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

环境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毅军 著
图书标签:
  • 环境政策
  • 产业结构调整
  • 绿色发展
  • 创新政策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经济学
  • 区域发展
  • 政策分析
  • 环境管理
  • 产业升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80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170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3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如何通过环境政策的创新将倒逼产业结构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调整,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环境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从环境创新与环境政策创新的理论界定、环境政策创新的国际比较、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的环境政策创新、命令—控制型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排污权交易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税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展开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政策及其演变 1
1.2 环境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1
1.3 环境政策创新的必要性与面临的挑战 21
第2章 环境创新与环境政策创新 36
2.1 环境创新的界定及内容概述 36
2.2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47
2.3 环境政策创新的界定 64
第3章 环境政策创新的国际比较 75
3.1 北欧国家的环境政策创新:碳税政策 75
3.2 日本的环境政策创新:循环经济政策 88
3.3 美国的环境政策创新:排污权交易 102
3.4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 114
第4章 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的环境政策创新 129
4.1 中国环境政策框架及政策梳理 129
4.2 环境政策创新的目标 134
4.3 环境政策创新的趋势 142
第5章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165
5.1 中国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165
5.2 中国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问题及其创新路径 174
5.3 实证分析:中国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 187
第6章 排污权交易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193
6.1 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193
6.2 中国排污权交易的设计和引入 195
6.3 中国建立排污权市场面临的挑战 201
6.4 中国排污权交易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209
6.5 排污权交易政策创新 217
第7章 环境税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 222
7.1 中国环境税的现状、演变历史与问题 222
7.2 中国开征环境税面临的挑战 230
7.3 中国环境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238
7.4 中国环境税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247
参考文献 258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城市空间叙事与文化记忆重塑》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深入,旨在探讨城市发展、文化传承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复杂关联。 --- 城市空间叙事与文化记忆重塑 作者: [此处留空,请自行填写] 出版社: [此处留空,请自行填写] 出版时间: [此处留空,请自行填写] ISBN: [此处留空,请自行填写] 内容提要 《城市空间叙事与文化记忆重塑》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城市变迁过程中,空间形态、社会互动与集体记忆相互作用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聚焦于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如何在其物理结构的演变中,同时建构、遗忘和重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认同与历史叙事。 在快速的城市化浪潮下,我们目睹了无数历史街区被拆除,新的地标拔地而起。这种物理空间的剧烈更迭,不仅仅是建筑层面的变化,更是对深植于社区的文化“皮肤”的剥离。本书旨在系统性地梳理这一过程的内在逻辑,探讨那些看不见的“城市记忆”是如何通过口述历史、物质遗存、艺术表达乃至日常生活的仪式感被编码、储存和传播的。 全书结构严谨,从理论溯源到案例分析,层层递进。它首先界定了“空间叙事”和“文化记忆”的核心概念,并援引了现象学、符号学和批判地理学的经典理论,构建了一个分析城市空间与记忆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随后,研究深入到具体的城市肌理之中,通过对不同尺度——从微观的街道转角到宏观的城市天际线——的考察,揭示了权力结构、经济驱动力以及社区抵抗如何共同塑造了空间的故事性。 本书特别关注“失落的空间”和“被遗忘的群体”的声音。它认为,官方叙事往往倾向于构建一种统一、宏大且有利于现代化的城市历史,而本书则致力于挖掘和恢复那些边缘化的、非主流的、甚至是破碎的记忆片段。通过对城市更新项目中残留的文化符号、非正式聚会场所(如菜市场、老茶馆)的田野调查,作者试图重建一个多维、充满张力的城市记忆图景。 最终,本书探讨了“重塑”的可能性与伦理困境。在城市设计与规划日益重视“场所营造”的今天,如何避免将文化记忆商品化、标签化?如何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同时,为未来留出创新和生长的空间?作者提出了关于“共存性记忆景观”的设计理念,倡导一种更加包容、动态的城市记忆管理模式。 核心章节与研究亮点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与概念界定 本部分奠定了全书的理论基础,着重梳理了自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空间的生产”理论,至霍尔(Edward Soja)的空间正义论,探讨了城市空间作为一种文本是如何被阅读和书写的。 空间叙事的生成机制: 分析了城市景观中的符号学意义。探讨了纪念碑、公共艺术、街道名称等如何构成一种强制性的视觉叙事,以及居民如何通过日常行走和非正式实践来“再编码”这些空间意义。 记忆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 区分了记忆在建筑实体(如老墙体、残垣断壁)中的残存,与记忆在口述传统、习俗活动中的流动性。重点分析了“感知遗产”(Perceptual Heritage)的概念。 第二部分:城市演变中的记忆断裂与重构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案例(涵盖了东亚、欧洲和北美的主要城市类型),揭示了记忆断裂的深层社会经济根源。 “开发性遗忘”的批判: 深入剖析了在追求效率和现代化的城市重建项目中,精英阶层如何系统性地抹除与自身利益不符的集体记忆。研究了特定社会群体(如移民社区、工人阶层)在其居住空间被侵蚀后,文化身份如何经历的危机与迁移。 街道:微观记忆的剧场: 将街道视为城市记忆最敏感的载体。通过对“迷路”体验的现象学描述,阐释了个体在熟悉空间中的迷失感如何折射出整体文化认同的动摇。分析了“步行者视角”如何颠覆传统的宏大规划视角。 公共空间中的权力博弈: 考察了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在历史记忆构建中的作用。例如,某一历史事件的纪念碑的建立与否,如何成为当代政治气候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缩影。 第三部分:重塑的伦理与实践路径 本部分将理论和批判转向建设性的探索,关注如何在不固化历史的前提下,实现记忆的有效延续与创新。 动态的场所营造(Placemaking): 提出了超越简单“修复”或“复制”的理念,倡导在城市规划中嵌入“时间性”和“不确定性”。探讨了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居民主动参与记忆构建的互动式基础设施。 数字技术与虚拟记忆: 评估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城市记忆保护中的潜力与陷阱。重点讨论了数字档案的策展伦理,避免数字形式的“过度保存”导致记忆的僵化。 跨代际对话的必要性: 强调了城市记忆重塑必须建立在不同代际间的坦诚对话之上。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叙事疗法的社区参与模型,用以调解不同群体之间对同一空间历史的冲突性解读。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城市空间叙事与文化记忆重塑》的价值在于其深厚的理论穿透力和对当下城市治理的直接指导意义。它挑战了将城市视为纯粹功能性机器的观点,坚持认为城市是一个活生生的、由叙事和记忆共同编织的有机体。对于城市规划师、历史学家、社会学研究者以及关注城市文化身份的政策制定者而言,本书提供了理解城市变迁复杂性的关键工具。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更是对未来城市应如何承载人类精神需求的深刻预警和探索。 --- (总字数:约 1510 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环境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直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作为一个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读者,我迫切地想了解,当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时,那些大胆而富有创意的环境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又将如何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列举政策条文,更能深入探讨政策背后的逻辑、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最终带来的深远影响。例如,我很好奇,一些颠覆性的政策,比如对一次性塑料的全面禁令,是如何在短期内对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但又在长期内催生出生物降解材料、可重复利用包装等一系列新的产业集群的。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产业变革画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很有吸引力,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对环境政策的演变及其如何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产业结构感到好奇。从工业革命至今,人类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议题的窗口。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深入剖析那些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环境政策案例,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中激起的连锁反应。例如,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实施,是如何在能源、制造、交通等领域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而一些强制性的环保法规,又如何在短期内冲击了传统产业,又在长期内推动了绿色转型?我期待书中能有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细致探讨,而非泛泛而谈。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环境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核心问题。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环境问题已不再是边缘化的议题,而是驱动变革的强大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通过创新的环境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挑战,并且这些政策又如何不可避免地重塑着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我特别想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是如何通过设定更高的环境标准来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革新,从而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同时,我也对发展中国家在面临环境压力时,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感兴趣,期待书中能有这方面的深刻洞察。

评分

作为一个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抱有高度关注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环境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深信,任何可持续的发展都离不开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本书似乎正是我在寻找的,它预示着一种对当前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我渴望在书中看到,那些前沿的环境政策,例如循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金融等,是如何被设计、实施,并最终驱动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出新兴的绿色产业。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够就不同产业在环境政策影响下的具体调整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房地产行业如何通过绿色建筑标准来降低能耗,农业部门如何通过生态农业技术来实现可持续生产,以及信息技术行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来赋能环境监测和治理。

评分

《环境政策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书名,无疑点出了当前时代最具挑战性和决定性的议题之一。我一直坚信,经济的未来必然是绿色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产业的自我革新。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读到那些推动环境政策不断创新、从而引发产业结构深刻变革的案例分析。我尤其希望能够了解,诸如“生态补偿机制”、“绿色税收”等新型政策工具,是如何被设计和应用,以引导资源配置流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领域。同时,我也对不同产业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如何进行精细化的调整和升级感到好奇,比如,纺织业如何摆脱高污染的形象,走向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又或是汽车制造业如何从燃油车时代平稳过渡到电动化、智能化时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