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先生于佛学有极深的造诣,李叔同的出家和佛学信仰的建立就直接受马先生影响,熊十力的代表作《新唯识论》由马先生题签作序。
★但人们一般只关注马一浮先生的《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等论述儒学方面的著作,甚至不知马先生还以佛学注释过《老子》。
新书预告:徐梵澄著译选集(四种):《尼采自传》《薄伽梵歌》《玄理参同》《陆王学述》
马一浮,此庚申年逭暑所作。以老子义印合般若、方等,于禅则与洞山为近,触言玄会,亦似通途寥廓,无有塞碍。后以病缘中辍,不复措意。维老氏之旨未必如斯,理既冥符,言象可略。如遇玄解之士,亦可相与解颐耳。蠲叟。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与熊十力、梁漱溟合称为“新儒家三圣”。于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抗战期间,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主要著作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老子注》《法数钩玄》等。
尽管《老子注》仅完成了三十二章的注解,但我们仍然可见其会通佛老的气度与规模,从名相的证入到体系的对榫,从本体论、认识论、修行论到辩证论的思辨推展,为近世罕见。
马一浮以儒家的六艺之理作为本原大道,通过六艺之理诠解儒释道,从而重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和思想秩序,为中西文化的会通融合准备了条件。《老子注》正是这个诠释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彰显出它的文本价值和时代意义,也使我们深入地了解现代思想史中的马一浮及其著述。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许宁
老子注
一章
……
三十二章
[附录]
论老子流失
庄子笺
论语异义
大学玄疏残稿
三易略义
太极图说科判
太极图说赘言
会语之余
希言
论马一浮《老子注》中的“以佛解老”思想(许宁)
我通常对哲学类的书籍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文字过于晦涩难懂,像是高悬于云端的教诲,难以落地实践。然而,这本作品的译文和白话解读部分,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字功力实在高超,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飘渺无边的概念,如“道”、“德”、“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用极其贴近生活、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来阐释。读到关于“知足常乐”的那一章时,我正在为工作中的一个项目焦头烂额,但读完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立刻放下了手中的邮件,起身去给家人做了一顿饭,内心的焦虑感奇迹般地消散了。这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深夜里,提着一盏温和的灯笼,陪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慢慢踱步,细心地为你指引前方的路,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受用,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带着岁月痕迹的仿古纸张,触感粗粝而温润,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千年前的智慧气息。烫金的字体在深色的背景下熠熠生辉,虽然是古典的风格,但一点也不显得老气横秋,反而有一种沉静的力量感。内页的纸张选用了高克重的米黄色道林纸,墨迹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上,看得出编辑团队是下了大功夫的,注释和原文的对照清晰明了,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心绪的宁静,不至于被密集的文字所压迫。特别是那些被精心绘制或选取的插图,虽然是极简的水墨风格,却精准地捕捉了文本中那些玄妙的意境,比如“道生一,一生二”的演化图景,或是对“无为”境界的视觉化表达,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体验感和代入感,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一件艺术品,不仅仅是一本供人研读的古籍。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我是在一个非常喧嚣的环境中开始阅读这本作品的——一个高铁上的拥挤车厢。我本以为这种偏重内省和冥想的文本,在那种嘈杂的环境中只会徒增烦躁。但奇妙的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外界的声音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隔绝了。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静心”作用,它不是那种强行让你安静下来的命令式,而更像是一种引导,将你的注意力从外部的刺激,慢慢地拉回到自己内在的呼吸和思绪的流淌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放慢语速,连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加从容和舒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随身的“心灵降噪器”,让我在纷扰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不受打扰的内心净土,这是我阅读许多“心灵鸡汤”类书籍时从未体验到的深度宁静。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我想说的是,它在考据上的严谨性令人肃然起敬。我特意对比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通行译注,发现此书在对早期甲骨文、金文的释义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章节的不同理解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比较。尤其是关于“柔弱胜刚强”的论述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先秦时期战争、政治策略的史料作为佐证,使得原本听起来有些理想化的“德治”思想,在历史的脉络中找到了坚实的立足点。对于希望深入研究古代东方智慧体系,探究其对后世法家、儒家思想渗透影响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扎实且富有批判性的研究基础。它不是简单地复述经典,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对话和重建。
评分这次的阅读体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在处理“辩证法”思想时的细腻和深刻。我们总以为朴素的辩证思想是近现代才被系统阐述的,但在这本书中,那种万事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线索贯穿始终。比如对“美与丑”、“得与失”的反复拉扯和消解,作者的解读就极其到位,他没有简单地宣称“好”与“坏”的相对性,而是深入剖析了“好”本身是如何孕育出“坏”的条件,以及“坏”中如何蕴含着转机的可能性。这对于现代人在面对快速变化和信息爆炸的社会时,如何保持心性的稳定,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起伏不定,提供了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武器。它教会你如何以一种更宏大、更长远的视角去观察眼前的得失,培养出一种不动声色的淡定。
评分很好很好 千年经典 感恩先贤的精神遗产.
评分品养生酒边悟道~买的
评分憨山于老子玄旨,多有神悟,而平议三教,每有警拔之俊语,如言“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均足启人深长之思。不仅为研读老学者所宜参考,亦明季思想史之珍贵史料也
评分经过憨山大师如此一解,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好书买两套,一套家里读,一套出门读。
评分快速高效,质量不错,包装很好!善哉!善哉!
评分活动优惠力度大,价格实惠。书籍总体质量不错,印刷清晰。快递迅速,包装完好,书籍也基本无磕碰处。
评分3.版式设计精美,便于阅读
评分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宝贝,不过有一点不好,没有现代文的翻译,有些句子还是理解有困难的
评分蕅益大师是净宗九祖,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的《弥陀要解》,印光大师赞曰: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能出版《周易禅解》,实在是太好了,希望大家多看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