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意清新,铺叙合理,文笔流畅,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是近年来天文科普中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佳作。让我们跟随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精妙过程,跨越百亿光年空间,探测无穷星空奥秘吧!
天文学是一门奥妙无穷,令人神往的学科。它的研究目标绝大部分是遥远的天体,它们看得见,摸不着。天文学家面对着这些对象,要测量它们的距离非得有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不可。近代天文学就是从测量天体的距离发端的,如果不知道天体的距离,所看到的只能是它们的表象而不是实质。本书正是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从近处的月球到极远处的类星体,跨越了百亿光年的空间。本书立意清新,铺叙合理,文笔流畅,可堪为近年来天文科普中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佳作。
卞毓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30余年,1998年开始致力于科技出版,现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等。著译科普图书30余种,发表科普和科学文化类文章约700篇。作品屡获国jia级、省部级奖,《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一书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短文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读本。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大众科学奖、中国天文学会九十周年天文学突出贡献奖等多种表彰或奖励。
“天上的市街” 1
星座与亮星3
大地的尺寸
首次估计地球的大小9
第一次丈量子午线12
三角网和大地的模样14
明月何处有
第一个地外目标——月亮19
从街灯到天灯23
雷达测月和激光测月26
太阳离我们多远
转向了太阳29
开普勒和他的三定律32
卡西尼测定火星视差36
金星凌日41
地球的小弟弟——小行星43
小行星的功绩47
太阳究竟有多远50
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
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
恒星不再是“固定的” 62
泛舟泰晤士河的收获66
恒星终于被征服了70
三角视差的限度78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
82 星星的亮度
86 恒星光谱分类
90 有趣的赫罗图
92 分光法的妙用
再来一段插曲:银河系和岛宇宙
95 从德谟克利特到康德
99 银河系的真正发现
103 宇宙中的“岛屿”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
108 聋哑少年和造父变星
114 一根新的测量标杆
117 球状星团和银河系的大小
122 巡天遥测十亿岛
欲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
129 接力棒传给了新星和超新星
132 亮星也来出一把力
134 由大小知距离
136 集体的贡献:累积星等
140 耐人寻味的红移
145 膨胀的宇宙
尾声
151 类星体之谜
155 飞出太阳系
162 结束语
后记
171 附录一评《星星离我们多远》/王绶琯
175 附录二知识筑成了通向遥远距离的阶梯/刘金沂
序曲
“天上的市街”
朋友,您吟诵过这样一首诗吗——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白话诗,作于1921年。其高远的意境,丰富的想象,纯朴的言语,浪漫的比拟,冲破了日益衰颓的旧文化的桎梏,体现出一代新风。它的题目,叫做《天上的市街》。
这首白话诗的作者,当时还是一位不满30岁的青年。他才气横溢,风华正茂。不多年间,他的名字便传遍了海北天南。他,就叫郭沫若。
古往今来,夜空清澈,群星争辉。多少人因之浮想联翩,多少人为之向往入迷啊!我们要谈的,正是这天上的星星;要谈的,是它们离人间有多远。或许,可以这样说吧:我们将要告诉读者,郭老诗中的“天上的市街”究竟远在何方呢?
诗中写到了天河,写到了牛郎织女,我们就从这谈起吧。
星座与亮星
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脍炙人口。初秋晴夜,银河高悬,斜贯长空。银河,有许多别名。在西方,它叫做“乳汁之路”(TheMilkyWay);在我国古代,它又叫银汉、高寒、星河、明河、天河……天河两岸,很容易找到“牛郎”和“织女”,它们是两颗很亮的星。牛郎在河东,又名“河鼓二”。它的两旁,各有一颗稍暗的星。三星相连,形如扁担。牛郎居中,两端宛如一副箩筐,所以它们又合称为“扁担星”。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就将他的两个娃娃放在箩筐里,挑起扁担,去与织女“鹊桥相会”啦!织女在河西,与牛郎以及自己的孩子遥遥相望。她的近旁有四颗星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宛如织布用的梭子一般,它正是织女的劳动工具。另外还有一种传说:就在牛郎星附近有着五颗小星,中国古称“匏瓜五星”的,其中一、二、三、四这四颗星连贯起来组成一个菱形,很像一个织布的梭子。它是织女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思而抛给牛郎的,因此民间便称它为“梭子星”了。天河之中,牛郎织女之间,有六颗亮星组成一个巨大的“十”字。请看图1,如果我们将它想象为神话中的“鹊桥”,那岂不是既很自然又很有趣吗?
世界上各个古老的民族,都以其长着翅膀的丰富想象力,驰骋在天上人间。同样的星空让他们孕育和产生了大不相同、却又同样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十”字,古代欧洲人将它想象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因此,它所在的那个星座就被叫做“天鹅座”。这个大“十”字,因为出现在北半球天空上,西方人又将它称为“北天十字架”,简称“北十字”。
什么是星座呢?简而言之,古人为了更方便地辨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群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群便称为“星座”。人们又以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让一群群星与许多神奇的故事挂上钩。因此,诸星座最古老
的名称通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图2)。
世界上最早划分星群的,也许是苏美尔人。他们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的下游,如今属于伊拉克的地方。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便在辨认星空时将群星“分而治之”了。他们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经创建了一套书写系统,用文字记下自己的历史。那时,他们也开始系统地注意行星的运动。倘若将苏美尔人的观测当作人类系统观测天象的开端,那么这种世代相传的天文观测绵延至今便已有6000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星座的概念有了极大的发展。演变到公元2世纪,经过古希腊天文学家的详细描述,北天40个星座的雏形便大体确定下来。至于南天的48个星座,那是17世纪后通过航海家和天文学家们的系统观察才逐渐定型的。由于近代科学的启蒙与发展,南天星座中便夹杂着用科学仪器命名的名称,例如显微镜座、六分仪座、罗盘座、望远镜座等;而北天星座的名称则依然充满着古老神话的色彩:仙女座、仙后座、武仙座、飞马座、天鹅座……
现代对星座的划分,建立在更精确的基础上。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它们犹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恰似一个国家中有许多城市和村镇一般。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标准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α”。α(阿尔法)乃是希腊文中的第一个字母。织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所以称为“天琴α”。同样,天鹅座中最亮的星就叫“天鹅α”,它就在那只大天鹅的尾巴上,所以阿拉伯人又叫它“戴耐布”(Deneb),意为“天鹅之尾”。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叫它“天津四”。图3中还标出另一些星星的名字:天鹅座中的β(贝塔)、γ(伽马)、δ(德尔塔)、ε(艾普西隆)、ζ(泽塔)和η(伊塔)等,它们分别用希腊文中的第二至第七个字母表示。
一个星座中的星星是很多的,而希腊字母只有24个,每颗星用掉一个字母,用完了又怎么办呢?不要紧,用完了可以接着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用完后,还可以干脆给星星编上号,例如图3中的天鹅61星便是这样。或者,还可以给星星专门列出一份份“花名册”,它们称为“星表”。在星表中给每一颗星指定一个号码,这也就是它的名字了,比如天鹅61。实际上,天鹅61是一个双星系统,由两颗互相绕转的恒星组成;这两颗星中的每一颗,都称为该双星系统中的一颗“子星”,它们的名字分别叫天鹅61A和天鹅61B。同时,这两颗星在“HD星表”中的编号分别为201091和201092,故又称HD201091和HD201092。这里,HD乃是美国天文学家亨利·德雷伯(HenryDraper,1837—1882)姓名的首字母缩写。
中国古代经常使用“星宿”这个名称。“二十八宿”更是古典小说中常常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星宿与星座却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只不过前者是中国古代习用的术语,代表中国古人划分星群的方法。星座则起源于西方,是现在已为全世界广泛采用的另一种划分星空的方式。
可是,美妙的星座,灿烂的群星啊,你们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呢?
这是一个曲折动人而又绵长的故事。亲爱的读者,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想的吧。
……
坦白说,在拿起《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之前,我对宇宙的认知,停留在一些比较浅显的层面,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我深入了解了宇宙的各个层面。从我们太阳系的成员,到遥远的星系,再到宇宙的整体结构,每一个部分的介绍都详实而有趣。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论述,书中将那个瞬间的能量释放,描述得如同一次史诗般的创世纪。而后续的宇宙演化,更是充满了戏剧性,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丰富多彩的宇宙。这本书让我对很多天文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为什么会有四季,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宇宙的规律。它让我觉得,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为我的好奇心喂养,让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不得不说,在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过程中,我常常陷入一种近乎哲学性的沉思。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天文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次关于人类认知极限的挑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巧妙地将科学发现与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结合起来。他通过讲述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历程,那些充满挫折与惊喜的实验,那些颠覆传统的理论,让我看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光辉。当我了解到宇宙膨胀的奥秘,以及暗物质、暗能量这些“看不见”的存在,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匮乏,更是对宇宙本身复杂性和神秘性的深深折服。书中对于“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探讨,虽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终极命运的追问。它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进步,就是不断推翻旧有认知,拓展认知边界的过程,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参与这场宏大的探索。这种感觉,就像站在世界的边缘,眺望着无尽的远方,既感到渺小,又充满无畏的勇气。
评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本书,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科学的种子,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冰冷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温暖而激动人心的故事。作者对于宇宙奥秘的解读,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想象力。他没有用过于艰深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方式,解释那些复杂的物理现象。例如,在描述光年时,他会用我们熟悉的比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那难以想象的距离。而当谈到寻找地外生命时,书中展现的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严谨计算,更是一种对未知宇宙的浪漫憧憬,以及对“我们是否孤独”这个终极问题的深切关怀。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伟大的天文学家们的描绘,他们的执着、他们的远见,他们的勇气,都如同黑夜中的繁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之中,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去学习,去感受,就能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和启迪。
评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本书,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清晰度,阐释了宇宙的浩渺与深邃。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以及支配宇宙运行的法则。书中的内容,让我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例如万有引力如何维系着天体的运转,电磁波如何传递着来自遥远星系的信息。作者巧妙地运用类比和图示,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即使是没有深厚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宇宙年龄的探讨所吸引,从最初的简单估算,到如今通过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精确数据,这本身就是一部科学进步的史诗。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今天的“真相”,或许在未来会被更深入的发现所取代。这种不断求索的精神,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鼓励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未知,并为探索真理而不断努力。
评分这本《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书名所暗示的那种浪漫的距离感。当我翻开它,就像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着穿梭于浩瀚无垠的宇宙剧场。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惊叹于宇宙的尺度,那些遥不可及的光年,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承载着古老故事的信使。从恒星的诞生与死亡,到星系的碰撞与演变,再到黑洞的神秘吞噬,作者用极其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将这些宏大而抽象的科学概念,描绘得触手可及。读到关于星云的部分,我仿佛能看到色彩斑斓的尘埃在宇宙深处缓缓舒展,孕育着无数新的生命。而当讲述到超新星爆发时,那瞬间的耀眼光芒,即便是在纸面上,也足以让我感受到宇宙澎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地球,只是宇宙洪流中的一粒微尘,但正是这粒微尘,孕育了我们这些能够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奥秘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奇迹。它拓展了我思维的边界,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评分学校指定阅读书目,还没时间看。
评分固定每月为孩子买几本好书,相信京东。
评分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评分不错的书,小孩喜欢看,非常满意。
评分好好的,不错啊。好好的,不错啊。
评分图书质量非常好,感觉字体有点小,再大点就完美了。
评分星星点灯,星星之火
评分质量不错!我的手机号码已经收到没有收到吗。我
评分物流快,发货也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