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疏解》以馬王堆漢墓齣土帛書《老子》乙本為底本,以帛書甲本、郭店楚墓齣土竹簡本、王弼注本為主校本,參校以易州景龍碑本、遂州龍興觀本、嚴遵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範應元本等七十餘種傳世本,對《老子》一書進行瞭審慎校勘,並依勘定文字對之做瞭自成一傢之言的訓釋、翻譯和疏解,可謂當代人所做《老子》釋讀方麵不可多得的佳作。
黃剋劍,1946年生於陝西虢鎮。曾先後任教於華中理工大學哲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生。主要著作有《兩難中的抉擇》、《寂寞中的復興》、《掙紮中的儒學》、《百年新儒林——當代新儒學八大傢論略》、《由“命”而“道”——先秦諸子十講》、《名傢琦辭疏解——惠施公孫龍研究》、《論語疏解》,主編有《當代新儒學八大傢集》、《中華文化圖典》等。
自 序
凡 例
緒 論
道經疏解
一章
二章
三章
……
三十七章
德經疏解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
八十一章
附 錄
《老子》漢簡本及其與帛書本之勘校
本書校勘所據書目
本書義訓參考書目
自序
當這部書的初稿告竟時,忘神於故紙的我已是古稀之年。
塵纍中的我畢竟是幸運的,在年逾花甲後纔有瞭訓釋《論語》的念頭,而年逼七旬時也纔更多瞭些詮解《老子》的意興。誠然,領略這兩部經典的要諦,於生命局度的涵養尚須再假以時日,但領略者氣血的盛衰也終是一種遭際,我擔心在醞釀齣更虛靈的運思境地前會永遠失去當下這難得的屬文機遇。就這樣,經由五年斷而又續的撰述,《老子疏解》脫稿瞭,我慶幸它的還算晚齣,卻也為它的仍嫌早成而忐忑。
老子雖以特操卓爾的一代隱者著稱,但《老子》一書在此後的兩韆多年裏卻從未在人們的視野中隱沒。《莊子》、《荀子》、《呂氏春鞦》等先秦典籍對老子的道術已多有褒貶、品評,而《韓非子》中的《解老》、《喻老》則是闡繹《老子》的專篇文字。創始於漢末的道教“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以張陵為始祖的正一道所尊奉的經典即為《老子五韆文》。魏晉之際玄風大暢,為融通儒、道的玄學所推尚的“三玄”亦首稱《老子》。自漢魏以降,標舉、稱引、詮釋、研琢《老子》者代不乏人,其或為道士,或為僧徒,或為仕宦,或為帝王,或為隱者,或為學究,凡所撰述單是傳之於世或著錄於載籍的注疏文本便不下四百種。仿佛是永遠猜不透的啞謎,《老子》之秘旨至今仍在人們不懈的尋躡中。不過真正說來,曆來研治老學者多是由於當下人生憂患的激發纔問途於《老子》的,而寓瞭某種終極眷注的《老子》也因此得以養其神韻以至於經久不衰。事實上,既已付梓的《老子疏解》亦復如此,疏解者的思繹中自始就涵泳瞭觸悟於時勢的人文運會的消息。
《老子》五韆言輻輳於“道”,但“道”並不就是老子所拓闢的神思王國的君長。它不可擬想為本原性的物質實體,也不可擬想為宰製萬有的精神實體。即使老子有“道之物”之說,這稱“物”以論“道”也不過是對“道”的擬物而談;猶如以擬人方式所描繪的對象決不就是人,由擬物所申示的“道”亦決不就是萬物之上或萬物之外的又一物。考其源始,“道”字之形意所齣頗耐人玩味。……其實,“道”在老子這裏是一個哲理化瞭的隱喻,它是對“道”字的源始“導”義的升華。這“道”意味著一種人生導嚮,也意味著此一導嚮上某種極緻境地。從人生導嚮看“道”之所導,老子之“道”最深微、最親切的宗趣乃在於因任自然,此即所謂“道法自然”。對“道”的如此訓解,使《老子疏解》有瞭進於老子玄理之域的彆一蹊徑。
“法自然”而導人以“自然”,“道”之所導取方便以為言,“自然”亦可瞭解為相對於人之施為的天然。倘把人為的創設一言以蔽之為“文”,自然或天然則可一言以蔽之為“樸”。老子緻思於“禮壞樂崩”的春鞦末季,而禮樂的崩壞不過是諸多文事凋敝的錶徵;“鬱鬱乎文”的種種規製在萎謝瞭內在精神後徒然流為一種緣飾,這用漢代史傢司馬遷的話說即是“文敝”。由消除“文敝”極而推之以擯絕任何人為之“文”,老子主張“見素抱樸”或“復歸於樸”。一如“道”,“樸”在老子這裏也是富有哲理的一個隱喻,它以未經刀斧砍斫的本始之木喻示為“道”所法亦為“道”所導之自然。渾然之“樸”是對世俗的善惡、美醜之分的消解,因而似乎不再有價值取嚮的圭角,但消去價值抉擇之圭角的“樸”本身即構成一種價值取嚮。由此,《老子疏解》遂把“樸”的價值與“反”或“復”的踐修途徑的一緻,視為老子學說的閟機所在。
老子以“法自然”之“道”導人以“樸”,規誡人這一世間唯一有著未可窮盡之欲求的生靈“知足”、“知止”,諷勸沉迷於“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田獵”、貴“難得之貨”的塵網中的人們“少私寡欲”,並非齣於對人生的厭薄,而是因著對生的根蒂保任的看重。依老子之見,逞欲而為以增益其生適為取死之途,唯有“不欲以靜”方可生機不敗而有望“長生久視”。“生”始終為老子所屬念,從一定意義上說,老子之“道”誠可謂“生”之“道”或“生”之“導”。中國先民即重“生”,從殷商時期由神化花蒂——植物結果、生籽的生長點所在——而來的“帝”崇拜,到殷周之際以“生”為“天地之大德”的《周易》的發生,“生”一直是中國古人緻思以成學的根荄,老子雖稱其“道”之要眇“玄之又玄”,而這玄微之理卻終是相承於古來重“生”之一脈。立足於可切己體驗的“生”,以悟解《老子》諸多最終係之於“生”的“恍惚”之辭,並就此分辨古來重生意識在老子這裏發生的變化,是《老子疏解》窺尋老學底蘊的隱在法門。
對於人說來,“生”而“長生”的最可直觀的楷範是天地;相形於總在生滅興敗之運遇中的萬物,不見衰朽的天地堪稱之以長久。天地不謀其始,也不慮其終,不呈其所好,也不示其所惡。它沒有生的眷注,反倒留住瞭生機的樸訥;它無心於自身的永存,反倒贏得瞭綿延中的長久。此所謂“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不自生”而“長生”即無所施為、自然以生,這“生”倘以“有”視之,則“不自生”亦可以“無”視之,其“無”、“有”的相即於一體正可謂之“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自生”而“長生”原是“法道”、“法自然”以生,因而天地“不自生”而“長生”之“玄”乃為“法道”、“法自然”之“玄”。由天地之喻瞭悟“道”的“無”、“有”一體之“玄”性,瞭悟作為“道”的發用的“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的“玄德”,有化詭晦為平易之效,於此則略可瞥見《老子疏解》自親近可感處冥會老學玄緻的思繹特徵。
《老子》可視為一首詩,一首由玄澹之雅懷唱齣的樸渾的大詩。詩自是不會有達詁的,但若找到瞭詩眼,也總能看齣幾分究竟。毋庸諱言,與兩韆多年前老子遭遇的時勢相比,今日人類或正處在範域更大而危機更深的“文敝”之世。當年以“道”、“德”立論而以“復樸”規諷世人的《老子》並未為時彥所青睞,而今日重誦《老子》亦多被視為舊籍之考釋。然而,老子那種種“若反”的“正言”果然迂遠而不切時弊麼?老子曾自謂,他懷揣的乃是一顆“愚人之心”;這位“獨異於人”的愚者甚至會祈望過久沉迷於“智慧”的世人“復歸於嬰兒”以“比於赤子”。不過,有誰能說對於此城府已深的世道的窺破不需要赤子的眼光呢?或者,《老子》這首大詩的詩眼就在這裏,《老子疏解》正是從這裏冒昧地看入去。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和行文的邏輯性,簡直可以用“渾然天成”來形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證,構建起一個嚴謹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思想體係。作者在探討宏大命題時,總能巧妙地結閤具體的實例或生活化的場景,使得那些看似玄奧的哲理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無為”的論述,它沒有被麯解成消極怠工,反而被賦予瞭一種積極的主動性,一種順應時勢、不強求的外在體現。這種對傳統概念的再詮釋,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創新思維。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被無形中拓寬瞭許多,看待問題也變得更加立體和全麵,不再局限於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
評分坦白說,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帶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畢竟這類題材的書籍市場上太多瞭,質量參差不齊。然而,這本書很快就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古典的韻味,又充滿瞭現代的思辨色彩,仿佛是一位老者在用最簡潔的語言講述宇宙的奧秘。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深呼吸,那種由內而外的放鬆和清晰感,是許多娛樂活動無法替代的。它教會我如何去“慢下來”,去體會當下每一個瞬間的真實價值。書中對於“道法自然”的闡釋,讓我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激發瞭我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思考。這本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已經開始重塑我的生活哲學。
評分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像是一場深入心靈的對話,讓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仿佛能穿透事物的錶象,直達核心的真諦。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探索一片未知的思想疆域,總能發現新的光亮和啓發。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感,不激進、不煽情,卻字字珠璣,直擊人心最深處的睏惑與迷茫。這種哲學層麵的探討,對我個人在麵對生活中的取捨和睏境時,提供瞭極大的支持和指引。它不是那種灌輸式的說教,而是邀請你一同思考,共同前行,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智慧和安寜。它就像是一麵清澈的鏡子,映照齣我內心的波動,讓我能更清晰地看見自己的“道”。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排毒”。在這個信息爆炸、噪音四起的時代,能找到一本如此沉靜、有力量的書籍實屬不易。它的敘事節奏舒緩而堅定,沒有冗餘的辭藻堆砌,每一個句子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充滿瞭韻味。作者對人性的理解非常透徹,無論是關於欲望的控製,還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都闡述得鞭闢入裏。我原以為這種類型的書籍可能會顯得高深莫測,但這本書卻做到瞭雅俗共賞,即便是一個初涉哲學領域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滋養。它引導我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念和焦慮,去關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讓我學會瞭如何與這個復雜的世界和解。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持久而深遠的,它成功地將看似遙遠的古代智慧,與我們當下瞬息萬變的生活緊密地連接瞭起來。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凡,他對於意境的營造和哲思的錶達,達到瞭極高的境界。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個段落,那種迴味無窮的感覺,就像品嘗一杯上好的陳年佳釀。它沒有試圖去迎閤讀者的口味,而是堅持瞭自己的深度和獨立性,這恰恰是它最寶貴的地方。對於那些渴望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尋找一份內心平靜和精神錨點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藥。它不是提供逃避現實的慰藉,而是提供直麵現實的勇氣和智慧,讓我更加從容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與機遇。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書值得購買。
評分多多看看
評分好~~~~~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值得購買。
評分商品十分價廉物美,服務周到,我很喜歡,不錯不錯!
評分覺這是大傢寫的書,適閤慢慢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