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竟无自谓:“悲而后有学,愤而后有学,无可奈何而后有学,救亡图存而后有学。”
新书预告:徐梵澄著译选集(四种):《尼采自传》《薄伽梵歌》《玄理参同》《陆王学述》
《孔学杂著》:晚年,竟无先生本于佛学的心得,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孔学,因而有“孔子真精神”的提出。书中,作者大力弘扬“狂狷中庸”,对治“乡愿中庸”,以期振作民族精神。另收入作者晚年两大定论之作《中庸传》《心经读》。
欧阳竟无(1871-1943):名渐,字竟无,著名居士佛学家,尤以研究和弘扬唯识学为重。继承杨仁山居士的遗志,尽毕生精力主持金陵刻经处,并于1922年成立 “支那内学院”。弟子有吕澂、王恩洋、黄忏华、熊十力等,汤用彤、梁漱溟等亦曾向大师问学。晚年手订所存著作为《竟无内外学》,凡二十六种,三十册。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让:
在近世佛教思想以及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欧阳竟无先生是致力于研究、弘扬奘传唯识学的著名佛教学者。1911年杨文会居士去世后,欧阳接替文会,主持金陵刻经处的佛经校刻事宜;1922年复创立支那内学院,节节贯通阿含、般若、瑜伽、涅槃等“佛学四科”。
三十年代以后,竟无先生又本其于内学的心得,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孔学,因而有“孔子真精神”的提出,以及真孔学的再抉发。欧阳一生所学,可以真佛、真孔两大观念来概括。真佛,诠释内学之实旨;真孔,诠释孔学之本义。
孔佛
孔佛概论之概论
《中庸读》叙
《大学王注读》叙
《论语课》叙
《论语十一篇读》叙
《孟子课》叙
《孟子十篇读》叙
《毛诗课》叙
夏声说
论学书
[附录]
《中庸》传
《心经》读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亲教师欧阳先生事略
欧阳竟无的内学研究与其孔学再诠释(程恭让)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酣畅淋漓”来形容或许有些不够,更像是一场在迷雾中探寻宝藏的艰辛旅程,但每当发现一个核心论点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无法比拟的。作者在梳理儒家思想脉络时,展现出惊人的宏观视野和微观考据能力。他不仅仅关注了某个流派或某个阶段的观点,而是将整个思想史的演变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察,这一点在探讨“中庸之道”的演变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关于“情感的节制与表达”的讨论尤其引人深思,它没有简单地主张压抑人性,而是探讨了如何在伦理的框架内实现情感的最高贵表达。这本书的难度系数是偏高的,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和哲学思辨能力,但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最终的收获更加丰厚。我发现,很多我过去感到困惑的道德困境,在这本书里都找到了可以借鉴的古老智慧来作为参照系。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花很长时间沉浸在刚才阅读的内容中,回味那些深邃的洞察。
评分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古代思想的入门书籍,但大多流于表面,缺乏对底层逻辑的深挖。然而,这本著作却有着一种穿透力,它直指核心,毫不留情地剖析了传统思想体系中那些常被光鲜外表掩盖的内在张力。比如,作者在分析“仁”与“义”的关系时,并没有满足于字面上的解释,而是深入探究了这两种道德实践在历史实践中是如何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甚至揭示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滥用或曲解的现象。这种批判性的审视,让这本书的价值陡然提升。书中的图表和逻辑框架构建得非常清晰,尽管内容深奥,但作者巧妙地利用视觉辅助工具,帮助读者梳理复杂的概念网络。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待不同学派的平等和尊重,即使是那些在主流学术界中处于边缘地位的观点,作者也给予了充分的阐述和合理的评价。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思想的“工具箱”,它给予读者的不是固定的答案,而是更强大的分析和批判工具。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颠覆了我对“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它的语言充满了哲思的灵动与诗意的张力,读起来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感觉,更像是跟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激荡。作者在构建理论体系时,常常采用了一种辩证递进的结构,一个观点抛出后,立刻会引出其对立面或延伸意义,然后通过精妙的转折将两者融合,最终抵达一个更开阔的境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德治”与“法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融合的论述,那种既坚持理想主义又脚踏实地的态度,非常打动我。书中引用的许多古籍原文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翻译和注释都极为精准到位,既尊重了原意,又贴合了当代读者的理解习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有了一种微妙的升级,看待问题不再局限于单一维度,而是多了几分从容和包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维的范式转换,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书,封面设计古朴典雅,墨香隐隐,初捧在手,便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与呈现方式。作者似乎不是简单地罗列经典条文,而是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与重构。比如,其中关于“心性”与“物性”的探讨,视角非常新颖,不同于以往将二者对立起来的传统解读,而是试图在两者之间架设一座相互理解的桥梁。特别是阐述“知行合一”时,结合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现代生活的案例进行剖析,使得原本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咒那些精妙的比喻和一针见血的论断。尤其在论及“君子人格的塑造”这一章节,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一位老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没有丝毫说教的意味,而是充满了一种温和的引导力。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都极为考究,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让人能够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流逝。它不仅仅是一部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思想深处的窗口,让人在纷繁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处安顿心灵的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有一种朴素的哲学美感,没有花哨的装饰,一切都服务于内容的呈现。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论述形而上学概念时,竟然能引用到现代科学的一些最新发现来进行类比和佐证,这使得古老的智慧与当下的世界产生了奇妙的共振。例如,在解释“气”的概念如何与现代的场域理论相呼应时,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令人拍案叫绝。整本书的论述逻辑严谨得像数学证明,但表达方式又充满了文学的韵味,这在学术著作中是极为罕见的平衡。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传统”二字的理解,认识到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创新潜力。我很少用“必读”这个词来形容一本书,但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思想内核,并希望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条更为深刻和坚实的路径。读完它,感觉自己的思维底色被重塑了一遍,变得更加坚韧和富有弹性。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好书,要是能把《庄子解故》合印就好了。
评分送货及时,包装完整?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收到货的时候才发现背后有一大块黑色的,好像压的发霉的结果,但是也没办法,就这样吧
评分2. 点校的很好
评分蛮好的啊,价格实惠的啊
评分东西不错,价格也还可以就是看手机。
评分经常在犭句东买东西,有大量包裹收,常年99+的待评论,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这样做感觉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到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表达感谢。
评分崇文书局出版的书编辑印刷皆精美,待认真拜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