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內容簡介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其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瞭77傢詩,共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的入門書籍。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作者簡介
蘅塘居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锡人。為官清廉如水,愛民如子,又勤勉好學,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目錄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月下獨酌
春?思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佳?人
贈衛八處士
夢李白二首
望?嶽
送?彆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青?溪
渭川田傢
西施詠
鞦登蘭山寄張五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尋西山隱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齡隱居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賊退示官吏·並序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長安遇馮著
夕次盱眙縣
東?郊
……
五言樂府
……
七言古詩
……
精彩書摘
《謙德國學文庫》齣版說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與科技超速發展,人們在體驗經濟繁榮和科技成果的同時,欲望的膨脹和內心的焦慮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質繁榮的時代,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安詳,從經典中獲取智慧和慰藉,或許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之所以要讀經典,根本在於,我們應當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亦如此。一個愛讀經典的人,其內心世界必定是豐富深邃的。而一個被經典浸潤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思想豐贍、文化深厚的民族。因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認識其民族發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會失去其未來的生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經典之中。
今日,我們提倡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自提倡重讀經典始。然而,讀經典之目的,絕不僅在徒增知識而已,應是古人所說的“變化氣質”,進一步,是要引領我們進德修業。《易》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實乃讀經典之要旨所在。
基於此理念,我們決定齣版此套《謙德國學文庫》,“謙德”,即本《周易》謙卦之精神。正如謙卦初六爻所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我們期冀以謙虛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譯的方式,讓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普及到每一個人。引導有心的讀者,透過掃除古老經典的文字障礙,從而進入經典的智慧之海。
作為一套普及型的國學叢書,我們選擇經典,不僅廣泛選錄以儒傢文化為主的經、史、子、集,也將視野開拓到釋、道的各種經典。一些大傢所熟知的經典,基本全部收錄。同時,有一些不太為人熟知,但有當代價值的經典,我們也選擇性收錄。整個叢書幾乎囊括中國曆史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基本經典。
在注譯工作方麵,版本上我們主要以主流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參考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叢書的注譯既能博采眾長而又獨具一格。今文白話不求字字對應,隻在保證文意準確的基礎上進行瞭梳理,使譯文更加通俗曉暢,更能貼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古籍的注譯,固然是現代讀者進入經典的一條方便門徑,然而這也僅僅是閱讀經典的一個開端。要真正領悟經典的微言大義,我們提倡最好還是研讀原本,因為再完美的白話語譯,也不可能完全錶達齣文言經典的原有內涵,而這也正是中國經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打開閱讀經典的一扇門而已。期望藉由此門,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經典的風采,走上領悟古人思想之路。進而在生活中體證,方能直趨聖賢之境,真得聖賢典籍之大用。
經典,是一代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恩澤與財富,是前輩先人的智慧精華。今日我們在享用這一份財富與恩澤時,更應對古人心存無盡的崇敬與感恩。我們雖恭敬從事,求備求全,然因學養所限、纔力不及,舛誤難免,懇請先賢原諒,讀者海涵。期望這一套國學經典文庫,能夠為更多人打開博大精深之中華文化的大門。同時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唐詩三百首:韆年風雅,傳世絕唱 在中國文學的長河中,唐詩以其輝煌的成就、卓越的藝術價值和深遠的影響力,占據著無可撼動的地位。而《唐詩三百首》,正是這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它並非一部包羅萬象的唐詩全集,卻以其精選的篇章、嚴謹的編排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瞭韆百年來最廣為流傳、最具代錶性的唐詩選本,被譽為“中國詩歌的百科全書”,是無數文人墨客、學子孩童入門學詩的啓濛之作。 為何是“三百首”? “三百首”的提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詩人李攀龍所輯《唐詩選》,“七言一首,五言一篇,雜言一首,共三百首”。雖然李攀龍的版本已不可考,但“三百首”的概念卻深入人心。後世學者如明代鬍震亨、清代康熙年間的蘅塘退士孫洙,都曾編纂過《唐詩三百首》。其中,以孫洙所輯的版本最為流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開宗明義:“李太白雲,‘丈夫必有所愛,苟非聖人,皆有所短。’予既不敏,亦有嗜好。此集之成,蓋齣於偶然。予生平嗜詩,於唐人尤喜,每於燈下,手不釋捲,無日不讀。”他對唐詩的熱愛與執著,促成瞭這部經典的誕生。 孫洙所輯的《唐詩三百首》,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三百首,而是收錄瞭七百餘首唐代詩歌。然而,之所以沿用“三百首”之名,一來是承襲舊稱,二來也寓意著精選之意。他以“凡詩有五,曰風,曰雅,曰頌,曰賦,曰歌。然唐人皆以詩名,故曰唐詩。”的觀念,力圖為後人留下最為經典的唐詩篇章。編選原則上,他強調“非但要辭藻華美,更要意境深遠,且須閤乎風雅之道。”這種選詩標準,使得《唐詩三百首》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也兼顧瞭教化育人的功能。 四大名傢,群星璀璨 《唐詩三百首》的選篇,涵蓋瞭唐代近三百位詩人的作品,其中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這“四大名傢”的作品最為集中和突齣。 李白,這位“詩仙”,以其豪放飄逸、浪漫奔放的風格,成為盛唐氣象的集大成者。《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瞭大量李白的代錶作,如《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他的詩歌,如天馬行空,不受拘束,充滿瞭奇思妙想和恢弘氣魄,將自由奔放的精神與壯麗的山河融為一體,讀來令人心潮澎湃,神遊物外。他的詩句,字字珠璣,意象奇絕,仿佛每一首都是他人生豪情壯誌的呐喊。 杜甫,這位“詩聖”,以其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的情懷,成為現實主義詩歌的典範。《唐詩三百首》中也收錄瞭許多杜甫的傑作,如《春望》、《茅屋為鞦風所破歌》、《登高》、《兵車行》等。他的詩歌,緊貼時代脈搏,反映瞭安史之亂後的社會動蕩和民生疾苦,字裏行間流露齣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博大的仁愛之心。讀杜甫的詩,如同翻閱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我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苦難與掙紮,也能體味到詩人內心深處的悲憫與擔當。 白居易,這位“詩魔”,以其通俗易懂、諷喻現實的風格,成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唐詩三百首》中自然少不瞭他的身影,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他的詩歌,語言淺白,故事性強,貼近生活,針砭時弊,既有優美的抒情,也有深刻的諷刺,深深觸動瞭當時和後世讀者的心靈。他用詩歌記錄瞭社會的種種不公,也描繪瞭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用最樸實的文字,傳遞瞭最真摯的情感。 王維,這位“詩佛”,以其山水田園、詩畫閤一的風格,成為山水田園詩的代錶。《唐詩三百首》中,王維的《山居鞦暝》、《鹿柴》、《送彆》等作品,將他那寜靜淡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獨特藝術魅力展現得淋灕盡緻。他的詩歌,如同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畫,將大自然的靜謐之美、禪意之境,緩緩鋪展在讀者麵前,讓人心生寜靜,超然物外。 除瞭這四位大傢,還有如孟浩然的悠然自得,李商隱的纏綿悱惻,杜牧的俊逸灑脫,高適的邊塞風情,岑參的雄渾壯闊……無數閃耀的詩星,共同構成瞭《唐詩三百首》的璀璨星空。 編選的智慧與藝術 《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成為傳世經典,與其精心的編選和編排密不可分。孫洙在選詩時,不僅考慮瞭詩人的名氣和作品的藝術水平,更注重詩歌的體裁、風格和主題的豐富性。 體裁多樣:書中收錄瞭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以及少量的樂府詩等多種體裁,讓讀者能夠全麵地領略唐詩在不同體裁上的藝術特色。 風格各異:從李白的浪漫奔放到杜甫的沉鬱頓挫,從王維的淡雅寫意到高適的邊塞豪情,從白居易的通俗諷喻到李商隱的朦朧婉約,書中幾乎囊括瞭唐詩的各種主要風格流派,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多元的審美體驗。 主題廣泛:詩歌內容涵蓋瞭山水田園、送彆思歸、詠物抒懷、邊塞徵戰、懷古詠史、諷喻民生、愛情婚戀等方方麵麵,深刻地反映瞭唐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以及人們的精神世界。 編排有緻:雖然沒有明確的分類,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孫洙在編排時,也暗含著一定的章法。例如,他會將同一位詩人、同一風格或同一主題的作品,盡量安排在一起,便於讀者進行比較和深入理解。同時,他也會將不同風格的作品穿插開來,避免讀者的審美疲勞,保持閱讀的新鮮感。 傳承與價值 《唐詩三百首》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文學藝術上的高度,更在於它所承載的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神。 語言的精粹:唐詩是中國古代漢語發展的巔峰之一,其語言精煉、意境深遠、韻律和諧,是學習和理解漢語之美的絕佳範本。通過閱讀《唐詩三百首》,讀者能夠領略到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語言錶達能力。 情感的共鳴:詩歌是情感的載體。《唐詩三百首》中的詩歌,或錶達瞭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或抒發瞭離彆故土的愁緒,或感嘆瞭人生的悲歡離閤,或抨擊瞭社會的黑暗不公。這些真摯的情感,跨越時空,至今仍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曆史的縮影:唐詩是瞭解唐代社會生活、曆史事件、風俗習慣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重要窗口。通過詩歌,我們可以窺見那個輝煌時代的點滴,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人生的啓迪:許多唐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曠達,“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都能給予讀者深刻的人生啓迪和精神滋養。 教育的基石:在曆史上,《唐詩三百首》一直是兒童啓濛教育的重要讀物。許多孩童都是通過背誦和理解其中的詩歌,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文學素養。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學校教育和傢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經典。 結語 《唐詩三百首》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它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現瞭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也凝聚瞭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精神。無論是在燈火闌珊的夜晚,還是在山林幽深的靜處,輕輕翻開《唐詩三百首》,都能讓你與韆年前的偉大靈魂對話,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詩意與感動。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不朽的豐碑,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精神傢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選集,不隻是對唐詩的簡單集閤,更是對中華文明精髓的一次提煉與傳承。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與古聖先賢的靈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