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一生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治人,都饱受争议。本书于学界热衷讨论之胡适之文化思想、哲学思想等论题之外,独辟蹊径,对胡适的政治思想做了专门和深入的研究。以侧重点言,作者虽然也对胡适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活动作了必要的论述,但更重视胡适“对”政治的态度。以研究方法言,作者借鉴了“哲学诠释学”的方法,对“问题与主义”之争、“好政府主义”、胡适对国体、政体与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做了较为通透的研究说明。
李建军,安徽砀山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社科文献出版社,副编审。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其是胡适的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学术于政治之现代诠释——胡适的心路历程》,研究的是胡适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
耿云志先生序
/ 1
引论
/ 1
第一章 “政论的‘导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申论胡适“知行合一”的民主观
第一节 儒家道统及其在中国传统政治社会的作用/ 19
一、君主、民本、道统———中国传统政治社会的基本结构/ 19
二、道统在传统政治社会中的作用/ 28
第二节 民初政潮与社会思潮/ 37
一、民初道统的宗教化与帝制复辟/ 37
二、反帝制思潮与形形色色的外来民主思想的涌入/ 43
第三节 胡适政治启蒙思想的形成/ 53
一、反对政教合一的思想/ 54
二、民主主义启蒙思想的形成/ 64
第四节 “政论的‘导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77
一、问题的缘起:新文化运动的转向———从启蒙到救亡/ 77
二、重读«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84
三、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99
第五节 “知行合一”的民主观———申论«知难ꎬ行亦不易» / 107
一、引子/ 107
二、“知难ꎬ行亦不易” / 111
三、“知难行难” / 115
四、“知易行易”与“知行合一” / 120
五、“知行合一”民主观之实践篇/ 122
第二章 “本文”:“好政府主义”
———工具主义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好政府主义”的出台/ 127
一、五四后的政潮、学潮与胡适思想的变化/ 127
二、“好政府主义”的提出/ 138
第二节 “好政府主义”的基本观念———工具主义的政治哲学/ 148
一、具体主张/ 148
二、“好政府主义”理论依据———工具主义的政治哲学/ 154
三、工具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力”的哲学/ 158
四、胡适对其工具主义政治哲学的实用主义解读/ 171
第三节 “好政府主义”的实践及教训/ 188
一、胡适与“好政府主义”的实践/ 188
二、“好政府主义”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00
第三章 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主张联邦制/ 219
一、“根据于省自治的联邦制” / 221
二、“联邦式的统一国家” / 231
第二节 坚持自由共和制/ 239
一、反对各种形式的专制制度/ 239
二、立宪共和的思想/ 246
第三节 胡适的政党政治理念/ 266
一、“豆腐店”政治论和“无党政治说” / 269
二、“甲式政党”与多党民主———权力监督与和平转移的工具/ 279
第四章 “容忍即自由”
第一节 胡适早期的自由观/ 305
一、“易卜生主义” / 306
二、“真的个人主义” / 317
三、“人权与约法论战”———人身自由、言论出版自由的争取/ 325
四、胡适早期的自由观———以“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为中心的讨论/ 329
第二节 “容忍即自由”———胡适晚期的自由观/ 355
一、对政治自由的强调/ 356
二、经济自由重要性的“发现” / 360
三、“容忍即自由”———胡适晚期的自由观/ 367
结 语
/ 381
主要参考资料
/ 391
这是一本让我惊叹的书,它不仅仅讲述了胡适的政治思想,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探索、求索的坚韧与智慧。我原本对“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句话,总觉得有些压抑,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深意。胡适先生的“容忍”,并非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深谋远虑的策略,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而付出的努力。书中对胡适思想转变的细致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胡适。他并非一开始就持有现在的观点,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哲学。我尤其被他对于个体自由的珍视所打动,他对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强调,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未动摇。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需要一种包容和尊重的文化作为支撑。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依然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它带我走进了一个鲜活的胡适,一个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不断探索、修正、坚守政治理念的思想家。我原本以为胡适的政治思想只是停留在“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口号上,但读完后才发现,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背后,是多么复杂而深刻的思辨过程。书中详尽地勾勒了胡适在不同时期,面对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时的思考轨迹。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现实的挑战,对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调整和深化。我尤其被他对于“容忍”的阐释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退让,更是一种积极的、带有深刻战略考量的态度,是维护社会多元、促成理性对话的基石。书中细致地展现了胡适如何从早期的激进主义者,逐渐转向更加务实、更加注重个体权利和制度建设的道路。他对于民主的理解,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他对于教育、文化、个人解放的关注紧密相连。他对言论自由的珍视,对法治的强调,以及他对知识分子责任的思考,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是简单地复述胡适的观点,而是试图还原他思想形成的历史土壤,以及他与时代互动中所产生的思想火花。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部精心绘制的史诗画卷,徐徐展开了胡适先生跌宕起伏的政治思想历程。我一直以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只是一句口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主张,更是胡适先生在动荡年代里,对国家民族命运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书中对胡适思想演变的分析,极其细致入微,从他早期接触西方思潮,到他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每一个阶段的转变都得到了详实的考证和深入的解读。我被他对于“容忍”概念的独特阐释深深吸引,那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策略。它并非是对压迫的妥协,而是为了实现更长远、更根本的自由而付出的努力。书中也展现了胡适对个体尊严和自由的珍视,他始终将启蒙民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视为社会进步的关键。他对法治精神的推崇,对学术自由的捍卫,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家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不是简单的传记,而是对一位伟大思想家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胡适,也让我对“容忍”与“自由”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了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世界。我一直对“容忍”这个词的政治含义充满疑惑,总觉得它与“自由”的激昂有所不同。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容忍”在胡适先生的政治哲学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并非消极的退让,而是一种积极的、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书中对胡适思想发展的描绘,极其生动,我看到了他如何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始终坚守着对民主、自由、理性的追求。他并非一味地强调“容忍”而忽视自由,而是将两者置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我对胡适先生在战乱年代,依然坚持启蒙民智、倡导理性对话的精神,深感敬佩。这本书让我对“容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胡适先生的政治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它让我得以窥见胡适先生在历史长河中,对于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与深刻反思。我一直以为“容忍”只是消极的避世,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揭示了胡适先生的“容忍”,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存之道,是一种为了更长远的自由而进行的战略性选择。书中对胡适政治思想的梳理,极其详尽,我看到了他如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民主、自由、权利等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修正。他并非墨守成规,而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挑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胡适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分析,他并没有简单照搬西方模式,而是试图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他对启蒙、教育、文化在政治变革中的作用的重视,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胡适。这本书让我理解了,真正的自由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容忍和开放的对话之上。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角度。
评分这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了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历程,特别是“容忍即自由”这一核心理念。我一直对这句话的内涵感到好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和时代背景。胡适先生的“容忍”,并非简单的妥协,而是一种为了避免社会动荡、促进理性对话而采取的积极策略。书中对胡适思想演变的梳理,极其细致,我看到了他如何从早期的激进立场,逐渐转向更加务实、更加注重个体权利和制度建设的道路。他并非不追求自由,而是深知,缺乏容忍的自由,可能演变成无序和混乱。我对胡适先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依然坚守着对知识、理性、和平的信念,深感震撼。这本书让我对“容忍”和“自由”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胡适先生的政治思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看到了胡适先生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是如何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探索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我一直对“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句话有些困惑,总觉得它似乎弱化了对自由的追求。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胡适先生的“容忍”,并非是放弃自由,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和保障自由所采取的一种必要手段。书中对胡适思想发展历程的详尽描绘,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是如何在历史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在探索如何将西方的民主理念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他对个体尊严、言论自由、法治精神的强调,贯穿了他整个政治思想的脉络,让我对他的远见卓识深感钦佩。这本书让我理解了,真正的自由,需要一种包容和尊重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而“容忍”正是构建这种环境的关键。
评分阅读《新民说 容忍即自由——胡适的政治思想历程》,我仿佛置身于上世纪的中国,与胡适先生一同经历着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将胡适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在面对复杂现实时所经历的挣扎、困惑与抉择。我尤为关注书中对胡适“容忍”思想的剖析。在那个充斥着激进思潮和分裂力量的年代,他为何会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本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它不是鼓励人们麻木不仁,而是提倡一种基于理性、尊重差异的对话方式,以避免社会陷入更大的混乱。我看到了胡适如何从一个理想主义者,逐渐转向一个更加注重实际、更加懂得权衡的政治思想家。他对民主制度的构建,对宪政理想的追求,都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与他对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深刻洞察紧密相连。书中对胡适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清晰而富有逻辑,让我能够理解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判断和选择。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胡适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生动写照,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读罢这部关于胡适政治思想历程的书,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个在历史洪流中踽踽独行的身影,以及他那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深刻辩论。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以一种近乎文学的笔触,将胡适从一位青年才俊成长为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思想家的历程娓娓道来。我惊讶地发现,胡适的政治思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审视与挑战。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所倡导的“容忍”并非是对强权的屈服,而是一种对理性、对和平、对文明发展的执着追求。书中对胡适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描绘,让我深感共鸣。他并非不渴望自由,而是深知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容忍作为前提,所谓的自由便可能沦为乌有。他对民主的构想,对宪政的期盼,都贯穿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多元观点的包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胡适思想转变的细致梳理,他如何从一个激进的改革者,逐渐走向一个更加温和、更加注重渐进式变革的倡导者。这其中既有时代环境的影响,也有他个人深刻的哲学思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胡适,一个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探索前路的思想巨人。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近代中国思想史的窗户,看到了胡适先生那颗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跳动、思考的心。我一直对“容忍即自由”这句话颇感好奇,总觉得它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的道理。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详尽地描绘了胡适先生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让我看到了他如何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个深思熟虑的思想巨匠。我尤其关注书中对胡适“容忍”思想的解读,它并非简单的随波逐流,而是为了避免社会分裂、维护理性对话而提出的重要主张。他深知,没有包容的土壤,自由的种子便难以生根发芽。书中对胡适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深刻分析,让我更加理解他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他并非不追求自由,而是选择了更为艰难却也更为稳健的道路。他对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的坚持,贯穿了他整个政治思想的历程,让我对他的智慧和勇气深感钦佩。
评分在慢慢看看!!!!!
评分高品质图书,内容新颖专业性强,写的真好
评分好
评分纸质太差了。失望。
评分除了纸有些粗糙,别的都好!
评分在慢慢看看!!!!!
评分纸质太差了。失望。
评分好
评分父亲早就看对的图书,一直等降价,终于抢到了…书很好,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