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作品:禅是一枝花

胡兰成作品:禅是一枝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兰成 著
图书标签:
  • 胡兰成
  • 哲学
  • 文化
  • 散文
  • 随笔
  • 中国古典文学
  • 人生感悟
  • 佛学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63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0203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收藏性:胡兰成代表作完整简体版,深具收藏价值。
  阅读性:胡兰成的文字别具特色,现代文学别开蹊径,民国风情流泻笔端,他的气象与格局当代无人能比。著名诗人柏桦称胡兰成是“文学水平的试金石、人品人格的照妖镜”,周作人大弟子俞平伯谓之“清新素朴”,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文笔轻灵圆润,用字遣词别具韵味”,安妮宝贝说“胡兰成的文字让我惊艳”,贾平凹认为胡兰成的文字“慧美双修”。胡兰成著《禅是一枝花》,非但超过古人,逐一解明禅宗奇书《碧岩录》上的百则公案,更是具象地叙说了中国文明的气象万千,让中国的国学鼎立于世界,可以称之为华学。

内容简介

  

  胡兰成对禅宗一奇书《碧岩录》的解读。作者通过对其中一百则禅宗公案的悟解,表达了对中国禅宗思想的独特看法。《禅是一枝花》被视为中国禅学的经典之作。
  对禅的理解是作者整体文学观念的一部分,也是其人生境遇的一部分,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所以也可把此书看作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

作者简介

  胡兰成(1906—1981 ),出生于浙江嵊县胡村,卒于日本东京。青年时代曾于燕京大学旁听课程,后在浙江、广西等地任教。抗战时任《中华日报》总主笔等职,期间与张爱玲结婚。1975年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其文学才能影响深远,日本和中国的部分作家颇受其影响。晚年与唐君毅、钱穆、牟宗三、徐复观、冈洁、汤川秀树、川端康成等人过从甚密。著有中文著作《山河岁月》《今生今世》《革命要诗与学问》《禅是一枝花》《中国的礼乐风景》《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日文著作《自然学》《建国新书》等。

目录

导读/薛仁明
自序
第一则 梁武帝问达摩
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
第三则 马祖日面佛月面佛
第四则 德山挟复子
第五则 雪峰尽大地撮来
第六则 云门十五日
第七则 法眼问慧超
第八则 翠岩眉毛
第九则 赵州东西南北
第十则 睦州问僧甚处
第十一则 黄檗大唐无禅师
第十二则 洞山麻三斤
第十三则 巴陵银碗里盛雪
第十四则 云门对一书
第十五则 云门倒一说
第十六则 镜清啐啄
第十七则 香林坐久成痨
第十八则 慧忠国师无缝塔
第十九则 俱胝惟竖一指
第二十则 龙牙无西来意
第二十一则 智门莲花荷叶
第二十二则 雪峰鳖鼻蛇
第二十三则 保福长庆游山
第二十四则 刘铁磨五台山会斋
第二十五则 韶国师到这里不肯住
第二十六则 百丈奇特事
第二十七则 云门体露金风
第二十八则 百丈不为人说底法
第二十九则 大隋随他去也
第三十则 赵州大萝卜
第三十一则 麻谷振锡绕床
第三十二则 临济佛法大意
第三十三则 陈尚书看资福
第三十四则 仰山问近离甚处
第三十五则 文殊前三三
第三十六则 长沙一日游山
第三十七则 盘山三界无法
第三十八则 风穴铁牛机
第三十九则 云门金毛狮子
第四十则 南泉一枝花
第四十一则 赵州投明须到
第四十二则 庞居士好雪片片
第四十三则 洞山无寒暑处
第四十四则 禾山解打鼓
第四十五则 赵州一领布衫
第四十六则 镜清雨滴声
第四十七则 云门六不收
第四十八则 朗上座翻却茶铫
第四十九则 三圣以何为食
第五十则 云门尘尘三昧
第五十一则 雪峰是甚么
第五十二则 赵州石桥
第五十三则 马大师野鸭子
第五十四则 云门展两手
第五十五则 宗智生死不道
第五十六则 钦山一镞破三关
第五十七则 赵州什么处是拣择
第五十八则 赵州五年分疏不下
第五十九则 赵州头长三尺
第六十则 云门柱杖化龙
第六十一则 风穴若立一尘
第六十二则 云门灯笼佛殿
第六十三则 南泉斩猫
第六十四则 赵州于头上倒戴草鞋
第六十五则 外道问世尊
第六十六则 岩头云黄巢过后
第六十七则 傅大士讲经竟
第六十八则 仰山汝名什么
第六十九则 南泉归宗麻谷同行
第七十则 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
第七十一则 百丈问五峰
第七十二则 百丈问云岩
第七十三则 马祖离四句,绝百非
第七十四则 金牛菩萨子吃饭来
第七十五则 乌臼屈棒
第七十六则 丹霞吃饭还具眼么
第七十七则 云门糊饼
第七十八则 开士忽悟水因
第七十九则 投子一切声是佛声
第八十则 赵州孩子六识
第八十一则 药山看箭
第八十二则 智法答非所问
第八十三则 云门古佛与露柱相交
第八十四则 维摩诘与文殊问答
第八十五则 桐峰作虎声
第八十六则 云门厨库三门
第八十七则 云门药病相治
第八十八则 玄沙接物利生
第八十九则 云岩问千手观音
第九十则 智门般若体用
第九十一则 盐官犀牛扇子
第九十二则 世尊一日升座
第九十三则 大光因斋庆赞作舞
第九十四则:楞严经若见不见
第九十五则:长庆如来无二种语
第九十六则:赵州示众三转语
第九十七则:金刚经云若为人轻贱
第九十八则:天平行脚
第九十九则:肃宗问十身调御
第一百则:巴陵吹毛剑


精彩书摘

  第一则 梁武帝问达摩
  举: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上问:“朕建寺斋僧有何功德?”摩云:“无功德。”帝曰:“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达摩遂渡江至魏。
  却说达摩西来,这就是多此一举,无端端的惹是生非。但文明的历史就是多事多出来的。这层道理达摩还不及中国人更懂得。
  其实达摩答梁武帝的三问也只是讲的佛法的本体,并没有触及禅僧的所谓机。又,达摩因为梁武帝听了不合意,遂渡江至魏,这亦原是不算为奇特。而随后是中国的高僧宝志对答梁武帝的几句话,才把达摩的这三答一走变成千古的不寻常了。
  达摩去后宝志入见,与梁武帝说了,帝悔,遂遣使者去请。志云:“莫道陛下发使去取,阖国人去,他亦不回。”如此,达摩的去,遂成了历史上的机,一失难追了。
  而如此,就连前三句也被带起,成为是动的了。“廓然无圣”是初机混茫,万物尚未然。对朕者“不识”是初机相接,未有名字。“建寺斋僧无功德”是机机不连续。凡此盖非达摩始意所及。《水浒传》里捎公张横的歌声:
  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
  宝志是把达摩的草鞋都夺下来了。其实祖师此外亦无甚值钱之物。
  达摩只以不拘经典佛像,对于当时南梁北魏皆重色相庄严、胜论第一之辈,独标简要,故为禅宗所祖。
  宝志之后是雪窦的颂和圜悟的注好。把两人的话合起来看,是说:圣谛不过是箭迹,人家箭已射过新罗国去了,你还在这里问迹?对朕者谁?是像张骞的乘槎到了银河见一女子,亦不知是织女,而等后年问了严君平知道是织女,他已不能再来了。但这一对面,世上已千年,所以注云:“脚跟下草已数丈。”而达摩去了,这里有志气亦何必追?虽然相忆,岂不闻江山代代出英才。
  雪窦禅师顾视左右云:“这里还有祖师吗?”自云:“有。唤来与老僧洗脚!”这就不像佛经说的盲龟浮木难再相逢,机是花发今年枝,而且好人好事必定是与我有干系的。
  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
  举:赵州从谂禅师示众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言语,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州云:我亦不知?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这一则我不知要怎么说开头才好,先去问我哥哥,我哥哥想了一想,说道:“最大的没有拣择,是太古时我们的祖先渡洪水。人类是那次开了悟识,创造起新世纪文明的。”我一面听着哥哥说话,一面看着他的脸,不觉心疼起来。我几次和哥哥去游玩寺庙,我爱求签,我哥哥总不求签,他是他今生所走的路只有这一条,若求签问神,神说不对,他也此外没有可拣择。诸葛亮的出师表讲要伐魏,也是没有可拣择。多谢我哥哥给我这样开了一个头,以下我就晓得自己来说了。
  却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两句,原是三祖僧灿的话,赵州却来拈出难题,曰:才有言语,是拣择是明白?天下从此生是生非,而我就是爱的这是非之境。
  单说唯嫌拣择,是有五种:一是绝对的东西,无可比较。二是样样东西都是好的,不生差别观。三是有差别也不可拣择。四是要拣择也不许。五是谦虚的缘故不作拣择。
  一
  第一种绝对的东西不可选择的例,如我一日在公园里约会一个人,拣一个游椅坐下等他,秋天的下午,高树上焰焰的阳光移到跟前的草地上与几株小树的枝叶上,变得非常恬静悠远。想着海外有蓬莱仙境,若是高鸟,可以去得,小树却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然而此地即是仙境,小树即是仙境的琪树,枝枝叶叶上的阳光在移动,又像是不移动,一刻刻都是永远。如此我想我若是生为小树,固定在一个地方,亦不厌气。乌飞兔走虽好亦不羡。我只做做小树。亦不拣择与我为侪辈的那参天大树,或小树下地上的苔藓。而我今在等候的他,便亦是这样绝对的。天壤间只此我在约会他的一片土地景物,生涯中只此我在等候他的时辰分秒,是无际无尽的真实。
  二
  第二种平等不可选择的例。我今与哥哥嫂嫂吵架出来,暂住在亲戚家。这家亲戚姓郭,先生名涣,儿女还在读书,主妇会打桌球,煮饭炒菜时一面唱歌。养有猫狗,人家送来一只白羽火鸡也在后院养起,都取了名字,各有个性,如同家人,却对它们不狎昵,一点也没有玩物的意思。而这些狗也有地方真像小孩,连我最怕狗的人亦相安得了。我被收留在郭家,虽说是暂时的,亦在自己注意,及看到郭家待猫狗火鸡都这样有心有想,高高兴兴,就心里着了实。因想起我表哥有一首诗:
  筑波梅田筵,神代风日熙。
  种蔬随季节,呼鸡上阶墀。
  呼鸡如呼人,凤凰亦来仪。
  这呼鸡如呼人就是平等。故斋凡僧则真僧至,真僧与凡僧本来亦无间然。这回看了朱铭的雕刻,我忽然喜爱起那铁拐李来,只怕我也正像他。以前我是以为男人女人都必要相貌生得好的,而八仙中女人却有只有何仙姑,她手执一枝荷花。荷花与铁拐也可以是无选择的么?
  讲起荷花,我却正月里送过我表哥一枝梅花,他把来插在瓶里开过了,删去枝叶,两头稍稍修切了,做成一根短策,散步时执在手里玩。也可以打狗。这短策只长约六十公分,手指粗细,带着树皮粗细的深紫红,倒是好看,但是弯曲。表哥说,起先他对长短与粗细都有意见,尤其那弯曲法,叫人再三端相,只觉把它无奈。但是后来慢慢习惯了,才承认那弯曲法并没有不好。岂只没有不好,竟是好得像天命决定的。那长短粗细与表皮的色泽亦然,哪里还可作拣择?但若是塑料的一根棒,再习惯也不能生出感情的。花有生命,其枝梢的形状因于向着阳光而成,凡是天成的东西没有不美的。起先你只是因为不习惯。
  三
  第三种有分别亦不可拣择的例,如庄子的《逍遥游》里与《齐物论》里便是讲的这个。原来混沌始判,万物初茁时,不可说是说非。这也不必要追溯到核子的领域才晓得,便是眼前万物的不同的一一形态里亦皆有着天地之始。故又礼有是非分别,差等各异,而亦一一礼器与行仪皆是绝对的美,庄严得不可拣择,如《诗经》所谓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四
  第四种不许拣择的例。如旧小说里讲一个人逃难,每有云:“真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贫不择妻,慌不择路”,然而底下却会出来天幸。
  我表哥最怕人在燕席上要他写字,而他也有本事拒绝,不顾人家下不得台。他也不是搭架子,而是怕写得不好。可是他也遭了天罚。他与身余堂主人最是在文章上相敬,一次往访,燕席上身余堂主人磨好墨拿出宣纸来要他写字,这可不能拒绝了。人到得绝望状态,彷佛拼此一命似的,他变得像稚童的但是听话,写了一张条幅居然柔劲清和。如果他有点拣择写与不写的意思,他是绝不能写得这样好的。
  历史上的大事,也每是英雄豪杰到了危难的绝地,哪里还有拣择,连什么都没有得可以想了,此时惟有听天,而忽然开出了新运,所以多是叫一声惭愧,余悸犹在,已喜在心头。英雄豪杰对天是小孩。
  我今作客的这家人家的主妇郭太太,听说明天是奈奈子小姐的生日,即刻高兴得托仙枝回学校带信请老师来,要给她做生日。奈奈子小姐是日本人,一句话出口,待要写日文请柬去时她可急了。郭太太会日文,但不晓得要怎样用敬语。她先生看她委屈得快要哭了,勉励她道:“你写了日文,我来抄好了。”她读高中的次女进来拿本子,也安慰说:你只写欢迎两个字得了。她到底写了交与仙枝,写得像小孩的口气。仙枝看她脸上知道缘故,却问是天热之故么?她道:是我哭了。我送仙枝到巴士站,路上仙枝赞叹说:真是可爱!这样写得一手好文章,也出席国际文化活动的,年轻的人妻,也是人母,这样热闹高兴,烧饭炒菜也唱歌的,却比她女儿还小,还是女儿是大人,安慰她不要哭。还有她的先生也真是好!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做天下国家的大事,事到其间不容他拣择做或不做,也是像这位夫人写日文请柬的不知有多难,满是委屈;但是随即又听见她在喂猫狗、饲火鸡,后山与院子里都是初夏的阳光,都是这家人家的笑语声。
  五
  第五种因为谦虚,不作拣择的例。我堂妹来与我商量,她不想在大学读下去了。堂妹是像张爱玲的天才者,也像张爱玲的可以不靠文凭,现在的学校教育法可真是教人受不了。但是我想了想,还是劝她读下去。我说你若脱离了,将会孤单。堂妹说我只是放弃了学校的作业,但是仍住在学校里,过的与同学们一道的生活。我说你不能这样选择。
  我说如今有个朱天心写的《方舟上的日子》与《浪淘沙》能写得这样好,是多靠她自己也是高中学生,不然是写不出来的。还有陈若曦写得出《尹县长》,是她在大陆的七八年并没有虚度。是怎样浪费与折磨的处境,你但凡明白了就为有益。这明知故犯是谦卑,亦是豁达。人生在天地间本来可选择的原不多,譬如春夏秋冬就不由你嫌寒憎暑,只要春天或秋天。但是你可使四季都成为好。人的出身就是不由你选择的。我不要此身要何身?不生今世生何世?你要与大家共死同生。所以我以为你是大学读下去的好,你可不必要做个优等生。
  堂妹倒是听信。她辞去后我自己回味明知故犯这句话,不觉泪落,因为想起古来许多英雄。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功臣西乡隆盛,因为征韩论与朝议不合,退隐故乡鹿儿岛。当时维新初定局面,日本在新世界的地位尚未开启,而朝廷新贵已志满意惰,营私宴安,流于不诚意,于是四方青年志士皆往投西乡,西乡为创立私学校于鹿儿岛。西乡是当时日本尚只有他一个大将。私学校的学生要兵谏朝廷,西乡不能竟阻止,因为举国的青年志士有这样的纯洁纯忠,已在事理的是非与历史的成败功罪之上。如此,私学校的学生遂举兵了,这即是明治十年的西南战争。结果是早知道的,西乡是没有拣择,这桩事错误了他亦与学生在一道。果然兵败,他与私学校的学生皆死,还受了贼名。西乡号南洲,胜海舟吊之曰:
  亡友南洲子,风云定大是。拂衣故山去,胸襟淡如水。
  悠然事躬耕,呜呼一高士。只道自居正,焉知紊国纪。
  不图遭世变,甘受贼名訿。笑掷此头颅,以附数弟子。
  毁誉皆皮相,熟能察微旨?惟有精灵在,千载存知己。
  西乡的这就是明知故犯。听表哥讲此诗,一句一句都使我跟仙枝听了感叹,生起志气。西乡对当时的朝士不肯随和,他于理不妥协,而于最高的情则不作拣择。读到“以附数弟子”,那最高的情也就是最大的理了。诗中又用一个“岂意”、一个“不图”,有天意在内的事情,皆是变化不可预知,又谁能先来拣择呢?
  六
  以上是三祖说了一句惟嫌拣择,便引起了一大篇道理与事例,可是谁知他的儿孙赵州从谂和尚却又出来一翻呢?他道“才有言语,是拣择?是明白?”又说“老僧不在明白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譬如写文章。好文章不是写出作者所已知的东西,而是写作者他自己到此刻所尚未知的东西,这应当说是先没有要这样写或那样写的念头的了。因为是生出来的。然而也不是没有该这样该那样的拣择的念头。不同只在于,凡人是拣择定了文章的内容与体裁来写,而圣人是随写随明白起来,随着写去而自然生出秩序,它只是这样的,而意念则是随着这一节一节生出来的秩序的自觉。但这创造中的秩序的自觉是拣择的念头不是呢?赵州是问的这个。
  赵州在这里提出的是照与用的问题,亦即是知与行的问题。譬如轮的发明,那并非先有原理,原理倒是在后的东西。轮与太极同理,但是轮的发明并非因于太极的启发。当然太极的发见亦不是因于轮的启发。是太古我们的祖先开了悟识,这才能无因由的发明轮。要先有轮的观念与原理知识去发明轮是不可能的事,但若没有悟识则绝不能发明轮。若先有了轮的观念与知识原理,造轮要如此这般造,不可用别的方法造,这就是有拣择的了。但是历史上轮的发明经过不如此。悟识未有轮的观念与原理知识,当然说不上理论指导行动,然则悟识与发明轮又是有什么关系?这其间的一段,即赵州说的老僧不在明白里。对于将要出现的造形,不能一口说是不可拣择便了却,至少要对之有个护惜之意。
  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赵州云:我亦不知。但这个可以现实来说明。陈若曦的小说《尹县长》是一部好书,她在大陆七、八年,却不是只站在人民这一边,而是住在人民与中共的一个大陆,一个时代里。在那样的时代里,以为人情都要没有了,也还是有,这读了使我安心,将来国家还有再建之基。连《尹县长》里的红卫兵小张亦没有什么可恨,此是将来大多数亦还是可以恢复其为中国人。时局翻过来时必要好人坏人一齐都翻,连《尹县长》的著者在内,但将是如何翻法,他自己亦不在明白里,所以对于敌人与自己人,都难说拣择与不拣择,而惟是对于全体都有个护惜之意。
  七
  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陈若曦的书里岂不是把坏人也护惜了么?被这一问,陈若曦答曰:我亦不知。这就是“赵州云:我亦不知”的解说。
  赵州是唐朝人,到宋朝出来了雪窦禅师,答此问,说道:时候一到,这件大事自己会在动静的进向里明白起来,战场上敌我历然,棒头上有眼,枪口上生分别,一下子的拣择,判出了天地日月两仪。
  雪窦颂此则的全文是:
  大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言端语端是说万物将要成形之初,事件方在发生之机。而大陆现在人民与人民之间,敌人与敌人之间,敌人与人民之间,就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
  ——这说大陆上虽然坏人胡闹,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亦还是金乌没,玉兔东升,而坏人今在胡闹与过的日子,则正如槛前山深水寒。
  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
  ——喜何立是说犹带喜在,销未干是说血脉不断。今天弄得这样灭绝了情理,也还是人性未灭绝,万民被敲剥得骨髓皆枯,也还是干不尽,风雨来时会龙吟。
  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
  ——是说从现在的不明白里渐渐的、忽然的明白了起来一代的大事。但是这样的历史上的时机要会捉住,是第一难;又当这样刀端刃端之际,每是坏人好人皆杀,是第二难——所以说“难!难!”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险,像我表哥爱诵的民国青年诗人一首诗:
  笑问兰花何处生,兰花生处路难行。
  争向鬓际插花朵,泥手赠来别有情。
  八
  三祖说了一句“大道无难,唯嫌拣择”,赵州却来一翻,说混沌初判,天地将开辟未开辟时,并非没有拣择之识,但是未有可以拣择之形,连到是拣择非拣择之识亦是初机混沌,不在明白里,然而有着个护惜之意;也只能是护惜,他提出的这护惜两字,一下子道着了陈若曦写大陆民间的小说所以引人思省的地方。
  朱天心的《方舟上的日子》亦是被有的学校的学生提出抗议,说他们学校里没有这样坏的学生。我读了这小说却是起了思省,对于现在的高中男女学生生出敬意,虽然他们的前途是非的拣择尚不在明白里。这里赵州提出护惜两字,比说慈悲与世人爱更可以是小说的新意。
  而后来雪窦禅师又把三祖与赵州一齐俱翻。他道:时机一到,自会立地明白,而且是要拣择。先前三祖说至道无难,今雪窦却是事情到了这里,连说两个难字:难!难!
  理论的这样翻法,是像金钢钻,金刚钻的光华靠着翻头,理论在赵州雪窦舌上,如钻石戴在美人手上,光华闪烁摇动不定。理论一出师之口,要如婴孩出了娘胎,落地自己会得行走,一个照顾不到,不知他已出了门去了,由娘叫亦叫不回来。
  但是这三人都还说的未尽。数学上若得了答案,就此答案而言,即为已尽。但尚有更好的理论是每个答案都是未尽,因为好的理论都是机,每个答案都是机的波头一现。所以一个最伟大的答案毋宁是大疑,若要说答案,不知要怎样作一选择决定才好,这就是答案。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是生在整个大观园里的岁月。他与之性命相知的是黛玉,但是晴雯呢?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假使要在二人之间取一舍一。晴雯是丫头,哪里说得到这话,然而假使要为黛玉的缘故去了晴雯,宝玉如何能够?除非是天意。便是薛宝钗,宝玉亦不能够因为黛玉而疏远她。连袭人,宝玉亦不能割舍她的。宝玉后来是为父母给她拣择了宝钗为妻,黛玉死,他出家,但是翻过来,总不能想象他与黛玉结了婚来开始新生活,以后宝钗等都成了外人。
  在于宝玉是无论姊妹们,甚至金钏儿,连大观园中那个不知名字、隔着花阴,痴痴的在泥地上画蔷字的女孩子,都是绝对的。所以虽黛玉每每想到终身大事上头,宝玉则是不能想,因为他不能想到要在黛玉和宝钗二人中拣择。宝玉只顾照现在这样下去,到他死了化为飞灰,化的只是一股气,无影无踪,其时他人如何他亦不知。他是以不解决为答案。至于金钏儿、晴雯的死,黛玉的死,宝玉的出家,袭人的改节,那些都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所为,然而那亦是天意。有着个天意就可豁然,所以《红楼梦》不比西洋的悲剧。宝玉的是无成与毁,似悲似喜。
  然而拣择这个字眼亦还是存在着。万物生于大自然的有意志与息,而意志与息非一非二,亦一亦二。意志即是有拣择,而息之舒开则无拣择,所以说之不尽。在明白里不在明白里的话亦是说之不尽。
  ……

前言/序言


《胡兰成作品:禅是一枝花》 一、 著者简介:胡兰成 胡兰成(1906—1981),原名锡恩,又名积缘、岳龄,浙江鄞县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备受争议却又不可忽视的名字,胡兰成的一生跌宕起伏,其思想与创作亦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面貌。他青年时期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后又转向对传统文化的温习与体悟,尤其对佛学、道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浸润。 胡兰成一生经历复杂,曾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抗战胜利后逃亡,辗转各地,并在日本度过一段时期。这段经历无疑为他的思想染上了独特的色彩,也使得他的作品在政治、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维度上引发广泛讨论。 在文学创作上,胡兰成涉猎广泛,诗、文、小说、散文、评论皆有涉猎。他的文字风格自成一格,既有旧式文人的典雅蕴藉,又不乏现代意识的自由奔放。他善于捕捉人生的细微之处,对情感、命运、生死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现世的享乐”和“不问前程”的态度,强调当下,体验生命本身的丰富与无常。 胡兰成晚年定居日本,仍笔耕不辍,其作品在海内外都引起了持续的关注和研究。他的思想具有普适性,虽然其个人经历饱受诟病,但其文字中透露出的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由的追求、对个体存在的关照,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二、 作品主题:“禅”的意境与“花”的象征 《胡兰成作品:禅是一枝花》并非一部关于佛学理论的专著,也非单纯的花卉鉴赏指南。它以“禅”作为一种精神旨归,以“花”作为一种意象载体,深入探索生命、情感、人生哲学的多重维度。 “禅”,在这里并非狭义的佛教宗派,而是指一种通达、自在、直观的人生境界。它是一种超越语言、超越逻辑的体悟,是对生命本质的直接把握。胡兰成笔下的“禅”,是一种“平常心是道”的智慧,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豁达,一种“随缘而住”的从容。它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对人情世故的淡然品味,对生命无常的坦然接受。 “花”,作为一种短暂而绚烂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美丽、易逝与无常。一枝花,可以是一瞬的芳华,也可以是生命的全部。它在最盛放的时刻,便已埋下凋零的伏笔。胡兰成借由“花”的意象,描绘了人生的起伏跌宕,情感的浓淡聚散,以及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花开花落,自然而然,正如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皆有其时。 “禅是一枝花”,这是一种将深刻的哲学境界与具体的生活意象相结合的比喻。它意味着,禅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就蕴藏在生活最平凡、最细微之处,就像一枝在风中摇曳的花朵,自然而然地散发着它的芬芳。它是一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体验,一种“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领悟。 三、 内容探讨:生命、情感与人生的体悟 《胡兰成作品:禅是一枝花》通过一系列或散文、或随笔、或短篇小说的形式,展现了胡兰成对生命、情感以及人生百态的独特观察与深刻体悟。 1. 生命的无常与当下的珍贵: 胡兰成对生命的无常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他笔下的生命,如同花开花落,有盛放时的绚烂,也有凋零时的萧瑟。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悲观厌世,反而强调对当下生命体验的珍视。他鼓励读者去感受此刻的阳光、微风、雨露,去品味一杯茶的清香,去聆听一段音乐的旋律。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丰富度和深度。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感受,都是生命本身的存在证明,都是值得被认真对待的。 2. 情感的复杂与真实的流露: 情感是胡兰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充满了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他毫不避讳地描绘爱情的缠绵与痛苦,友情的热烈与疏离,亲情的温暖与无奈。他认为,情感是生命中最动人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个体存在价值的方面。他反对压抑和虚伪的情感表达,提倡以一种坦诚、直接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爱与被爱。他的文字中,常常流淌着对人间情爱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生命中重要之人深深的怀念。 3. 人生的豁达与自在的追求: 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与困境,胡兰成展现出一种超然的豁达。他并非回避现实,而是以一种“不强求,不造作”的态度去面对。他认为,人生的许多烦恼源于内心的执念与贪求,而如果能将心放宽,以“随缘”的态度去对待,便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在。他推崇一种“享乐”的态度,并非物质的挥霍,而是对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品味。他鼓励读者去发掘生活中的乐趣,去拥抱生命中的惊喜,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4. 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与现代意识的融合: 胡兰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释道思想。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对古诗词、典故的化用,对传统人生智慧的阐释。然而,他并非食古不化,而是将这些传统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他笔下的“禅”,就是这种融合的体现,它既有古老的东方智慧,又贴合现代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四、 语言风格:雅致、生动、富于韵味 胡兰成先生的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他的语言风格,可以用“雅致”、“生动”、“富于韵味”来形容。 1. 典雅蕴藉的文风: 他的文字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用词考究,句式流畅,常能将深邃的思想寄寓于平实的语言之中。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平凡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温文尔雅的书卷气。 2. 生动鲜活的画面感: 尽管文字雅致,但胡兰成的笔下却绝不枯燥。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将景物的色彩、气味、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能身临其境,与书中的人物同悲同喜,与描写的景物共呼吸。 3. 富于哲思的韵味: 胡兰成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思想的载体。他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刻感悟,融汇在字里行间。他的文字常常引发读者的思考,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所描绘的“禅”的意境,也正是通过这种富于哲思的语言,传递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体味到生命的禅机。 4. 独特的节奏与音韵: 他的句子往往长短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天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独特的语言节奏,使得他的作品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让读者沉浸其中。 五、 结语 《胡兰成作品:禅是一枝花》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胡兰成内心世界,通往他对生命、情感、人生深刻体悟的窗。在这部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关照,一种对个体自由的追求。 在这位文学巨匠的笔下,“禅”不再是高深莫测的哲学,而是如一枝盛开的花朵般,自然而然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鼓励我们去感受生命的喜悦,去体味情感的真实,去拥抱人生的无常,去活出属于自己的自在与豁达。 阅读《胡兰成作品:禅是一枝花》,是对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探索。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胡兰成的文字世界,在这“花开花落”的人生旅途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禅”的宁静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语言的张力与克制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作者的用词考究,很多句子读起来拗口却又韵味无穷,充满了古典文学的底蕴,但却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晦涩感。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能用极其简洁的语句,勾勒出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例如,对某种情绪的转折处,他可能只用短短的一句话,却能让读者体会到从迷惘到顿悟的整个过程,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被拿捏得炉火纯青。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引导你向内探索。每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这种“亮光”并非外界给予的,而是自己内在被激发出来的。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阅读消遣,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充实感”。这并非源于知识的增多,而是精神层面的丰盈。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能跳脱出时间线的束缚,将过去、现在、未来的某些片刻进行交织和重叠,从而展现出一种永恒的韵律。书中的一些片段,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古老的契约感,那种万物同源的深刻理解,让人不禁反思现代人与环境的疏离。这种反思是带着温度的,不带批判性,而是充满了一种悲悯和理解。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发现之前略过的细微之处。它像一本活的文本,随着读者的心境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之时阅读,那些文字仿佛自带微光,照亮了内心的幽暗角落,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慰藉和力量。

评分

翻开这本《禅是一枝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朴与静谧。作者的笔触如同山涧清泉,缓缓流淌,却又暗含着深沉的力量。他似乎对世间万象有着一种超然的洞察力,能将那些看似寻常的景物,比如清晨薄雾中的竹林,或是午后阳光下的一盏茶,描摹得极富禅意。读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细细品味那些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气息。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拉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所在,周遭的喧嚣褪去,只剩下内心的澄明与安宁。作者在叙述中不急不躁,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仿佛在引领着读者进行一场缓慢而深刻的自我对话。他并不直接说教“什么是禅”,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这种叙事方式,无疑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耐心与感受力,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心灵被洗涤的畅快感是难以言喻的。书中的文字,如同精心打磨过的玉石,温润而有光泽,每一次触碰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美感。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颇为精巧,看似散漫,实则处处暗藏着精妙的章法。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那种对微小事物的执着和深情,使得整本书的基调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哲学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比如,他对一次雨后泥土芬芳的描绘,或者对邻家老妇人日常劳作的侧写,都饱含着对“当下”的敬畏。这种敬畏,并非宗教式的虔诚,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身存在状态的尊重。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为了一位旁观者,又像是参与者,跟随作者的目光,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纹理。文字中时常闪现出一种豁达和洒脱,仿佛所有的烦恼和执念,在那些平静的笔触下,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种力量是柔和的,但其穿透性却极强,能够直击人心深处那些最柔软、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它教人如何“慢下来”,如何去真正地“看见”而不是“看过”。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便是“洗练”。作者的文字经过了高度的提纯,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矫揉造作,留下的都是最本质、最纯粹的思考和感悟。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行的“快餐式”心灵鸡汤,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用心地去“嚼碎”和“消化”。这种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遗憾”和“得失”的态度,他并没有试图去美化或逃避生活的残缺,而是以一种坦然、近乎超脱的姿态去接纳它们,并将这些缺憾视为构成完整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这种接纳,比任何积极的口号都更有力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更深长、更平和了。它没有给我提供快速解决问题的钥匙,但却给我提供了一把审视问题的全新视角,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馈赠。

评分

凑单买的 。我总觉得胡兰成所描述的禅宗我执太重,所以比之佛法落了下乘。讲机巧大于讲仁心,是得不到般若智慧的。同是看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老庄悟到了天人合一众生平等就是大智慧,胡周只看到不仁无常的历史却无视了人命就是小聪明,而且是自以为悟到大智慧的小聪明。(用弦理论来解释就是,他们的聪明足以看到似乎是确定的四维世界,却没有看到五维世界的多可能性。)文化虽重,重不过性命,但凡二人对他人性命有对自己性命十分之一的珍视也不至于选择如是道路。

评分

书蛮好看,不好看的真是没品位

评分

发货挺快,物品收到了挺满意

评分

非常好,很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值得信赖。好评

评分

好。。。。。。。

评分

胡兰成的书很好,书的印刷装订也很精致,京东到货很快。

评分

质量不错质量不错质量不错

评分

给小孩买的,送优惠券,性价比高。

评分

好东西,货真价实,发货再快点就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