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诗词100名篇》一书遴选了几千年来中国诗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选择了62位诗词大家的100首作品。每一首作品在内容上都进行了诠释,这些诠释包括“大话诗人(词人)”、“疑义相与析”、“煮酒论诗词”和“诗(词)人故事”等四大板块,全面而详尽地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力求让读者对这些诗歌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了增强可读性,开拓读者的视野,提高阅读的兴趣,根据诗歌内容插入了大量的诗意图和意境图,并对图片做了简明扼要的解说,文图的结合相得益彰,希望为中国诗歌的全新阐释开辟出一条新颖的道路。
诗
周南·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郑风·风雨《诗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曹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饮酒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凉州词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宿建德江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凉州词(其一)王昌龄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使至塞上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鹤楼崔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将进酒李白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长相思(二首)李白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行路难(二首)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蜀相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登高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滁州西涧韦应物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游子吟孟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节妇吟张籍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长恨歌白居易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题都城南庄崔护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遣怀杜牧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山行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商山早行温庭筠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乐游原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泊船瓜洲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桃花庵歌唐寅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己亥杂诗之五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词
乌夜啼李煜
胭脂泪,留人醉,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破阵子 李煜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幕遮范仲淹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浣溪纱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蝶恋花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铃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生查子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浪淘沙欧阳修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江城子苏轼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蝶恋花苏轼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卜算子 苏轼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李之仪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临江仙 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鹊桥仙 秦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梦令李清照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一剪梅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武陵春李清照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减字木兰花·春怨朱淑真
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满江红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钗头凤陆游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卜算子·咏梅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鹤冲天贺铸
不似长亭柳,舞风眠雨,伴我一春消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扬州慢姜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一剪梅刘克庄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摸鱼儿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①。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②。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③。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④。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⑤。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⑧。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⑨。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⑩。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疑义相与析
① 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浔阳境内的一段。瑟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②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此代指音乐。③欲语迟:想要回答又有些迟疑。④回灯:重新张灯。重:再。⑤转轴拔弦:弹奏前拧动丝弦,调音的准备动作。⑥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指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绿腰》、《录要》,是当时流行的曲调。⑦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形容沉重舒长之音。切切:形容细促轻微之音。⑧间关:鸟鸣声。滑:形容乐声婉转流畅。冰下难:用泉水在冰下流动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的冷涩低沉。⑨迸: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⑩曲终:乐曲结束。拨:奏弹弦乐时所用的工具。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手法。如裂帛:指声响结束时强烈清脆。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服:佩服。秋娘:当时长安城中一位名妓,也是唐时歌舞伎常用的名字。五陵年少:富贵人家的子弟。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击节:打拍子。这两句都是写生活的奢华。颜色故:容貌衰老。浮梁:古县名,唐时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当时是个茶叶贸易中心。阑干:形容泪流纵横的样子。重: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息声。呕哑嘲哳:形容乐声嘈杂难听。翻作:按照曲调填写歌词。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江州司马:从九品,这是白居易当时的职位,指诗人自己。青衫:唐朝文官最低品级(八品、九品)的服色。
煮酒论诗词
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此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行》是白居易元和十一年(816)于江州贬所的作品。和《长恨歌》主要取材历史不同,《琵琶行》取材于现实,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描写了萍水相逢的琵琶女的沦落伤感,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命运,同病相怜,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琵琶行》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写琵琶女的出常前六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将周遭萧瑟落寞的环境点染出来,给人以空旷、寂寥、失意的感受。同时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了铺垫。接下来是琵琶女的正式出场,通过“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情态传达了她的天涯漂泊之痛。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二部分,主要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并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思想情感。其中对琵琶演奏一段的描写精彩之至,诗人成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表现乐曲旋律的逐层递进,从急骤到轻细,从流利到冷涩,再突然高昂,最后戛然而止,描写了人物感情变化的过程,令人荡气回肠,留下回味的广阔空间。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为第三部分,是琵琶女一吐为快、自述身世。将往昔盛年韶华、锦绣生活的追忆与今朝孤独冷落做对比,表现了身世沦落之悲。由此引发了下面诗人的知音之感。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为第四部分,写诗人感慨自身遭际,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借琵琶女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打击、被贬斥的抑郁悲愤之情。
白居易关心下层百姓生活,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对不幸者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宦海失意的感慨。在艺术上,这首诗歌平仄协调,音节顿挫,间用对偶、顶真修辞格,并运用了通感等手法,将视觉上的体验融入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使语言优美生动、具有音乐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
诗言志,词抒怀”,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传唱,所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纵观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以《诗经》为开端,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主旋律和创作风格。此后战国的《楚辞》、两汉的五言古诗、唐代的诗歌、两宋的词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为了向广大的读者真实全面地介绍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我们特此策划编辑了《中国传世诗词100名篇》一书。
本书遴选了几千年来中国诗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选择了62位诗词大家的100首作品。每一首作品在内容上都进行了诠释,这些诠释包括“大话诗人(词人)”、“疑义相与析”、“煮酒论诗词”和“诗(词)人故事”等四大板块,全面而详尽地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力求让读者对这些诗歌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了增强可读性,开拓读者的视野,提高阅读的兴趣,根据诗歌内容插入了大量的诗意图和意境图,并对图片做了简明扼要的解说,文图的结合相得益彰,希望为中国诗歌的全新阐释开辟出一条新颖的道路。
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诗歌的解读同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传世诗词100名篇》虽然不是最权威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和阐述方法足以领先潮流,开启中国诗歌阅读赏析的新境界,读者不妨按照自己的标准和需求去细细品味,感悟中国诗歌的“美”之所在。至于缺点和遗漏,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予以最真挚的批评指正,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诗歌的无穷魅力!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拿到手上就舍不得放下。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书名,透露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内页的纸张质感也极其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既保护了视力,又使得古诗词的墨色显得格外清晰雅致。尤其是那些精选的配图,无论是宋代的山水画卷,还是唐代的仕女图谱,都选得恰到好处,既没有喧宾夺主,又为诗词的意境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装帧的工艺可见其用心之深,即便是跨页的排版,过渡也极其自然流畅,这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曾经的线装古籍,虽然是现代印刷品,却继承了古典韵味。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茶会,环境、器皿、茶点都已备好,只待品味那份穿越千年的芬芳。作为一名对书籍设计有偏好的读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体”的层面已经超越了普通诗选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被它的外在美所折服和敬畏。这种对手工艺术和细节的尊重,在当下快餐文化中实属难得,值得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好们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选篇角度非常刁钻且独到,绝非市面上常见的“唐诗三百首”的翻版。它着眼于那些真正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核心价值观的篇章,而且跨越了我们通常只关注的唐宋,大胆地将一些在历史长河中略显边缘化,但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也纳入其中,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例如,它收录了几首南北朝时期作品中那种北地雄浑与南朝婉约交织的独特风貌,那种略带悲怆的生命力,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再者,它对于“哲理”的捕捉非常精准,收录的许多诗句并非仅描绘山水花鸟,而是蕴含着对生命无常、时间流逝的深刻洞察。阅读这些诗句,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关于存在和永恒的哲学思辨,但这种思辨却包裹在优美绝伦的文字之中,让人在享受美感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升了思维的深度。它筛选的不是“最有名”的,而是“最能代表”的,这份勇气和判断力,让它在众多诗选里脱颖而出,成为了我心中真正的“精粹之选”。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文学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救星。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按时间顺序堆砌的传统方式,而是巧妙地划分了几个极富洞察力的主题模块。比如,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了“羁旅与思乡”的主题,将不同朝代的诗人写给远方亲人的情愫汇集一堂,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是惊人的。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在同一个主题下被并置对比,使得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个体情感在历史长河中的一脉相承与细微差异。更妙的是,每首诗后附带的赏析部分,它摒弃了那种学术界板起的面孔,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甚至略带散文笔调的方式,剖析诗句背后的典故、用词的妙处以及可能的情感动机。这种“软性讲解”让我这个过去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的人,也能轻松进入情境,体会到文字的韵律和力量。这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点罗列,而是一场与古代伟大灵魂的私密对话,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体验,那一定是“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这本书在细节的打磨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匠人精神。比如,在某些涉及季节更替的篇章中,它的字体、行距乃至页边距的留白设计,都仿佛在模仿季节的节奏。春天的诗篇可能带着一种轻盈舒展的视觉感受,而描写冬日的章节则会显得更为紧凑和内敛。这种“设计即语言”的理念,让阅读不再是线性的信息获取,而是一种多维度的感官参与。我甚至发现,一些著名诗句的特定词汇,在印刷时所采用的字号或笔画粗细上做了微妙的调整,以凸显其在诗句中的核心地位。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胜于任何直白的注释。它成功地将“阅读”提升到了“体验”的层次,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经典,是需要被用全心去感受,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扫描的。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你慢下来,细细品味的书。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的“可读性”设计,它完全打破了传统诗集的严肃性,更偏向于一种可以随时翻阅的“精神伴侣”。它的开本设计非常适中,既不像字典那样笨重,也不会因为太小而显得拘谨。我通常在通勤的地铁上、午休的公园长椅上,或者睡前放松的时刻打开它。它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人瞬间从喧嚣的现实抽离出来,进入到那份宁静的古典意境中。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一些意境极其朦胧、画面感极强的诗句的处理方式——它没有过度解释,而是留下大片的留白,鼓励读者自己去填补画面。比如,描述月光的诗篇,它就让月光在纸页上自由地流淌,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份清冷或温柔。这种克制而高级的引导,远比长篇大论的解读来得有效。它教会了我,阅读古诗词,有时更需要的是一种“体悟”而非“理解”,是一种心境的沉淀,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让诗词真正走进了我日常生活的缝隙,成为了我对抗焦虑的一剂良药。
评分唯美,好。
评分书中自有黄金屋,又有颜如玉,就买它,翻它的牌!
评分太划算了。 不敢想。还能用优惠券。棒棒哒
评分可以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满意,纸张也不错,很有质感。喜欢,推荐给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