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以产品概念设计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应用。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产品的概念设计、创新思维、资源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冲突及其解决原理、物质场分析法与标准解、效应、技术系统进化理论。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以“反映研究热点、服务企业发展、塑造创新人才”为目标,理论阐述与工程实例讲解相结合,每章节附有思考题。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设计理论学习用书,也可以作为广大企业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MBA学员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创新的内涵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节 创新方法的发展
第四节 面向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方法
第五节 经典的设计理论
第六节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思考题
第二章 产品的概念设计
第一节 产品的设计流程
第二节 概念设计原理方案的确定
第三节 案例
第四节 TRIZ应解决的问题
思考题
第三章 创新思维
第一节 九屏幕法
第二节 STC算子
第三节 金鱼法
第四节 小人法
第五节 理想解
思考题
第四章 资源分析
第一节 实例分析与思考
第二节 可用资源的分类
第三节 资源分析
第四节 资源评估原则
思考题
第五章 系统功能分析
第一节 系统功能分析概述
第二节 技术系统及其级别
第三节 功能的定义及其分类
第四节 功能分析及功能元求解
第五节 技术系统的价值优化
第六节 技术系统裁剪法
思考题
第六章 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第一节 冲突的含义及其类别
第二节 技术冲突解决原理
第三节 物理冲突解决原理
第四节 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的关系
第五节 冲突解决原理的应用
思考题
第七章 物质一场分析法与标准解
第一节 物质场分析法
第二节 标准解
第三节 标准解法应用步骤
思考题
第八章 效应
第一节 科学效应
第二节 科学效应与功能实现
第三节 科学效应及其应用
第四节 基于效应的功能原理设计
思考题
第九章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技术成熟度预测
第三节 技术系统进化模式
第四节 系统特征及其零部件的不均衡进化
第五节 向宏观层次进化
第六节 向微观层次进化
第七节 增强相互作用
第八节 技术系统的扩充与简化
第九节 技术系统进化模式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常用科学效应和现象列表
附录2 Altshuller's Matrix
前言/序言
人类对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掌握,直接影响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当我们迈入21世纪,科技创新进一步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越来越体现为以知识服务与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竞争,“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领域展示出独具的创造力。但是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仍需提高。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处于国际化分工的外围和产业链的下游。我们必须设法改变这一现状。从工程技术的角度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终究要落实到新产品的开发、发明的诞生、工艺问题的解决等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企业中普及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在学校中开展创新能力教育,是一项紧迫的历史任务。
怎样才能促进发明创造的产生,怎样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技术创新的过程究竟有无规律可以遵循。上述问题都是机械设计及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诞生于前苏联的TRIZ理论,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对创新问题的解决有较为完整的流程,可操作性强,很适合我国目前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产品概念创新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5074)、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20091M021000)、济南大学博士基金(B0625)等多方面的资助下,有幸能够把TRIZ理论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坚持下来。现将部分学习内容写成此书,为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创新方法工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尽一点微薄之力。本书重点介绍了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内容及主要概念,并结合概念设计理论中的功能分析、价值优化等方法,讲解TRIZ理论的具体应用。
感谢亿维讯公司(IWINT)的大力支持。基于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Pro/lnnovator与创新能力拓展平台CBT/NOVA,我们针对创新方法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本书适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研究院所新产品开发人员、高校教师学生学习使用。
作者研究和应用TRIZ理论的时间有限,书中观点与论述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创新思维的炼金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专注于启发性思维的培养、非传统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以及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创新成果的路径。 --- 创新思维的炼金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导言:打破思维的藩篱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创新已不再是一种奢侈,而是生存的必需。然而,真正的突破往往并非线性推导的结果,而是需要一种全新的、非传统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的炼金术》深入探讨了如何系统性地培养这种能力,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发现隐藏在复杂问题背后的简单解决方案。本书旨在为工程师、设计师、管理者乃至所有渴望突破现状的思考者提供一套实用的工具箱和方法论,教他们如何将“不可能”转化为“尚未实现”。 第一部分:思维的基石——解构与重构 本书首先着重于对传统问题解决范式的解构。我们习惯于面对问题时立即寻找答案,这往往限制了我们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思维的“深度挖掘”: 第一章:问题的“盲点”与假设的陷阱 探讨认知偏差如何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陷入熟悉的解决方案循环。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习识别并主动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认识到问题的定义本身就是解决过程的第一步。重点介绍“反向提问法”和“情境置换法”,用以重塑问题框架。 第二章:跨界连接的艺术——隐喻与类比的力量 创新往往诞生于领域间的嫁接。《创新思维的炼金术》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效地运用生物学、物理学、艺术乃至历史中的概念作为隐喻,来解决技术或商业领域的问题。本章提供了一套构建“思维桥梁”的结构化流程,帮助读者将一个领域的原理“翻译”并应用到另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 第三章:概念的熔炉——混沌与秩序的辩证法 介绍如何通过故意引入看似矛盾或不相干的元素来激化思维。这并非鼓励无序思考,而是提供了一种在受控的混乱中寻找新秩序的方法。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随机输入矩阵”来强制大脑进行新的组合联想,从而孵化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实践的熔炉——从灵感到产品的转化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本书的后半部分完全聚焦于将抽象的创新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和原型。 第四章:原型思维的迭代加速器 本书强调“快速失败,快速学习”的理念,但更进一步,提出了“微原型”的概念。这是一种在极低成本下验证核心创新假设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最小可行创新(MVI),以及如何利用用户反馈回路来快速修正方向,避免陷入长周期、高投入的开发陷阱。 第五章:情景设计:打造沉浸式的创新体验 真正的创新需要嵌入到用户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创新思维的炼金术》提出“情景脚本撰写法”,指导读者构建详细的用户故事线,预见用户在使用新产品或服务时可能遇到的摩擦点和隐藏需求。本章内容侧重于如何通过场景模拟来测试创意的“健壮性”。 第六章:冲突的消融——平衡矛盾需求的系统化策略 许多复杂的创新都涉及对立要素的整合(例如:更便宜与更高质量、更快速与更安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一套“张力管理模型”,该模型不强迫在两者中择一,而是寻找一种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来同时满足甚至增强这些对立的需求。这部分内容借鉴了系统动力学的基础原理,帮助读者从整体而非局部优化。 第七章:创新文化的构建与捍卫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才是决定性的。《创新思维的炼金术》最后一部分指导读者如何在团队和组织内部建立一个鼓励冒险、容忍建设性失败的文化土壤。内容涵盖了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来奖励探索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化的“创意碰撞会”来最大化团队的集体智慧。重点介绍了如何建立“知识共享的护城河”,确保创新成果能够持续迭代和积累。 结论:持续的进化者 本书不是提供一套终极公式,而是一套持续进化的思维框架。它教导读者,创新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探索行为。《创新思维的炼金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旨在将读者从被动的回应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装备他们去驾驭未来复杂多变的世界。 --- 目标读者: 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设计师、创业者、战略规划师以及任何希望系统性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士。 核心价值: 提供一套可操作的、非线性的思维工具,用于激发原创性概念并将其高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