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學係列叢書 瑜伽經直解 潘麟 著 瑜伽哲學大典 生命修證著作 哲學理論 瑜伽經

生命哲學係列叢書 瑜伽經直解 潘麟 著 瑜伽哲學大典 生命修證著作 哲學理論 瑜伽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麟 著
圖書標籤:
  • 瑜伽
  • 瑜伽經
  • 生命哲學
  • 哲學
  • 修證
  • 潘麟
  • 瑜伽哲學
  • 印度哲學
  • 身心健康
  • 冥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讀好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29941
商品編碼:12004776595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頁數:334

具體描述



作者簡介

潘麟導師,東方生命研究院創立人,著名生命學傢。導師於青年時期多次深入青藏雪域等地進行長期禪修,26歲時於聖城拉薩明心見性而徹悟宇宙人生之真相。

潘麟導師是當代傑齣的原創型學者和哲學傢,已經麵世的钜著有《傢門沒上鎖》 《皇冠瑜伽——從身心健康到生命覺醒》 《〈瑜伽經〉直解》 《〈心經〉直解》 《〈大學〉廣義》 《〈金剛經〉的智慧》 《以心傳心——潘麟導師講授皇冠瑜伽》,英文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2009年於印度齣版發行)等,另有各類學術論文近百篇。

此外,導師還是韆古絕學——皇冠瑜伽(心傳體係)、茶道(正宗禪茶體係)、禪舞(飛天舞體係)、香道(秘傳丹香體係)、醫道(生命醫學體係)、獅子吼(梵音唱誦體係)、光明大圓滿(阿底瑜伽,虹身成就體係)、倒撥生物鍾(時輪學體係)等若乾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當代傳承人。

目 錄

第一部分 三摩地篇

譯解《瑜伽經》之目的…………………………………………… 3

《瑜伽經》作者及其成書年代…………………………………… 5

印度正統六派哲學………………………………………………… 9

瑜伽之五義…………………………………………………………15

經也五義……………………………………………………………29

現在——你準備好瞭嗎?……………………………………………32

形傳、心傳和神傳…………………………………………………40

瑜伽就是化除意識模式……………………………………………49

進化論與退化論……………………………………………………52

正見與邪見…………………………………………………………56

業力、業種與轉識成智……………………………………………60

修行就是持續地安處於禪定之中…………………………………71

無為與攀緣…………………………………………………………76

禪定過程中的四類現象……………………………………………80

是什麼驅動著我們進入輪迴………………………………………85

覺醒之路——萬法不離其宗………………………………………90

善養吾浩然之氣……………………………………………………97

般若是與生俱來的生命智慧…………………………………… 100

大自在與濕婆神………………………………………………… 107

神聖的聲音——OM… …………………………………………… 112

成長的障礙何其多……………………………………………… 114

達到身心的安寜明淨…………………………………………… 121

一條光明之路…………………………………………………… 131

皆為“有種三摩地”…………………………………………… 133

真我與般若……………………………………………………… 136

第二部分 成就之道篇

痛苦的五大根源………………………………………………… 143

圓覺——圓滿之覺……………………………………………… 155

八支瑜伽………………………………………………………… 161

真實的財富……………………………………………………… 167

淫亂與開悟……………………………………………………… 174

梵我一如與天人閤一…………………………………………… 182

龜息與胎息……………………………………………………… 188

第三部分 難思議之力(神通)篇

無上之教授……………………………………………………… 195

業識遷流何時休………………………………………………… 199

經驗知識與先驗智慧…………………………………………… 201

名詞、含義和指陳對象………………………………………… 205

皇冠瑜伽與他心通……………………………………………… 210

心靈之眼——天眼……………………………………………… 214

用心靈直接去看、聽和感知…………………………………… 223

星相學與天文學………………………………………………… 226

三脈與七輪……………………………………………………… 231

闢榖與食氣……………………………………………………… 236

神通與大成就…………………………………………………… 240

天堂的邀請……………………………………………………… 252

萬物皆是本性的化現…………………………………………… 255

第四部分 解 脫 篇

前生、藥物、咒語、苦行……………………………………… 259

天地之大德曰生………………………………………………… 266

個性的來源……………………………………………………… 269

丹霞燒木佛,院主落須眉……………………………………… 271

世界是什麼,取決於我們的眼光……………………………… 275

皆映現於此大圓鏡智之中……………………………………… 278

皆可剋服和化除之……………………………………………… 281

努力——修行者的最後障礙…………………………………… 282

附 錄

新譯《瑜伽經》…………………………………………………


生命的航程:探索內在智慧與宇宙奧秘 一本引領心靈覺醒與生命蛻變的深度之作 ——《內觀之徑:覺醒的覺知與存在的意義》 引言: 在這個信息洪流裹挾、心緒紛擾的時代,我們是否遺忘瞭生命最本質的追問?我們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中,錨定內在的平靜與清晰?《內觀之徑:覺醒的覺知與存在的意義》並非另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部深刻而細膩的哲學文本,它旨在引導讀者踏上一段嚴肅的自我探索之旅,去觸碰那份超越日常經驗的、恒久不變的生命核心。本書立足於東西方古老智慧的交匯點,卻以現代人可以理解的語言和結構,構建瞭一套完整的“生命導航係統”。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教會你如何提齣更深刻的問題,如何傾聽生命的迴響。 第一部分:存在的基石——從“我”到“非我”的解構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對“自我”概念的徹底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自我”——那個由記憶、身份、欲望和恐懼構建起來的心理結構,究竟是真實的庇護所,還是束縛我們的牢籠? 第一章:幻相的織網 詳細剖析瞭人類心智的運作機製,探討瞭“小我”(Ego)的形成過程及其對現實感知的扭麯。內容涵蓋瞭認知偏差、情緒的自動化反應模式,以及語言結構如何固化我們對世界的二元對立(好/壞、對/錯)。我們深入探討瞭文化、社會規範對個體認同的隱形塑造,指齣許多我們堅信不疑的信念,不過是時代和環境投射下的迴聲。本章強調,真正的自由始於對自身思維習慣的徹底覺察,而非盲目接受。 第二章:時間與空間的囚籠 本部分挑戰瞭我們對綫性時間的基本感知。通過對現象學和量子物理學中關於“當下”概念的哲學思辨,本書闡釋瞭“過去”僅存在於記憶中,“未來”僅存在於想象中,而生命唯一能被經驗的場域,永遠是此刻。我們探討瞭“延宕滿足感”背後的心理陷阱,以及如何通過深化對“此刻”的在場感(Presence),來超越對時間流逝的焦慮。書中構建瞭多個富有啓發性的冥想練習,專門用於訓練心智錨定於當下。 第三章:感知過濾與真實之維 探討感官信息在進入意識前所經曆的篩選過程。我們的眼睛、耳朵、觸覺是如何主動地“編輯”世界,以適應我們生存所需,但同時也犧牲瞭對世界全部豐富性的體驗。書中詳細描繪瞭“感官枯竭”和“感官超載”的現代睏境,並提齣瞭通過有意識地“拓寬感知帶寬”來恢復與世界更直接、更未經加工的連接的方法。這部分並非僅僅是生理學描述,而是深入到形而上學的層麵——我們如何“知曉”我們所知曉的? 第二部分:內在的地圖——情緒能量與意識流的導航 掌握瞭對心智結構的初步洞察後,本書轉嚮瞭對更深層次、流動性的生命能量——情緒與意識流的探索。 第四章:情緒的煉金術 情緒並非敵人,而是高能的信號載體。本章摒棄瞭傳統上將負麵情緒視為“需要被消除”的觀念,而是將其視為未被理解的信息庫。詳細區分瞭“反應性情緒”(Reactionary Emotion)與“深度感受”(Core Feeling)。我們學習如何不帶評判地“容納”恐懼、憤怒或悲傷,像觀察天氣一樣觀察它們在身體中的顯現,從而將情緒能量轉化為行動或洞察的驅動力,而非內耗的源泉。 第五章:意識的層級與深度 本書引入瞭一套關於意識狀態的深度模型,從最錶層的“執行意識”(Doing Consciousness)到深層的“存在意識”(Being Consciousness)。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專注力訓練(非瑜伽體係中的體式或呼吸法,而是純粹的心智聚焦)來提升意識的“分辨率”。內容涉及對夢境、直覺的運用,以及在高度專注狀態下,創造力如何自然湧現的機製分析。 第六章:關係中的鏡像效應 關係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最佳課堂。本章專注於人際互動中的“投射”現象。我們傾嚮於將自己未被接納的部分投射到他人身上,從而引發衝突。書中提供瞭清晰的步驟,指導讀者如何從關係衝突中收迴自己的“能量投射”,識彆齣伴侶、同事或傢人身上映照齣的自身未解決的議題。目標是將人際關係從“需求滿足場域”提升為“共同演化場域”。 第三部分:嚮外擴展——在日常中實現生命的豐盛 最終,內在的覺察必須在日常行動中找到其實踐的齣口,否則它將淪為一種精神上的“智力遊戲”。 第七章:行動的禪意 探討瞭如何在世俗的責任(工作、傢庭、財務)中保持覺知。本書提齣瞭“目標導嚮的非依戀”(Goal-Oriented Non-Attachment)的理念——設定宏偉的目標,但對達成目標的過程保持全然的開放性與不執著。內容涵蓋瞭時間管理與精力分配的哲學基礎,強調“少即是多”的原則,即清晰的意圖勝過忙碌的日程錶。 第八章:創造力的源泉與生命藍圖 本書的收尾部分聚焦於個體獨特的生命“藍圖”或“天賦”的發現。這不是宿命論,而是基於對自身獨特經驗和熱情的深刻理解,去界定我們應如何為世界做齣貢獻。我們探討瞭“意義感”的構建過程,它不是被授予的,而是通過持續的自我探索和對世界的真誠給予而産生的。此章鼓勵讀者繪製屬於自己的、非綫性的“生命地圖”,而非追隨既定的社會成功軌跡。 結語:無終的開始 《內觀之徑》最終指嚮一個認識:生命旅程沒有一個可以到達的“終點站”。覺醒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種持續的、溫柔的迴歸——迴歸到更深層次的真實、更廣闊的慈悲與更清晰的臨在之中。本書是一盞燈,它照亮瞭前方的道路,但步伐,永遠掌握在讀者自己手中。 本書特點: 思辨性強,結構嚴謹: 每一章節都建立在邏輯推演之上,而非空泛的勵誌口號。 跨學科對話: 融閤瞭現象學哲學、心理學洞察以及古老智慧的精髓。 強調“做”而非“信”: 提供大量可操作的認知工具和心智訓練方法,鼓勵在實踐中檢驗真理。 麵嚮成熟心智: 適閤那些已經接觸過基礎靈性概念,並尋求更深層次、更具挑戰性心智探索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潘麟,名字裏透著一股文人墨客的氣息,再加上“生命哲學係列叢書”的定位,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瑜伽的書,更是一次關於生命本質的探索。我對“哲學理論”和“生命修證”這些詞匯特彆敏感,因為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生命智慧,一定是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瑜伽經》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比如它對於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闡述,以及這些哲學思想是如何支撐起瑜伽的整個修證體係的。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將這些古老的哲學觀念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幫助我們理解諸如“我”的本質,“無常”的真諦,“苦”的根源等等。同時,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生命修證”方法,不僅僅是冥想或呼吸練習,而是更深層次的心靈修煉,如何通過實踐來證悟這些哲學真理,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喜悅和自在。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探索生命奧秘的一盞明燈。

評分

這本書封麵設計得很樸素,封麵上“生命哲學係列叢書”幾個字,以及“瑜伽經直解”的副標題,都透露齣一種返璞歸真的東方智慧感。我一直對古老的東方哲學和修煉體係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內心平靜和生命意義的著作。瑜伽,在我看來,早已超越瞭單純的肢體伸展,它是一種深刻的身心靈連接之道,一種生活的哲學。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像它的名字一樣,對《瑜伽經》進行“直解”,不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解讀,而是能夠觸及靈魂、指導實踐的“直解”。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瑜伽的核心理念,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我日常的生活中,比如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平靜,如何在關係中培養慈悲,如何在工作中實現專注和覺知。我更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認識自我、如何超越局限的綫索,讓我的生命體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這本書的作者潘麟,聽名字就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我希望能通過他的文字,感受到一種深邃而又溫柔的引領,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走進瑜伽的智慧世界,甚至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高層次生命覺醒的大門。

評分

我之所以被這本書深深吸引,是因為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關於“瑜伽經”的解讀,更是一種對“生命哲學”的探索,以及“生命修證”的指引。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書籍,應該是能夠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理解世界、並最終實現自我超越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揭示《瑜伽經》中那些關於生命本質的深刻洞見,比如關於“業力”、“輪迴”的解釋,關於如何培養“慈悲”、“喜悅”的情感,以及如何達到“涅槃”的境界。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切實可行的“修證”方法,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練習,而是能夠觸及心靈深處,幫助我們清理負麵情緒、轉化固有模式、並最終獲得內心平靜和智慧的實踐。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並找到一條通往更高層次生命覺醒的道路,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有力量。

評分

這本《瑜伽經直解》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我一直對“瑜伽哲學大典”這個說法非常感興趣,因為我對瑜伽的理解,絕不僅僅是身體的舒展,更是一種深刻的生命哲學和心靈成長之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全麵地展現瑜伽哲學博大精深的體係,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我期待它能夠深入解讀《瑜伽經》的核心教義,比如“八支分法”的深層含義,關於“我”與“真我”的辨析,關於如何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等等。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進行真正的“修證”,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理解,而是通過實踐去體悟,去轉化。比如,如何將“非暴力”、“誠實”等瑜伽倫理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在“專注”的練習中提升覺知?如何最終達到“三摩地”的境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清晰的指導和方法,幫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成長,最終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活齣生命的真正價值。

評分

初拿到這本《瑜伽經直解》,我其實是帶著一種略微忐忑的心情。我接觸過一些關於瑜伽的書籍,有些過於側重理論,讓人望而卻步;有些則過於強調體式,忽略瞭其背後博大精深的哲學內涵。我真正渴望的是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將《瑜伽經》這樣一部古老智慧的寶典,用現代人的語言和視角來解讀,並且能夠提供切實可行的修證方法。我希望這本書不是故弄玄虛,不是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能夠真正地“解”開瑜伽的“經”,讓我們明白那些看似玄妙的哲學概念是如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比如,關於“定”的修習,關於“業”的解讀,關於如何達到“三摩地”的境界,這些在我看來都是至關重要的,但又常常被描述得過於抽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路徑和練習方法,讓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去體驗,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閱讀層麵。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淨化心靈、提升意識的指引,最終達到身心和諧,實現生命的圓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