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你瞬间摆脱繁杂生活与工作的心灵之书!
风靡全球的灵性文字搭配禅意十足的摄影作品,以前所未有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生与生活。
台湾知名身心灵作家、译者胡因梦空灵文字倾情翻译,搭配国际知名摄影家近40张摄影作品,灵性诠释发呆、打哈欠、呼吸中的美妙滋味……
随书附赠“无所事事的艺术”精致主题书签、明信片!
湛庐文化出品。
上乘的思想往往是在意识安歇时出现的。
偷闲让意识暂时空掉,往往是面对紧急事务的具佳方式。
懂得倾听的人通常能掌握全局。
品尝食物的滋味乃是激活思想愉悦的方式之一。
“无所事事” 不是教你终日闲散,不做正事,而是帮你从疲惫不堪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的生活艺术。当全世界都在催你奋力往前冲时,这本《无所事事的艺术》却反其道,教你怎么拖延、深呼吸、发呆、打瞌睡、沐浴、品尝宇宙万物的美妙滋味……正如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所说:“无所事事才是高贵的光荣。”莫让唯利是图的活动塞满你的人生!
薇若妮卡·魏纳
不仅是位畅销书作家,更是著名的设计评论家、美术指导与营销顾问。她独特的创新与工作理念,更一再被“卓越大师”汤姆·彼得斯引述。
《无所事事的艺术》在毫无宣传造势的情况下,仅凭口耳相传便达到了百万级销量。随后,魏纳又相继出版了《不完美的艺术》《此刻的艺术》《成长的艺术》等一系列书籍。
译者序 开悟,就是舒服地做个彻底平凡的人
胡因梦
作家、身心灵导师
前 言 为了一颗宁静的心
第一章 拖延的艺术
允许自己把做到一半的事抛到一边去。
吹口哨的秘诀
第二章 呼吸的艺术
将呼吸视作一种给予,而非索取。
安住在当下的秘诀
第三章 冥想的艺术
我们只能为心灵上的突破做准备,而无法操控它。
保持身心静默的秘诀
第四章 发呆的艺术
最上乘的思想往往是在意识安歇时出现的。
海滩漫游的秘诀
第五章 打哈欠的艺术
当脑中的疲倦感已经堆积成滞留不去的低气压时,不妨尽情地打哈欠,直到心满意足了为止。
拓展想象力的秘诀
第六章 打瞌睡的艺术
偷闲让意识暂时空掉,往往是面对紧急事务的最佳方式。
香甜午睡的秘诀
第七章 沐浴的艺术
你的浴缸犹如一个巨大的珐琅贝壳,可以让你窃听宇宙里不断在过滤的水声。
水疗的秘诀
第八章 品尝的艺术
细嚼慢咽的人通常动脑比动胃多。品尝食物的滋味乃是激活思想最愉悦的方式之一。
不醉的秘诀
第九章 倾听的艺术
懂得倾听的人通常能掌握全局。
沉默的秘诀
第十章 等待的艺术
我们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当全世界都在朝着目标火速前进时,我们却被排除在外。
观赏日落的秘诀
结 语 无所事事并不意味消极怠惰,而是正在做一件无以名之的事
拖延的艺术
水碰到平滑的表面——石头、冰块或玻璃,就会放缓它的流速。即使没碰上任何障碍,流动的液体还是会迂回而行。水不仅占据了地球最大的面积,更是人体最主要的成分。这世界的70%都是水,我们的身体也是。因此,只要一处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人很自然就会缓慢下来。对人们来说(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也是),所谓的“最少阻力之路”(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就是带领我们迈向迟缓的道路。
拖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这股看不见的力量,能令河水蜿蜒而行,令海底的暗流形成弯道、喷射机的气流划出迂回的路线——你和我也因为它而变得从容不迫。
没有人知道这股令一切万物回旋的力量其目的何在。举例来说,我们能够了解密西西比河是如何形成弯道的,却不能明白为什么。不过,人们确实因为拖延而受惠。
至少,它会让你注意到以往忽略的地方。它也会促使你去完成你早就该做的事情。比如你虽然没去缴账单,却整理了装袜子的那层抽屉;车库的门虽然没修好,却帮狗宝宝洗了个澡。是不是该去把小说写一写了?结果你却先清理了厨房地板的油垢!或许,迟延正是大自然帮助我们清除脏乱、打扫角落的一种方式。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把忙里偷闲这件事拖延到星期六和星期天才去做。这种做法就把压力带进了周末。按照行事计划延迟事情,反而制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负担。因此,不管今天是星期三或星期四,浪费时间这件事,应该当下便开始进行。一旦上手之后,你就能用炫耀的姿态,从星期一便开始一点一滴地把时间浪费掉。
还有,从居家就开始练习你的拖延技巧。出外冒险之前,请先学会在自家围墙内做个游民。放缓速度的过程会有点曲折,所以最好先准备一双耐磨的运动鞋。
先选个单纯的计划来完成。比如说,你决定把散落在床边的杂志整理一番。尽管去做吧!然后停下来,拿起一篇好文章读最末一句话,但不要读得太专注;打断自己,抬头看看窗外,把枕头抖一抖,在日记里写个几行字,或是去刷刷牙。
允许自己把做到一半的事抛到一边去。欢迎那股突然想检查吸尘器顺是否该更换新纸袋的冲动。别担心——你可能永远也走不进储藏室,因为刚走到了走廊中央你发现自己已经没兴致了。10分钟后你发现自己正在翻阅着旧明信片,看看那张在意大利买的、但因邮差罢工而始终未能寄出的风景明信片还在不在。
你一边浏览着旧明信片,一边想着电话留言有哪几通应该要回,还有几张感谢卡要写,赚钱的事也可能在心头萦绕不去。没关系,坚持下去。善用那双防滑的运动鞋,把它当成乳胶拖把,尽管拖掉那些扰攘不休的念头吧!
拖了一个小时之后,你也差不多等于在健身房做了一小时的运动。很显然,用这双鞋子在家里拖地可比举重容易多了,但你千万别被表相骗了。要将工作的冲动压抑下来,其实和耽溺于其中同样费力。轻度举重练习所牵动的肌肉收缩通常很缓和,但却可以让肌肉明显地变结实。同样的,要对抗自我罪咎感不断带来的压力,往往也可以燃烧掉大量的卡路里。
若想测试这个理论是否成立,不妨站在一堆未开封的信件旁边,却决心不去翻阅它们。说不定其中有一封是你等了很久的支票呢。那又怎么样!我再也不想看到任何信封了,拜托!
感觉一下这过程中你身上散发的紧张能量。可以偷瞄一下信吗?不行!当你在那儿跟自己拔河的同时,请这么想吧:不打开信封,就等于在跟宇宙最大的拉力——清教徒的工作伦理比腕力。
追随梭罗的脚步
梭罗甚至把这种拖延艺术发扬光大,从家里延伸到树林去,并因而促成了美国人崇尚自然的风气。“当我准备出外去散步的时候,其实并不太确定脚步是否能够踩稳,”这位居住在瓦尔登湖的名士曾经这么写过,“但我还是顺着直觉去做了。”
另一位创办了荒野保护协会(Sierra Club)的约翰·缪尔(John Muir)曾经以抖擞有劲的脚步,从印第安那州一路步行到墨西哥湾,这种长途跋涉的旅行方式使他一举成名。但梭罗的作风完全不一样,他喜欢在荒野里毫无目的地闲晃,像个漫不经心的朝圣者般,寻找荫凉的庇护所。“我所说的散步,跟运动一点关系也没有。”他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随心所欲地漫步了两三个小时,往往能引导他进入“意外的陌生国度”。梭罗称这样的散步方式为“游荡”(sauntering),他认为中世纪的骑士所采用的便是这种方式(在法文里,“sans terre”意味着“无家可归”)。流浪武士(这些被雇佣的游荡者)几乎永远在移动中。他们从一个城堡流动到另一个城堡,不断地寻求下一个可以加入的十字军团或战斗任务。
梭罗自愿选择了贫穷的生活方式,中世纪的唐吉诃德也过着仅能糊口的生活——借着别人善心的些微馈赏来过日子。在中古时期的欧洲,现金是十分罕见的东西,因此以物易物使得拖延变成一种风潮,上至君王下至乞丐,人人都在拖延。
赚钱这件事,则是比较晚近的发明——800年前的某些诸侯意外地发现,让懒散的仆人多做一点事,然后赏他们几枚金币,似乎能令他们更快乐一些。
这个讲法有点悲哀,不过一般人真的宁愿朝九晚五地辛勤工作,也不愿偶尔忙一阵子,然后停下来静静地等待。
12世纪的新货币制度预告了现代生活的来临,也终结了游荡的年代。然而即使在今日,只要能运用一点想象力,你还是可以追随梭罗的脚步去漫游——不论你选择的是钓鱼、跷班,还是去看一场午夜电影。
莫让唯利是图的活动塞满你的人生。偶尔闲晃一下,让封建体制认清楚:追求快乐比工作报告、僵化的行程或丰厚的报酬,都来得重要。
[前 言]
为了一颗宁静的心
每当至友亲朋好心地建议我们放松一下——深吸一口气、休息几天,我们下意识里就会抗拒这种建议。放慢脚步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一代的人都是行动者,我们毕生所努力的,都是设法让事情发生。我们总是理直气壮地认为,世界上没有事情是做不成的,当然,除了无所事事之外。
对我们而言,无所事事的状态是超脱于生命轨道之外的最奢华的享受、最不可能的美梦。然而,我们是不是也一直在不恰当的地方寻找那种难以捉摸的空无呢?
宁静的心,并不是生在荒岛或绝壁上的奇花异草,你毋需漂洋过海去寻找它。“放松”其实是长在你家后院的植物—— 一株耐寒的小树丛。虽然我们不断地想将它连根拔起,它却从不离弃自己。
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你培养宁静的种子所写。每当你呼吸、等待或倾听的时候;饭吃到一半或被塞到车流中的时候;或者赶飞机、拼结束报告的焦虑时刻,都可以学着让自己放松下来。
当然,你并不需要别人对你说教、说服你放松有多大的好处,不过你的头脑却需要被诱惑。你必须透过理智去了解一些事,才能让你的头脑相信,时而放松一下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事。
若不能说服理智的话,那么你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有罪恶感。因此,请继续往下读。够幸运的话,你将会在本书里发现一些让人心动的甜言蜜语。
初读这本书的开篇,我差点以为自己拿错了一本散文集,而不是一本探讨生活哲学的书。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理论堆砌,更像是与一位睿智的老朋友在壁炉边促膝长谈。他会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阐述观点,比如描述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窗帘缝隙时的那种不紧不慢的景象,或者是在等待咖啡机滴滤完成的那几分钟里,思绪是如何自然而然地跳跃到那些平时被忽略的灵感火花上的。我尤其喜欢他描述的“心流之外的‘慢流’”,那是一种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目标导向的任务中抽离出来,任由意识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飘散的状态。这种描述对我来说太有共鸣了,因为我总是在努力“捕捉”灵感,却忘了灵感需要“栖息”的空间。这本书没有教我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时间,而是鼓励我,去重新定义“利用”这个词的含义,让我看到了停滞本身可能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随着阅读深入,我开始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时的精妙之处。他似乎毫不费力地将东方禅宗的“空”的概念,与西方某些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创作习惯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的对话。这种跨度极大的知识融汇,非但没有让人感到混乱,反而极大地丰富了主题的维度。例如,他探讨了“发呆”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社会对待的——有时被视为沉思的入口,有时则被贬低为懒惰的代名词。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休息”的偏见。这本书的论证结构非常严谨,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用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小故事和观察,层层递进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无为而治”的生活哲学体系。读到某个关于“匠人打磨工具”的段落时,我甚至放下书,去重新审视了我书桌上那支用了多年的钢笔,突然之间,那支笔的纹理和重量对我来说都有了全新的意义。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在最后几章对“意义”本身的探讨。作者并未直接给出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终极答案,而是提出了一个更具建设性的问题:当我们不再忙着追逐一个外部定义的“意义”时,我们是否反而能察觉到,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这种对目标性的解构,对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疲惫,不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因为我们错误地把“过程”当成了“手段”,而忘记了“过程”本身才是“目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它赋予了我“合理地浪费时间”的勇气和理论支撑。我开始享受那些没有生产目的的活动,比如在公园里看云的形状变化,或者仅仅是盯着一个水坑里的倒影发呆。它让我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恰恰是那些无法被量化、无法被计划的片刻。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克制的美感”。它很少使用夸张的形容词,句子结构通常保持着一种中等的长度和稳定的节奏,这本身就体现了它所倡导的“适度”原则。在描述那些深刻的顿悟瞬间时,作者也总是点到为止,留下了足够的“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充情感。这让我体会到一种久违的阅读体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意义的构建中。我发现自己经常读完一页,会情不自禁地合上书本,走到窗边,只是静静地看着楼下行人匆匆走过,嘴角会不自觉地带上一丝微笑。这种“书本引发的实际行为改变”,远比那些强硬的自我提升指南来得有效和持久。它不是一剂速效药,而是一种需要细嚼慢咽、时间沉淀的“心性调理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靛蓝色背景,配上烫金的、略带手写感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沉静而又引人深思的感觉。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偶然在一家老式书店的角落里发现它的。当时我正处于一个效率至上的怪圈里挣扎,总觉得每分每秒都应该被塞满“有价值”的事情。拿起这本书,仅仅是阅读了封底的几行介绍,那种“慢下来”的号召就如同夏日里的一捧清泉,瞬间浇灭了我内心深处焦躁的火苗。它没有宏大的哲学口号,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出了一个反直觉的观点:真正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往往诞生于“无所事事”的间隙。我立刻就被吸引了,仿佛找到了一个对抗现代社会“忙碌崇拜”的秘密武器。这本书的装帧质感极佳,纸张略微偏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种物理上的踏实感,似乎也间接传递了作者想要建立的内心秩序感。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终于允许自己,可以仅仅是“存在”着,而不必“证明”自己的存在。
评分活动期间囤书,京东活动厉害
评分偷闲让意识暂时空掉,往往是面对紧急事务的具佳方式。
评分品尝食物的滋味乃是激活思想愉悦的方式之一。
评分好好干,小京东,你让我消费了好多钱
评分书所表达的虽然没完全理解,但提供的视角是有感触的
评分品尝食物的滋味乃是激活思想愉悦的方式之一。
评分物美价廉,买的不错,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体验
评分都市小书,身心放松用的,很小资,定价有点坑爹
评分胡因梦翻译必数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