡读物”,意思是这类图书只适合在休闲时间随意浏览,算不上内容严肃的读本。挑战这个传统观念的时刻到了。山姆·威利斯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主要通过图片而不是文字展现了海军的发展史。这些图片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内涵丰富,通过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方式讲述了海军历史。

  然而,图片的内涵需要去仔细体会,它们和语言一样都是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一本图画书就像一部语录,是对他人观点的汇总。作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片,而画家和插图师则选择他们的主题,并按自己的意图去阐明主题、讲述故事。几乎所有这些绘画者都是受雇创作,因此他们的作品首先需要去描绘雇主所喜欢的故事。卢泰尔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许多作品描绘了战争胜利的情景,场面恢宏,价格不菲,通常是为那些付得起钱的海军上将创作的。这些画作还可以给画家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他们收钱让欣赏者到画室看画,或者以版画形式向公众发售。卢泰尔堡的雇主通常是海军专家,他们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整体构图要能体现出英雄主义、荣耀和胜利的抽象价值,而不是像摄影作品那样写实。他准备绘入作品中的海员素描,生动传神,精彩绝伦,展现出他对现实主义手法的超强驾驭能力,可惜他的雇主并不在意这些。相比之下,尼古拉斯·波科克对海战的描绘则要现实得多。他自幼接受海员教育,并且亲身经历了自己所描绘的一些海战。在当时的画家中,几乎只有他一人在画面中保留了战场的硝烟。

  对所有本书中出现的艺术家,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所表现的对象,还要了解他们的表现方式。理查德·赖特在他反映基伯龙湾海战(Battle of Quiberon Bay)的作品中,描绘了不列颠获胜后的庆祝场面。现实中的战场在一片广阔的区域,战斗持续超过了10小时,并且大部分发生在夜间;作品却将其浓缩在单一场面中,色调明亮。要想直观明了地展现这类复杂行动,画家必须在绘画中注重时间和空间的有效统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作品同时具有内容丰富、画面优美、令人振奋和细节准确等特点,然而在描述方面,它也容易存在很大的误导性。其他一些艺术家也有类似的手法,如描绘纳格伯蒂讷姆海战(Battle of Negapatam)的老多米尼克·塞雷斯,他把成列战舰画成一条直线,看上去就像他脑海中的学术演习。事实上,战舰的队形是松散凌乱的,然而整齐划一如数学般准确的秩序,却表现出18世纪后期知识分子看自己和看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按照画家的作品所讲述的故事来理解,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第1册有相关介绍)正要接受躺在他脚下垂死的西班牙海军上将的佩剑——但现实中,这位海军上将是死在他自己的舱室中,他的佩剑则是由另一位军官转交纳尔逊的。

  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喜欢用“细节清楚”的历史画来表现故事的准确性——然而,清楚的细节本身却并不准确。丹尼尔·麦克利斯描写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巨幅全景画充满了具有说服力的生动细节,刻画了妇女、儿童和黑人海员,但纯净、饱和的色彩完全脱离了战争的硝烟和残酷的现实。北极委员会的成员们聚集在约翰·富兰克林肖像下,计划营救他,画中确实是北极探险者的真实肖像——但他们从未在同一时刻齐聚一堂。在轰炸阿尔及尔的埃克斯茅斯(Exmouth)战舰上,高耸的桅杆表现的是解放奴隶的崇高理想,而不是桅杆的真实高度。吊起拿破仑棺材的护卫舰“拉贝尔伯爵”号被放大了一倍,以表现这位死去的伟大皇帝。因此,所有这些图画既表达了事实,又表达了对事实的解读。即便是本身非常准确的丹麦造船师的技术图纸,也把战舰描绘成王权的象征,提交给至高无上的君主审批。某种程度上,这些图画似乎并不可靠,甚至无法取信,但它们极富表现力,传递出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约翰·哈里森的坏脾气和皮埃尔·德·叙弗朗的荒淫都在他们的肖像中得到极好地表现;同样刻画传神的还有被皇帝当成傻瓜的苦恼的丹尼斯·德克雷,以及背叛妻子后又回到她身边的内疚的纳尔逊。甚至是透纳,虽然他的委托人并非海军军官,他笔下船舶的尺寸和形状通常也都不甚准确,但在作品中,他用其他方式很难表达的手法传递出他对海洋的理解和态度等真情实感。图绘的海洋史并不全面,因为画家没有动机和机会去描绘海洋的方方面面,但它表达的内容自有它独特的可信之处。图画讲述的是与语言不同的故事,大部分情况下,图画讲述的内容更多,因为每幅图画所揭示的含义是多层次的。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文字去学习海军历史,我们同样也需要通过图画来进一步了解它。

  尼古拉斯·罗杰(N. A. M. Rodger)

  英国海军史学家

  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



《钢铁巨兽:海权时代的黎明与辉煌(1750-1850)》 卷首语: 1750年至1850年,这百年时光,是人类军事技术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帆战舰,作为海洋霸权的象征,在这段岁月里达到其发展的顶峰。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木质船壳,而是集工程学、数学、冶金学和艺术于一身的庞大移动堡垒。炮火轰鸣,巨浪滔天,在这片蔚蓝的画布上,勾勒出帝国崛起与衰落的壮丽史诗。本书,正是对这一辉煌时代的深度回溯与全景呈现。 第一章:风帆时代的巨擘——战舰设计的革新与演进 在1750年,战舰的设计仍然受到前代经验的深刻影响,但科学技术的萌芽已经悄然改变着海洋战争的面貌。海军工程师们开始更系统地运用数学原理来计算船体的稳定性、浮力以及帆装的效率。对船体线条的优化,使得战舰在风力条件下的速度和操纵性得到提升。 18世纪中后期,法国海军在战舰设计上独树一帜。他们开始引入了更精确的船体结构设计,例如利用龙骨、肋骨和横梁的巧妙组合,以增强船体的整体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强大的火炮和更严酷的海况。三层甲板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成为海军力量的象征,其上层甲板的炮位布置、炮管长度和口径的选择,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以最大化其火力输出。 同时,英国海军则以其实用主义著称。他们虽然也汲取了法国的设计精华,但更注重战舰的耐用性、维修便利性和火炮的射程与穿透力。英国人擅长将现有的技术进行整合与改进,造就了一系列在实战中表现卓越的舰船。例如,著名的“胜利号”(HMS Victory)便是这一时期英国海军造船理念的杰出代表。 进入19世纪,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舰船使用的钢材得到了改善,虽然铸铁炮仍然是主流,但炮弹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提升,穿甲能力有所增强。舰船的尺寸也普遍增大,以容纳更多的火炮和储备。船体造型趋于流线型,以减少水流阻力。 帆装设计同样经历了革新。从最初的方形帆为主,到后期逐渐引入了三角帆(Jib sails)和后桅帆(Mizzen sails)的比例增加,使得战舰在逆风航行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帆布的材质和编织技术也在进步,能够承受更大的风压。 第二章:钢铁巨炮的咆哮——战舰火炮的变革与战术的演进 火炮是战舰的灵魂,也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在这个时期,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从6磅炮、12磅炮发展到24磅炮、32磅炮,甚至更重型的火炮。炮管的长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炮弹的初速和射程,进而决定了战舰的交战距离。 18世纪末期,海军开始意识到集中火力的重要性。著名的“三列横队”(Line Ahead)战术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的发挥。战舰排成一条直线,保持与敌方舰队的平行或接近平行,依次开火,将炮火倾泻在敌方船体上。这种战术要求船长拥有出色的航海技能和判断力,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保持队形。 然而,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19世纪初,出现了穿甲能力更强的炮弹,以及能够制造更大、更坚固炮管的技术,一些新的战术思想开始萌芽。例如,英国海军的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海军上将,就以其大胆的“破阵”(Breaking the Line)战术闻名。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横队对轰,而是选择率领舰队直插敌方阵线,将其分割包围,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这种战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战术创新在海战中的巨大作用。 除了传统的实心炮弹,烟火弹(Chain shot)和开花弹(Round shot with bursting charge)也开始在战场上出现,它们虽然对坚固的船体破坏力有限,但对帆装、索具和甲板上的船员能造成巨大的杀伤。 第三章:帝国的舰影——各国海军的崛起与竞争 1750年至1850年,是欧洲列强争夺海洋霸权的关键时期。 大英帝国: 毫无疑问,这是这段时期海上力量最强的国家。英国海军凭借其庞大的舰队、卓越的造船能力、优秀的指挥官以及强大的经济支撑,逐步确立了其“日不落帝国”的海上统治地位。从七年战争到拿破仑战争,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加海战等一系列关键战役中,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实力。其海军体制的完善、海军基地的遍布全球,以及海军士官的训练有素,都为其海上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兰西王国/帝国: 法国海军是英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法国人在战舰设计上的创新,尤其是在18世纪中后期,曾一度领先于英国。然而,法国海军在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国内政治动荡,使其在与英国的长期海军竞赛中,逐渐处于劣势。尽管如此,法国海军的“船匠之国”的声誉,依旧不容小觑。 西班牙王国: 作为曾经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在18世纪仍然拥有相当规模的舰队。然而,其经济的衰退和军事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其舰队的作战效能逐渐下降,难以与英法等国抗衡。 荷兰王国: 荷兰作为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其海军力量在17世纪达到顶峰,但到了18世纪,由于国家体量和资源限制,其海军实力已远不如前。 俄罗斯帝国: 18世纪以来,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之后,俄罗斯海军迅速崛起,在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虽然其海军规模和技术水平与英法仍有差距,但其扩张的野心和不断增强的海军力量,也成为欧洲海军格局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利坚合众国: 在19世纪初,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军。尽管起步较晚,但通过与英国的独立战争和1812年战争,美国海军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逐步发展壮大。 第四章:战火下的悲歌——著名的海战与海事事件 这段时期,无数场震撼人心的海战,书写了战争史上的篇章。 拉克里海战(Battle of Quiberon Bay, 1759): 七年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海战,英国海军在此战中重创法国舰队,为英国夺取加拿大奠定了基础。 圣文森特角海战(Battle of Cape St Vincent, 1797): 拿破仑战争前夕,英国海军以少胜多,击败西班牙海军,巩固了其海上霸权。 特拉法加海战(Battle of Trafalgar, 1805): 毫无疑问,这是这段时期最著名、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海战。纳尔逊海军上将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带领英国海军摧毁了法西联合舰队,彻底粉碎了拿破仑入侵英国的企图。这场战役,也成为了英国海军战略和战术的典范。 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 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如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战争,但其中的一系列海战,例如“宪法号”战胜“吉埃里埃号”等,展现了美国海军的勇气和实力,也促使双方海军在舰船设计和战术上进行反思。 除了宏大的海战,还有诸如海上封锁、炮舰外交、海盗活动等一系列海事事件,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海上图景。 第五章:舰船上的生活——海军士兵的日常与艰辛 在这些钢铁巨兽的腹中,生活着数以千计的水手。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单调,但也充满了同志情谊与海军特有的文化。 舰上结构与生活区: 战列舰内部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从军官的舒适舱室到普通水手的狭窄吊床区。甲板下层是储存火炮弹药、朗姆酒和淡水的重要区域。巨大的主桅杆贯穿船体,连接着层层叠叠的帆布。 饮食与健康: 海上生活物资的匮乏是常态。腌肉、硬饼干、豌豆是主食,但变质的风险极高。维生素C的缺乏导致坏血病(Scurvy)肆虐。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地位不高,医疗条件极其简陋。 训练与纪律: 水手们需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学习操帆、掌舵、装弹、修理等技能。舰上的纪律森严,违抗命令的惩罚十分严厉,从鞭打到绞刑都有可能。 业余生活: 在非战斗时期,水手们会在甲板上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唱歌、讲故事,甚至进行一些简单的棋类游戏。宗教活动也是舰上生活的一部分。 尾声:一个时代的落幕与新时代的序曲 1850年,风帆战舰依然是海上力量的象征,但一丝不安的涟漪已经开始涌动。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虽然在这个时期,蒸汽舰尚未完全取代风帆战舰,但它们已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颠覆海战的面貌。 《钢铁巨兽:海权时代的黎明与辉煌(1750-1850)》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船只的图册,它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凝视,对人类智慧、勇气、野心与牺牲的记录。通过对战舰设计、火炮技术、海战战术、国家竞争以及舰上生活的全方位展现,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海权时代,理解那些在巨浪与炮火中,塑造了世界格局的钢铁巨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战舰图文史》简直是军事迷的福音!我尤其喜欢这个彩色精装典藏版,每一页都充满了细节,翻阅起来非常有质感。第二册从1750年到1850年这段时期,正是风帆战舰发展的巅峰,也是海洋霸权争夺最激烈的年代。书中对那个时期各种标志性战舰的描绘,简直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我特别留意到那些关于舰船结构、炮塔布局、帆装设计的插图,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的绘画,很多地方还配有深入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图,让我这个对军事历史略有研究的爱好者也大开眼界。书中的文字描述也同样精彩,不仅仅是枯燥的参数堆砌,而是将历史背景、技术革新以及战舰在实际战斗中的运用都梳理得井井有条。读完这一册,我仿佛能看到拿破仑时期的特拉法加海战,听到炮火的轰鸣,感受到那个时代海洋上风起云涌的壮阔景象。这本书不愧是“典藏版”,无论从装帧设计到内容深度,都展现了极高的水准,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能拿到这本《战舰图文史》(彩色精装典藏版 第二册),我感到非常幸运,尤其是它所涵盖的1750年至1850年这一段历史。这个时期,风帆战舰的设计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高度,而本书无疑是这段历史最生动的记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精美的彩色插图,每一页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战舰的每一个细节,从高耸的桅杆到层叠的炮口,再到船体上精雕细琢的花纹,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书中不仅仅展示了战舰的静态外观,更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那个时代战舰的建造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在海战中的实战表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国家海军战舰风格对比的部分,它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战略需求下,战舰设计的差异与演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部关于那个时代海洋力量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海上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图鉴类书籍有着特殊情结的读者,这本《战舰图文史》(彩色精装典藏版 第二册)无疑是近期最令我惊喜的一本。1750年到1850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铁甲舰尚未问世,但风帆战舰的设计和性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书中的插图质量极高,色彩饱满,线条硬朗,仿佛能够触摸到木质船体的纹理,感受到那股属于那个时代的威严。书中不仅仅展示了战舰的外观,更深入地探讨了那个时期不同国家海军在造船理念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体现在战舰的设计和战斗力上。我特别喜欢关于舰载武器系统演变的章节,从最初的滑膛炮到逐渐改进的加农炮,再到后来一些更具创新性的设计,书中的图文结合,将这些技术进步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一段波澜壮阔军事史的深度探索。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海军力量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仿佛置身于那个风帆与火炮交织的年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与残酷。

评分

这套《战舰图文史》(彩色精装典藏版 第二册)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1750-1850年,这段历史时期,风帆战舰的辉煌在此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海军舰船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书中的彩色插图精美绝伦,每一艘战舰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细节之处,无论是船帆的褶皱、炮口的黑洞,还是甲板上的水手身影,都描绘得极其生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静态的图鉴,而是富有动态的历史叙事。它不仅仅展示了战舰的“样子”,更讲述了这些庞然大物如何在那个时代的海洋冲突中扮演关键角色,讲述了它们背后的技术革新和战略战术的演变。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著名战役中战舰应用的分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清晰地理解当时的海战是如何进行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为军事爱好者准备的,它也为对历史、对工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海洋历史,尤其是那个风帆战舰的黄金时代情有独钟,而这本《战舰图文史》(彩色精装典藏版 第二册)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1750年至1850年,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世纪,而这本书精准地捕捉了这一时期战舰发展的脉络。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书中那令人惊叹的彩色插图,每一页都像一幅精美的油画,将当时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战舰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仅是宏伟的外观,书中的细节描绘也极为出色,从复杂的索具系统到精密的炮械装置,再到船体结构的剖面展示,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严谨的态度。文字部分也毫不逊色,它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将战舰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阐述了技术进步如何影响海战格局,以及各国海军在舰船设计上的创新与较量。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些海上巨兽的雄姿,感受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海上传奇。

评分

书真的不错,内容印刷很不错

评分

守了大半年,终于趁这次活动把全套三本买齐。基本满意。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图文并茂,很有信息量!

评分

这套书历时一年多时间才买到,一直等价格降下来,结果判断失误,反而只能高价买了,书越来越贵,以后缩减购买数量吧。没办法,实在是比肉贵啊。

评分

③治疗手段之演变:从古代的放血、催吐疗法,发展到19世纪时麻醉剂引入外科手术,再到20世纪的心脏移植手术等。

评分

这套书是非常有价值的,图很难得。

评分

大品牌,质量很不错,信得过的产品,以后还要继续买的

评分

不错的一套丛书,图文并茂,只是价钱贵了点,这次趁活动一起拿下了。

评分

我的人都是我的人都是我的人都是我的人都是我的人都是我的人都是我的人都是我的人都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