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海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人物
  • 李克用
  • 晋国历史
  • 传记
  • 历史文化
  • 三晋
  • 唐朝
  • 人物传记
  • 古代史
  • 地方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48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85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7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主要内容包括:随父出征、柳子大捷、徐州决战、父子双封、游戏云中、组训鸦军、诛杀文楚、失陷振武、威震蔚朔、兵败药岭、智破离间、煮酒壮怀等。

作者简介

  马海,山西应县人,山西作协全委会委员,大同作协副主席。1957年1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1982年9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从军三十年,上校军衔。业余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今晚报》《山西文学》等报刊。曾在《大同日报》开设“雁北俗话随笔”专栏,出版长篇小说《我是谁》、散文集《胡麻的风范》,主编并出版《大同市矿区军事志》。曾在《今晚报》《光明日报》散文大赛中获奖,《胡麻的风范》入围赵树理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 颠沛流离沙陀族
回归大唐
驻扎灵盐
安居神武
北疆定边

第二章 军中奇儿独眼龙
战鼓催生
少年骁勇
骑射习武
自负独龙

第三章 讨伐庞勋初建业
随父出征
柳子大捷
徐州决战
父子双封

第四章 反目朝廷现枭雄
游戏云中
组训鸦军
诛杀文楚
失陷振武
威震蔚朔

第五章 寄人篱下困瀚海
兵败药岭
智破离间
煮酒壮怀

第六章 再度出山挂帅印
僖宗幸蜀
沙陀南下
执掌雁门
出兵晋阳

第七章 两万虎贲战黄巢
出师勤王
良田大捷
收复长安
雁门宁觐
决战千里

第八章 上原遇险结怨恨
第九章 加官晋爵陇西王
第十章 出兵盐池安河中
第十一章 军阀割据争霸业
第十二章 潞州兵变门户洞
第十三章 以少胜多破围剿
第十四章 击破云州安后营
第十五章 乘胜追击掠燕赵
第十六章 错斩飞虎大将军
第十七章 亲率大军定幽州
第十八章 护驾长安再获封
第十九章 晋汴之争疲应对
第二十章 天公作美巧会盟
第二十一章 不计前嫌晋燕合
第二十二章 三矢托儿称霸梦
后续
李克用大事年表
后记

精彩书摘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
  失陷振武
  李克用自称留后,引起了朝野上下一片议论,众大臣总觉得沙陀族要谋反。连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也装模作样上书朝廷,要对李克用严加惩处。尽管李国昌言不由衷,却给予了岌岌可危的朝廷着实地壮了一个胆儿。于是,朝廷任命太仆卿卢简方为云中节度使,会同幽州张公素、并州节度使崔彦昭,前去讨伐李克用。几万大军,从晋阳出发,一路上杀气腾腾,似乎沙陀军就是他们囊中之物,攻打沙陀根本不在话下。但是,当卢简方前去赴任时,同样遭到了李克用的拒绝,卢简方本想斥责李克用一番,但是想想段文楚的遭遇,只好忍气吞声,他这个新任的云中节度使,竟然连云中的城池都没进去,就怒气冲天无可奈何地离开了。朝廷再度任命李国昌为云中节度使,改任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
  就此,不仅卢简方于心不甘,同时也激起了李国昌的愤怒,他杀了朝廷派去监军的宦官,当场撕毁了朝廷诏书,在沙陀人利益和朝廷利益发生矛盾时,李国昌旗帜鲜明地支持了自己的儿子。于是,沙陀人在代北真的造起了反。父子俩带领沙陀军四处出击,东边攻打袭击了宁武军。在南方攻破了雁门关,焚掠了唐林、崞县,进逼忻州。西南方攻陷了遮虏军,直取岢岚军。卢简方回到军中,还没缓过劲来就遭到了沙陀的打击,他又气又急暴病身亡。几万大军群龙无首,一哄而散。西边李国昌亲领沙陀将士,向依附于唐朝的宥州剌史,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发起了进攻。
  面对李克用父子的出击,朝廷仓促应战,河东节度使窦浣急征民夫围绕晋阳城挖掘护城壕,并抽调民团一千,北上支援代州。民团刚出城就要求赏赐,窦浣急派马步都虞侯邓虔前去抚慰,因连年饥荒府库空虚,拿不出钱粮,民团当场把邓虔绑了用刀活活刮死。窦浣只好刮干府库,并从城中大户借得五万贯发放了赏钱才算了事。为此朝廷将其革职,派曹翔接替。同时朝廷急忙从昭义、义城、忠武、河阳四镇抽调军队,支援河东。与此同时,卢龙节度使李可举,从卢龙派兵配合朝廷对李克用父子展开围剿。
  正当李克用父子率领沙陀军,与朝廷派来的各路人马对决厮杀的关键时刻,隶属于天德军的一支吐谷浑军队,在郝连铎的带领下,突然挥师东进,乘着李国昌与党项拓跋思恭互相纠缠之时,袭击了振武单于都护府。守护在都护府的振武军,本不是李国昌的嫡系,当郝连铎袭来时,人心浮动,纷纷弃城逃命,郝连铎没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振武,可惜李国昌苦心经营多年的大本营,一夜之间就烟消云灭,沙陀军眷属被掳者大半。李国昌只好匆匆忙忙从宥州撤军,一路上军士逃亡者不可计数,返回振武地界时身边只剩下五百沙陀亲兵。到了都护府,郝连铎威风凛凛地站在府城门上,李国昌喊道:“吐谷小儿,乘人不备进行偷袭,算什么英雄好汉。以尔之区区乌合之众,怎经得起我沙陀军攻城?若出城受降我沙陀将士或许能饶你不死。”郝连铎回应道:“败军之将,岂敢言勇?事已至此,还不快快下马投降,朝廷或许看在沙陀人屡建战功的份上,能饶你一条狗命。”李国昌气得浑身发抖,正待要发兵攻城,站在城门上的郝连铎把手中的宝剑向下一指,刹那间,城上万箭齐发,箭镞飞蝗似的,密密麻麻朝着沙陀军阵前射来,李国昌不得不停止了攻城,众将士紧紧地围着他,向云州方向撤去。临离开时,李国昌用马鞭指着郝连铎,咬牙切齿地说:“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在五百将士的拥簇下,李国昌悻悻地离开了振武。
  ……

前言/序言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将面对,难以回避。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也同样如此。这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来转移。综观世界各国,在这种转化的进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并表现出各异的特色。但总的来说,还是目前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的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功的转化有诸多原因,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文明的不发达,以及突出的个人奋斗精神、重利思想、实用主义等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则在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就中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达到了最为繁荣的境界。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转型早期的生存压力等表现得并不明显,从而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固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原生性动力并不强大。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发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有剩余的时间来体验人生的乐趣等等。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靠外部的强力推动。就是说,因为先发国家对财富、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在吸纳了东方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之后,骤然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其商业首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依靠对海外市场的分割,使过去形成的传统的世界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工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人类的新发明成几何级数增长。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质生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一种能够服务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管理系统逐渐建立,并在血与火之中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变革转型中,东方古老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发国家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新发展的工业文明之间出现了严重了错位,并引发了控制、占有与反控制、反占有的残酷斗争。中国从农耕文明的辉煌顶峰跌落,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反思自身文明存在的问题。在外力的冲击下,中国不自觉地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筚路蓝缕、奉献牺牲,前赴后继、求索奋斗,就是要重新找到国家独立、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的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的人们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为这样一个艰难而宏伟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中国的文学,同样没有疏离民族的历史追求,甚至在许多关键的历史时刻,承担了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激发斗志、重塑文明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充满了探索的转型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与韧性。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基本形成了主权统一、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形态,并以超人的勇气与奋斗精神、惊人的创造力与发展速度迈向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化进程中,中国虽然经历了失败、屈辱、挫折,但终于创造了他人所没有的成就。而我们的文学,正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推动者、表现者。就山西文学来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方阵,当然也是这一历史的组成部分。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 图书简介 一、 引言:乱世的枭雄与晋阳的崛起 本书是“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中的一部重要篇章,聚焦于中国晚唐五代时期一位极具争议性与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李克用。他的一生,几乎与一个时代的动荡与重塑紧密交织。李克用,沙陀族出身,以其卓越的军事天赋和近乎野性的个人魅力,在唐末的藩镇割据和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最终奠定了后唐政权的雏形。 本书旨在超越传统史书中对李克用的简单标签化描述(如“反贼”或“军事天才”),深入挖掘其复杂的内心世界、政治抱负、以及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决策逻辑。我们试图描绘的,是一位在黄河之畔、太行之巅,以铁血手腕试图挽救或颠覆一个旧王朝的强悍个体。 二、 家族背景与早期生涯:沙陀之血与晋阳基石 李克用的家族源自西域沙陀部落,这是一个长期与中原王朝保持若即若离关系的游牧民族。本书将首先梳理沙陀部在唐朝的地位演变,特别是其父李国昌在藩镇体系中的崛起。李克用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是在边塞军旅生活中度过的,这塑造了他强悍的尚武精神和对汉文化的独特认知。 重点关注“拓跋三太保”的称号由来及其军事才能的早期展现。从镇压黄巢起义的初期表现,到与朝廷关系的微妙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李克用是如何将个人的军事威望,转化为政治资本的。他并非仅仅是一个听命于朝廷的将领,而是一个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军事集团领袖。 三、 权力斗争的漩涡:与朱温的十年恩怨 李克用人生的核心冲突,无疑是他与朱温(后梁太祖)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对抗。这场斗争不仅仅是地域和资源的争夺,更是两种政治哲学、两种军事风格的较量。 书中详细剖析了数次关键战役的战略部署和战术细节,例如汴州之战、洛阳之围,以及虎牢关的得失。这些战争不仅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势力范围,也深刻影响了中原地区的格局。我们着重探讨李克用的“仁义”与“残暴”并存的性格侧面:他对部下的爱护与对敌人的毫不留情。同时,分析他为何屡次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未能如朱温般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这其中,既有战略上的失误,也有时代局限性的体现。 四、 晋阳的“国中之国”:政治与文化建构 李克用虽然长期以“河东节度使”的身份割据太原(晋阳),但其统治的实质已是一个具备独立国家性质的政治实体。本书将详尽描述晋阳政权(史称“唐”)的内部结构、军事组织(如“牙军”的精锐性)、财政体系的初步构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克用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态度。尽管他本人并非饱读诗书的儒者,但他乐于接纳和使用汉族士人,让他们参与到政权的文书和管理之中。这种兼容并蓄,使得晋阳政权拥有了比许多纯粹的军阀割据政权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唐的建立打下了制度基础。 五、 性格侧面探微:勇武、多疑与继承 传记文学的魅力在于对人物性格的立体呈现。李克用以“一臂之力”著称,其勇猛过人,敢于身先士卒。但同时,他性格中强烈的宿命感、对部下的过度依赖和偶尔表现出的多疑,也常常导致其决策的波动性。 书中将通过引述多方史料,还原他与麾下猛将如周德威、葛从周等人的互动模式。探究他如何平衡沙陀旧部与汉化新贵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他晚年对继承人李存勖的培养与期望,以及他如何在病榻之上,仍然心系河东的未来。 六、 历史定位与遗产 李克用的一生,是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序幕拉开的关键节点。他虽然未能亲自完成大业,但其建立的军事集团,特别是其军事思想和政治基础,直接孕育了后唐。本书结论部分将探讨:李克用究竟是挽救唐室的最后一根支柱,还是加速王朝崩溃的强大推手?他的历史功过,值得后人细致评判。 目标读者群: 对中国中晚唐历史、藩镇割据史、五代十国历史感兴趣的专业研究者及广大历史爱好者。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史料为支撑,辅以生动的叙事手法,重现这位乱世枭雄波澜壮阔的一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这本书,让我对“英雄”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李克用,这位被誉为“飞虎将”的传奇人物,其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李克用身上的争议之处,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解读。我喜欢书中对李克用性格的多维度展现,他既有战场上的勇猛无畏,也有其政治上的权谋和决断。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不少关于他个人生活、人际交往的细节,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李克用与朱温之间恩怨情仇的描写印象深刻,这种君臣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都被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物的生平,更是在探讨那个时代下,个体如何在历史的巨变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李克用所代表的,是一种在乱世中挣扎求存,并试图改变命运的群体,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思。

评分

读罢《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我脑海中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晚唐。作者的笔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画师,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李克用那充满矛盾与传奇的一生。我尤其被书中对李克用军事生涯的细致描绘所打动。那些关于他如何指挥“契胡勇士”,如何以少胜多,如何屡次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扭转乾坤的描写,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杀气与豪情。这本书并没有将李克用简单地塑造成一个脸谱化的英雄,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作为“飞虎将”背后的人性光辉与时代局限。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考证史料上的严谨,通过引用的各种文献,构建了一个相对立体的人物形象。同时,我也看到了李克用在政治上的挣扎与无奈,他虽然武力超群,但在那个复杂的政治棋局中,又显得有些孤立无援。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历史的走向,究竟是由个人能力决定,还是由时代大势所裹挟?李克用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一颗星,而他的陨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无可挽回的衰败。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光是“三晋”二字,就勾起了我对山西这片古老土地深厚历史底蕴的无限遐想,而“李克用”这个名字,更是自带一股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息。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走向的枭雄。李克用,作为晚唐时期赫赫有名的藩镇首领,“飞虎将”的称号早已闻名遐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去了解他如何从一个地方将领崛起,如何在那乱世之中争夺天下,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乃至他身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性格侧面,都让我充满了探究的欲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介绍,更可能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理解那个时代下人物的命运与选择。我对书中能够呈现的史料考证、人物分析以及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来一场深入人心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这位“大唐第一功臣”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那个勇猛的战士,更是那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奋斗、最终留下传奇的复杂个体。

评分

从《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的书名,我便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史实堆砌,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李克用这位风云人物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作者在文中,着重描绘了李克用作为“飞虎将”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在晚唐乱世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李克用在军事策略上的独到之处,他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如何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挑战。同时,我也对书中对于李克用政治智慧的展现充满了好奇。在那个权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格局中游刃有余,如何维护自己的势力,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能力,也有时代机遇。而李克用的故事,无疑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兴衰,也折射出整个晚唐由盛转衰的悲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这位传奇人物,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评分

翻开《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克用传》,我首先被其散发出的厚重感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时代史。作者在叙述李克用生平的同时,巧妙地将他置于晚唐大背景下,通过描绘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以及各方势力的角逐,深刻地揭示了李克用所处的环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李克用与其父李国昌之间关系的刻画,以及他如何继承父业,并在乱世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书中对于“晋王”这个称号的由来和意义的阐述,也让我对李克用的政治抱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不仅仅满足于藩镇割据,而是有着更宏大的野心,希望能够重新统一江山。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力量终究难以对抗时代的洪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李克用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也从未退缩。同时,我也看到了他身上的悲剧色彩,他的英勇善战,他的雄才大略,最终却未能改变他悲剧性的结局。这是一种令人唏嘘的命运,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