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人传记系列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

科技名人传记系列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德岷,卢晋 编
图书标签:
  • 科学
  • 传记
  • 爱因斯坦
  • 物理学
  • 相对论
  • 名人
  • 科普
  • 历史
  • 人物
  • 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ISBN:97875492463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004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科技名人传记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4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世界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慕尼黑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曼·爱因斯坦是一位不成功的商人,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钢琴家。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提出了相对论的观点,震惊了世界。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mc2的公式。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一百年后的2005年因此被定为“2005世界物理年”。

目录

第一章 独立思考的少年
友善的老教授
善于提问的小男孩
数学天才

第二章 相对论的提出和发表
进入苏黎世联邦工技学院
和大学同学米列娃结婚
相对论的发表
五年的教授生涯
第一次婚姻的破裂
和艾莎表妹结为伉俪

第三章 举世瞩目的伟人
相对论的正确性获得证实
被荣誉和赞美包围
两次来中国
东方之旅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再次访问美国

第四章 不懈的斗士
遭到纳粹的迫害
流亡比利时
到美国普林斯顿研究院任教

第五章 原子能之父
为原子弹提出理论依据
给罗斯福总统写信
原子弹的产生
一代科学巨匠
附录 爱因斯坦年表

精彩书摘

  《科技名人传记系列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
  友善的老教授
  “不行,不行,奇哥,今天早上太冷了,你不可以出去散步。”这位年老的教授对他那头卷毛的小哈巴狗摇摇头,然后把大门关上,轻快地沿着雪覆盖的小径走下去。刺骨的寒风把他浓密的白发吹成乱乱的一团,在他那张智慧而沧桑的脸孔陪衬下,那头蓬乱的白发就如同一轮圣者的光环。他停下来扣上他那件破旧皮衣的纽扣,然后把未戴手套的双手插入宽松的长裤口袋中。
  沿着麻色街走了短短的一段路,他停下来和普林斯顿的一位教授热情地互道早安,这位教授正顶着雪花,准备去大学上早课。邮差也停在路旁,对“一场新泽西州常见的大风雪”作了一番精确的评论。到了下一个巷口,一名小女孩腋下夹着教科书,从花园小径上跑了过来。
  “哦,爱因斯坦爷爷!”她迎向他,“你还记得上周我请你帮忙解答的那个较长的除法问题吗?现在,我彻底了解了,而且昨天我还考了一百分呢!”“好极了!”他高兴万分。那个小女孩走在他身边。
  “我妈妈说,我不应该打扰你,因为你一向很忙,”她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但我告诉她,我已经答应你,只要你帮我忙,我就送给你一个冰淇淋卷。这个礼拜六我拿到零用钱后,就给你带一个双份巧克力来。”他们走到街口转角处时,小女孩说:“我必须赶快走,否则要迟到了。”但马上又停下来,责备似的瞪着他那双湿透了的皮鞋,“爱因斯坦先生,你又忘了在皮鞋上套上橡胶套就出来了!”他轻声笑了起来,并且拉起裤管,露出光光的脚踝。“我还忘了穿袜子呢!算我运气,出来时没被我妹妹或我的秘书杜卡斯小姐逮到,她们都把我当成老人了。其实,像你我这样的年轻人,这一点点的风雪算得了什么,你说是吗?”小女孩笑着点点头,欢快地跑开了。
  一辆汽车缓缓地靠近路边,司机叫道:“到城里去吗?爱因斯坦博士,上来吧。”“谢谢你,我想散一会儿步。”“好的,顺便告诉你一声,我太太一定要我转告你,她十分欣赏你前天晚上在电台里所讲的话。”几分钟后,一位牛奶工人从送牛奶的专车上大喊:“哈罗,博士!”一位正要上菜市场的家庭主妇,低声向他道了一声羞怯的早安。这时,爱因斯坦已经看到街尽头的火车站,他知道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他承认今天是稍微有点儿冷,也许该喝杯咖啡,暖和一下,再走回去。他想:那两个女人是不准我吃早餐的。
  他正要踏进那家小餐厅,却被街角那个卖报纸的小男孩喊住了。“嗨,爱因斯坦先生,要不要听点有趣的事?昨天,有几个相当时髦的家伙从火车上下来,我听到他们问一个男人麻色街在什么地方,因为他们要去看你。那个男人说:‘我当然知道,我可以告诉你爱因斯坦教授住在什么地方。’那些人说:‘你认识他吗?’他说:‘什么话,普林斯顿的每个人都认识我们的爱因斯坦教授。…“进来,进来。”那位身材高大的希腊老板大叫,同时把大门打开。“怎么回事,爱因斯坦先生?你已有一个多礼拜没到这儿来了,我有些问题要请教你。”爱因斯坦教授自行坐在长柜台前的一张空凳子上,解开皮衣的纽扣,用力地摇几下头,把雪花从头发上甩掉。“克里斯,请给我一杯咖啡,再给我一块甜饼。”
  ……
《科技巨人:伽利略的星空探索与科学革命的黎明》 本书深入剖析了文艺复兴晚期至巴洛克初期,意大利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和哲学家——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认知世界方式所产生的划时代影响。我们聚焦于他如何以严谨的实验和革命性的观测,挑战了根深蒂固的亚里士多德宇宙观,并最终奠定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第一章:比萨的学徒与知识的萌芽(1564-1589) 伽利略的童年与早期教育,描绘了他成长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背景。他的父亲是音乐家,这或许熏陶了伽利略对和谐与数学的敏感。早期,他曾进入比萨大学学习医学,却对数学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章详细记述了他如何因经济压力中断学业,又如何在家庭的资助和个人的坚持下,自学成才,最终在比萨大学获得数学讲师的职位。我们将着重探讨他早期对落体运动的初步思考和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尽管这些早期工作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第二章:比萨斜塔的传说与运动定律的初步探索(1589-1592) 尽管“比萨斜塔实验”的真实性在史学界尚存争议,但本章将以此为核心事件,探讨伽利略如何开始系统地研究自由落体问题。我们详细考察了当时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关于物体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通过精巧的斜面实验设计,克服了直接测量高速落体的技术难题,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在理想情况下,所有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是相同的。我们分析了这些早期实验的意义,它们标志着从纯粹的思辨哲学向基于观察和测量的经验科学的重大转变。 第三章:帕多瓦的黄金岁月:力学、航海与仪器制造(1592-1610) 在帕多瓦大学任教的十八年是伽利略学术生涯中最稳定和多产的时期。本章将细致描绘他在此期间的学术成就。他不仅深化了运动学的研究,建立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还积极投身于工程和技术领域。他改进了指南针的设计,发明了“几何与军事罗盘”,这不仅为他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更锻炼了他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具的实践能力。我们还将探讨他在此期间对波义耳定律(虽然尚未被正式表述)雏形的探索,以及他对材料强度的研究。这些实践活动为他日后在天文学上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第四章:望远镜的魔力:宇宙图景的颠覆(1609-1610) 1609年,伽利略从荷兰商人那里听说了望远镜的发明,并迅速着手改良。本章将详细描述他如何将原本用于海事的仪器,提升到足以观测星空的精度,以及他首次将望远镜指向夜空时所感受到的震撼。随后,我们将逐一分析他通过望远镜发现的四大震撼性证据: 1. 月球表面的崎岖不平: 揭示了天体并非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完美光滑的以太球体”。 2. 木星及其四颗卫星: 提供了地球并非宇宙唯一中心的直接证据,强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 金星的相位变化: 观测到金星与月亮相似的盈亏变化,这只有在金星围绕太阳运行时才能合理解释。 4. 太阳黑子: 证明了太阳并非永恒不变的完美光源,并且通过黑子的移动,他推断出太阳也在自转。 这些发现被记录在他1610年出版的里程碑著作《星空信使》(Sidereus Nuncius)中,该书引发了欧洲科学界的巨大轰动。 第五章:日心说的捍卫者与教会的冲突(1610-1632) 随着伽利略名望的提升,他从帕多瓦转到佛罗伦萨,成为托斯卡纳大公的首席数学家和哲学家。本章叙述了他与传统经院哲学和教会神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坚信《圣经》阐述的是“如何上天堂,而非天空的运行方式”。我们详细梳理了1616年教会首次警告伽利略不要“主张或辩护”哥白尼体系的事件。然而,在教皇乌尔班八世(曾是他的友人)的支持下,伽利略认为时机已到,并于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本章将深入分析这部作品的结构、论证策略,以及它如何间接地嘲讽了反对日心说的观点,最终导致了其灾难性的后果。 第六章:罗马的审判与晚年的沉寂(1633-1642) 本章聚焦于1633年的宗教裁判所审判。我们描绘了伽利略在年迈、病弱的状态下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他被迫公开“否认和弃绝”其日心学说的屈辱场面。尽管受到了软禁,伽利略并未停止思考。在阿塞特里庄园被软禁的最后几年,他致力于发展他最成熟的物理学成就。我们详细探讨了他在这期间完成的另一部巨著——《两种新科学的对话》(Discourses and Mathematical Demonstrations Relating to Two New Sciences)。这部作品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石,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惯性原理的雏形、材料的抗拉强度,并对匀加速运动进行了彻底的数学分析。 第七章:科学方法的遗产与永恒的启示 最后,本章总结了伽利略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他倡导的“数学化”自然观,即将自然现象还原为可量化的数学关系,以及他坚持的“理论——实验——再理论”的循环验证模式,彻底改变了科学研究的范式。我们探讨了尽管他未能完全理解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但他的运动学研究却是牛顿构建经典力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伽利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观察者,更是一位敢于质疑权威、勇于以证据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象征,他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真是太独特了!与其说我是在读一本传记,不如说我是在经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作者的叙事技巧非常高明,他能够将枯燥的科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我仿佛看到了故事主人公的成长轨迹,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到一个引领时代思潮的科学大师。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带领我一步步地去探索,去发现。我被那些充满戏剧性的学术争论所吸引,被那些出人意料的科学发现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知识,更是关于智慧的碰撞,关于思想的较量。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关键的转折点时,不禁为主人公的勇气和智慧而赞叹。作者在描绘人物性格时也极其到位,他让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面前。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伟大的科学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日积月累的努力、不断的质疑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我被作者细腻的笔触所打动,他没有用冰冷的数据和晦涩的术语来堆砌,而是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展现这位科学巨匠的内心世界。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困惑与挣扎。作者并没有将他神化,而是将他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惊叹于他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幽默,他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去迎接挑战。这本书让我对科学家的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充满智慧、热情,并且同样需要面对生活琐碎的普通人。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他思考过程时所使用的类比和隐喻,它们使得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思想的灵动与美妙。每一次阅读,我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在不断地解锁关于智慧、关于人生的新维度。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我更加敬畏科学,也更加理解和欣赏那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评分

这是一本能让你长时间沉浸其中的书。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他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科学的深邃与宏伟。我常常在阅读时,会被那些精妙的句子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思想的结晶。这本书让我对科学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敬畏感,我看到了科学的严谨与逻辑,也看到了科学的创造与想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科学理论时所展现出的深度与广度,他能够将最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同时又不失其原有的科学精神。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而这本书就是我的指路明灯。它不仅仅让我了解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让我看到了科学是如何一步步地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久久不能平静,开始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它们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何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次智识的启迪,一次精神的遨游。

评分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在叙事上非常注重细节,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我看到了这位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他所面对的挑战和压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但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非凡魅力,他那种对科学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以及他那超乎寻常的智慧,都让我深受启发。我被书中那些关于科学发现的精彩故事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智慧的展现。作者在解读科学理论时,并没有使用枯燥的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思想火花的实验室,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同探索未知的奥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更是关于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它激励着我去不断地学习,去不断地探索,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当我翻开它时,我以为我会读到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思想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被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论深深吸引,那些关于时间、空间、引力的宏大构想,仿佛带领我穿越了宇宙的边界。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位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看到了他年轻时的迷茫与探索,看到了他在面对质疑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看到了他在学术道路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发现,更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用智慧和毅力去挑战未知、改变世界的历程。我常常在阅读时陷入沉思,想象着他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突破了思维的定势。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都让我深受感染。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的魅力,以及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我感觉自己也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思想碰撞的时代,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同思考,一同前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