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如何在一份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同样也容许对方如此。不要牺牲自我去促进关系,也不要牺牲他人来抱持自我。
《纽约时报》畅销书,全美畅销30余年,累计销量逾300万册
生活/职场/朋友/家人:帮助女性创造健康关系的心理学之作
内容简介
在关系中,你也许会遇到以下不适
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发展,但另一半害怕你的改变,于是产生分歧。
你觉得好友之间的联系太过频繁,却怕告诉对方后失去这份友谊。
你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怕驳了面子,工作中干得多却变成理所应当。
在一份“亲近又独立”的健康关系中,不应该出现沉默、牺牲或者背叛自我,也不应该出现干涉、限制或者情感绑架。任何一方都应以一种平衡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强大和脆弱、优点和缺点。
“亲近”要求我们开诚布公地谈重要的事情;对重要的情感问题持有清晰的立场;明确我们在关系中可以接受和承受的底线。“独立”意味着我们从心底接受差异,接纳对方的思想、情感以及信仰,而没有必要去改变、劝说或者限制对方。
亲密是一种能力,本书告诉读者如何通过负责并持续的自我改变,去促进我们长期保持真实亲近感的能力。
作者简介
哈丽特·勒纳博士,是美国*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之一。她以女性心理与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见长,拥有Menninger诊所30余年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其经典著作《愤怒之舞》已在美国畅销30余年。勒纳博士帮助数百万读者找到自我,赋予了女性重塑生活的建设性力量。作品累计销量已逾3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哈丽特·勒纳博士的书讲述了亲密关系中产生关键影响的因素:情绪、沟通、自我觉察。书中的每个案例都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好似刚刚发生一般,画面感十足,读起来身临其境,给人更深刻的感悟。书里的场景不禁让我们思考,在亲密关系中,从自我到他人,从夫妻到家庭,到底谁出了问题呢?无论您是男性还是女性,相信阅读本书后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杨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本书*为独特之处,是可以跟随作者的专业指导,获得直面真相的能力。我们一旦学会接受真相,转变的力量就发生了。
——王珲,十分心理·幸福研习社创始人
建立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维持一个健全的家庭,需要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优秀的表达技巧,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大量的体验和练习。哈丽特·勒纳博士的书籍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系统、易操作的自我发现方法和表达技巧,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找自己、做自己和表达自己的艺术。
——傅春胜,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对于当代女性而言,她们身兼女儿、姐妹、情侣、妻子、母亲、员工、管理者等诸多角色,每个女性都要平衡这些关系,才能拥有健康和谐的家庭和成绩斐然的工作。
作者告诉每一位女性,亲密关系意味着我们能够在关系中做自己,同时也让其他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在关系中,任何一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优缺点,展示自己的强项和弱点。
——张冉,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书中提到的每个人,我都不陌生,他们的孤独、纠结、无助、焦虑和抑郁,我都感同身受,以至于我常常冒出这样的念头:作者什么时候采访的我?那些隐秘到连我自己都未察觉的意识她如何捕捉到的?很庆幸,作者不但引导我看到了这一切,还给出了药方。
——商业评论副主编刘雪慰
事业有成的女性常被问及“平衡”之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如何平衡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关系。她们确实是“平衡”的专家,但这种专长并不在于超常的智力、过人的精力、完美的表现,而在于通过找寻真实的自我,获得一种“满意”的状态。
这种内心的舒适感,有些人需要找寻30年,有些人需要40年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感悟和收获。
——蒋秋榕,中国企业家木兰汇秘书长
哈丽特·勒纳博士是美国著名女性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她在女性心理、亲密关系以及愤怒与冲突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洞察,获得了专业领域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她30多年前从学术写作转向大众心理学读物的创作,作品相继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
“塑造自我、做真正的自己终究是一个人的旅途。”的确,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更有能力帮助自己。哈丽特博士以故事分享式的表达和直抵人心的分析,引导我们走入体悟人生的新维度。
——商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传播及公共事务资深总监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跟朋友相处融洽,回到家里却很难处理好各种更为亲密的关系,很多人因此非常苦恼。
作者从女性的视角切入,通过一系列简单明了的案例,告诉我们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亲密关系中情绪表达的艺术;帮助我们厘清很多对于亲密关系存在的误区;告诉我们如何沟通,如何找回爱,如何在爱自己的同时爱*亲密的人。
——雷文涛,“有书”创始人
目录
前言
第1章 追求亲密:专属女人的工作? / 1
女人是专家 / 5
第2章 亲密,还是独立? / 10
成熟的关系,需要自我改变 / 12
当关系难以为继…… / 17
第3章 关系中的自我:以何为代价 / 20
“亲爱的编辑……” / 23
关于改变:我自己的故事 / 29
自我还是去自我:定义术语 / 32
更加自我 / 35
第4章 重谈焦虑:追溯问题的根源 / 37
焦虑与追逐循环 / 39
制订计划 / 41
附言:致那些犹豫不决的恋人 / 43
焦虑:缘何而来,从何开始 / 46
问题出在哪里 / 50
第5章 远点儿,再远点儿 / 52
保持距离:是问题还是答案 / 54
艾德里安娜的婚姻状况如何呢 / 67
第6章 应对差异 / 70
面对分歧 / 72
文化差异 / 73
矛盾来了,请缓和关系 / 80
第7章 确定底线 / 86
表明立场 / 90
接受考验 / 91
不要一味地行动:待在那里就好 / 98
第8章 走进过度履职 / 101
过度履职者的六大特征 / 103
“我很担心母亲!” / 111
学会放手,远离焦虑 / 114
第9章 做出改变并不容易 / 120
坦白:女人的问题 / 123
这是一个过程 / 126
打好基础 / 129
少些感性,多些理性 / 133
第10章 处理三方关系 / 140
姻亲三方关系 / 142
做些改变 / 146
那么,三方关系到底是什么 / 147
浅谈“闲言碎语” / 149
以孩子为中心的三方关系 / 150
过激反应:从以孩子为中心到以自我为中心 / 153
第11章 勇敢迈出新步伐:琳达的故事 / 158
跟踪“三角形” / 160
不再做“中间人” / 162
放下克莱尔 / 163
接受各种考验 / 164
与克莱尔保持联系 / 168
琳达与男性 / 174
补充说明:过度关注的困境 / 175
那么,谁该为克莱尔的抑郁症负责 / 176
第12章 我们的母亲/?她的母亲/?我们自己 / 178
凯西和她的母亲 / 180
差异的问题 / 183
迈向热点话题 / 188
更宽的画卷 / 189
附加说明:你真的认为了解你的家人? / 193
第13章 再论自我关注:亲密关系的基础 / 196
对感性的理性思考 / 199
理解自我关注 / 202
原生家庭 / 209
做出改变的时机 / 210
自我关注附言:规划人生 / 213
附录:绘制家谱图 / 217
致谢 / 225
注释 / 228
前言/序言
正如女性历来都不被提倡去为了人生规划而改善思维,我们女性也历来不被视为做出改变的有力执行者。不管是在私人生活还是在公共领域,在发起改变的时候,女性通常会感觉到无力。就像童话中的女主角一样,我们可能会相信自己不得不无助地躺在狼的嘴边或者水晶棺里,直到帅气的王子来拯救我们。我们一直接受的思想是我们的性别是一种被动-依赖型: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做出改变的是男人。
诸如此类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一直在丧失权利。男性绘制整个星空,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创造语言和文化,如他们所见的那样记录历史,创建抑或摧毁我们周边的世界,不断地掌控那些掌握权力、制定政策、创造财富的机构。定义“现实”的是男性(直到最近的女权运动),我接受了这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女性可以作为母亲来行使一些权利,但是对于一个母亲该如何更好地照料孩子,我们并没有制定出规则,也没有留下多少广为流传的故事或者理论。也没有哪位女性能和全美最出名的育儿专家斯波克博士和布雷泽尔顿博士相媲美(这并不是因为在照顾孩子方面女性懂的没有男性多)。
在不平等的条件下,人们很容易会有一种无力感,并且会觉得女性很难做出有效的改变。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没有什么能够超越真理本身。在过去的20年间,女性群体和少数族裔不断挖掘属于她们自己的财富。如果你研究过女性的历史,就会被我们女性祖先的生活所震惊、所振奋;同样,我们所处的文化如何忽视这些女性所取得的先驱性的成就,也会让你目瞪口呆。一张详细的三到四代的家谱图极有可能帮你找到图中勇敢做出改变的先驱女性。了解这些“遗赠”的长处给我们带来力量。
* * *
本书关注于个人的改变和亲密关系,理所当然是一个私人的话题。但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地在社会变革中承担更有勇气和更有效率的角色。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即我们称为“社会性的”“政治的”“社会的”或者“文化的”环境)塑造并且确定了我们最为亲密的互动,以及我们对家庭的定义。
个人的变化与社会以及政治变化密不可分,尽管其中的联系不总是那么明显。亲密关系不可能产生于不平等或者不公平的环境之下。确实,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在公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当女性能够和男性一样,真正地受到重视并参与其中时,我们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会大不相同。这样的亲密关系会是什么样子,这会是多远的将来,我们只能够开始想象,但是我们必须为了这样的关系以及这样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关系之舞: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图书简介 在人生的宏大交响乐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无疑是最动人的旋律。我们渴望亲密,渴望被理解,渴望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温暖的港湾;同时,我们又珍视自我,需要独立的空间去呼吸,去成长,去保有那一抹独一无二的色彩。然而,如何在亲密的需求与独立的渴望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在过度的依赖中迷失自我,或是因过度的疏离而错失真挚的情感,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也是无数人内心深处的困惑。 《关系之舞: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正是一部致力于探索并揭示这门艺术精髓的著作。它并非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以深刻的洞察、真挚的笔触,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关于理解、成长与和谐关系的旅程。本书旨在帮助你拨开迷雾,看清关系中的种种陷阱,掌握构建健康、滋养型关系的实用智慧。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亲密并非吞噬,而是彼此映照;真正的独立,也非孤立,而是为了更好地融入。 作者认为,许多人在关系中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为误解了亲密与独立的本质。他们可能将依赖视为爱的证明,将个人空间视为情感疏远的信号,从而陷入“要么全情投入,要么冷漠抽离”的极端困境。本书将层层剥茧,从多个维度剖析这些普遍存在的误区,帮助读者认识到,一种既能享受深刻联结,又能保持个体完整性的相处模式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本书首先深入探讨了“亲密”的真谛。 它并非仅仅是情感的交付,更是一种深度看见与被看见的体验。作者将引导你理解,如何建立安全的情感连接,如何有效地沟通你的需求与感受,如何倾听并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这包括学习如何表达脆弱而不失尊严,如何给予支持而不越界,如何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并在彼此的陪伴中感受到力量。本书将提供具体的沟通技巧,让你能够更清晰、更有力地表达爱意,同时也能更敏锐地捕捉对方的情感信号,从而在互动中建立起更深厚的信任。 与此同时,本书也着重阐释了“独立”的重要性。 独立并非拒绝连接,而是建立稳固的自我认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敢于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作者强调,一个完整的个体,才是能为关系注入活力与新鲜感的源泉。书中会引导你审视自己的边界,学会如何说“不”,如何在群体中保持个性,如何在情感的浪潮中稳住阵脚。你将学习到如何独立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如何发展个人兴趣与事业,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从而吸引并维系更健康、更平等的关系。 《关系之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亲密与独立视为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如同在舞池中,舞伴们既要紧密协作,又要保持各自的步伐与姿态。 本书将带领你领略这场“关系之舞”的优雅与智慧。你会学到: 如何识别并超越关系中的“束缚”与“飘忽”: 避免陷入过度依赖的“黏腻”状态,或是因害怕受伤而产生的“逃离”冲动。 建立健康边界的艺术: 明确你与他人的界限,学会保护自己的空间与能量,同时尊重他人的独立性。 有效沟通的智慧: 掌握“我”的表达方式,学习建设性地解决冲突,将误解化解为理解。 情感的深度滋养: 理解并回应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在支持与被支持中共同成长。 如何在关系中保持自我: 即使身处亲密关系,也能保有独立的人格,不被对方的观点或情绪所裹挟。 当“我”与“我们”和谐共存: 找到个人价值与共同价值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让关系成为双方成长的助推器。 本书的语言平实而富有力量,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理论阐述与实践指导并重。作者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索内心深处的需求,去反思过往的经验,并最终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去构建和维护那些真正滋养心灵、让你感受到幸福与自由的关系。 无论你是渴望改善亲密关系,或是希望在家庭、友情、职场中拥有更和谐的互动,亦或是正在经历关系瓶颈,感到迷茫与无助,《关系之舞: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都将是你不可多得的指引。它将帮助你卸下沉重的包袱,以更轻松、更自信的姿态,在人生的舞台上,与重要的人共舞一曲,既有温度,又有风度;既有依恋,又有自由。这本书,将是你通往更美好、更充实关系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