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项华珍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电路
  • 逻辑设计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电子技术
  • 基础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电路分析
  • 数字系统
  • 逻辑电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5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562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与电气信息类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适应对象为高等工程本科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自动控制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有:逻辑代数、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双稳态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及实验。本书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偏重实践、便于自学。

目录

前言
第1章半导体器件基础1
1.1半导体1
1.1.1半导体及其特性1
1.1.2本征半导体2
1.1.3杂质半导体3
1.2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4
1.2.1PN结的形成4
1.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5
1.3半导体二极管6
1.3.1二极管的表示符号、外形及结构6
1.3.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6
1.3.3二极管的主要性能参数8
1.3.4二极管的等效模型10
1.4特殊二极管12
1.4.1稳压管12
1.4.2发光二极管13
1.4.3光敏二极管14
1.5二极管的应用示例14
1.5.1钳位电路14
1.5.2限幅电路15
1.5.3继电器驱动管保护电路15
1.6晶体管16
1.6.1晶体管的分类及结构16
1.6.2晶体管的工作原理16
1.6.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18
1.6.4晶体管的主要参数21
1.7场效应晶体管22
1.7.1结型场效应晶体管23
1.7.2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26
1.8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及特点30
1.8.1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30
1.8.2场效应晶体管的特点31
判一判32
选一选32
做一做33
第2章数字逻辑基础36
2.1数制和码制36
2.1.1几种常见的数制36
2.1.2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38
2.1.3二进制算术运算40
2.1.4带符号位数的表示方法与减法运算40
2.1.5二进制编码41
[TPMY.tif,+8mm。148mm〗〖1〗目录2.2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44
2.2.13种最基本的逻辑运算和门电路44
2.2.2复合逻辑运算(复合门)45
2.3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46
2.3.1由真值表求函数式和逻辑图46
2.3.2由函数表达式求真值表47
2.3.3已知逻辑图写逻辑表达式48
2.3.4由真值表画波形图48
2.3.5由波形图求函数的真值表48
2.4逻辑代数的公式和运算规则49
2.4.1基本公式49
2.4.2常用公式50
2.4.3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50
2.5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51
2.5.1逻辑函数表达式的标准形式和最简式含义51
2.5.2常用的公式法化简方法52
2.6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54
2.6.1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54
2.6.2逻辑函数的卡诺图表示55
2.6.3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57
2.6.4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59
判一判61
选一选62
做一做62
第3章集成门电路66
3.1晶体管反相器66
3.1.1晶体管的开关特性67
3.1.2晶体管反相器的工作原理67
3.1.3晶体管的开关时间68
3.1.4晶体管反相器的带负载能力69
3.2TTL集成反相器70
3.2.1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70
3.2.2TTL反相器的外特性及主要电气参数71
3.2.3其他类型的TTL门77
3.2.4TTL数字集成电路的各种系列81
3.2.5其他双极性集成电路84
3.3CMOS集成门电路84
3.3.1MOS管的开关特性84
3.3.2CMOS反相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85
3.3.3CMOS反相器的外特性及主要电气参数86
3.3.4其他类型的CMOS集成门电路89
3.4TTL和CMOS集成电路的使用及接口92
3.4.1两类数字集成门电路的使用92
3.4.2两类数字集成门电路的接口94
3.5门电路应用实例97
判一判98
选一选98
做一做99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104
4.1组合逻辑电路的描述104
4.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105
4.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107
4.4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集成器件111
4.4.1加法器111
4.4.2数值比较器113
4.4.3编码器116
4.4.4译码器119
4.4.5数据选择器126
4.5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集成器件的应用128
4.5.1利用译码器实现逻辑函数128
4.5.2利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130
4.6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133
判一判135
选一选135
做一做136
第5章双稳态触发器140
5.1基本RS触发器140
5.1.1电路结构140
5.1.2工作原理141
5.1.3特性表及动作特点142
5.2同步RS触发器143
5.2.1电路结构143
5.2.2工作原理143
5.2.3特性表、动作特点及特性方程144
5.3主从触发器145
5.3.1主从RS触发器145
5.3.2主从JK触发器146
5.4边沿触发器149
5.4.1边沿JK触发器149
5.4.2边沿D触发器151
5.4.3T触发器及T′触发器154
5.5触发器的应用155
判一判157
选一选157
做一做158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161
6.1时序逻辑电路的描述161
6.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63
6.2.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63
6.2.2*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66
6.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168
6.4寄存器及计数器173
6.4.1寄存器173
6.4.2计数器179
6.5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196
6.5.1环形计数器196
6.5.2顺序脉冲发生器197
6.5.3序列信号发生器198
判一判199
选一选199
做一做200
第7章半导体存储器205
7.1概述205
7.2存储器的分类206
7.2.1ROM的分类207
7.2.2RAM的分类207
7.3RO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208
7.3.1电路结构208
7.3.2工作原理208
7.4存储器容量的扩展210
7.4.1位扩展210
7.4.2字扩展211
7.4.3字和位复合扩展213
7.5存储器的应用214
7.5.1存储芯片与单片机联合应用214
7.5.2存储芯片与A/D或D/A芯片配合应用215
判一判217
选一选217
做一做218
第8章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220
8.1概述220
8.2集成门电路组成的脉冲单元电路221
8.2.1由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及集成的施密特触发器221
8.2.2由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及集成的单稳态触发器226
8.2.3由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233
8.3555定时器及应用239
8.3.1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与功能239
8.3.2由555定时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241
8.3.3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242
8.3.4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245
8.4应用实例248
判一判251
选一选251
做一做252
第9章D/A转换和A/D转换257
9.1概述257
9.2D/A转换258
9.2.1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的构成和基本原理259
9.2.2倒T形D/A转换器的构成和基本原理261
9.2.3权电流型D/A转换器的构成和基本原理263
9.2.4具有双极性输出的D/A转换器的构成和基本原理265
9.2.5集成D/A转换器芯片266
9.2.6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75
9.3A/D转换276
9.3.1A/D转换的基本原理276
9.3.2几种不同的A/D转换器278
9.3.3不同类型A/D转换器的特点283
9.3.4集成A/D转换器芯片284
9.3.5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92
9.4A/D转换和D/A转换的典型应用——数字录音机292
判一判294
选一选295
做一做296
第10章实验300
实验一TTL门电路参数测试及逻辑功能测试300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竞争冒险304
实验三二进制译码器及数据选择器的应用306
实验四触发器的功能测试及时序电路的分析309
实验五MSI计数器及七段数码管的应用313
实验六A/D转换器及D/A转换器的应用315
实验七存储器的应用319
实验八555定时器的功能及应用322
实验九多路巡回显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325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29
参考文献340

前言/序言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适用对象为本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各专业。“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这些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使学生建立对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基本器件,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从而解决实际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当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单片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很多学校为便于学生从入学开始进入自主研发训练,拟将单片机课程提前,这也需要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提前。所以,本书将本应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讲授的半导体器件放在本书的第1章。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必须全面加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学科型教学方式,重点突出教学要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为此,我们提出本书的编写计划。在目前教学学时少、新技术更新快的情况下,本书未编入那些非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和实际应用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并编入很多工程应用实例和一些常用芯片的介绍和应用讲解。在编写上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1)在讲授基础理论时,以“够用”和“必需”为尺度,删除了与器件应用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同时又保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2)在讲授集成电路时,重点介绍外部特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对电路内部仅做简单的定性分析。(3)在处理传统内容和新型技术关系时,削减了过时的内容,增加了新型器件及应用的内容。(4)在处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时,加强了工程实例的分析和设计,并增加了综合性设计实践的内容。(5)为加强工程实践,便于学生实验,将实验内容也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编入。目录中画*部分为选学内容。本书由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多位老师合作完成。其中,项华珍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和组织,并编写第1~3章;张京玲编写第4、7章;何文丰编写第5章;徐秀平编写第6章;王玉青编写第8、9章;黄培先编写第10章;相应章的编者编写附录部分的习题参考答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五邑大学主管领导和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周开利、曾军英、胡一丁等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不胜感激。
  编者

《数字通信系统导论》 书籍简介 《数字通信系统导论》旨在为读者提供对现代数字通信系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本书从最基础的信号表示和数字信息编码出发,循序渐进地讲解构成一个完整数字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理论。我们致力于揭示数字信号如何被有效地传输、处理和恢复,无论是在短距离的局域网中,还是在跨越洲际的全球网络里。 本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数字通信的整个流程。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的传输打下坚实基础。随后,重点介绍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信源编码旨在高效地压缩数据,减少传输带宽需求,而信道编码则通过引入冗余位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读者将学习到各种经典的编码方案,如霍夫曼编码、香农-范诺编码、线性分组码(如汉明码)、卷积码以及现代的Turbo码和LDPC码等,并理解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和失真的影响。因此,本书将详细阐述信号在信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来适应不同的传输介质。我们将介绍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模拟调制技术在数字信号传输中的应用,以及更为高效的数字调制技术,如移相键控(PSK)、正交幅度调制(QAM)和频率键控(FSK)等。读者将理解这些调制方式如何将数字比特映射到模拟信号的波形特征上,以及解调器如何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准确地恢复原始比特流。 此外,本书还将聚焦于接收端的信号处理和检测。我们将深入研究匹配滤波器、最大似然检测器和最大后验概率(MAP)检测器等关键技术,以最小化误码率。读者将学习到如何分析和评估不同信道模型(如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系统性能,并理解信号星座图、误码率(BER)曲线等重要的性能指标。 对于现代通信系统而言,多用户接入和高效频谱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字通信系统导论》也包含了一部分关于多址技术的内容,如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它们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信道上共享资源。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先进的接收技术,如均衡技术,用于补偿信道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过利用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来显著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章节都配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真实的通信系统应用案例分析,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和光纤通信等,让读者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联系起来。 《数字通信系统导论》的目标读者包括但不限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也适合从事通信系统设计、开发和研究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本书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信号与系统、概率论和随机过程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和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复杂的通信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这种“基础”类的教材,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过于浅显,难以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深度与广度的完美结合”。它并没有为了追求“基础”而牺牲深度,而是以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对数字电路的每一个关键概念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例如,在讲解布尔代数和逻辑化简时,作者不仅列举了基本的逻辑定律,还详细介绍了卡诺图、奎恩-麦克拉斯基方法等化简技巧,并且对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我过去在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逻辑化简难题,在这本书的指导下迎刃而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推导,而是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逻辑门电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它会告诉你,一个特定的布尔表达式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逻辑门组合,以及如何通过化简来减少门电路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和功耗。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思路,让我对逻辑设计的理解更加透彻。 除了组合逻辑,时序逻辑部分的讲解更是精彩绝伦。书中对触发器(如SR、JK、D、T触发器)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对它们的状态转换、时钟信号响应以及不同触发器之间的转换,都进行了详尽的图文并茂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有限状态机(FSM)的讲解,从状态图、状态转移表到状态寄存器的设计,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我能够理解如何利用时序逻辑电路来构建具有记忆和顺序功能的系统。例如,书中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交通灯控制器,将抽象的状态机概念具象化,让我深刻体会到时序逻辑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更令人称道的是,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的逻辑。它不会让你迷失在细节中,也不会让你感到眼高手低。在讲解完底层的逻辑门和触发器之后,书中会引导你如何将这些基础模块组合起来,设计出更复杂的数字系统,比如移位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等等。它还会提及一些更高级的概念,比如PLA、PAL等可编程逻辑器件,让你对现代数字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逻辑运算到复杂的系统设计,环环相扣,让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系统的数字逻辑“洗礼”。

评分

不得不说,《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基础教材”的认知。我原以为这类书籍会是公式的堆砌,枯燥乏味的理论,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数字电路的奥秘展现在我眼前。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其“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的讲解策略。它不是上来就灌输一大堆晦涩的概念,而是从最基本的“逻辑运算”讲起,通过简单的“是”和“否”来引入“0”和“1”,再自然地过渡到逻辑门电路。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图形化解释,比如用电路图、真值表,甚至是一些非常贴切的生活化比喻,来讲解每一个逻辑门的功能。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用“两个水龙头必须都打开,水才会流出”来比喻“与门”,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在第一次接触逻辑门时,就感到非常直观和易懂。 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化简方法,如卡诺图、奎恩-麦克拉斯基算法等,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电路实现紧密联系起来。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推导出逻辑表达式,然后通过化简得到最优的电路设计。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思路,让我深刻理解到,逻辑设计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更是追求效率和经济性的过程。 而当我深入到时序逻辑电路的部分时,更是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书中对各种触发器(SR、JK、D、T)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响应时钟信号来完成状态的存储和传递,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作者利用大量的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原本抽象的时序行为可视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是如何“记住”并“按照顺序”工作的。例如,书中对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讲解,让我看到了时序逻辑在构建复杂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更让我称赞的是,这本书不仅关注理论,还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它引导我思考如何将小的逻辑模块组合成更复杂的系统,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时刻强调设计中的权衡,比如速度、功耗和成本。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数字显示、简单的计算器原理等,这些都为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逻辑知识框架,并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材。

评分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毕竟“基础”二字往往意味着枯燥和理论化。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字电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深入人心。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定义,而是从最基本的“逻辑关系”讲起,比如“如果A发生,并且B也发生,那么C就发生”,然后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与门”的概念。这种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引入逻辑门的设计思路,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我尤其喜欢书中用各种生活中的场景来比喻逻辑门的工作原理,比如用“两个开关串联”来比喻“与门”的开启条件,用“一个水龙头控制出水”来比喻“非门”的功能。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并记住这些基本概念。 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面,本书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逻辑表达式的化简方法,如卡诺图、奎恩-麦克拉斯基法等,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电路设计紧密结合。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逻辑电路,以及如何通过化简来优化电路的设计。我深深体会到,逻辑设计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更是一门追求效率和经济性的艺术。 而当我深入到时序逻辑电路的部分时,我更是被这本书的深度所折服。书中对触发器(SR、JK、D、T)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响应时钟信号来完成状态的存储和传递,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作者利用大量的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原本抽象的时序行为可视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是如何“记住”并“按照顺序”工作的。例如,书中对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讲解,让我看到了时序逻辑在构建复杂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巨大潜力。 这本书的价值还体现在它对系统设计流程的全面介绍。从需求分析到逻辑综合,再到电路的实现和测试,作者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让我能够对整个数字系统设计过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逻辑器件和设计工具的介绍,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语言流畅,结构合理,图文并茂,是学习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绝佳选择。

评分

在我涉足数字电路领域之前,对它的印象一直是“高深莫测”,总觉得那是需要数学天才才能驾驭的学科。然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像是一位和蔼的向导,将我领进了数字逻辑的奇妙世界。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基础概念的“可视化”呈现。作者没有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公式,而是从最基本的“信号”和“开关”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与”、“或”、“非”等逻辑门的概念。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类比,比如用水流和水龙头来解释“与门”的逻辑,用灯的开关状态来比喻“非门”的切换,让我这些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也能立刻理解这些抽象的逻辑运算是如何在物理世界中实现的。 在进入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时,这本书展现了其卓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它不仅仅介绍了布尔代数的基本定律,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从逻辑表达式推导出逻辑门电路,以及如何从一个已有的电路图反推出其所实现的逻辑功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逻辑化简方法的讲解,卡诺图和奎恩-麦克拉斯基等技术被解释得清晰明了,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理解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优化电路设计,减少器件数量,提高电路效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当我接触到时序逻辑电路的部分时,更是被深深吸引。触发器(SR、JK、D、T)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响应时钟信号来存储和传递信息,都被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描绘出来。书中大量的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原本抽象的时序行为变得生动形象,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是如何“记住”并“按照顺序”工作的。例如,书中关于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讲解,让我看到了时序逻辑在构建复杂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它更注重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它引导我思考如何将小的逻辑模块组合成更复杂的系统,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时刻强调设计中的权衡,比如速度、功耗和成本。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逻辑器件的选择和简单的系统框图设计,这些都为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逻辑知识框架,并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兴趣。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

评分

坦白讲,我买这本书时,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听起来就不是什么轻松的科目,我害怕它会是一堆枯燥乏味的公式和难以理解的符号堆砌。然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并且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导师,一步步地引领我探索数字电路的奥秘。 首先,这本书在概念的引入上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会直接抛出一个高深的定义,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理解的“开关”和“信号”开始,逐步引入“与”、“或”、“非”等基本逻辑门的概念。作者使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比如用“水龙头”来比喻“与门”的开启条件,用“电灯开关”来比喻“非门”的状态反转。这些生动的类比,让我在接触这些抽象概念时,能够立刻建立起直观的认识,不再感到畏惧。 接着,这本书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条理性。从最简单的逻辑表达式推导,到复杂的逻辑函数的化简,书中都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详细的图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卡诺图化简方法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给出公式,而是通过一层层递进的步骤,让你理解卡诺图是如何将复杂的逻辑函数进行可视化分组,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逻辑化简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解释了如何通过化简来减少硬件成本和提高电路效率。 而当我翻阅到时序逻辑电路的部分时,我更是被深深吸引。书中对各种触发器(SR、JK、D、T)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并且通过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它们的动态行为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以前总觉得触发器是一种很难理解的“记忆单元”,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它们是如何利用时钟信号和反馈机制来实现状态的存储和传递的。书中对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例如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讲解,更是让我看到了数字电路在实现复杂功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数据表示、逻辑器件以及系统设计流程的介绍,这些内容虽然“基础”,但却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逻辑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教授我如何“做”,更是让我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图文并茂,并且每章后面都配有适量的习题,让我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学习数字电路以来,遇到的最优秀的一本入门教材。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数字电路一直抱着一种“听起来很厉害但摸不着边际”的模糊印象,总觉得是那种需要极高数学天赋才能驾驭的领域。但翻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可以被如此清晰、条理分明地呈现出来。作者没有上来就扔给我一堆晦涩的公式和符号,而是从最根本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门电路”,什么是“逻辑门”,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需要它们。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插图,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时,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简单的“非门”、“与门”、“或门”开始,一步步构建出更复杂的电路,比如“加法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等。每一个电路的设计过程都经过细致的推导和解释,让我能清楚地看到它们是如何从基本逻辑门组合而成的,以及它们各自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当进入时序逻辑电路部分,我对“触发器”和“寄存器”的理解更是得到了质的飞跃。书中对JK触发器、D触发器等不同类型的触发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且通过状态转移图和时序图,将它们的动态行为可视化,让我瞬间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时序逻辑很抽象,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它们其实是通过巧妙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状态存储和顺序控制的。 不仅如此,书中对数字系统设计流程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从需求分析到逻辑抽象,再到逻辑综合和实现,整个过程被清晰地描绘出来。我开始理解,设计一个复杂的数字系统并非是天马行空,而是需要遵循一套严谨的规范和方法。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简单的计算器、数字时钟的设计,这些案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让我看到了数字电路在现实世界中的强大力量。我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去画一些简单的逻辑图,思考如何用最少的逻辑门实现特定的功能。这本书真的是把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让我对数字电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信心继续深入学习下去。

评分

当我拿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时,其实内心是带着一份期待的,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这个看似神秘的领域。而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将我带入了数字电路的殿堂。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基础概念的“可视化”讲解。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的公式,而是从“0”和“1”开始,用生动的图示和形象的比喻,将逻辑门电路(AND、OR、NOT等)的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作者用“水龙头”来比喻“与门”需要两个条件都满足才能工作,用“电灯开关”来比喻“非门”的状态反转。这种方式,让原本抽象的逻辑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其卓越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化简方法,如卡诺图、奎恩-麦克拉斯基算法等,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电路实现紧密结合。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推导出逻辑表达式,然后通过化简得到最优的电路设计。我深深体会到,逻辑设计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更是追求效率和经济性的过程。 而当我深入到时序逻辑电路的部分时,更是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书中对各种触发器(SR、JK、D、T)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响应时钟信号来完成状态的存储和传递,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作者利用大量的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原本抽象的时序行为可视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是如何“记住”并“按照顺序”工作的。例如,书中对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讲解,让我看到了时序逻辑在构建复杂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更让我称赞的是,这本书不仅关注理论,还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它引导我思考如何将小的逻辑模块组合成更复杂的系统,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时刻强调设计中的权衡,比如速度、功耗和成本。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数字显示、简单的计算器原理等,这些都为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逻辑知识框架,并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材。

评分

当我拿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时,内心其实是带着一丝期待和一丝忐忑的。期待的是能够找到一本真正能让我理解数字电路的入门书,忐忑的是,我怕它会像我之前接触过的很多教材一样,晦涩难懂,充满术语。然而,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并且给了我巨大的惊喜。 这本书最让我觉得“如沐春风”的地方,在于它对基础概念的循序渐进的讲解。作者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和符号,而是从最根本的“信号”和“逻辑关系”入手,比如“如果A是真,且B也是真,那么C就是真”,然后巧妙地引入“与门”的概念。这种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抽象概念的方式,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基本逻辑门(AND、OR、NOT、NAND、NOR、XOR)的讲解,它们不仅有清晰的真值表和逻辑符号,还有非常形象的类比,比如用“两个开关串联”来比喻“与门”的特性。 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面,本书展现了其卓越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化简方法,如卡诺图、奎恩-麦克拉斯基算法等,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电路实现紧密结合。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推导出逻辑表达式,然后通过化简得到最优的电路设计。我深深体会到,逻辑设计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更是追求效率和经济性的过程。 而当我深入到时序逻辑电路的部分时,更是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书中对各种触发器(SR、JK、D、T)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响应时钟信号来完成状态的存储和传递,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作者利用大量的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原本抽象的时序行为可视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是如何“记住”并“按照顺序”工作的。例如,书中对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讲解,让我看到了时序逻辑在构建复杂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更让我称赞的是,这本书不仅关注理论,还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它引导我思考如何将小的逻辑模块组合成更复杂的系统,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时刻强调设计中的权衡,比如速度、功耗和成本。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数字显示、简单的计算器原理等,这些都为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逻辑知识框架,并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材。

评分

作为一个在电子工程领域摸索多年的学生,我一直对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础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风格的书籍,真正能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却不多。《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惊喜的存在。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以一种极其朴实、扎实的方式,将数字逻辑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 这本书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其“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它并没有直接跳到逻辑门和布尔代数,而是从最根本的“信息表示”入手,通过二进制、逻辑运算的定义,逐步引导读者进入数字电路的核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基本逻辑门(AND、OR、NOT、NAND、NOR、XOR)的讲解,作者通过清晰的真值表、逻辑符号和电路图,将它们的功能一一呈现,并且还辅以生动的比喻,例如用“两个开关串联”来比喻“与门”的特性,让我瞬间就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 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面,本书展现了其极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它不仅详细讲解了布尔代数化简的各种方法,如公式化简、卡诺图、奎恩-麦克拉斯基法等,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这些化简方法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意义,如减少器件数量、降低功耗和提高速度。通过书中丰富的实例,我学会了如何从需求出发,推导出逻辑表达式,然后通过化简得到最优的电路实现方案。这种“理论驱动实践”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而对于时序逻辑电路,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介绍了触发器(SR、JK、D、T)的定义,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内部结构、工作状态以及时钟信号的作用。书中通过大量精细的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抽象的时序逻辑行为变得一目了然,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是如何实现状态存储和序列操作的。例如,书中关于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让我看到了时序逻辑在构建复杂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数据表示、逻辑器件(如PLA、PAL)、逻辑综合和仿真等内容,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逻辑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是培养了我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性的设计观念。这本书的语言流畅,逻辑严密,图文并茂,并且附带的习题也恰到好处,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教材。

评分

作为一名对信息技术领域充满好奇心的学习者,我一直对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充满着探索的欲望。然而,很多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要么过于功利化,难以满足我深入理解底层逻辑的需求。《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为我揭示了数字世界的奥秘。 这本书最令我赞赏的一点,在于它对基础概念的精雕细琢。它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电路设计,而是从最根本的“0”和“1”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二进制数制、逻辑运算以及它们在数字电路中的体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示,例如,用开关电路和水流的比喻来解释“与”、“或”、“非”等基本逻辑门的功能,这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在进入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部分,本书展现了其卓越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逻辑函数的定义,更是详细阐述了如何从逻辑表达式推导出逻辑电路图,以及如何反向地从电路图分析其功能。我尤其对书中对逻辑化简方法的讲解印象深刻,卡诺图和奎恩-麦克拉斯基方法等技巧被解释得清晰易懂,并且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优化电路设计,降低硬件成本。这让我深刻理解到,逻辑设计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更是追求效率和经济性的过程。 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对时序逻辑电路的讲解。我一直觉得“时序”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复杂,但这本书将触发器(如SR、JK、D、T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在时钟信号的作用下进行状态的改变,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书中通过大量的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将抽象的时序行为可视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路是如何“记住”并“传递”信息的。例如,书中对于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讲解,让我看到了时序逻辑在实现序列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关键作用。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它还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实际应用的大门。书中穿插的许多实际应用案例,比如数字显示、简单的计算器原理等,让我看到了数字逻辑的强大生命力,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本书的语言流畅,结构合理,并且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让我能够在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数字逻辑知识体系。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的朋友们。

评分

在看

评分

可以

评分

看不懂,怎么办怎么办呢

评分

不错,

评分

买来做参考资料的

评分

??????????????

评分

??????????????

评分

买来做参考资料的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