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图书请点击:
图画+故事,以小朋友十分喜爱和有效果的方式让孩子迅速爱上汉字学习
紧贴小学教材,这有可能是小学生爱不释手的一本“课外辅导书”
严格按照“新课标”编排,小学生识字再也不用“死记硬背”
按照汉字字形发展讲汉字,图画解读字义,孩子、学生更易懂,记得也更牢
家长用本书给孩子讲汉字,你就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教师用本书给学生教汉字,您就是学生心中令人崇拜的“汉字达人”
本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编撰原则,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将小学5~6年级所需要识记的800个汉字,进行详细的图文解读。每个文字都有对应的图画及象形文字,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读汉字,特别适合5~6年级的小学生自己阅读,或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本书还特别适合教师在课堂上与小学生进行汉字学习互动,提高学生汉字学习效率与注意力。
让小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以发散联想、图片记忆的科学学习方式,轻松掌握课本课程中所要求识记的汉字,是学生在学习汉字中可靠而充满趣味的汉字学习参考书。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师从经学大师贾逵,历时21年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著成《说文解字》,归纳出汉字的540个部首,成为中国首部字典。
《画说汉字》编辑部,以5名经验丰富的汉语言专业出身的编辑为策划骨干,联合30多位专家和学者为顾问,对人文社科领域的汉字字形学及汉语言文学进行解读。近年来陆续出版了《汉字树》系列(1~6册),《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等汉字类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并在全国掀起了汉字类图书阅读热潮。受到广泛读者和业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1.正文目录
(1-213)
2.课程识字索引
(214-220)
3.音序表
(221-226)
第一章 人际
舅 2
甥 2
侄 2
媳 2
嫂 2
佬 3
姆 3
媪 3
傅 3
郎 3
婴 4
俺 4
咱 4
党 4
曹 4
眷 5
侣 5
尼 5
循 5
私 5
媒 6
伦 6
宗 6
卿 6
宾 6
伊 7
侨 7
俗 7
仇 7
侠 7
役 8
奴 8
囚 8
贼 8
寇 8
皇 9
士 9
巧 9
俏 9
卓 9
恭 10
勤 10
仁 10
顺 10
雅 10
豪 11
博 11
仪 11
顽 11
庸 11
乖 12
傻 12
倭 12
婪 12
偏 12
婀 13
娜 13
姹 13
嫣 13
妖 13
媚 14
娆 14
妮 14
妙 14
娱 14
嫌 15
若 15
充 15
即 15
既 15
妨 16
委 16
款 16
歉 16
侮 16
祭 17
吉 17
祥 17
凶 17
祸 17
奋 18
欧 18
危 18
替 18
屁 18
第二章 身体
眸 20
唇 20
腭 20
唾 20
嗓 20
貌 21
颧 21
鬓 21
腮 21
腔 21
腼 22
腆 22
羞 22
辱 22
劣 22
胚 23
胎 23
躯 23
髓 23
脂 23
胖 24
腻 24
肚 24
膛 24
臣 24
盲 25
规 25
聆 25
聂 25
职 25
臂 26
脊 26
胁 26
胯 26
肺 26
叉 27
秉 27
隶 27
毅 27
殷 27
勃 28
勒 28
勋 28
艰 28
捷 28
挚 29
典 29
疾 29
疯 29
痴 29
疙 30
瘩 30
痕 30
痰 30
瘾 30
嗯 31
哎 31
唉 31
哼 31
噢 31
嘿 32
嘻 32
嘛 32
哟 32
嘟 32
咚 33
嚓 33
嗒 33
哗 33
啪 33
嗖 34
嗡 34
呜 34
喳 34
吱 34
唯 35
词 35
韵 35
谱 35
谊 35
哲 36
详 36
诣 36
沓 36
谧 36
慈 37
惠 37
希 37
憧 37
憬 37
怖 38
惧 38
怯 38
慎 38
惕 38
谨 39
慕 39
妒 39
忌 39
恨 39
怨 40
愁 40
愧 40
怜 40
忐 40
忑 41
患 41
虑 41
怔 41
惹 41
恍 42
恙 42
悍 42
悠 42
毒 42
第三章 天文地理
晶 44
莹 44
荧 44
旺 44
映 44
晕 45
昔 45
晰 45
暇 45
黯 45
朦 46
胧 46
皎 46
畅 46
零 46
霜 47
雹 47
霹 47
雳 47
霎 47
霉 48
飕 48
融 48
埃 48
墟 48
域 49
阱 49
陌 49
陷 49
凹 49
填 50
阿 50
厉 50
虚 50
崖 50
巍 51
峨 51
崎 51
岖 51
崭 51
峻 52
峭 52
岷 52
矶 52
岔 52
学好汉字,为你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语言和文字是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的两种方式,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当传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汉字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键盘书写”时代,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汉字,爱上汉字,通过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一、承上启下,学习汉字不再单纯记忆字形。
作为5~6年级的学生,认识新的汉字已经不是目的,培养独立认识汉字的能力才是这一阶段汉字学习的重点。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既要总结以前学过的汉字,又要为初中的汉字学习打好基础。针对这一现象,本书严格按照“小学新课标”要求,详尽收录“新课标”及人教版小学教材中应准确写出的700个汉字的基础上,新加入了100个拓展汉字,让5~6年级的学生既不忘记学过的汉字知识,又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学生们,简单的汉字识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及老师家长的要求了,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联想、认知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发掘字与字之间的巧妙联系,将其按照人际、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生活、动作等进行分类,每个字都配有精美图画及字形演变,让学生们先了解汉字的来源,进而熟记汉字字形,告别传统枯燥的字形记忆,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二、在汉字的演变中,感受汉字之美,发现汉字背后的故事。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个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汉字起源于图画,古人根据象形之法创造出了文字。人们将刻在龟甲壳和牛肩胛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后来又有了“金文”,其最早是铸刻在青铜礼器上的文字,钟和鼎又是青铜礼器中的代表性器型,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字体与书写规范,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而统一后的字体就称为“小篆”。它是上承东周时秦国礼器铭文与刻石文字,融会各地书风而成的,也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性的字体。在篆书之后,汉字字形又演变出了“隶书”,而据传说,隶书是奴隶在监狱中创造出的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变小篆粗细一致的线条为有粗细变化的“藏头露尾”式书写方式,汉字的字形也从小篆的长方形构字方式变成了扁方形的构字形式,从而奠定了后期出现的楷书字形结构基础。
东汉末年时,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其从东汉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现在,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古代书家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汉字书写也由此产生了流动性的“行气结构”与“章法布局”,人们甚至可以明显地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书写者当时的心态。
三、摆脱汉字危机,加强对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文字的记录与书写方式发生了革命的地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代替了纸上的“笔走龙蛇”。长期使用电脑与手机等录入方式的当代人,往往有些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真正用笔来书写汉字时,却无法正确地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既抽象又具象的文字书写艺术,还是集人类文明丰富的想象力、审美布局能力与文字赏析能力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其还是如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文字为艺术品的文化现象。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志,“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在传统文化中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能写一手好字,也是作为书者的骄傲与自豪。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湮灭,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经受住如今的各种文化冲击。
透过汉字,你会发现这些每天被我们使用,好像已经丧失了新鲜感的文字,其实有着我们未曾发现的新鲜一面:古人与我们产生的一丝一缕的联系仍在继续;透过笔触,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汉字发展的历史也从未停歇,她只不过在合适的时间将其字的含义,合理地扩大而已。而这不就是文明与落后不断“交锋”的过程吗?其实汉字发展的故事,就如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从未熄灭;汉字发展、繁衍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汉字“故事性”的挖掘。它不像一些工具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每一个汉字都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比如,在讲解“月”字时,书中会描绘出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以及月亮在夜晚给人们带来的光亮,让孩子们在感受文字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而“星”字,更是会让人联想到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以及古人观星辨时的场景,充满了诗意。书中的插图风格非常统一,都是那种古朴典雅的水墨画风,与汉字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而且,作者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些“字谜”环节,让孩子们根据图画来猜测汉字,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我曾经看到一个孩子,在看到“山”字的演变图时,兴奋地指着说:“哇,这个像不像一座座连绵的山峰!”这种主动的探索和表达,正是这本书想要达到的效果。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识字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启蒙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采用了水墨画的风格,几幅生动的插图描绘了汉字演变的过程,比如“山”字从最初的象形符号变成如今的简洁线条,还有“水”字流畅的曲线,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阐述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汉字对于传承民族精神的意义。接着,便是按部首或字族归类的汉字介绍,每个字都配有一到两幅精心绘制的插图,生动地解释了字的本义和演变过程。比如“日”字,从一个圆形的太阳,到中间加上一横表示光芒,再到楷书的方框,每一步都清晰可见。而“月”字则从弯弯的月牙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与汉字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例如“仓颉造字”的神话,为枯燥的文字学习增添了不少趣味。孩子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此外,每章末尾还设置了一些互动的小练习,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巩固所学,这比单纯的默写要有趣得多。
评分这套书绝对是给我带来惊喜的!我一直觉得,让小孩子死记硬背汉字是非常痛苦的,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模式。它就像一位温柔的向导,引领着孩子一步步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书的排版非常精美,每一页都有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汉字的本义。比如,当讲解“手”这个字时,书中就画出了不同形态的手,从抓握到书写,再到做出各种动作,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手”的含义。而且,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说文解字”的那种古老智慧上,它会追溯每一个字的最初模样,比如“人”字,就如同一位站立的人,“天”字上面一横代表天空,下面一人,仿佛人在仰望天空。这种方式不仅有趣,还能让孩子们建立起对汉字的深刻记忆。此外,书中还加入了一些关于汉字的小谜语和猜字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效果真的非常好。我注意到,我家孩子现在对写字也变得积极多了,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会尝试着去理解每一个字的结构和意义。
评分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且深刻的学习汉字的方式,与我们在学校接受的传统教育截然不同。它没有强调笔画顺序和部首结构,而是从“意”出发,用图画来解读字义的起源。例如,在介绍“家”这个字时,书中会展示古代房屋的结构,屋顶、墙壁、以及里面居住的人,通过这种具象化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家”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承载着亲情和温暖的地方。书中对许多字的演变过程的描绘,堪称一幅幅微缩的历史画卷。一个简单的“车”字,可以追溯到车轮的出现,再到整个车架的演变,这让孩子们对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古代的社会生活片段,通过汉字来折射当时的民俗风情,例如“井”字,就让我们联想到古代人们饮水、取水的场景。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他们不再是死板地记忆,而是能通过字形去联想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真是匠心独运,完全跳脱了传统汉字教材的刻板印象。它并没有直接罗列大量的生字,而是选择了更具启发性的方式,从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切入,引导读者去探索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比如,当讲到“马”字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笔画和读音,而是先展示了一系列不同时期“马”字的形象,从最早的马匹侧影,到线条的简化,再到如今的“马”字,让孩子们在视觉上就能感受到汉字的生命力。更绝的是,书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常识,比如在介绍“木”字时,会顺带讲讲古代伐木造屋的故事,或者在讲“鱼”字时,会聊聊古代渔猎的场景。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明白,学习汉字不仅仅是记住几个符号,更是了解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书中的语言也相当有趣,用词活泼生动,一点也不枯燥,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而且,作者还非常巧妙地将一些成语的来源和典故融入其中,比如解释“朝”字时,会提到“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法,让孩子们在学习字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成语。
评分这本书太棒了,对于刚上一年级学了拼音的宝贝都不需要大人陪读,她自己会认真的拼一下再认这个字啥写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东西到手后感觉还不错,对得起这个价格和品牌!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还可以下次还到这家店
评分很好,画说汉字,汉字的发展
评分不错,小孩学习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助手。
评分东西不错,春节有得用了,还怕物流送不了
评分大神推荐的 买来看看 应该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