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
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的入门书籍。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作者简介
蘅塘居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目录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月下独酌
春?思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佳?人
赠卫八处士
梦李白二首
望?岳
送?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
五言乐府
……
七言古诗
……
精彩书摘
《谦德国学文库》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今日,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领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最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完美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今日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唐诗三百首:千年风雅,传世绝唱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唐诗以其辉煌的成就、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而《唐诗三百首》,正是这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并非一部包罗万象的唐诗全集,却以其精选的篇章、严谨的编排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千百年来最广为流传、最具代表性的唐诗选本,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百科全书”,是无数文人墨客、学子孩童入门学诗的启蒙之作。 为何是“三百首”? “三百首”的提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李攀龙所辑《唐诗选》,“七言一首,五言一篇,杂言一首,共三百首”。虽然李攀龙的版本已不可考,但“三百首”的概念却深入人心。后世学者如明代胡震亨、清代康熙年间的蘅塘退士孙洙,都曾编纂过《唐诗三百首》。其中,以孙洙所辑的版本最为流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开宗明义:“李太白云,‘丈夫必有所爱,苟非圣人,皆有所短。’予既不敏,亦有嗜好。此集之成,盖出于偶然。予生平嗜诗,于唐人尤喜,每于灯下,手不释卷,无日不读。”他对唐诗的热爱与执着,促成了这部经典的诞生。 孙洙所辑的《唐诗三百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三百首,而是收录了七百余首唐代诗歌。然而,之所以沿用“三百首”之名,一来是承袭旧称,二来也寓意着精选之意。他以“凡诗有五,曰风,曰雅,曰颂,曰赋,曰歌。然唐人皆以诗名,故曰唐诗。”的观念,力图为后人留下最为经典的唐诗篇章。编选原则上,他强调“非但要辞藻华美,更要意境深远,且须合乎风雅之道。”这种选诗标准,使得《唐诗三百首》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教化育人的功能。 四大名家,群星璀璨 《唐诗三百首》的选篇,涵盖了唐代近三百位诗人的作品,其中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这“四大名家”的作品最为集中和突出。 李白,这位“诗仙”,以其豪放飘逸、浪漫奔放的风格,成为盛唐气象的集大成者。《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大量李白的代表作,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他的诗歌,如天马行空,不受拘束,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恢弘气魄,将自由奔放的精神与壮丽的山河融为一体,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神游物外。他的诗句,字字珠玑,意象奇绝,仿佛每一首都是他人生豪情壮志的呐喊。 杜甫,这位“诗圣”,以其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情怀,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唐诗三百首》中也收录了许多杜甫的杰作,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兵车行》等。他的诗歌,紧贴时代脉搏,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博大的仁爱之心。读杜甫的诗,如同翻阅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们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挣扎,也能体味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悯与担当。 白居易,这位“诗魔”,以其通俗易懂、讽喻现实的风格,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诗三百首》中自然少不了他的身影,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他的诗歌,语言浅白,故事性强,贴近生活,针砭时弊,既有优美的抒情,也有深刻的讽刺,深深触动了当时和后世读者的心灵。他用诗歌记录了社会的种种不公,也描绘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用最朴实的文字,传递了最真挚的情感。 王维,这位“诗佛”,以其山水田园、诗画合一的风格,成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唐诗三百首》中,王维的《山居秋暝》、《鹿柴》、《送别》等作品,将他那宁静淡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将大自然的静谧之美、禅意之境,缓缓铺展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宁静,超然物外。 除了这四位大家,还有如孟浩然的悠然自得,李商隐的缠绵悱恻,杜牧的俊逸洒脱,高适的边塞风情,岑参的雄浑壮阔……无数闪耀的诗星,共同构成了《唐诗三百首》的璀璨星空。 编选的智慧与艺术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经典,与其精心的编选和编排密不可分。孙洙在选诗时,不仅考虑了诗人的名气和作品的艺术水平,更注重诗歌的体裁、风格和主题的丰富性。 体裁多样:书中收录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以及少量的乐府诗等多种体裁,让读者能够全面地领略唐诗在不同体裁上的艺术特色。 风格各异:从李白的浪漫奔放到杜甫的沉郁顿挫,从王维的淡雅写意到高适的边塞豪情,从白居易的通俗讽喻到李商隐的朦胧婉约,书中几乎囊括了唐诗的各种主要风格流派,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的审美体验。 主题广泛:诗歌内容涵盖了山水田园、送别思归、咏物抒怀、边塞征战、怀古咏史、讽喻民生、爱情婚恋等方方面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 编排有致:虽然没有明确的分类,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孙洙在编排时,也暗含着一定的章法。例如,他会将同一位诗人、同一风格或同一主题的作品,尽量安排在一起,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和深入理解。同时,他也会将不同风格的作品穿插开来,避免读者的审美疲劳,保持阅读的新鲜感。 传承与价值 《唐诗三百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艺术上的高度,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神。 语言的精粹:唐诗是中国古代汉语发展的巅峰之一,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韵律和谐,是学习和理解汉语之美的绝佳范本。通过阅读《唐诗三百首》,读者能够领略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的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载体。《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或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抒发了离别故土的愁绪,或感叹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或抨击了社会的黑暗不公。这些真挚的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历史的缩影:唐诗是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历史事件、风俗习惯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窗口。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窥见那个辉煌时代的点滴,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人生的启迪:许多唐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旷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都能给予读者深刻的人生启迪和精神滋养。 教育的基石:在历史上,《唐诗三百首》一直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许多孩童都是通过背诵和理解其中的诗歌,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学素养。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经典。 结语 《唐诗三百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无论是在灯火阑珊的夜晚,还是在山林幽深的静处,轻轻翻开《唐诗三百首》,都能让你与千年前的伟大灵魂对话,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诗意与感动。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不朽的丰碑,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选集,不只是对唐诗的简单集合,更是对中华文明精髓的一次提炼与传承。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古圣先贤的灵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