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下 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弹性力学(下 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芝纶 著
图书标签:
  • 弹性力学
  • 材料力学
  • 固体力学
  • 工程力学
  • 高等教育
  • 本科教材
  • 第五版
  • 规划教材
  • 力学
  • 结构力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47897
版次:5
商品编码:120091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9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弹性力学(下 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数学弹性力学部分,内容包括:绪论、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直角坐标解答、坐标解答、复变函数解答,温度应力的平面问题、平面问题的差分解;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解答,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能量原理与变分法、弹性波的传播。下册为应用弹性力学部分,内容包括: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及其经典解法、差分解法、变分解法及薄板的振动、稳定、各向异性、大挠度问题;壳体的一般理论以及柱壳、旋转壳、扁壳。《弹性力学(下 第5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力学、土建、水利、机械、航空航天等专业弹性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应用。

作者简介

  徐芝纶(1911—1999),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35年赴美留学。先后获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全面抗目战争开始后,他放弃在美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开始了他60余年的教育生涯,直到80周岁那年才离开讲台。

目录

第十三章 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及其经典解法
13-1 有关概念及计算假定
13-2 弹性曲面的微分方程
13-3 薄板横截面上的内力及应力
13-4 边界条件。扭矩的等效剪力
13-5 简单例题
13-6 简支边矩形薄板的纳维解法
13-7 矩形薄板的莱维解法及一般解法
13-8 圆形薄板的弯曲
13-9 圆形薄板的轴对称弯曲
13-10 轴对称弯曲问题的实例
13-11 圆形薄板在静水压力下的弯曲
13-12 变厚度矩形薄板
13-13 变厚度圆形薄板
13-14 文克勒地基上的基础板
13-15 薄板的温度应力

第十四章 用差分法及变分法解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
14-1 差分公式。内力及反力的差分表示
14-2 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14-3 差分法例题
14-4 差分法中对若干问题的处理
14-5 里茨法的应用
14-6 里茨法应用举例
14-7 伽辽金法的应用
14-8 伽辽金法应用举例
14-9 主应力与主弯矩

第十五章 薄板的振动问题
15-1 薄板的自由振动
15-2 四边简支的矩形薄板的自由振动
15-3 两对边简支的矩形薄板的自由振动
15-4 圆形薄板的自由振动
15-5 用差分法求自然频率
15-6 用能量法求自然频率
15-7 用能量法求自然频率举例
15-8 薄板的受迫振动

第十六章 薄板的稳定问题
16-1 薄板受纵横荷载的共同作用
16-2 薄板的压曲
16-3 四边简支的矩形薄板在均布压力下的压曲
16-4 两对边简支的矩形薄板在均布压力下的压曲
16-5 圆形薄板的压曲
16-6 用差分法求临界荷载
16-7 用能量法求临界荷载
16-8 用能量法求临界荷载举例

第十七章 各向异性板
17-1 各向异性体的物理方程
17-2 各向异性板的平面应力问题
17-3 各向异性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
17-4 构造上正交各向异性的薄板
17-5 小挠度弯曲问题的经典解法
17-6 用差分法解小挠度弯曲问题
17-7 用变分法解小挠度弯曲问题
17-8 压曲问题及振动问题

第十八章 薄板的大挠度弯曲问题
18-1 基本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18-2 无限长薄板的大挠度弯曲
18-3 变分法的应用
18-4 圆板的轴对称问题
18-5 用摄动法解圆板的轴对称问题
18-6 用变分法解圆板的轴对称问题

第十九章 壳体的一般理论
19-1 曲线坐标与正交曲线坐标
19-2 正交曲线坐标中的弹性力学几何方程
19-3 关于壳体的一些概念
19-4 壳体的正交曲线坐标
19-5 壳体的几何方程
19-6 壳体的内力及物理方程
19-7 壳体的平衡微分方程
19-8 壳体的边界条件
19-9 薄壳的无矩理论

第二十章 柱壳
20-1 柱壳的无矩理论
20-2 容器柱壳的无矩计算
20-3 顶盖柱壳的无矩计算
20-4 弯曲问题的基本微分方程
20-5 圆柱壳在法向荷载下的弯曲
20-6 轴对称弯曲问题
20-7 轴对称弯曲问题的简化解答
20-8 容器柱壳的简化计算
20一9 圆柱壳在任意荷载下的弯曲
20一10 顶盖柱壳的三角级数解答
20一11 顶盖柱壳的半无矩理论及梁理论

第二十一章 旋转壳
21-1 中面的几何性质
21-2 旋转壳的无矩理论
21-3 轴对称问题的无矩计算
21-4 容器旋转壳的无矩计算
21-5 顶盖旋转壳的无矩计算
21-6 非轴对称问题的无矩计算
21-7 球壳的轴对称弯曲
21-8 球壳轴对称弯曲问题的简化解答
21-9 球壳的简化计算

第二十二章 扁壳
22-1 中面的几何性质
22-2 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22-3 无矩计算。重三角级数解答
22-4 无矩计算。单三角级数解答
22-5 静水压力作用下的无矩内力
22-6 合理中面
22-7 用混合法解弯曲问题
22-8 混合解函数的引用。级数解答
22-9 等曲率扁壳的计算
22-10 等曲率扁壳的简化计算
22一11 等曲率扁壳受均布荷载时的简化计算
内容索引
人民对照表
精选力学领域权威著作推荐:探索结构稳定性的深度之旅 本推荐书单精选了多本在力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广受好评的经典教材与前沿专著,旨在为工科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与参考框架。这些书籍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复杂工程应用的多个层面,着重于培养读者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 1. 结构动力学基础与高级应用 《结构动力学》(Structural Dynamics) 作者:[知名学者A,例如:J. P. Clough 或 R. W. Clough 等][可替换为实际作者] 简介: 本书是结构动力学领域公认的经典教材,其内容组织逻辑严密,从最基本的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入手,逐步过渡到多自由度系统的离散化模型、模态分析、响应谱方法以及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作者以清晰的数学推导和丰富的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深刻阐述了结构在时变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机理。 本书的亮点在于其对数值计算方法的详尽介绍,特别是有限元方法在动力学问题求解中的应用。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还深入探讨了随机振动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的基础概念。书中配有大量的习题,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运用现代计算工具解决复杂动态问题的能力。对于从事桥梁、高层建筑、航空航天结构抗震设计的人员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它强调了从物理意义理解数学模型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停留在公式的堆砌。 --- 2. 理论力学与分析力学进阶 《分析力学》(Analytical Mechanics) 作者:[知名学者B,例如:J. R. Taylor 或 L. D. Landau][可替换为实际作者] 简介: 本书超越了牛顿定律的范畴,全面介绍了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这两大分析力学体系。它将系统地引导读者从约束系统、广义坐标出发,推导出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并最终建立起哈密顿正则方程。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深刻揭示。它不仅是工程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理论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对变分原理的详细阐述,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力学守恒定律的本质。书中对经典力学与电磁学、量子力学之间的联系也进行了探讨,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对于希望从事理论建模、控制理论或精密仪器设计的研究者来说,掌握分析力学的框架至关重要。书中的几何学基础和张量表示法也为后续学习连续介质力学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 3. 固体力学前沿与材料行为建模 《固体力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Solid Mechanics) 作者:[知名学者C,例如:Y. C. Fung 或 L. E. Goodman][可替换为实际作者] 简介: 本书专注于描述固体材料在应力与应变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它系统地介绍了描述连续介质的基础概念,包括应力张量、应变张量、本构关系(如线弹性、粘弹性)的建立与应用。 不同于偏重于结构分析的教材,本书更侧重于材料层面的微观力学行为与宏观力学响应的联系。它详尽地讨论了平面应力、平面应变问题的求解方法,并引入了莫尔圆等图形化工具来辅助理解复杂应力状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屈服准则和失效理论的介绍,为材料选择和结构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通过大量的截面分析和能量方法(如虚功原理),强化了读者对力学基本原理的掌握。这是一本衔接基础材料力学与高级弹塑性理论的优秀桥梁书。 --- 4. 材料的本构关系与非线性问题 《高级材料本构理论》(Advanced Constitutive Modeling of Materials) 作者:[知名学者D,例如:K. H. Holzapfel 或 J. C. Simo][可替换为实际作者] 简介: 随着工程结构向极端环境和高性能材料方向发展,传统的线性本构关系已无法满足需求。本书聚焦于描述材料在复杂荷载历史和环境条件下的非线性响应,是研究现代计算力学(如FEA)的必备参考书。 全书围绕张量分析和微分几何,系统地构建了粘塑性、超弹性、蠕变等非线性本构模型。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推导这些模型,并强调了在数值模拟中实现这些模型(如子迭代方法、隐式积分方案)的关键技术。书中对于不可压缩材料的应力更新算法和对损伤力学的初步探讨,展现了其前沿性。本书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张量分析基础,是为研究生及专业工程师量身定制的深度读物,旨在解决如高分子材料、岩土工程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的力学建模难题。 --- 5. 结构稳定性理论与屈曲分析 《结构稳定性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作者:[知名学者E,例如:V. V. Bolotin 或 S. P. Chaterjee][可替换为实际作者] 简介: 本书集中探讨了结构在受压或受其他载荷作用下可能失稳的临界状态。它系统地回顾了欧拉屈曲理论,并将其扩展到更复杂的工程情境。内容覆盖了细长杆件的经典屈曲、梁柱的侧向扭转屈曲、板壳的失稳问题,以及更重要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初始几何缺陷、材料非线性对结构承载力影响的深入分析。作者运用能量法、摄动法等数学工具,详细推导了临界载荷的计算公式,并着重分析了各种约束条件下结构的稳定性裕度。书中对二次理论屈曲的讨论,为理解实际工程中结构为何在理论屈曲荷载以下就发生破坏提供了关键的理论解释。对于从事超高层建筑、压力容器设计以及轻质结构设计的工程师而言,掌握结构稳定性理论是确保设计安全的关键。 --- 总结: 这五本推荐书籍共同构成了一个从基础分析力学到高级非线性本构理论,再到动力学与稳定性分析的完整学习路径。它们代表了当前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和经典方法,是深度学习和工程实践中可靠的理论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挑战”。每一页都像是在和我玩一场智力闯关游戏。它的优点在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出色,覆盖了弹性力学下册几乎所有的核心内容,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到各种边界值问题的求解方法,再到一些高级的应用,都讲解得十分细致。但是,也正是这份细致,使得阅读门槛显得异常高。我尝试过带着笔记本来阅读,以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但常常是刚记下几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笔记纸很快就写满了。更让人头疼的是,很多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显而╦(dòng)然的,需要读者自己去建立起思维的桥梁。我常常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比如网络上的教学视频或者相关的研究论文,才能勉强将书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并且希望深入研究弹性力学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但对于初学者,可能需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并且有强大的自学能力和坚定的毅力。

评分

这本《弹性力学(下 第5版)》简直是理论学习的“黑洞”,一旦陷进去,感觉时间都静止了。刚开始翻阅的时候,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符号给镇住了,脑子里仿佛有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部分,需要反复推敲,结合图示才能勉强理解。说实话,这本书的逻辑链条非常严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图书馆,对着书本苦思冥想,好不容易弄懂了一个概念,转眼又被下一个更复杂的推导打得措手不及。有时候,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学这个,甚至想过是不是应该换一本更“友好”的书。但是,每次克服了一个难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又会让人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发现,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一步步拆解。这本书真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厚积薄发”的含义,虽然过程痛苦,但收获的知识体系却异常牢固。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迷失感”。书中的内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有其必然性。然而,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很多时候理解起来就像在迷宫里行走。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时,我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弄清楚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原理。我曾经尝试过按照书本的顺序一步一步学习,但很快就发现,如果基础不够扎实,后面的内容就会变得难以理解。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库,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理论信息,但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则需要读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我常常在阅读完一个章节后,会感觉自己好像懂了,但当我试图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却又会发现自己漏洞百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但对于如何在这个框架内自由翱翔,则需要读者自己去探索和实践。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感”。打开它,感觉就像面对着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而我却像一个站在沙滩上的小孩子,只能捡拾一些零散的贝壳。书中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从最基础的连续介质假设,到高级的非线性弹性理论,基本上涵盖了弹性力学的主要分支。它的深度和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对于我而言,消化起来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常常在阅读一些章节时,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很多前置的数学和物理概念需要重新复习,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我尝试过在阅读时做大量的标注和笔记,希望能够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笔记比书本本身还要厚。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需要反复研读,用心揣摩,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对于想要在弹性力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它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但对于只想了解基础知识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厚重”。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知识的厚重感。我抱着学习的心态翻开,但很快就被其中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数学推导所淹没。书中的内容组织方式,更像是一种严谨的学术论证,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前面一系列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上。这对于我这样习惯于碎片化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曾经尝试着每天阅读几页,但往往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背景知识。那些关于张量分析、微分方程、傅里叶变换的推导,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天书。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掌握这些知识。这本书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虽然风景壮丽,但攀登过程却异常艰辛。我发现,仅仅是被动地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主动地去思考,去联系,去实践,才能真正地将书中的知识内化。

评分

发货速度很快,也是正版图书。

评分

产品质量不错,速度也很快,给个赞

评分

正版图书,就是纸质发票不能列明细。

评分

好书,好书

评分

京东品质,值得信赖,赞一个

评分

比较好的一次购物

评分

质量不错,继续支持京东自营商品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ddddddddddddddd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