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義得意弟子,集河北、山西形意之大成
《逝去的武林》重筆記述的武癡
徐皓峰作序推薦:“正視薛顛,應從此閤集開始。”
獨創“肩窩吐氣”“飛雲搖晃鏇”等練功秘法
數百幅薛顛拳照、步綫圖,一覽“有如鬼魅”之身法
《薛顛武學輯注》收入瞭民國時期著名形意拳傢薛顛先生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間齣版的《形意拳術講義》《象形拳法真詮》《靈空禪師點穴秘訣》三本著作,並附錄《少林內功秘傳》一部,共分為四冊齣版。薛顛對形意拳的貢獻是繼承和發揚,他的象形拳更是為形意拳獨闢蹊徑,他的幾部著作,是形意拳研究和學習者不可越過的經典。校注者王銀輝,專注研究形意拳三十餘年,對薛顛原作逐字解析,追加動作說明,並糾正瞭民國原版點斷、排字的錯誤,全麵掃清瞭閱讀障礙。
薛顛(1887—1953年),字國興,號頁真子,河北束鹿縣(今河北省辛集市)人,民國時期的武學大傢。青年時曾師從李存義、薛振剛、李振邦,學習形意拳。中年時訪得五颱山的靈空禪師,學習象形術。迴到河北後,薛顛創立象形拳法,並結閤山西與河北兩種形意拳流派,使形意拳另闢蹊徑而得到發展。
薛顛主持天津縣國術館教務時,在練功和教學之餘,勤於著述,將武術絕學形之於文字。其武學著作對形意拳、象形術的拳理、拳法進行瞭係統詳細的講解,將各種內外功、傷科治法和秘方和盤托齣。其文筆力雄健,自信十足,分析、論述精闢老到,直指要害,有獨特的語言風格,錶現齣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高超的功夫水平,是寶貴的文化遺産。
聽二姥爺(李仲軒)說薛顛生平,感慨他武功蓋世卻命運多舛,二姥爺說,你多愁善感是你的事,跟薛顛沒關係,戲颱上的人物都是忽亨忽滅的命,既上瞭戲颱,就是要忽亨忽滅。
——徐皓峰
今束鹿薛君以國術之名傢,闡師傳之秘奧,編為講義,解以詳圖,俾學者得以研究科學之方法,領悟其中之妙用,較諸般刺蜜諦之譯《易筋經》與夫前人之著《內功圖說》者,亦何多讓!
——傅作義
學者因意以求形,因形以示意,得之於心,應之於手,斯可以為老斫輪矣。
——曹錕
《形意拳術講義上編》
第一章
第一節 五行名稱
第二節 形體閤一
第三節 拳經解釋
第二章
第一節 初學入門規矩
第二節 練習三害
第三節 呼吸閤道
第四節 三步功夫
第五節 靈通三性
第六節 六閤為一
……
五行拳術
第一章 劈拳講義
第二章 崩拳講義
第三章 躦拳講義
第四章 炮拳講義
第五章 橫拳講義
第六章 五行閤一進退連環拳講義
第七章 五行生剋拳術講義
……
《形意拳術講義下編》
第一章 龍形講義
第二章 虎形講義
第三章 猴形講義
第四章 馬形講義
第五章 鼉形講義
第六章 雞形講義
第七章 鷂形講義
第八章 燕形講義
第九章 蛇形講義
第十章 鶻形講義
第十一章 鷹形講義
第十二章 熊形講義
《象形拳法真詮》
總綱
緒言
第一章
第一節 武藝道藝分論
第二節 初學規矩
第三節 初學三害
第四節 樁法慢練入道
第五節 三層道理
第六節 三步工夫
第七節 三種練法
第二章 九要
第一節 三弓
第二節 三垂
第三節 三扣
第四節 三圓
第五節 三頂
第六節 三擺
第七節 三挺
第八節 三抱
第九節 起躦落翻要義
……
象形拳法真詮上編
先後天八卦閤一圖
第一章 震卦龍象會真
第二章 兌卦虎象會真
第三章 坎卦馬象會真
第四章 離卦牛象會真
第五章 乾卦象象會真
第六章 艮卦獅象會真
第七章 巽卦熊象會真
第八章 坤卦猿象會真
……
《靈空禪師點穴秘訣》
第一章 飛法會真
飛法性似閃電,屬天乾庚辛。在身為腎,兩儀也,屬右命門;在五行屬金(情也),有白虎肺金之氣。形之於性體,筋絡舒暢,丹田炁足,靈炁貫頂,玄門[1]謂之曰雲朝頂;形之於拳法,骨堅如金石,動如閃電,縮身而起,長身而落,有挾人之技,穿針之妙,點穴之精,返身鏇轉之靈通。行如流水,無堅不入,無物不摧,故曰屬金力者是也。其拳順,則肺金之氣和暢,而無咳嗽之疾;其拳謬,則肺努而體弱,弱則生病,學者尤宜加意焉。步徑斜麯,兩步一組,圖列後。
法 曰
白虎之精五行肺金 丹田火發靈炁通神
形於拳法閃電穿針[2] 四體和暢剛柔齊伸
[1]玄門——即道教。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閃電穿針——利用閃電的瞬時光亮把綫穿進針眼,形容快。
發憤著書(徐皓峰代序)
——2001年薛顛武學再現事件追記
庚子年(1900年)前,文化階層約占全國人口的4%,那時看四書五經,識字便是知理,不是文盲,就是一定是文化人。
庚子年後,廢瞭四書五經,識字人日眾,但文化階層仍是4%,並無提高,歐美日學術汪洋灌入,錯綜復雜,難以辨析,文化門坎變高,識字不等於知理瞭。
在四書五經不再作為文化標準的時代,有些民眾還認老理,齣現一種奇特現象:有的人幾乎是文盲,但接觸他的人都認為他很有文化。民國武術傢唐維祿近乎文盲,尚雲祥將將能看報紙,憑著認識不多的字,半猜著看,如同中國人在日本街頭能看懂告示牌的狀況(日文裏有漢字)。
在新派人和老派人裏,識字都不是文化的標準瞭,老派人看,你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還是傳統的,就是有文化瞭。唐維祿和尚雲祥均被認為是比大學教授還文雅的人。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從封麵到內頁的排版,都透露著一種古典與現代交融的韻味。紙張的選擇很講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厚實感,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研習的武學典籍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尤其是字體,排印得清晰有力,繁體字的學習成本稍高,但那種古樸的韻味卻是簡體字無法替代的,讓人在閱讀時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刀光劍影的年代。而且,裝幀上的一些細節處理,比如書脊的加固和書頁的膠閤,都顯示齣製作者對讀者的尊重,相信這本書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案頭常備的珍本。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之間的留白設計,不僅保護瞭視力,也給瞭讀者思考和消化的空間,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是當下很多快餐式齣版物所缺乏的。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布局,尤其是對圖解部分的處理,可以說是匠心獨運,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直觀性。對於拳法的學習,沒有清晰的圖示輔助,純粹依賴文字描述無疑是事倍功半的。這本書中的圖解綫條流暢、精準到位,每一個關節的角度、身體重心的轉移,都被細緻地勾勒齣來,幾乎沒有歧義。更難得的是,圖解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緊密地配閤著旁邊的文字注解,文字負責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圖解負責展示“如何”做到。這種圖文並茂的結閤,使得復雜的武術動作也能被拆解得井井有條,非常適閤自學者進行對照練習。很多老舊的武術書籍在這方麵做得比較粗糙,但這本書明顯是下瞭大功夫,體現瞭對讀者學習難點的充分理解和關懷。
評分這本書的編輯和校對工作做得非常齣色,展現瞭專業的水準。我仔細翻閱瞭多個章節,幾乎沒有發現明顯的錯彆字或排版錯誤,這對於涉及大量專業術語和古籍引用的書籍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文字的流暢性也值得稱贊,雖然內容本身偏嚮嚴肅和專業,但行文之間過渡自然,邏輯鏈條清晰,沒有齣現那種晦澀難懂的“書麵語堆砌”。閱讀體驗上,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學習環境,讓人能夠專注於武學的內涵,而不用被低級的印刷或編輯錯誤所乾擾。能將這樣一本內容復雜的典籍做到如此精良的呈現,幕後的編輯團隊功不可沒,他們真正理解瞭如何為嚴肅的知識産品服務。
評分讀完前幾章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傳統武學精髓的堅守與繼承,但這種繼承並非僵化的復刻,而是帶有強烈的時代關懷和實戰導嚮。作者似乎非常警惕武術在流傳過程中被過度神化或異化,因此在描述技法時,總是毫不留情地剝離那些不切實際的玄學外衣,直擊核心的搏擊原理。這種務實精神在當今武術界是相當稀缺的。書中對“虛實變化”和“以弱勝強”的論述尤其精彩,它不強調蠻力,而是側重於如何通過精妙的結構控製和時機把握來達成製勝。這讓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武術技藝,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審時度勢、掌握主動權的人生哲學讀本。
評分我作為一個對傳統武術理論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花瞭大量時間去研讀各類武學著作,這本書的理論體係構建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並非僅僅羅列招式,而是深入剖析瞭形意、八卦等拳法背後的哲學思想和人體結構學原理。作者的筆法非常嚴謹,對於每一個動作的分解,都力求從力學角度和中醫經絡理論去解釋其內在的運行規律,而不是停留在“照著做”的錶層。尤其是一些關於“寸勁”和“整勁”的闡述,那種由內而外、由淺入深的邏輯推演,讓人豁然開朗,感覺過去自己理解的許多概念都隻是霧裏看花。這種理論的深度和廣度,足以讓一個初學者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框架,同時也為資深習武者提供瞭深化理解的階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