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國傢相關機構、語言文字研究者 本報告以數據為支撐,全景式展現瞭我國在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語言教育、語言規範、語言研究、語言科技、語言經濟、語言服務、語言傳播等各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果。
內容簡介
《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白皮書)是宣傳國傢語言文字方針政策,記錄、展示國傢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成就的年度報告,由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編並發布。《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從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普及與規範、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語言服務能力建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傳播、語言文字治理體係建設五個方麵,全麵、係統地記錄展示2016年國傢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
作者簡介
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是我國政府規劃並統籌推進國傢語言文字事業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責是:擬定國傢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編製語言文字工作中長期規劃;製定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並組織協調監督檢查;指導推廣普通話工作。
目錄
前言 我國語言政策
第一章 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普及與規範
第一節 普通話推廣普及
一、普通話普及狀況
二、農村普通話普及
三、少數民族地區普通話普及
四、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第二節 國傢通用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
一、國傢通用語言文字規範標準
二、外語中文譯寫規範
三、科技術語規範
第三節 國傢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測試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
二、漢字應用水平測試
三、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
第二章 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
第一節 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
一、文字處理技術
二、語言處理技術
第二節 語言文字信息化規範標準
一、中文編碼規範標準
二、漢字字型規範標準
三、語言信息處理技術規範標準
第三節 語言資源及信息化平颱
一、語言文字基礎數據庫
二、全球中文學習網絡平颱
第四節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
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
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
第三章 語言服務能力建設
第一節 “一帶一路”語言服務
一、“一帶一路”語言研究
二、“一帶一路”語言服務技術與産品
第二節 語言學術服務
一、語言國情調研
二、國傢語委科研規劃課題
三、國傢語委科研機構
四、語言文字專傢隊伍
第三節 手語和盲文服務
一、手語和盲文規範化建設
二、聽障和視障人士語言權益保障
三、聽障和視障人士普通話培訓測試
第四節 外語服務和語言服務業
一、多語種外語人纔培養
二、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
三、語言服務業
第四章 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傳播
第一節 語言文化傳播基礎建設
一、中華經典資源庫
二、中華詩詞新韻研究
三、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整理與外譯
四、中央文獻重要術語整理與外譯
第二節 語言文化傳播活動
一、語言文化媒體傳播活動
二、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三、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
四、漢字書寫教育
第三節 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
一、漢語方言資源保護
二、少數民族語言資源保護
第四節 語言文化交流閤作
一、兩岸語言文化交流閤作
二、港澳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
三、漢語國際教育
四、華文教育
五、中外語言文字交流閤作
第五章 語言文字治理體係建設
第一節 語言文字法律體係
一、《憲法》中的語言文字條款
二、語言文字法律
三、語言文字法規
四、語言文字規章
五、語言文字規範性文件
第二節 語言文字依法管理
一、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
二、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創建
三、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
四、重點領域語言文字監督管理
第三節 語言文字事業保障體係
一、國傢語言文字工作機構
二、地方語言文字工作機構及其經費投入
三、語言文字政務信息化平颱
四、語言文字培訓基地及乾部隊伍建設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
國傢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
國傢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年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大事記
前言/序言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傢,也是一個多語言、多方言、多文種的國傢。全國共有56個民族,100多種語言①,分屬漢藏語係、阿爾泰語係、南島語係、南亞語係和印歐語係;有29種文字,包括漢字和28種現行使用的少數民族文字。漢語是我國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包括北方方言、吳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傢話等②方言。
一、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傢通用語言文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簡稱《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普通話是我國的國傢通用語言,規範漢字是我國的國傢通用文字。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規範漢字是經過整理、由國傢發布、在通用領域使用的現代標準漢字。《漢語拼音方案》是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的拼寫和注音工具,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和國際標準,並用於漢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做好語言文字工作,特彆是加強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和普及,是維護國傢主權與尊嚴、體現國傢核心利益的戰略舉措。③我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重視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已有大約70%的國民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95%以上的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68%的國民掌握瞭漢語拼音。國傢頒布實施瞭推行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1部、地方性法規或規章36部,以及200多項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涉及普通話語音、漢字音形義和中文信息處理等。語言隔閡、方言障礙和文字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剋服,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取得巨大進步。
國際上稱我國的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為中文。中文是世界主要語言,是聯閤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學習中文的人數不斷增多,很多國傢在其國民教育中開設有中文課程。同時,我國在140個國傢(地區)建立瞭511所孑L子學院和l,07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嚮210萬名注冊學員教授中文。①中文(華語文)也是分布在全球近200個國傢和地區的6,000多萬華僑華人的母語或祖裔語,目前世界各地有近2萬所中文學校,麵嚮華僑華人傳授中文。
《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 一、 時代背景與曆史脈絡 2017年,中國正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這一切都為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注入瞭新的活力與挑戰。迴溯曆史,語言文字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根基,其發展始終與國傢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從甲骨文的契刻,到秦統一文字的壯舉,再到白話文運動的革新,每一次重要的曆史變革都伴隨著語言文字的深刻演進。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將其視為國傢發展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推廣普通話,規範漢字,到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再到積極參與國際語言交流,中國語言文字事業走齣瞭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語言文字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擁抱時代變革,實現語言文字的創新發展,成為擺在中國語言文字工作者麵前的重要課題。 《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不僅是對過去一年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成就的係統梳理和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入分析和戰略展望。報告緊密圍繞國傢戰略,緊隨時代步伐,力圖展現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在新的曆史時期所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和新經驗。 二、 報告核心內容概述 本報告旨在全麵、客觀地反映2017年度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整體麵貌,內容涵蓋瞭語言文字工作的各個重要領域。報告的結構清晰,邏輯嚴謹,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詳實、權威的參考資料。 (一) 語言文字規範化與標準化建設 2017年,語言文字規範化與標準化建設繼續深入推進,取得瞭顯著成效。報告詳細闡述瞭國傢在漢字、漢語、外國語言等方麵的規範化工作進展。 漢字規範化: 重點關注瞭《通用規範漢字錶》的推廣應用,以及對社會生活中齣現的錯彆字、不規範用字的整治情況。報告分析瞭在齣版物、媒體傳播、公共標識等領域的漢字使用規範程度,並提齣瞭進一步提升漢字使用規範化的措施。 漢語規範化: 圍繞國傢推廣和普及普通話的工作,報告迴顧瞭2017年各地區在推廣普通話、提升國民語言能力方麵的具體舉措和成效。這包括在教育係統、黨政機關、公共服務行業等領域的培訓和檢查情況,以及對地方方言保護與推廣的政策導嚮。報告還對網絡語言、新興詞匯的規範化問題進行瞭探討,分析瞭其影響和應對策略。 外國語言應用規範化: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化,外國語言在中國的應用日益廣泛。報告關注瞭在商務、科技、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外語使用規範,以及對外國語言文字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的情況。 (二)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事業發展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傢,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保護、發展和傳承是國傢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事業呈現齣新的發展態勢。 教育與推廣: 報告詳述瞭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開展雙語教育的進展,包括教材的編寫、師資的培養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也關注瞭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傳承和普及方麵的舉措,如舉辦語言文字知識競賽、推廣民族傳統文化等。 信息化與現代化: 報告探討瞭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提供支持。這包括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輸入法、語音識彆、機器翻譯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旨在打破語言障礙,促進民族間的交流與融閤。 法律保障與政策支持: 報告分析瞭國傢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使用、教育、齣版等方麵齣颱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評估瞭這些政策的落實情況及其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實際推動作用。 (三) 語言文字信息化與智能化 信息技術革命深刻地改變著語言文字的應用形態和傳播方式。2017年,語言文字信息化與智能化建設邁上瞭新的颱階。 數字語言資源建設: 報告介紹瞭國傢在構建語言資源數據庫、開發語言工具軟件等方麵的投入和進展。這包括各類詞典、語料庫、語音庫等的建設,為語言研究、應用開發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智能語言技術應用: 報告重點關注瞭語音識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等智能語言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包括智能語音助手、智能客服、智能翻譯設備等,分析瞭這些技術對提升社會效率、促進信息共享的積極作用。 網絡語言治理與發展: 互聯網的普及帶來瞭豐富多樣的網絡語言。報告分析瞭2017年網絡語言的特點、發展趨勢以及對社會語言生態的影響,並介紹瞭在引導網絡語言健康發展、加強網絡信息內容管理方麵的探索和實踐。 (四) 語言文字對外交流與國際傳播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的語言文字在國際舞颱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2017年,語言文字對外交流與國際傳播呈現齣新的亮點。 漢語國際推廣: 報告詳細介紹瞭孔子學院的發展情況,以及在海外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華文化的各項活動。這包括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國際認可度提升,以及海外漢語教師的培養和交流。 多邊與雙邊語言閤作: 報告迴顧瞭中國在聯閤國、上海閤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中,在語言文字領域的閤作與貢獻。同時,也分析瞭與各國在語言文化交流方麵的具體項目和成果。 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 報告探討瞭如何通過語言文字的優勢,更好地嚮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這包括在翻譯、齣版、媒體傳播等方麵的策略和實踐。 (五) 語言文字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語言文字作為社會運行的基礎要素,其發展與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息息相關。2017年,語言文字工作在服務國傢戰略、促進社會發展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 服務國傢重大戰略: 報告分析瞭語言文字工作如何為“一帶一路”倡議、國傢區域發展戰略、文化強國建設等重大國傢戰略提供語言支撐和保障。 語言文字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報告迴顧瞭2017年語言文字在國民教育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中的語言文字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 語言文字與文化傳承創新: 報告探討瞭語言文字在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在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這包括古籍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等方麵的語言文字支持。 語言文字服務民生: 報告關注瞭語言文字在改善民生、提升公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方麵的作用,如推廣識字、掃除文盲、普及法律語言等。 三、 2017年度發展特點與趨勢分析 《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在係統梳理年度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對當前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呈現齣的突齣特點和未來趨勢進行瞭深入分析。 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語言文字工作被提升到國傢戰略的高度,在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創新驅動日益增強: 科技進步,特彆是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為語言文字的研究、應用和傳播帶來瞭革命性的變化。 融閤發展趨勢明顯: 語言文字工作與教育、科技、文化、經濟、外交等多個領域深度融閤,呈現齣跨界、協同的發展態勢。 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的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語言文字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步提升。 服務大局更加有力: 語言文字工作緊密圍繞國傢發展大局,在服務經濟建設、文化傳承、社會治理等方麵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四、 展望與思考 報告在總結2017年成就的基礎上,也對未來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方嚮提齣瞭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議。麵對新的時代課題,如人工智能對語言本身的衝擊,全球化背景下語言多樣性的保護,以及數字時代語言文字的倫理與規範等,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將繼續肩負重任,不斷探索和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力量。 《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是一部集權威性、係統性、前瞻性於一體的重要學術和政策參考。它不僅為語言文字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政府決策者提供瞭寶貴的資料,也為關注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瞭一個全麵瞭解現狀、把握趨勢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