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

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建堂 著
图书标签:
  • 汉字
  • 正音
  • 字典
  • 规范汉字
  • 普通话
  • 语音
  • 汉字学习
  • 语文
  • 工具书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60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5920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984
字数:1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小学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
  本书是一部有关汉字正音的专门字典,篇幅中等规模,在汉语词典系列中尚不多见。其特点有二:1.在注音、辨音上不嫌其详,对多音字各音的源流、误音的原由、正音的依据都有详尽介绍;2.依据传统的右文说,全书编排基本上依汉字声旁把所收录的14200个单字、字头和部件共组分成1120个部件组,这在汉语词典中也不多见,多为作者的研究所得。

内容简介

  ⒈ 收字求全,一表十典

  本书考察、收录了一表〔即《通用规范汉字表》、十典的9600多个单字。“十典”指第10、11版及原版《新华字典》,第5、6版及原版《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第1、2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读音规范词典》。

  ⒉ 编排求新,部件分组

  本典采用按同一表声部件的组合方式,把所收的单字和部件,共组合划分成1133个组,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汉字读音。

  ⒊ 音变求源,知所以然

  对于读音变化或被规范的读音,找到其来龙去脉,使读者音变注重求来源,纠误知其所以然。

  ⒋ 正音求真,规范标准

  不同的工具书对同一字注音常有不同,让读者无所适从。本书对有异读的字,仔细斟酌,尽量选择理据较充足应用较广泛的。对于容易误读的字,努力显示出其字具体是因受“音、形、义”中的哪种因素影响而容易出现的误读。

作者简介

  王建堂,男,1943年生,河北省迁安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编写者之一;其独著有6部:①《字音辨正》(1988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②《新变字音辑录》(1994年语文出版社出版);③《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指南》(1998年1月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④《初中语文学习指南》(2002年2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⑤《新编字音辨正》和⑥《现代汉语多音词例释》(2009年6月华文出版社出版)。合著8本。发表论文51篇,香港11篇。

目录

前言……………………………………………………1

凡例……………………………………………………1

分部索引…………………………………………1-43

(一)部领字表……………………………………1

(二)索引…………………………………………9

正文………………………………………………1-828

附录………………………………………………829

什么是多音词……………………………………829

汉语拼音方案……………………………………834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834

笔画索引………………………………………863

精彩书摘

  发㈠〔發〕fā ① 动 发出~货︱收~邮件。② 动 发射~炮︱百~百中。③ 动 发生~病︱一触即~。④ 动 显现~黄︱被子~潮。⑤ 动 感到~晕︱腿脚~麻。⑥ 动 表达~表︱~言表态。⑦ 动 打开~掘︱开~能源。⑧ 动 启程出~︱朝~夕至。⑨ 量 颗,用于枪弹、炮弹两~子弹︱上千~炮弹。⑩ 名 姓。  ㈡〔髮〕fà 名 ①头发理~︱脱~︱结~︱令人~指。②姓。  ※易误读的带“发”〔“fà(法去)”音〕字的词语还有:~辫︱~带︱~髻︱~廊︱~套︱~网︱~油︱~卡(都与“头发”有关)。  【说明】“发〔髮〕”的“㈡fà(法去)”音,在原《四角词典》和原《国音字典》中,音义均为“fǎ(法上)①头发的发理~︱怒~冲冠。②姓”。  【正音】1.“发”的“㈡fà(法去)”音,在《通规字典》和《通规手册》中,均只有“fà(法去)”的读音,均无“fǎ(法上)”的读音。2.“发”在用于“㈡fà(法去)”音所表示的意义时,不要误读作“㈠fā(法阴)”。3.“发”在《审音表》中审定了“fà(法去)理~ 脱~ 结~”的读音。  拨〔撥〕bō ① 动 用手指或棍棒等使移动~门︱往一边~土◇~冗︱~云见日。② 动 用手指或工具弹动弹(tán)~︱~动琴弦。③ 动 分给;调配分~︱调~物资。④ 动 掉转~转︱~头便往回走。⑤ 量 用于分批的人或物参观去了一~人︱送来两~救灾物资。⑥ 名 姓。  【正音】“拨”不要误读作“bá(拔阳)”或“bē(拨割切)”。  袯〔襏〕bó [袯襫]bóshì 名 古时指蓑衣之类。  【正音】“袯”不要误读作“fā(发阴)”或“bé(拨阁切)”。  废〔廢〕[癈]fèi ① 动〈文〉(房屋等)倾倒;坍塌四极~,九州裂。② 动 覆灭王朝兴~。③ 动 废止;停止~除︱半途而~。④ 形 多余的;无用的~话︱~物~品。⑤ 形 衰败;衰颓~墟︱颓~。⑥ 形 肢体伤残残~︱~疾。⑦ 名 失去原有效用的东西~纸︱修旧利~。⑧ 名 姓。  泼〔潑〕pō ① 动 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四散洒开~水︱~墨。② 形 蛮不讲理~妇︱~皮。③ 形〈方〉勇猛,有魄力~辣︱年轻人干得真~。④ 名 姓。  【正音】“泼”不要误读作“pē(坡遮切)”。  〔鏺〕pō〈文〉① 名 古代一种两面有刃的长柄镰刀。② 动 用镰刀割(草、谷物等)春~草棘。  【正音】“”不要误读作“fā(发阴)”或“bē(拨割切)”。  酦㈠〔醱〕fā [酦酵]fājiào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发酵”。  ㈡〔醱〕pō 动〈文〉重(chónɡ)酿酒~醅(重新酿制未加过滤的酒)。  【说明】“酦〔醱〕”在原《四角词典》和原《国音字典》中,音义均为“pò(破去)①酒再酿。②酦酵,亦称发酵”。  【正音】1.“酦”在《通规手册》和《汉语大字典》中,读音均为“㈠fā(发阴);㈡pō(泼阴)”,二音所表示的意义也有了如上明确的分工;均无“pò(破去)”的读音。2.“酦”在用于“㈡pō(泼阴)”音所表示的意义时,不要误读作“㈠fā(发阴)”。  ……
《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字正腔圆,音准义明,中华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汉字作为独特的表意符号,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思想精华。从甲骨文的古朴线条,到如今通用的规范汉字,每一个方块字都凝聚着智慧的光芒。然而,汉字的数量庞大,读音复杂,形近字、音近字层出不穷,给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当文字从书面走向口语,从书斋走向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如何确保发音的准确、标准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正是应运而生,为中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实践,提供了坚实而权威的保障。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字典,它更是一部关于汉字正音的百科全书,是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实践指南。它深入浅出地梳理了通用规范汉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准确读音,力求弥合口语表达与书面文字之间的潜在差异,消除因地方口音、习惯读法或教学误区而产生的语音偏差。对于每一个收录的汉字,本书都倾注了编纂者的心血,从字源、字义的简要梳理,到最核心的正音标注,再到形近字的辨析、易错音的提醒,层层递进,力求让读者对汉字的发音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 字斟句酌,溯源正音: 《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的编纂,遵循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最新规范,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础,全面收录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广泛使用的汉字。其核心价值在于“正音”,即提供权威、科学、符合国家标准的读音。不同于一些仅提供注音的字典,本书在注音之外,更加侧重于对易读错、易读音的字进行特别标注和解释。 例如,对于一些多音字,本书会根据不同的字义或词组,清晰地列出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读音,并辅以简单的例词或例句,帮助读者区分和记忆。书中会专门辟出章节或在字条中进行重点提示,例如“只”字在表示“仅仅”时读zhī,在表示“一个”时读zhǐ;“长”字在作姓氏或表示“长久”时读cháng,在表示“生长”或“领导者”时读zhǎng。这类细致的辨析,对于规范普通话的语音,消除模糊地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对于一些历史演变、音变规律较为复杂的字,本书也会进行简要的语音溯源。虽然篇幅有限,但编纂者会抓住关键的语音演变节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解释某个字为何会读作某个音,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解释方式,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语音规律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汉字的读音。 二、 字辨音析,细致入微: 形近字、音近字是汉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它们常常导致混淆,尤其是在口语交流中,容易造成误解。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其对形近字、音近字辨析的细致处理。 在字条的编排中,本书会主动将容易混淆的字进行关联,并提供清晰的辨析。例如,在解释“辨”字时,会将其与“辩”字进行对比,不仅在字形上进行提示,更重要的是在读音和字义上进行区分。“辨”多用于分辨、辨别,读biàn;而“辩”多用于辩论、辩护,也读biàn,但意义不同。本书会在此处明确指出,提醒读者注意字义与读音的配合。 对于音近字,本书更是下了功夫。例如,“的、地、得”三个字的读音虽然相同,但在用法上却截然不同。本书会在相关字条中,清晰地解释它们各自的用法,以及在口语中应该如何准确地使用,从而避免因语音相同而导致的用法错误。再比如,“作”、“做”的区分,看似简单,却常常被混用,本书会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规范,详细解释两者在具体使用中的差异,并提供例证。 书中还会专门设立“易读错字音提示”等栏目,集中罗列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读音误区的字,并给出正确的读音和简单的解释。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实践和语言交流中最具针对性的问题,本书的出现,直接解决了这些痛点,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三、 实用至上,服务大众: 《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的编纂,始终坚持实用至上的原则,旨在服务于社会大众的语言学习和实际应用。其目标读者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小学生: 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准确掌握汉字的读音是中文学习的基石。本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语音概念,为后续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教师是语言规范化的传播者。本书为教师提供了权威的参考,确保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传授标准的普通话语音,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 广大普通话学习者: 无论是母语者还是非母语学习者,在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上,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语音障碍,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广播、电视、新媒体从业人员: 语言的传播者,其发音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文化传承的准确性。本书是他们提升专业素养,避免出现口误的重要参考。 对语言文字有兴趣的读者: 对于热爱中华文化,希望深入了解汉字语音魅力的人们,本书同样能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乐趣。 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检索习惯和学习需求。除了按部首、笔画等传统检索方式外,一些重要的多音字、易错字,还会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方便读者集中学习和复习。字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读者提供最精准的语音信息。 四、 文化传承,时代使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根基。汉字的正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发音问题,它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个准确、规范的语音系统,能够确保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播,能够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能够让中华民族的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的编纂,体现了国家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普通话,提供了坚实的语音支撑。它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我们与古圣先贤对话的桥梁,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窗口。 拥有《通用规范汉字正音字典》,就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汉字语音宝库的金钥匙。它将陪伴您在学习汉语的道路上,拨开迷雾,字正腔圆,音准义明,让您的语言表达更加精准、流畅,有力地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是一部值得珍藏,更是值得随时翻阅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语言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收录词条的广度和深度上,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收录常用词汇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许多专业领域和一些正在演变的语言现象中。我特意去查阅了一些我平时认为非常冷僻或者带有地域色彩的词汇,令人惊喜的是,大部分都能找到准确的、经过反复考证的发音指南。这种对“全”和“真”的不懈追求,让它在众多市场上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多音字或特定语境下的发音变体时所提供的详尽说明,这远超出了简单地给出一个标准读音的范畴,而是深入到了语言学应用层面。这本字典的编纂团队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去追踪语言的脉络,保证了内容的鲜活与准确性,使得它成为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语言标尺。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性的读者,对工具书的检索效率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试着在不同的时间点、用不同的查询方式来检验这本书的便捷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部首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巧妙,即使对于那些部首不那么清晰的复杂汉字,也能通过合理的偏旁部首划分引导至正确位置,减少了无效的翻页。而且,字头的排列逻辑清晰流畅,当你快速扫过一个页面时,你的眼睛可以很自然地捕捉到目标词条,不会有那种“迷失在字海”的感觉。在紧急需要确认某个读音时,时间就是一切,而这本字典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做到了极致的速度体验。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在传统工具书中是难得一见的闪光点。

评分

这本字典的排版设计简直让人耳目一新,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和清晰的字体选择,让阅读体验直线上升。我通常对工具书的排版要求很高,因为长时间查阅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但这本书的内页设计非常讲究,每一条目的布局都松紧有度,不会让人感到拥挤。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读音标注,他们采用了非常直观的符号和配色方案,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业工具书的人也能迅速上手。而且,纸张的质感也相当棒,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可靠感,感觉像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而非单纯的工具书。装帧的工艺也无可挑剔,书脊的牢固程度看起来能经受住高频率的使用,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翻阅字典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总的来说,从拿起书本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匠心独运,这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是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开始。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沉稳而不失活力”。它没有那种老旧工具书的刻板印象,但其内容本身的严肃性却从未松懈。我留意到它在处理一些现代新兴词汇或网络语言中可能出现的规范发音时,态度既谨慎又开放,给出了清晰的建议性读音或使用范围的界定,体现了编纂者对时代发展的敏感度。这种与时俱进的编辑策略,确保了这本书不会很快变成“过时的”参考资料。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但又紧跟潮流的语言专家,总能以最恰当、最权威的方式为你解疑释惑。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汉语发音有严肃要求的人,因为它在“规范”与“实用”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对于一个对汉语音韵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工具书来系统梳理现代标准汉字的音韵体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读”,更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为什么这样读”的底层逻辑。那些关于声调归类、韵母归属的辅助说明,虽然是专业内容,但被组织得井井有条,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关于古代韵部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现象的对照分析,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语音演变的认知。对于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读者而言,它提供的背景知识远比单纯的查阅功能更有价值,让人在查找一个字音的同时,还能进行一次小型的语音学习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