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SAT巴朗词表》的姊妹篇,收录“正序”的约2136个核心词,分为22个list,并为单词提供中英文释义、常用搭配和例句、派生词。不同于“正序”的是本书打破常规的字母顺序,所有单词采用乱序编排,帮助考生自由灵活地记忆单词。同时标注每个单词的考查题型,便于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备考。
作者简介
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汇聚了新东方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线教师、辅导专家和资深编辑。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准确把握各类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规律和命题趋势,熟知考生在备考阶段存在的弱点和误区。所编写的辅导用书凝聚了多年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之精华,方便考生明确备考方向,高效复习迎考。
内页插图
目录
Word List 1…………………………………………………………………………………1
Word List 2…………………………………………………………………………………12
Word List 3…………………………………………………………………………………24
Word List 4…………………………………………………………………………………36
Word List 5…………………………………………………………………………………48
Word List 6…………………………………………………………………………………58
Word List 7…………………………………………………………………………………70
Word List 8…………………………………………………………………………………82
Word List 9…………………………………………………………………………………94
Word List 10…………………………………………………………………………………106
Word List 11…………………………………………………………………………………118
Word List 12…………………………………………………………………………………130
Word List 13…………………………………………………………………………………141
Word List 14…………………………………………………………………………………153
Word List 15…………………………………………………………………………………165
Word List 16…………………………………………………………………………………176
Word List 17…………………………………………………………………………………187
Word List 18…………………………………………………………………………………199
Word List 19…………………………………………………………………………………211
Word List 20…………………………………………………………………………………223
Word List 21…………………………………………………………………………………235
Word List 22…………………………………………………………………………………247
前言/序言
SAT全称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与ACT考试一样,SAT考试被视为“美国高考”,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参加SAT考试的中国考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竞争日趋激烈。
考生如何在SAT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呢?改革后的SAT考试包括阅读(Reading)、写作与文法(Writing and Language)、数学(Mathematics)和选作作文(Optional Essay)四个部分,而不论是写作部分的Essay,写作与文法部分的阅读单项,还是阅读部分的阅读文章,都离不开对词汇的考查,词汇在SAT考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参加SAT考试到底需要背多少单词呢?这是很多考生的疑问,是5000?8000?还是10000?……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2013年6月出版的《SAT巴朗词表》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普遍欢迎。应大家的强烈要求,在该书的基础上,编者倾注了极大心血编写了这本《SAT巴朗词表:乱序版》。本书根据巴朗最新版词表,在旧版的基础上对单词进行了一定的增减,删除了大量的偏词旧词,增加了一定的高频词,现全书含2136个核心词汇,并划分为22个List,为单词提供中英文释义、经典搭配和例句、派生词。本书打破了以往单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常规模式,所有单词乱序编排,帮助考生自由灵活地记忆单词。此外,本书一大特色是在每个单词下面标注其在考试中的考查题型,便于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单词,提高备考效率,为SAT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设置如下:
2136个核心词,分为22个单元,每单元100词左右
所有单词采用乱序编排,打破按照字母排序的常规模式
【题型】每个单词下面标注其在考试中的考查题型
【释】给出单词在SAT中常考的中英文释义,帮助考生结合考试内容准确理解单词,达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
【例】收录大量与真实考试难度相当的例句,并配以中文译文,帮助考生在语境中理解单词,强化记忆效果。
【搭】提供常考短语和搭配,帮助考生掌握单词重点用法。
【派】归纳单词的常考派生词,帮助考生全面扩充词汇量。
365个高频词和175个热词
1.高频词和热词在核心词汇中以■和●标注。
2.帮助考生重点巩固、查缺补漏。
本书使用说明:
1. 每天设定固定的时间(比如早上9点)、利用固定的时段(比如2个小时)来学习一个单元。
2. 第一遍看单词时,重点看每个单元中的高频词和热词,并在不认识的词汇旁作标记,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格外注意这些词汇。
3. 第二遍看单词时,重点看每个单元中较长的词汇,对多于一个释义的词汇和有生僻释义的词汇格外注意。
4. 可以把不熟悉的单词写在一张卡片或纸上,以便利用零散时间随时进行复习。
5. 根据书中的例句,自己再写一些句子。
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类考试来讲,词汇都是很重要的,SAT考试自然也不例外。词汇学习虽然是个艰辛的过程,但这样丰富的学习经历是非常宝贵的,对一个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不无裨益的。最后,祝福每位考生通过学习本书都有所收获,夯实自己的词汇基础,从容应对未来的SAT考试。
编 者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您提到的特定图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 --- 《精通现代汉语:结构、修辞与文化脉络》 面向所有中文学习者、语言爱好者及专业研究人员的深度探索之旅 本书特色: 系统性重构现代汉语的底层逻辑: 本书摒弃传统词汇、语法分类的刻板框架,从语言学、认知科学的交叉视角,深入剖析现代汉语(以规范的普通话为蓝本)的内在组织规律。我们不只是罗列规则,而是追溯规则的生成机制,帮助读者真正“理解”汉语的运作方式。 侧重实用性与语境适应性: 强调语言在真实交际情境中的动态表现。书中包含大量来自当代文学、新闻报道、网络社论、商务会谈等不同文体的真实语料,分析在特定语境下,词语选择、句式构造、语气把握的微妙差异。 开创性的修辞策略分析: 突破传统修辞学仅关注“古诗文”的局限,本书将重点放在“新修辞”的应用。探讨如何在现代叙事中有效运用比喻、转喻、排比、反讽等手法,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精准度。尤其关注新媒体语境下产生的网络热词、流行表达背后的修辞动因。 融入文化人类学的深度解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书将语言结构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社会伦理观念进行深度链接。例如,探讨“含蓄”、“中庸”、“关系”等文化概念如何具体体现在动词的选择、助词的运用以及篇章结构的处理上,为非母语学习者提供理解中国文化思维的钥匙。 ---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汉语的骨架与血肉——结构深度解析 本部分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坚实的汉语结构模型。 第一章:语音与音位基础的再审视 我们不会停留在简单的声调标记上,而是探讨声调在区分意义、构建韵律和表达情感中的复杂作用。分析儿化音、轻声、以及特定方言对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并提供如何通过精听训练,快速校准发音的实操方案。重点分析元音和辅音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异现象,确保学习者能够识别和模仿地道的语流节奏。 第二章:词汇的动态语义场域 不同于孤立地背诵词义,本章将词汇视为一个流动的语义网络。我们引入“语义簇”的概念,将功能相近、意义相关、常共现的词汇组织在一起进行学习。例如,围绕“变化”这一核心概念,系统对比“更迭、演变、蜕变、翻新、转化”等词汇的语用侧重和情感色彩。此外,对固定搭配(Collocations)和习语的讲解将结合其历史渊源和现代应用频率进行排序。 第三章:句法结构的深度剖析与灵活运用 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看似自由,实则遵循一套严谨的潜规则。本章详细梳理了现代汉语的各种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重点剖析了“把”字句、“被”字句以及存现句的精确使用时机和语气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句子的“重心前移”或“信息后置”来控制读者的阅读节奏和理解焦点,这是提升书面表达流畅度的关键。 第四章:语篇衔接与篇章组织艺术 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单个句子的正确性,更是句子之间的逻辑关联。本部分深入讲解了各类连接成分(关联词、代词、副词)在构建篇章连贯性中的作用。通过分析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典型篇章结构,指导读者如何构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长篇论述,确保读者从“能说话”升级到“能写作、能组织论点”。 --- 第二部分:语言的灵魂——修辞与风格的雕琢 本部分是提升语言表现力的核心环节,旨在将学习者从“合格”推向“优秀”。 第五章:新语境下的经典修辞复兴 分析比喻、拟人、夸张等传统修辞手法在当代新闻标题、广告文案中的创新应用。我们考察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利用视觉化的修辞手法瞬间抓住受众注意力。例如,如何精确使用“类比”来解释复杂的技术概念,使其通俗易懂。 第六章:语气、语态与情感的微妙表达 语气和语态(主动/被动)的选择是影响信息接收者情感反应的关键。本章通过对比不同语态在表达责任归属、强调对象上的差异,指导读者在外交辞令、人际沟通中避免无谓的误解。例如,在汇报负面消息时,选择合适的语态可以有效缓冲负面冲击。 第七章:文体风格的模仿与转换 本书提供了一套详尽的“文体转换练习”。我们分析了学术论文的严谨性、散文的抒情性、法律文书的精确性和口语的灵活性之间的内在差异。学习者将被引导练习在同一主题下,用完全不同的风格进行表达,从而掌握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语言面具”的能力。 --- 第三部分:语言与思维的交织——文化映射与认知理解 本部分旨在深化学习者对汉语深层文化的洞察力。 第八章:汉字系统的视觉与历史记忆 深入探讨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的关联,分析部首、偏旁在构建词义网络中的“记忆锚点”作用。结合历史演变,解释为何某些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了超越本义的文化引申义,例如对“道”、“气”、“和”等核心概念的词汇体现。 第九章:礼貌用语与社会关系中的语言策略 重点研究汉语中的敬语体系(如尊称、谦称、自谦表达)与社会等级、亲疏关系之间的动态平衡。分析在不同社会情境下(如对长辈、对陌生客户、对下级),如何通过微妙的措辞变化来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分寸感”。 第十章:现代汉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讨论全球化、技术发展对汉语产生的影响,包括外来词的吸收与本土化过程、网络语言的规范性问题、以及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语义错位。本书以开放的态度展望未来汉语的发展方向,鼓励学习者成为语言的积极参与者和审慎使用者。 适用读者: 有一定基础,希望从“会用”进阶到“用得地道、用得精彩”的中文学习者。 致力于中文教学、翻译、跨文化传播的专业人士。 对汉语言文学、符号学、文化人类学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 --- 《精通现代汉语:结构、修辞与文化脉络》 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您进入现代汉语这片广阔而深邃的领域,以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其逻辑之美、表达之妙与文化之厚。阅读本书,您将获得驾驭复杂语境、进行精准而富有感染力的中文表达的终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