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台植物(第1册)

石门台植物(第1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柏炎,张天赐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石门台
  • 植物图鉴
  • 植物分类
  • 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
  • 中国植物
  • 植物志
  • 野外调查
  • 植物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01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383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0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广东石门台国家ji别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北部,属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峰林峡谷千奇百怪,生态景观奇特秀丽。考察共记录野生高等植物2471种,本书为石门台植物系列第1册,收录野生植物600种。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一本学习了解广东石门台国家ji别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重要工具书。

目录

1. 木兰科 Magnoliaceae...........1
3.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5
8. 番荔枝科 Annonaceae..........7
11. 樟科 Lauraceae............10
13A. 青藤科 Illigeraceae.........19
15. 毛茛科 Ranunculaceae............20
19. 小檗科 Berberidaceae............24
21.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25
23.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26
28. 胡椒科 Piperaceae...........29
29.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31
30.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33
33. 紫堇科 Fumariaceae................34
36. 白花菜科 Capparidaceae...........36
39. 十字花科 Cruciferae............40
40. 堇菜科 Violaceae.............44
42. 远志科 Polygalaceae.............46
48.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49
53.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50
54. 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51
56.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52
57. 蓼科 Polygonaceae.............54
63. 苋科 Amaranthaceae.............59
64. 落葵科 Basellaceae............61
69.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62
71. 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64
72. 千屈菜科 Lythraceae...........68
77. 柳叶菜科 Onagraceae .............69
81.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71
84. 山龙眼科 Proteaceae..............74
88.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75
94. 天料木科 Samydaceae..............76
103. 葫芦科 Cucurbitaceae............77
104.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78
108. 山茶科 Theaceae.............80
108A. 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89
112.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90
113. 水东哥科 Saurauiaceae............91
118. 桃金娘科 Myrtaceae................92
120.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95
123. 金丝桃科 Hypericaceae...........100
126. 藤黄科 Guttiferae..............103
128. 椴树科 Tiliaceae..............104
128A.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106
130. 梧桐科 Sterculiaceae..........107
132. 锦葵科 Malvaceae................110
135A. 粘木科 Ixonanthaceae................114
136.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115
136A. 交让木科 Daphniphyllaceae ???????? 132
139. 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 134
142.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 135
143. 蔷薇科 Rosaceae ???????????????????????????? 137
146.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 157
147. 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 ????????????????? 163
148.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 170
151.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 193
159. 杨梅科 Myricaceae ????????????????????????? 198
163. 壳斗科 Fagaceae ???????????????????????????? 199第一章 仙人掌科.................1
第二章 百合科.................
第三章 景天科 ................122
第四章 番杏科................138

前言/序言

序言 植物作为生物群落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物种作为生物存在、进化和分类的基本单元,既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又是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30 000多种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人类健康和环境改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使大量的野生植物已经或濒临灭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3 000种野生植物濒临灭绝的威胁。而一个物种的灭绝,常常会对10~30种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摸清植物资源现状,有目的地保护野生植物已刻不容缓。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与广东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乳源县相邻,紧靠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和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西起波罗镇的赤泥岭,东至沙口镇的江溪,东西宽约43.66 km,南北长约15.48 km,总面积33 555 hm2,是广东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区中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交错;地貌和土壤类型多样,花岗岩、砂页岩、石灰岩应有尽有。由于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再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特有现象突出。据调查统计,已知野生高等植物有271科、998属,2 471种。其中苔藓植物189种,分隶101属、42科;蕨类植物293种,分隶96属、47科;裸子植物17种,分隶9属、7科;被子植物1 972种,分隶792属、175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伯乐树一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半枫荷、桫椤等22种。我对石门台植物的兴趣较大,大约于2000—2002年间,受英德人民政府的邀请,我的研究团队对该区的维管束植物区系、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参与了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调查报告的撰写,发表了《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原生植物的调查研究》《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和《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等论文。两年间,我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还考察了保护区的大峡谷和大草原。体会到波罗、云岭等地石灰岩山地考察过程的艰辛,记得在石灰岩做植被调查时,感觉石山的天气要比其他地方酷热,那些裸露的石灰岩山面上布满了大片灰白的石壁,宛如斧劈,那里几乎无立足之地,更不要想能找到平坦之地坐下来休息片刻,这里布满的是如刀如剑的峰丛,人们稍一用力,厚厚的鞋底也会被岩石狠狠地击穿,我曾几次被割伤,至今仍记忆犹新。而最令我难忘的是船底顶的考察,在石牯塘镇联山管理区住一晚,第2天一早出发,沿金山峡谷山涧走约4~5小时到达大石头溪谷边搭篷露宿,当晚,大家主要吃自己带的干粮充饥,我还到处找来不少大青菜叶给大家煮汤加菜,一群人吃得津津味。第3天一早我们走进一高原,几个小时后路过一金矿挖掘迹地,看见矿洞有简易工棚,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于是就在附近露宿,第4天向木龙顶和船底顶进军,一路上可见到很高的草坡,山顶有疏林,我很荣幸在附近的山坡上找到了过去没有见过的含笑属植物,后来回广州作比较研究后确认为新种,命名
为广东含笑。继续往山顶方向走5小时就到了海拔1 586 m的船底顶,我们在山顶周围看到了珍稀濒危植物马蹄参,以及广东较少见的五岭龙胆,收获很大。这次考察,大家非常辛苦,但大家不畏艰难,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爬崖攀壁,看到了不少在广东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植物,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石门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同样做了艰苦卓绝的工作,《石门台植物》一书是在他们于2012—2015年进行资源调查时拍摄近1 500种(60 000幅)植物的基础上,精选有完整花、果等器官的植物600种,照片约2 000幅编辑而成。该书文字简明扼要,图片清晰,鉴定准确,是一部集科学、科普和艺术于一体的工具书。该书今后将陆续出版续辑,把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多数野生植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给读者。希望它的出版能为该保护区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其他保护区植物的资源调查和专著编研提供示范。是以为序! 邢福武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16年6月28日
《石门台植物(第1册)》是一本旨在全面记录和梳理中国石门台地区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的专著。本书不仅是对该区域植物物种的一次系统性采集、鉴定与归纳,更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潜在应用价值的深入探索。 一、 编撰缘起与目标 石门台,作为一方山水,承载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无数形态各异、生命顽强的植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对这些珍贵植物资源的系统性认知和科学保护显得尤为迫切。本书的编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旨在: 1. 全面普查与记录: 对石门台地区现存的野生植物进行地毯式的调查、采集和拍照记录,确保物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科学分类与鉴定: 依据最新的植物学分类系统,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严谨的鉴定,确定其准确的科、属、种名,并提供详尽的形态特征描述。 3. 图文并茂的展示: 配以高清、精美的实地拍摄照片,直观地展现植物的生长环境、植株形态、花、果等关键特征,方便读者识别和研究。 4. 生态价值的挖掘: 探讨植物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供栖息地、构成食物链等方面的意义,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潜在应用前景的展望: 梳理和分析石门台地区植物的药用、食用、观赏、材用等潜在价值,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信息参考。 6. 传承与科普的使命: 将宝贵的植物知识系统化,成为科学研究、教学实践以及公众科普的重要读物,提升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内容构成与编排 《石门台植物(第1册)》在内容设计上力求科学严谨,同时兼顾阅读的便捷性与信息的可获取性。本书的编排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引言与概述: 地理概况: 详细介绍石门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特征(年均温、降水量、光照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植物的分布与演替。 研究概况: 回顾前人在石门台地区植物学研究的历史,指出当前研究的空白与不足,阐述本书的编撰意义和研究的创新点。 采样方法与技术: 介绍本次植物调查所采用的科学采样方法、路线规划、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技术,以及鉴定所依据的分类系统和参考文献。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植物物种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如优势类群、分布格局、生境类型等,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2. 植物名录与详述(主体部分): 分类系统: 按照国际通用的APG(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组)分类系统或国内主流的植物分类学体系,对所收录的植物进行排序。 科、属、种的详细描述: 科(Family): 简要介绍该科植物的普遍特征、全球及中国分布情况,以及在石门台地区该科植物的大致情况。 属(Genus): 针对石门台地区分布的该属植物,概述其属的共有特征,以及在该地区的主要类群。 种(Species): 这是本书的核心,对每一个记录的植物种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但不限于: 中文名与学名: 提供准确的中文俗名和国际通用的拉丁学名,并注明异名(若有)。 形态特征: 详尽描述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排列方式等),从宏观到微观,力求精确。例如: 植株形态: 乔木、灌木、草本、藤本,高度、冠幅。 根系: 须根、肉质根、块根等。 茎: 攀援、直立、匍匐,表面特征(光滑、有毛、有刺),颜色,节间长度。 叶: 互生、对生、轮生,单叶、复叶,叶形(卵形、披针形、心形等),叶缘(全缘、锯齿缘),叶脉(羽状、掌状),叶柄长短,叶片表面(光滑、有毛、有腺点),颜色,质地。 花: 花序类型(总状、圆锥状、伞形等),花被片(花瓣、花萼)的数量、形状、颜色、大小,雄蕊、雌蕊的结构特征,花期。 果实: 果实类型(浆果、核果、蒴果、瘦果等),形状、大小、颜色、成熟期。 种子: 形状、大小、颜色、数量。 生境与分布: 详细说明该植物在石门台地区所处的具体生境(如山顶、山坡、河谷、林下、草甸、湿地等),以及在石门台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和生境偏好。同时,可简述其在中国的其他分布区域。 生物学特性: 如生长习性、繁殖方式、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如授粉媒介、共生关系等)。 经济价值与利用: 记载该植物的药用价值(可入药部位、功效、主治),食用价值(可食部分、食用方法、营养成分),材用价值,观赏价值,以及在民间传统用途等。 保护级别(若有): 明确标注该物种是否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保护名录,以及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状态。 参考文献: 列出引用该物种信息的关键文献。 3. 附录: 植物照片集: 汇总书中出现的重要植物的实地拍摄照片,附以简要说明,便于读者对照。 检索表: 根据关键性状,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检索工具,以便快速查找特定植物。例如,可以按科、属或形态特征进行检索。 术语解释: 对书中出现的专业植物学术语进行解释,降低阅读门槛。 参考文献目录: 详细列出本书编撰过程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包括书籍、期刊论文、网络资源等。 索引: 包含中文名索引、拉丁学名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三、 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石门台植物(第1册)》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科学研究基础: 为植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药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第一手、系统性的野外调查数据和物种鉴定信息,是未来更深入研究石门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详细的物种记录和分布信息,有助于识别珍稀、濒危物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生态环境保护: 揭示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公众和决策者认识到保护植物群落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 地方资源开发利用: 挖掘石门台地区植物的经济价值,为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产业、林下经济等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地方经济的绿色转型。 教育与科普: 作为一本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可以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植物学教学、中小学的自然教育,以及大众的自然博物学习,提升公众的植物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文化传承: 记录和传承了当地与植物相关的历史、传说和传统知识,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 四、 编撰者团队与审校 本书的编撰汇聚了一批在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从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到室内鉴定、资料整理,再到图文撰写、版式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谨的科学论证和细致的工艺打磨。编委会特别邀请了多位在该领域享有盛誉的资深研究员进行审校,确保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前沿性。 《石门台植物(第1册)》的问世,不仅是石门台地区植物研究的里程碑,更是对中国丰富植物宝库的一次珍贵记录。我们期待本书能成为广大植物爱好者、科研工作者、环保人士以及所有关心自然的朋友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籍,共同为守护我们星球的绿色未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厚实而略带纹理的纸张,不仅能完美承载那些精美的彩色插图,拿在手里也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非常适合反复翻阅和做笔记。内页的排版设计堪称典范,留白适度,字体选择清晰易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极为人性化,无论是按科属查找,还是按发现地点检索,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标信息,这对于需要快速查阅资料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每一次接触这本书,都成为一种享受,让人感受到制作团队对“匠心”的坚持。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阅读习惯非常挑剔的人,很容易被冗长或晦涩的语言劝退。然而,这本植物志的文字风格却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将深奥的植物学专业术语巧妙地融入到流畅、富有韵律感的叙述中。作者的遣词造句,透露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即便是在描述复杂的化学成分或细胞结构时,也能保持一种诗意的表达。我特别喜欢那些穿插在技术描述中的历史轶事或者民间传说,它们为冰冷的科学增添了人文的温度,让那些植物仿佛有了自己的故事和灵魂。这种‘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浪漫’的完美结合,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愉悦感,而不是负担。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跨越专业知识的门槛。

评分

这本书的文本组织逻辑性强到令人赞叹,仿佛有一位经验老道的导游,不厌其烦地牵引着我们探索一个未知的植物王国。从宏观的生态环境到微观的结构特征,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从不拖泥带水,却又留足了让人思考的空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不同植物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论述,那种精妙的生态网络构建,颠覆了我过去对植物是“孤立存在”的简单认知。比如,书中对几种特定昆虫与花粉传播机制的交叉分析,简直是一堂生动的进化论课程。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启发性,每当读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总会忍不住停下来,联系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验证,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视觉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精准,无论是那些娇嫩欲滴的花朵,还是那些充满力量感的叶脉,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光影的处理,仿佛能感受到阳光穿过树冠洒落下的温暖。那种细腻到近乎苛刻的描绘,让即便是对植物学一窍不通的我,也能感受到每一种物种独特的生命力与美感。我记得有一页专门描绘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蕨类植物,那复杂的纹理和层次感,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自然界造物的鬼斧神工。这本书不仅仅是图鉴,更像是一本艺术品集,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沉浸式的自然漫步,让人心旷神怡,对手边这些不起眼的绿色生命产生了由衷的敬畏。它极大地满足了我对“美”的追求,即便不谈学术价值,光是作为案头陈列,也是极佳的选择。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园艺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实践的参考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详尽记录了植物的形态特征,更重要的是,它对每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和气候的偏好,都有非常实际且详尽的说明。我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后院那几株难以成活的灌木的养护方法,效果立竿见影。书中提供的病虫害防治小贴士也极其实用,那些基于自然生态的解决方案,远比市面上那些化学药剂来得让人安心。它不仅仅是让我“认识”了植物,更是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照料”它们,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成了田园里的幸福感。这种强烈的实用性,是许多学术著作所缺乏的宝贵品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