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汉字5-6年级(新课标必读丛书)

画说汉字5-6年级(新课标必读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慎 著
图书标签:
  • 汉字
  • 识字
  • 阅读
  • 语文
  • 小学
  • 5年级
  • 6年级
  • 新课标
  • 必读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488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9250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更多精彩图书请点击:


编辑推荐

  

图画+故事,以小朋友十分喜爱和有效果的方式让孩子迅速爱上汉字学习

紧贴小学教材,这有可能是小学生爱不释手的一本“课外辅导书”

严格按照“新课标”编排,小学生识字再也不用“死记硬背”

按照汉字字形发展讲汉字,图画解读字义,孩子、学生更易懂,记得也更牢

家长用本书给孩子讲汉字,你就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教师用本书给学生教汉字,您就是学生心中令人崇拜的“汉字达人”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编撰原则,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将小学5~6年级所需要识记的800个汉字,进行详细的图文解读。每个文字都有对应的图画及象形文字,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读汉字,特别适合5~6年级的小学生自己阅读,或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本书还特别适合教师在课堂上与小学生进行汉字学习互动,提高学生汉字学习效率与注意力。

让小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以发散联想、图片记忆的科学学习方式,轻松掌握课本课程中所要求识记的汉字,是学生在学习汉字中可靠而充满趣味的汉字学习参考书。


作者简介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师从经学大师贾逵,历时21年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著成《说文解字》,归纳出汉字的540个部首,成为中国首部字典。


《画说汉字》编辑部,以5名经验丰富的汉语言专业出身的编辑为策划骨干,联合30多位专家和学者为顾问,对人文社科领域的汉字字形学及汉语言文学进行解读。近年来陆续出版了《汉字树》系列(1~6册),《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等汉字类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并在全国掀起了汉字类图书阅读热潮。受到广泛读者和业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1.正文目录

(1-213)

2.课程识字索引

(214-220)

3.音序表

(221-226)

第一章 人际

舅 2

甥 2

侄 2

媳 2

嫂 2

佬 3

姆 3

媪 3

傅 3

郎 3

婴 4

俺 4

咱 4

党 4

曹 4

眷 5

侣 5

尼 5

循 5

私 5

媒 6

伦 6

宗 6

卿 6

宾 6

伊 7

侨 7

俗 7

仇 7

侠 7

役 8

奴 8

囚 8

贼 8

寇 8

皇 9

士 9

巧 9

俏 9

卓 9

恭 10

勤 10

仁 10

顺 10

雅 10

豪 11

博 11

仪 11

顽 11

庸 11

乖 12

傻 12

倭 12

婪 12

偏 12

婀 13

娜 13

姹 13

嫣 13

妖 13

媚 14

娆 14

妮 14

妙 14

娱 14

嫌 15

若 15

充 15

即 15

既 15

妨 16

委 16

款 16

歉 16

侮 16

祭 17

吉 17

祥 17

凶 17

祸 17

奋 18

欧 18

危 18

替 18

屁 18

第二章 身体

眸 20

唇 20

腭 20

唾 20

嗓 20

貌 21

颧 21

鬓 21

腮 21

腔 21

腼 22

腆 22

羞 22

辱 22

劣 22

胚 23

胎 23

躯 23

髓 23

脂 23

胖 24

腻 24

肚 24

膛 24

臣 24

盲 25

规 25

聆 25

聂 25

职 25

臂 26

脊 26

胁 26

胯 26

肺 26

叉 27

秉 27

隶 27

毅 27

殷 27

勃 28

勒 28

勋 28

艰 28

捷 28

挚 29

典 29

疾 29

疯 29

痴 29

疙 30

瘩 30

痕 30

痰 30

瘾 30

嗯 31

哎 31

唉 31

哼 31

噢 31

嘿 32

嘻 32

嘛 32

哟 32

嘟 32

咚 33

嚓 33

嗒 33

哗 33

啪 33

嗖 34

嗡 34

呜 34

喳 34

吱 34

唯 35

词 35

韵 35

谱 35

谊 35

哲 36

详 36

诣 36

沓 36

谧 36

慈 37

惠 37

希 37

憧 37

憬 37

怖 38

惧 38

怯 38

慎 38

惕 38

谨 39

慕 39

妒 39

忌 39

恨 39

怨 40

愁 40

愧 40

怜 40

忐 40

忑 41

患 41

虑 41

怔 41

惹 41

恍 42

恙 42

悍 42

悠 42

毒 42

第三章 天文地理

晶 44

莹 44

荧 44

旺 44

映 44

晕 45

昔 45

晰 45

暇 45

黯 45

朦 46

胧 46

皎 46

畅 46

零 46

霜 47

雹 47

霹 47

雳 47

霎 47

霉 48

飕 48

融 48

埃 48

墟 48

域 49

阱 49

陌 49

陷 49

凹 49

填 50

阿 50

厉 50

虚 50

崖 50

巍 51

峨 51

崎 51

岖 51

崭 51

峻 52

峭 52

岷 52

矶 52

岔 52


前言/序言

学好汉字,为你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语言和文字是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的两种方式,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当传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汉字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键盘书写”时代,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汉字,爱上汉字,通过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一、承上启下,学习汉字不再单纯记忆字形。

作为5~6年级的学生,认识新的汉字已经不是目的,培养独立认识汉字的能力才是这一阶段汉字学习的重点。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既要总结以前学过的汉字,又要为初中的汉字学习打好基础。针对这一现象,本书严格按照“小学新课标”要求,详尽收录“新课标”及人教版小学教材中应准确写出的700个汉字的基础上,新加入了100个拓展汉字,让5~6年级的学生既不忘记学过的汉字知识,又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学生们,简单的汉字识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及老师家长的要求了,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联想、认知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发掘字与字之间的巧妙联系,将其按照人际、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生活、动作等进行分类,每个字都配有精美图画及字形演变,让学生们先了解汉字的来源,进而熟记汉字字形,告别传统枯燥的字形记忆,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二、在汉字的演变中,感受汉字之美,发现汉字背后的故事。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个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汉字起源于图画,古人根据象形之法创造出了文字。人们将刻在龟甲壳和牛肩胛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后来又有了“金文”,其最早是铸刻在青铜礼器上的文字,钟和鼎又是青铜礼器中的代表性器型,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字体与书写规范,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而统一后的字体就称为“小篆”。它是上承东周时秦国礼器铭文与刻石文字,融会各地书风而成的,也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性的字体。在篆书之后,汉字字形又演变出了“隶书”,而据传说,隶书是奴隶在监狱中创造出的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变小篆粗细一致的线条为有粗细变化的“藏头露尾”式书写方式,汉字的字形也从小篆的长方形构字方式变成了扁方形的构字形式,从而奠定了后期出现的楷书字形结构基础。

东汉末年时,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其从东汉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现在,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古代书家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汉字书写也由此产生了流动性的“行气结构”与“章法布局”,人们甚至可以明显地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书写者当时的心态。


三、摆脱汉字危机,加强对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文字的记录与书写方式发生了革命的地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代替了纸上的“笔走龙蛇”。长期使用电脑与手机等录入方式的当代人,往往有些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真正用笔来书写汉字时,却无法正确地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既抽象又具象的文字书写艺术,还是集人类文明丰富的想象力、审美布局能力与文字赏析能力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其还是如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文字为艺术品的文化现象。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志,“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在传统文化中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能写一手好字,也是作为书者的骄傲与自豪。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湮灭,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经受住如今的各种文化冲击。

透过汉字,你会发现这些每天被我们使用,好像已经丧失了新鲜感的文字,其实有着我们未曾发现的新鲜一面:古人与我们产生的一丝一缕的联系仍在继续;透过笔触,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汉字发展的历史也从未停歇,她只不过在合适的时间将其字的含义,合理地扩大而已。而这不就是文明与落后不断“交锋”的过程吗?其实汉字发展的故事,就如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从未熄灭;汉字发展、繁衍的故事,仍在继续。


《汉字探秘:古今演变与文化传承》 一、 追溯本源:象形文字的古老密码 文字,是文明的基石,是思想的载体,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奇妙的探险之旅,深入追溯汉字的起源,揭示其从古老的图画符号演变为今日方块字的演变过程。 我们将在书中回溯到遥远的甲骨文时代,一同辨识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这些符号,如同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以最直观的方式描绘着自然万物,传递着先民的生活场景与精神信仰。我们会仔细解读“日”、“月”、“山”、“水”等初期的象形字,了解它们是如何从模仿事物的形状而来,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微型画卷,将遥远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金文。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文字开始镌刻在钟鼎彝器之上。金文在象形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线条的圆转与结构的变化,展现出一种更加庄重典雅的美感。我们将一同欣赏那些铭刻在青铜器上的精美文字,感受夏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理解文字在礼仪、祭祀与记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二、 演变轨迹:隶变、楷化的时代洪流 汉字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书将重点阐释“隶变”这一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秦朝统一文字的背景下,隶书应运而生,它极大地简化了篆书的结构,将弯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为后世汉字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我们将深入剖析隶书的特点,例如“蚕头燕尾”的笔法,以及它如何摆脱象形束缚,朝着更加符号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进入汉魏时期,汉字继续演进,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以其结构方正、笔画清晰、横平竖直的特点,成为汉字发展的一个高峰。我们将细致讲解楷书的笔画构成,如点、横、竖、撇、捺、折、勾等,以及它们如何组合成字。通过对大量经典楷书碑帖的分析,我们可以领略历代书法大家的风采,感受楷书的端庄大气与刚劲有力。 除了隶书和楷书,我们还将简要回顾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草书的狂放不羁,行书的流畅洒脱,都为汉字增添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虽然它们在日常书写中不如楷书规范,但却展现了汉字在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上的无限可能。 三、 部首奥秘:解构汉字的多彩世界 汉字并非孤立的个体,它们有着严谨的内部结构和内在逻辑。本书将聚焦于汉字的“部首”系统,带领读者一同探索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部首,作为汉字的“家族姓氏”,不仅有助于我们识记和理解字义,更是探究汉字演变和造字规律的钥匙。 我们将系统介绍常用部首的含义及其与字义之间的关联。例如,水部(氵)往往与液体、流动相关,如“河”、“海”、“流”;火部(灬)则常与火焰、燃烧、温度等有关,如“烧”、“热”、“炎”。通过部首的指引,我们可以触类旁通,在认识一个新字时,迅速抓住其大致的语义范围。 本书还将深入浅出地讲解汉字的几种主要造字法——“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我们将选取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剖析这些造字法的巧妙之处。例如,“休”字,由人(亻)和树木(木)组成,形象地表现了人在树下休息的场景,是典型的会意字;而“江”、“河”等字,则是在形旁(氵)表示意义类别,在声旁(工、可)表示读音,是形声字的典范。通过对六书的理解,读者将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汉字的智慧与创造力。 四、 意蕴无穷:汉字中的历史与文化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它们更像是一扇扇窗口,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本书将带领读者从汉字的角度,品读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社会生活以及古人的思想情感。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兵”字的演变,了解古代战争的形态;通过“衣”、“食”、“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字,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通过“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范畴的字,感悟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 我们将探寻那些承载着古老神话传说的字,如“龙”、“凤”、“神”等,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想象力与图腾崇拜。我们还会关注那些与节气、习俗相关的字,如“春”、“夏”、“秋”、“冬”、“年”、“节”等,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智慧与生活节奏。 五、 传承发展:汉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探讨汉字在新时代的发展。我们将关注汉字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演进,以及汉字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 我们也将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汉字,了解汉字的魅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激发读者学习汉字、传承中华文化的兴趣。本书希望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让古老的汉字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汉字探秘:古今演变与文化传承》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掌握汉字的识读能力,更能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无论您是学生,还是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汉字“故事性”的挖掘。它不像一些工具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每一个汉字都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比如,在讲解“月”字时,书中会描绘出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以及月亮在夜晚给人们带来的光亮,让孩子们在感受文字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而“星”字,更是会让人联想到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以及古人观星辨时的场景,充满了诗意。书中的插图风格非常统一,都是那种古朴典雅的水墨画风,与汉字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而且,作者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些“字谜”环节,让孩子们根据图画来猜测汉字,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我曾经看到一个孩子,在看到“山”字的演变图时,兴奋地指着说:“哇,这个像不像一座座连绵的山峰!”这种主动的探索和表达,正是这本书想要达到的效果。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识字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启蒙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采用了水墨画的风格,几幅生动的插图描绘了汉字演变的过程,比如“山”字从最初的象形符号变成如今的简洁线条,还有“水”字流畅的曲线,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阐述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汉字对于传承民族精神的意义。接着,便是按部首或字族归类的汉字介绍,每个字都配有一到两幅精心绘制的插图,生动地解释了字的本义和演变过程。比如“日”字,从一个圆形的太阳,到中间加上一横表示光芒,再到楷书的方框,每一步都清晰可见。而“月”字则从弯弯的月牙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与汉字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例如“仓颉造字”的神话,为枯燥的文字学习增添了不少趣味。孩子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此外,每章末尾还设置了一些互动的小练习,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巩固所学,这比单纯的默写要有趣得多。

评分

这套书绝对是给我带来惊喜的!我一直觉得,让小孩子死记硬背汉字是非常痛苦的,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模式。它就像一位温柔的向导,引领着孩子一步步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书的排版非常精美,每一页都有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汉字的本义。比如,当讲解“手”这个字时,书中就画出了不同形态的手,从抓握到书写,再到做出各种动作,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手”的含义。而且,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说文解字”的那种古老智慧上,它会追溯每一个字的最初模样,比如“人”字,就如同一位站立的人,“天”字上面一横代表天空,下面一人,仿佛人在仰望天空。这种方式不仅有趣,还能让孩子们建立起对汉字的深刻记忆。此外,书中还加入了一些关于汉字的小谜语和猜字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效果真的非常好。我注意到,我家孩子现在对写字也变得积极多了,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会尝试着去理解每一个字的结构和意义。

评分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且深刻的学习汉字的方式,与我们在学校接受的传统教育截然不同。它没有强调笔画顺序和部首结构,而是从“意”出发,用图画来解读字义的起源。例如,在介绍“家”这个字时,书中会展示古代房屋的结构,屋顶、墙壁、以及里面居住的人,通过这种具象化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家”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承载着亲情和温暖的地方。书中对许多字的演变过程的描绘,堪称一幅幅微缩的历史画卷。一个简单的“车”字,可以追溯到车轮的出现,再到整个车架的演变,这让孩子们对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古代的社会生活片段,通过汉字来折射当时的民俗风情,例如“井”字,就让我们联想到古代人们饮水、取水的场景。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他们不再是死板地记忆,而是能通过字形去联想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真是匠心独运,完全跳脱了传统汉字教材的刻板印象。它并没有直接罗列大量的生字,而是选择了更具启发性的方式,从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切入,引导读者去探索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比如,当讲到“马”字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笔画和读音,而是先展示了一系列不同时期“马”字的形象,从最早的马匹侧影,到线条的简化,再到如今的“马”字,让孩子们在视觉上就能感受到汉字的生命力。更绝的是,书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常识,比如在介绍“木”字时,会顺带讲讲古代伐木造屋的故事,或者在讲“鱼”字时,会聊聊古代渔猎的场景。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明白,学习汉字不仅仅是记住几个符号,更是了解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书中的语言也相当有趣,用词活泼生动,一点也不枯燥,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而且,作者还非常巧妙地将一些成语的来源和典故融入其中,比如解释“朝”字时,会提到“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法,让孩子们在学习字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成语。

评分

这本书太棒了,对于刚上一年级学了拼音的宝贝都不需要大人陪读,她自己会认真的拼一下再认这个字啥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东西到手后感觉还不错,对得起这个价格和品牌!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还可以下次还到这家店

评分

很好,画说汉字,汉字的发展

评分

不错,小孩学习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助手。

评分

东西不错,春节有得用了,还怕物流送不了

评分

大神推荐的 买来看看 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