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其实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伪君子。——我们刚以为找到了人生意义,他们又把答案改了。丹尼尔?克莱恩带我们进行一次奇妙的哲学之旅,在金句中带我们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丹尼尔·克莱恩(Daniel Klein),1939年生,美国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曾与托马斯?卡斯卡特(Tomas Cathcart)合作出版畅销书《柏拉图与鸭嘴兽一块儿上酒吧(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还是其他25本图书的作者或合著者。现和妻子弗莱克?瓦斯特生活在马萨诸塞州西部。
不久之前,我在收拾一些书的时候,偶然翻出了一个封皮上写着“金句”(Pithies)的破旧笔记本,里面是些哲学家讲过的名言短句,都是我匆匆忙忙记下来的,每页一句,而且基本上每句下面都有一些字迹潦草难辨的评论。
我笑了起来。我都差点儿忘记还曾有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摘抄本了。开头的记录里那些斑斑点点的污渍,无疑是钢笔的墨渍和污点。高中毕业时,父母曾送给我一支钢笔作为毕业礼物,这些笔记就是五十多年前的我用那支笔写给自己的。当时我应该已经十九或二十岁了,刚刚决定要到大学里攻读哲学专业。
做出这个决定——还有记这本笔记——的原因是,我希望从那些伟大的哲学家身上寻找到一些启迪,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因为当时我对毕业之后想干什么完全没有头绪,只知道我不想当医生、律师、商人。结果,这样的排除法让我成了同学中“鸡立鹤群”的少数派。所以我就想,学哲学吧,正好可以给我指点一下迷津。
本子翻过大概一半之后,批注从钢笔换成了圆珠笔,下面的评论也减少为三言两语,全是“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救命啊!”这种。最后一则笔记,是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名言:“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在这句话下面,我写的是:“你怎么现在才说!”当我最终合上“金句”,不再往里边记东西的时候,应该已经三十好几了。
几十年一晃而过,当我再翻看这个笔记本时,第一反应竟是对自己当年的幼稚程度感到羞愧难当。我真以为可以从哲学家身上学到如何过好我的人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可都生活在几千年前啊。我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当学生时,在那些哲学课本中读到的人生建议少之又少,无章可循。当时首先要回答的,是类似“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伦理原则有理性根据吗”以及“‘意义’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问题。毕竟,我连“意义”有什么意义都还没搞清楚,就思考我或他人生命的意义,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真话。但与此同时,毕业季很快就会飞速到来,我也将要郑重地开始成年生活,所以我十分迫切地想得到一些关于接下来该做什么的建议。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在几个研究生院的哲学系进了又退,退了又进。而且为了养活自己,我还给电视游戏节目编写过智力问答和搞笑环节,给脱口秀演员撰写过喜剧段子,也出版过悬疑小说。我还游历过许多地方,其间都会拖着几本哲学书去。我仍然在不断上下求索着,想知道如何才能活出最好的人生。时不时地,我还真碰到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建议,把它们抄在那个越来越破的笔记本里。直到某一刻,我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心中所怀的使命感其实很幼稚后,便把“金句”和其他一些旧课本一同塞进了箱子里。也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了约翰?列侬唱出的那句著名歌词:“你左顾右盼做着各种打算,却不知道生活已然过去大半。”
如何尽可能地活出最好的人生这个问题,曾是哲学的核心追问,一直占据着亚里斯提卜、伊壁鸠鲁、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心头最紧要的位置。在此后的几十个世纪中,从人文主义者到自然神论者再到存在主义者,这个问题又是一大批哲学家眼中最根本的疑问。
然而在近代的西方哲学中,“如何生活”这个问题,却几乎退居到了认识论(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以及逻辑学(什么是理性和理性讨论的必要原则)的那些问题之后。除了个别令人满意的特例之人,当代的理论哲学家们都把“如何生活”的问题抛给了日间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打扮干练的励志演说家和穿着飘逸长袍的心灵导师。哲学专家的看法是,寻求如何生活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不是任何有自尊的现代哲学家该追求的事业。
真是可惜——我一边翻我的旧笔记本,一边这么想着。嘲笑完自己的年少无知后,现在我意识到,原来那些如何生活的问题仍然在我的脑海里活蹦乱跳着。当然,逝者如斯夫,我这有起有落的人生也就这个样子了,因为生活本就是如此,但我对有关生命的哲学观点的渴求,却丝毫没有消减。事实上,当我站在耄耋之年的制高点回望这一生时,仍然会想要以最好的方式去安度自己的晚年。
不过更让人难以抗拒的是,我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那种想最后再好好端详一下我的个人历史的阶段。我很好奇,若以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关美好生活的想法来衡量,我这一生合格吗?
因此,在“金句”中的最后一则笔记停笔四十年之后,我再次记录下了自己对很久以前抄录在笔记本里的那些哲学家名言的新思考,并开始收集、玩味一些新的语录。说真的,沉浸其中实在是让我乐此不疲。
这些语录中,有些总结归纳了一整套关于如何生活的哲学立场,有的则仅仅朝我这边抛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高弧度曲线球,但当我站在生命的这一头思考时,所有的语录无疑都让我感到惊艳和赞叹。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仅仅用几个精心斟酌的词句,就能如此舌灿莲花、鼓舞人心,实在令我折服。我还认识到,一句言简意赅的哲学观点,对我这种年纪的人而言还有个优势,那就是当我读到末尾的时候,还能记得它的开头。
从个人角度讲,我一点儿都不介意大众媒体上的那些心灵导师或者励志演讲家,无论他们穿成什么样。我敢肯定,他们的确是在试图回应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某种根本性需求。但是,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提炼出来的那些关于美好生活的观点,是那么货真价实、鞭辟入里、历久弥坚,如果就这样被淹没在一堆时髦的口号标语之下,或者消失在一堆晦涩难懂的哲学语言分析之中,就真是太遗憾了。
所以在这里,我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讨论如何生活的精练的哲学警句,以及针对它们逐一做出的个人评价,一并贡献了出来。尽管我的这些评论原本是想抛砖引玉,但有时候也会离题万里、恣意而为地信马由缰一会儿。而且,到现在我都没能为这些不相干的题外话找到什么令人满意的借口。
在决定要把这些“金句”分享给大家后,我曾试着为它们排一个合适的顺序。按照我抄记的时间先后?感觉有点儿过于主观了。按照类别?比如,幸福和快乐的人生,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人生,追求灵性的人生,美好与公正的人生?但分类的问题在于,那些哲学家有太多太多的观点没法被归到某个单一的类别里。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按照个人化的关联方式来分类,即某个观点是如何出其不意地把我引向另一个观点的—换句话说,基本上是非常随意武断的一种方式。
喏,这就是我的“金句”了,旧的、新的都有,还附带了我的那些沉思与见解,年轻时的、年长后的。它们给出的问题可能比提供的答案要多很多,不过,这些问题是多么饶有趣味啊……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独特且难以捉摸,每一次阅读体验都像是在和一位哲学大师进行私密的、不设防的对话。它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枯燥说教,也没有过分花哨的文学辞藻堆砌,而是在一种近乎日常的、坦诚的语气中,悄无声息地渗透出令人醍醐灌顶的洞见。有时候,作者会用一种极其简洁的句子,像一把手术刀一样切开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结构;而另一些时候,它又会变得像诗歌一样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每一个词语的摆放位置。这种灵活的、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使得那些宏大而抽象的主题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却又保持了思想的深度和锐度,真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页边距的处理非常得当,既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又不会让人觉得内容过于稀疏。在阅读那些长句或者需要反复咀嚼的段落时,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的疲劳感。我发现自己可以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酸涩。而且,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运用字体大小和加粗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有些关键的概念被巧妙地突出显示,但又不会显得突兀或过于刻意。这不仅仅是排版的美学,更是对信息层级结构的一种深刻理解和尊重。相较于很多为了省墨而压缩字体的现代出版物,这本书的字体清晰、墨色均匀,读起来非常舒服,仿佛每当我们即将迷失在复杂的思绪中时,一个清晰的字符总能温柔地将我们拉回正轨。
评分坦白说,我阅读过许多标榜深刻的作品,但大多是“开头震撼,结尾平庸”。然而,这本书的收尾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没有采用那种简单粗暴的总结陈词,也没有留下一个令人沮丧的开放式结局。相反,作者用一种极其克制和内敛的方式,将之前所有探讨过的议题,温柔地引导向一个更广阔、更具包容性的视野。它像是在你以为旅途已经结束时,轻轻为你推开了一扇通往下一片星空的大门,留下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种持续激发探寻欲的强大内驱力。这种“意犹未尽”却又“圆满”的感受,是极高明的艺术手法,它确保了这本书的影响力不会随着合上封面的那一刻而消散,而是会继续在你未来的思考中发酵、生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通常不太在意装帧,但这一次,我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本让人愿意珍藏起来的书。那种细腻的触感,翻页时的沙沙声,都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沉静的智慧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述说着那些我们未曾察觉的宇宙真理。我喜欢那种可以把指纹轻轻留在封面上的质感,这让每一次触摸都充满了人情味,而不是冰冷的批量生产。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分量也让人感到踏实,它暗示着里面蕴含的内容绝非肤浅的文字堆砌,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作者深刻思考的结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内页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知道作者在创作这本书时倾注了多少心血。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节奏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大师级的水准。它不像那些平铺直叙的作品,而是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起伏,有高潮,有宁静的过渡段落。作者非常善于在看似不相关的章节之间搭建起隐秘的桥梁,让你在读到后半部分时,猛然回想起前文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从而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在精妙的布局之中。这种结构上的精巧设计,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积极地解谜和重构自己的理解体系。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原来如此”的惊喜,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黏性,让人根本无法放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隐藏的线索或伏笔。
评分没事多看书,其他的事就少胡思乱想啦
评分我看了他,我感觉我的人生应该躺着过!
评分到货及时,快递员服务周到,送货及时,产品满意,性价比高,感谢京东!到货及时,快递员服务周到,送货及时,产品满意,性价比高,感谢京东!到货及时,快递员服务周到,送货及时,产品满意,性价比高,感谢京东!
评分推荐书单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生命本身无意义,人为给了它意义
评分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薄薄一本小书,很快就能看完,还能引发点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哈哈
评分包装很好,价格实惠,正品,以后常在京东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