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为广大的对虾饲料加工从业者(饲料厂)提供参考,也可为广大的对虾养殖从业者(养殖场)提供帮助,还可以供从事对虾饲料和对虾养殖的科技人员、水产院校的学生和相关管理人员参阅。 ★《对虾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是水产专家张家国的倾心力作,图文结合紧密,内容翔实。
★《对虾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详细介绍了几种对虾和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对虾饲料种类及饲喂技术、对虾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对虾饲料的配方设计等内容。内容全面,科学易懂。
★《对虾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对虾养殖专业户、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有关水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近年来我国对虾饲料加工和对虾养殖,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系统介绍了我国目前主要养殖对虾的种类与其生长特性,对虾的营养需求,饲料加工技术及饲料常用原料和营养价值,对虾配合饲料,对虾配合饲料投喂技术,南美白对虾高产稳产的几种养殖模式,膨化饲料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技术,对虾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本书内容丰富,与对虾饲料加工和对虾养殖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
本书可为广大的对虾饲料加工从业者(饲料厂)提供参考,也可为广大的对虾养殖从业者(养殖场)提供帮助,还可以供从事对虾饲料和对虾养殖的科技人员、水产院校的学生和相关管理人员参阅。
作者简介
敬中华,山东省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专业为水产养殖学,1988年至今在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与虾类有关的养殖技术、育苗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参加、承担并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自1999年开始先后受聘于多家饲料企业,做专(兼)职技术顾问,负责饲料(特别是对虾饲料)的售后服务、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和参与配方设计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主要养殖对虾的种类与消化吸收系统
第一节主要养殖对虾的种类2
一、中国对虾3
二、南美白对虾6
三、斑节对虾8
四、日本对虾10
第二节对虾的消化吸收系统11
一、消化道12
二、消化腺12
第二章对虾的营养需求
第一节基本知识15
一、概念与定义15
二、对虾营养需求概述17
第二节对虾对蛋白质的需求20
一、蛋白质的分类20
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21
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2
四、对虾的变态和食性变化23
五、对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24
六、对虾对氨基酸的需求29
七、不同饲料蛋白质源的消化率34
八、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36
第三节对虾对脂类的需求36
一、脂类的组成与分类36
二、脂类的作用37
三、对虾对脂肪、脂肪酸的需求39
四、对虾对类脂的需求40
五、脂肪氧化酸败与危害43
第四节对虾对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需求44
一、碳水化合物(糖类)的种类44
二、碳水化合物(糖类)的生理功能45
三、对虾对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需求量47
第五节对虾对矿物质的需求51
一、矿物质的生理作用51
二、矿物质的组成52
三、对虾对矿物质的需求量53
四、矿物质缺乏症57
第六节对虾对维生素的需求60
一、维生素的种类60
二、维生素的作用60
三、维生素的稳定性与饲料加工中的损耗64
四、对虾对维生素的需求量64
五、对虾维生素缺乏症68
第七节对虾营养标准68
第三章对虾饲料原料与营养价值
第一节饲料原料的相关概念与分类72
一、基本概念72
二、我国传统饲料的分类法73
第二节蛋白质饲料74
一、植物性蛋白饲料74
二、动物性蛋白饲料79
三、单细胞蛋白饲料84
第三节能量饲料86
一、谷实类86
二、糠麸类88
三、饲用油脂88
第四节矿物质饲料89
一、矿物质种类89
二、矿物质营养93
第五节维生素饲料94
一、维生素饲料的选择95
二、维生素饲料的配伍96
三、维生素饲料的添加方法96
四、维生素饲料产品的包装储存96
第六节对虾饲料添加剂97
一、营养性添加剂97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99
三、黏合剂111
第七节饲料蛋白质源的开发利用112
一、关于鱼粉替代113
二、蛋白质源的应用113
三、影响饲料蛋白质源利用的因素116
四、应用前景118
第四章对虾配合饲料
第一节对虾配合饲料的特点120
第二节对虾饲料配方设计与常用配方121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依据121
二、对虾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123
三、对虾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127
四、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129
五、对虾环保饲料的配方设计130
六、对虾常用饲料配方133
第三节对虾配合饲料的加工135
一、加工工艺与对虾饲料质量的关系135
二、对虾饲料主要加工工艺流程138
三、原料采购与质量控制149
四、饲料原料的选择151
第四节配合饲料的包装、运输与储藏152
一、配合饲料的包装运输152
二、配合饲料的储藏153
第五节虾类膨化饲料154
第五章对虾配合饲料投喂技术
第一节配合饲料的选择158
一、对虾饲料的种类158
二、对虾配合饲料的选择161
三、对虾饲料质量的鉴别164
第二节配合饲料的投喂原则166
一、对虾摄食行为与摄食习性166
二、对虾饲料投喂的基本原则167
三、科学投喂的几个关键169
第三节投喂量的确定与投喂方式171
一、日投饵量的确定171
二、投喂方法174
第四节日投喂次数与投喂时间177
第五节对虾生物饵料的培养与利用178
一、池塘中生物饵料的种类179
二、生物饵料的培养180
三、对虾对生物饵料的摄食量及饵料系数186
第六章南美白对虾高产稳产的几种养殖模式
第一节南方“高位池养殖模式”189
一、池塘结构与特点190
二、高位池的类型191
三、高位池养虾的管理措施与关键技术195
第二节黄河三角洲地区“上粮下渔养殖模式”206
一、池塘的结构与特点207
二、“上粮下渔养殖模式”优缺点209
三、“上粮下渔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210
第三节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养殖模式”220
一、池塘结构和特点221
二、“汉沽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223
三、“汉沽养殖模式”的优缺点232
第四节江苏南通地区“小拱棚养殖模式”233
一、小拱棚建造及特点234
二、小拱棚养殖的优点235
三、小拱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236
第七章膨化饲料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技术
第一节膨化饲料的定义246
第二节膨化虾料与硬颗粒虾料优缺点比较246
一、膨化虾料的优点246
二、膨化虾料缺点248
第三节膨化饲料养虾关键技术要点249
一、池塘清整与消毒249
二、进水与肥水培养天然饵料生物249
三、饲料投喂250
四、水环境管理251
第八章对虾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第一节对虾配合饲料的定性分析253
一、对虾饲料的感官检测方法253
二、显微镜检测技术254
第二节对虾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测定255
一、饲料中水分的测定方法255
二、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方法257
三、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油重法)261
四、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263
五、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265
六、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滴定法)266
七、饲料中总磷的测定方法(钼黄比色法)270
八、真蛋白质的测定方法273
九、无氮浸出物的测定方法274
十、饲料中砂分的测定275
十一、盐分的测定276
十二、脂肪酸的测定279
十三、 油脂酸价的测定方法280
附录
附录1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282
附录2对虾饲料质量的简单判定方法284
附录3掺假豆粕的鉴定286
附录4鱼粉掺假检验288
附录5对虾体长体重对照表291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随着对虾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对虾苗种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我国对虾养殖进入大发展时期。当时北方地区的主养品种是中国对虾;南方地区的养殖品种在1985年以前以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为主,兼养部分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1985年以后,国内斑节对虾人工繁育技术获得突破,斑节对虾的苗种开始规模化供应,南方地区开始改养斑节对虾。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对虾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精养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虾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显露出来,导致沿岸水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对虾病害频繁发生。1993年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在全国范围内呈暴发性流行,感染率高,病情发展快,使对虾养殖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全国对虾养殖年产量曾一度下滑到4万吨左右。后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得以逐渐恢复。目前,我国的对虾养殖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国的对虾养殖产量获得了快速增长,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的对虾养殖业近年来养殖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产、高产,2014年国内对虾养殖产量过120万吨,其中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已经占到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的93.4%。由此可见,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对虾养殖业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的三大虾类之一。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该虾,并在1992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到2000年南美白对虾取代了斑节对虾在南方的养殖地位,成为主养品种。目前,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省、自治区、市已大面积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由于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对它的养殖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适宜大范围养殖,既可在热带、亚热带的沿海滩涂地区进行一年多茬的养殖,也可在咸、淡水交汇的低盐度河口区养殖,还可以在一些盐碱地区养殖,经过驯化甚至在水源充足的江河流域、淡水湖周边地区均可开展养殖生产。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经遍布我国众多省份,养殖模式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逐年增加。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苗种种质的退化、所投喂的饲料质量参差不齐、外源污染日趋严重、对虾疾病频发、养殖新技术有待提高等。早期对虾养殖利润丰厚,对虾饲料加工企业少,几乎无竞争,加上当时进口鱼粉价格便宜,对虾饲料的配方设计采取了高鱼粉、高蛋白质的思路。虽然国内养殖对虾几十年,对虾养殖品种几经改变,但对虾饲料的配方、产品的定位思路并无太大变化,现在对虾饲料的定位依旧延续了20世纪对虾饲料的配方设计思路。出现了很多影响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中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盲目追求高产,投喂高蛋白质饲料以促使对虾尽快生长;饲料选择追求价格低廉,导致饲料中不能被对虾利用的氮排放增多,对养殖的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养殖户又用一些化学产品调水改水,加剧了整个养殖水环境的恶化。
我国海岸线长,盐碱地多,适合养殖对虾尤其是南美白对虾的区域广,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对饲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使对虾饲料加工从业者更好地熟悉各种对虾的营养需求和养殖模式,便于加工出更适合市场需求又符合对虾营养需求的优质饲料,也为了使各地的对虾养殖从业者因地制宜开展对虾的健康、生态、高效养殖,使各地的对虾养殖从业者真正了解对虾的营养需求,并在养殖过程中选到适合自己养殖模式的质优价廉的配合饲料,本书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主要养殖的对虾种类及生长特性、对虾类的营养需求和对虾饲料加工常用原料与营养价值、对虾饲料原料的选择及部分推荐原料、对虾饲料的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及对虾配合饲料的特点、对虾饲料的投喂技术,总结了我国从南到北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几种高产稳产养殖模式(即高位池模式、小拱棚模式、上粮下渔模式、汉沽模式等)。还介绍了虾类沉性膨化饲料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技术。
本书所编写的内容主要来自笔者的实践经验,部分内容参考引用了已经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等,本书内容以对虾营养需求与对虾饲料加工为主,部分介绍了对虾饲料的投喂技术和养殖技术。力求所编内容系统、实用、易懂、科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既可为广大的对虾饲料加工从业者(饲料厂)提供参考,也可为广大的对虾养殖从业者(养殖场)提供帮助,还可以供从事对虾饲料和对虾养殖的科技人员、水产院校的学生和相关管理人员参阅。
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且编写时间仓促,书中可能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对虾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引言 对虾作为重要的经济性水产养殖品种,在全球水产食品供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营养管理和高效的饲料配制技术。本书《对虾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作为“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入探讨对虾的营养生理、生长发育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现代饲料配制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策略。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广大对虾养殖从业者、饲料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科研院校师生提供一本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专业书籍。 第一部分:对虾营养需求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对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我们将从宏观到微观,逐一解析对虾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能量需求: 详细介绍对虾能量代谢的特点,包括饲料中能量来源(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不同能量指标(如总能、代谢能)的测定与应用,以及能量需求与生长、活动、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根据对虾的生长性能和环境条件,科学地确定饲料的能量水平,避免能量过剩或不足对生长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蛋白质与氨基酸需求: 蛋白质是构成对虾体组织、酶、激素、抗体等生命活动必需物质的基础。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对虾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机制,区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并重点介绍对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量及其比例。深入探讨蛋白质的质量评价(如蛋白生物学价值、氨基酸评分法),以及如何通过添加限制性氨基酸来优化饲料配方,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氮素排放,降低养殖成本。 脂肪与脂肪酸需求: 脂肪不仅是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细胞膜、合成脂类激素、运输脂溶性维生素的关键物质。本书将详细介绍对虾对不同类型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重点关注必需脂肪酸(如n-3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对虾生长、免疫、繁殖等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不同脂肪来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对虾的种类、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合理配制饲料中的脂肪和脂肪酸水平。 碳水化合物需求: 尽管对虾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弱,但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仍可作为能量的补充来源,并参与糖原的合成。本部分将探讨对虾对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葡聚糖)的消化酶活性,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对生长性能、能量储备和水质环境的影响。 维生素需求: 维生素是一类对维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的微量有机物质,尽管需求量少,但其缺乏会导致严重的生长迟缓、疾病易感性增加等问题。本书将系统介绍对虾对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以及饲料中的推荐添加量。特别关注维生素C在对虾免疫和抗应激中的作用。 矿物质需求: 矿物质在对虾体内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构成骨骼和外壳、维持渗透压平衡、参与酶促反应等。本部分将详细分析对虾对常量矿物质(如钙、磷、钾、钠、氯、镁)和微量矿物质(如铁、锌、铜、锰、硒、碘)的生理功能、缺乏症以及饲料中的推荐配比。强调钙磷比例、微量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等问题。 其他重要营养素: 除上述主要营养素外,本书还将探讨对虾对核酸、色素、抗氧化物质、益生元、益生菌等功能性营养物质的需求及其对生长、免疫、抗病能力的影响,为生产高品质对虾饲料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对虾饲料配制的关键技术与策略 在深入了解对虾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本部分将聚焦于现代饲料配制的核心技术和实用策略。 饲料配方设计原则: 阐述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营养平衡、经济性、适口性、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等。详细介绍如何根据对虾的种类、生长阶段、养殖环境(如水温、盐度、溶解氧)、病害发生情况以及养殖模式(如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来调整配方。 原料选择与质量评价: 深入分析对虾饲料中常用的各类原料,包括鱼粉、豆粕、酵母、霉菌蛋白、甲壳类蛋白、油脂、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等。讲解如何对原料的营养成分、生物有效性、抗营养因子、毒素残留等进行科学评价,选择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原料,确保饲料的营养品质。 饲料加工技术: 详细介绍膨化、挤压、颗粒、粉状等不同饲料加工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其对饲料营养价值、适口性、稳定性和消化率的影响。重点阐述微胶囊技术、包被技术在保护不稳定营养素(如维生素C、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来提高饲料的整体品质。 饲料稳定剂与粘合剂的应用: 探讨饲料稳定剂(如抗氧化剂)在防止脂肪氧化、延长保质期中的作用,以及各种粘合剂(如CMC、PVP、淀粉)在提高饲料颗粒硬度、减少粉化、降低水溶性损失方面的性能。 功能性饲料的配制: 针对对虾在生长、抗病、抗应激等方面的特定需求,介绍功能性饲料的配制技术。包括免疫增强剂(如β-葡聚糖、壳聚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硒)、解毒剂、肠道健康调控剂(如益生元、益生菌、有机酸)等在饲料中的应用原理和配制方法。 计算机辅助配方: 介绍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饲料配方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包括如何设定目标、输入原料数据、选择优化算法,以及如何实现配方的经济性和营养均衡性。 第三部分: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饲料配方举例: 针对不同规格(如幼虾、成虾)和不同养殖周期(如苗种培育期、养成期)的对虾,提供具体、实用的饲料配方实例,并对其营养组成、原料选择和配制要点进行详细解读。 特定养殖环境下的饲料调控: 分析在高温、低温、低氧、高密度等不利养殖环境下,如何根据对虾的生理变化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策略,以维持其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 常见养殖问题的饲料解决方案: 针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生长缓慢、蜕壳不遂、消化不良、病害高发等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调整饲料配方、添加功能性物质或改变投喂方式来解决。 饲料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 介绍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在原料进厂、生产加工、成品检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每一批饲料都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对虾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包括生物技术在饲料研发中的应用、智能化饲料生产、绿色环保型饲料的开发等,引导读者关注行业前沿动态。 结论 《对虾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一书,从基础的营养需求到先进的配制技术,再到实际的应用案例,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帮助养殖者科学地选择和使用饲料,提高养殖效益,更能推动整个对虾产业向着更加科学、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对虾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的得力助手,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