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顾沅编撰,广搜博采,参阅大量文献,于同类著作中后出转精。
2.收录孔子及由汉至清历代配祀孔庙者144人之画像及传记,四圣十二哲,先贤名儒,中华文脉,尽萃于斯。
3.对孔庙陪祀者著录极为全面的一部图录类古籍,首次出版标点整理本。
儒释道以“三教”并称,始于南朝梁武帝萧衍《会三教诗》。至元明清时,同时供奉孔子、释迦、老子的“三教堂”,以及将三者绘入一图的“三教图”等大量出现,说明在民众心目中,已将儒释道三者视为一体。虽然称儒家为教有失严谨,但儒释道三家千余年来相激相融、交汇互补,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直至今日,应无疑问。
“图像儒释道系列”选取明清至近代三种古版画,图文相配,一像一传。分别为明人洪应明编撰之《仙佛奇踪》、清人顾沅编撰之《圣庙祀典图考》、近代高僧虚云大师重辑之《佛祖道影》。三书均为名家撰文、精美版刻,由中华书局编辑部组织整理,改为简体横排,标点精校,重要异文以简注说明。读者可于轻松愉快的欣赏画像、品读传记中,玩味三家旨趣。
《圣庙祀典图考》为清人顾沅编撰、孔继尧绘图,共五卷,收录孔子及由汉至清历代配祀孔庙者144人之画像,包括孔子弟子及历代名儒,并均附有人物小传。本书版刻画像生动,传文记人物生平及历代配祀孔庙情况,兼具观赏价值及史料价值,亦可视为历代名儒之图文列传。
顾氏此书,因前人诸书之互异缺略,广蒐博采,并参阅《白水碑》、《孔子家语》等文献,正其讹谬,订其异同,以清代所颁定从祀位次为准,补入多篇传记。并访求汉唐以来诸先贤画像绘入,若无旧像可循,则付之阙如。书前有康熙、乾隆御制赞文,书后附《崇圣祠考》一篇记孔子父祖及诸从祀者事迹,并附古本《圣迹图》一卷。
本次出版,以道光六年(1826)吴门赐砚堂顾氏刻本为底本,据相关史料文献校正部分文字,校记以小字随文括注。收录原书主体图传部分,将《崇圣祠考》作为附录,《圣迹图》已有多种版本单行,故本书不再收录。影印原书人物绘像,小传文字简体横排并加以标点,以便读者阅读使用。
[清]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道光间曾官教谕,为著名藏书家,建有艺海楼收藏古籍及金石,学者杨仲羲称其藏书“不及四库者六百余种,而四库未及者二千余种”,著述及编刻宏富,有《赐砚堂丛书》、《圣庙祀典图考》、《古圣贤像传略》、《吴郡五百名贤图传赞》等。
[清]孔继尧,字砚香,号莲乡,江苏昆山人,善刻花鸟,尤工人物,顾氏所编刻之书多由其摹绘画像。
卷首
御制序赞
序
卷一 圣像四配十二哲像
至圣先师孔子像
复圣颜子像
述圣子思子像
宗圣曾子像
亚圣孟子像
先贤闵子损像
先贤冉子雍像
先贤端木子赐像
先贤仲子由像
先贤卜子商像
先贤有子若像
先贤冉子耕像
先贤宰子予像
先贤冉子求像
先贤言子偃像
先贤颛孙子师像
先贤朱子熹像
卷二 东庑先贤像 一位至三十六位
先贤蘧子瑗像
先贤澹台子灭明像
先贤原子宪像
先贤南宫子适像
先贤商子瞿像
先贤漆雕子开像
先贤司马子耕像
先贤巫马子施像
先贤颜子辛像
先贤曹子卹像
先贤公孙子龙像
先贤秦子商像
先贤颜子高像
先贤壤子驷赤像
先贤石子作蜀像
先贤公夏子首像
先贤后子处像
先贤奚子容蒧像
先贤颜子祖像
先贤句子井疆像
先贤秦子祖像
先贤县子成像
先贤公祖子句兹像
先贤燕子仅像
先贤乐子欬像
先贤狄子黑像
先贤子蔑子忠像
先贤公西子蒧像
先贤颜子之仆像
先贤施子之常像
先贤申子枨像
先贤左子丘明像
先贤秦子冉像
先贤牧子皮像
先贤公都子像
先贤公孙子丑像
卷三 东庑先贤儒像 三十七位至六十四位
先贤张子载像
先贤程子颐像
先儒公羊子高像
先儒子国子安国像
先儒毛子苌像
先儒高堂生像
先儒郑子康成像
先儒诸葛子亮像
先儒王子通像
先儒陆子贽像
先儒司马子光像
先儒欧阳子修像
先儒胡子安国像
先儒尹子焞像
先儒吕子祖谦像
先儒蔡子沉像
先儒陆子九渊像
先儒陈子淳像
先儒魏子了翁像
先儒王子柏像
卷四 西庑先贤像 一位至三十六位
卷五 西庑先贤儒像 三十七位至六十四位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可谓匠心独辟,它没有采取简单的编年体或断代史的叙事方式,而是围绕着“祀典”这一核心脉络,展开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作者的考据功夫令人叹服,大量的引文和旁证,使得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依,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间祀典差异时的那种冷静而客观的笔调,既能清晰地指出其演变和分流,又不会轻易地给出褒贬的价值判断,真正做到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读罢全书,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对历史连续性和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它像一把精密的钥匙,开启了我对古代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和精神世界探索的大门。对于那些热衷于深挖典章制度源流的学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和研究范式,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绝非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其所带来的智识上的满足感,是任何快餐式阅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部作品的笔触细腻,对古代礼制的阐释深入浅出,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窥见礼仪之美的端倪。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近乎匠人的精神,对待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还原,无论是器物的形制还是仪式的流程,都描摹得活灵活现。阅读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亲临那庄严肃穆的祀典现场,感受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追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阐释那些繁复的规制时,并未陷入晦涩的术语泥潭,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的解读,使得那些看似冰冷的规矩,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对于想要探寻古代礼乐文明精髓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的不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与审美的提升。书中的插图和图录部分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抽象的文字描述有了具象的依托,这种图文并茂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原本厚重的历史典籍焕发出新的活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力是沉静而持久的,它不像那些畅销书那样追求瞬间的轰动,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逐渐改变你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认知框架。作者在梳理复杂的祭祀谱系时,展现出的逻辑清晰度和条理性令人印象深刻,使得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史料,被整合进一个强大而严密的分析体系之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象征意义”的挖掘,它不满足于描述“做了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揭示了礼仪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辨和权力逻辑。这种由表及里、由物及道的探究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品味。对于任何一位对中国古代文明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算得上是一份严肃的邀请函,邀请我们走进那个充满规则与神圣感的精神领域。阅读过程需要耐心和投入,但收获绝非仅限于知识,更是一种对传统秩序与美学体系的深度共鸣与理解。
评分坦白说,初捧此书时,对其篇幅和内容的广博略感压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那种被作者带领着探索古代神圣空间的体验,很快就吸引了我。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控制得相当精妙,在铺陈宏大背景时,节奏稍缓,而在聚焦于某一特定仪式的细节剖析时,笔触又变得紧凑而富有张力。作者对古代文献的驾驭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仿佛能够听到千年前那些祭祀乐章的回响,闻到香火缭绕的气息。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严肃的学术探讨中,偶尔会流露出对古人生活美学的赞叹,这种情感的渗透,使得冰冷的考据变得有血有肉。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一窥古代精英阶层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精神信仰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所构建的那个庄严、有序的世界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古代礼仪生态系统,而非仅仅停留在孤立的事件描述上。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发现过程。它不像某些历史书籍那样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耐心地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不同朝代祭祀用具的对比分析部分,作者通过对特定器物的形制演变进行考证,清晰地勾勒出了政治权力与宗教仪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塑造的微妙关系。这种微观层面的洞察力,使得全书的论证力量倍增。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对某个词语或某个动作的精确释义,这不仅是对文本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理解深度的鞭策。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有力补充和提升,它填补了某些关键环节的空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文献支撑。它不是那种让人读完后只会感叹“原来如此”的浅薄之作,而是能真正引发读者进行二次思考和独立探索的学术精品。
评分好看,都是图,古香古色的。
评分仙佛名人的画像,v感觉下古风,很不错。
评分很好,支持一下
评分不错的图书。快递大哥的服务很棒,送货及时,态度很好。
评分图文并貌,印刷质量好,中华书局出品版本好。物流速度快。
评分佛教人物小像图解
评分可以,中华书局的书是不错的。
评分我很喜欢 非常好 非常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