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文库:中国民间宗教史(套装上下册)》为我国第1部有关民间宗教的通史。中国民间宗教资料浩如烟海,且因民间教派多自编自造词汇,语义晦涩,素称难治。
《社科院文库:中国民间宗教史(套装上下册)》作者探幽索隐,整理爬梳,写出了这部体系庞大、结构完整、线索清晰的宏篇巨著,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1992年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带来极大反响,获得过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奖项。
马西沙,1943年生于陕西延安。1964-196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1979年任中学及北京语言大学教师,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85-2003年任该所道教研究室主任,1992年任正研究员,同年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后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片研究员评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91-1992年任德国汉诺威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主要著作有:《清代八卦教》、《民间宗教志》、《中国民间宗教简史》、《古代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及社会运动》、《中国道教史》(合著),《中国民间宗教史》(二人合著)、Popular Religions Movoment and Heterodox Secs in Chinese History(合著),主编:《民间宗教卷》、《中华珍本宝卷》(30册)等。
主要论文有:《清前期八卦教初探》、《略论民间宗教的两种发展趋势》、《从罗教到青帮》(二人合撰)、《林兆恩三教合一思想与三一教》(二人合撰)、《黄天教源流考略》,《*早一部宝卷的研究》等。
韩秉方,北京人,1937年4月生。中学就读于北京二中和北京四中,1958年至196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79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中国民间宗教及道教研究。1994年被评定为研究员。撰有专著《道教与民俗》、《中国民间宗教史》(二人合著)、《中国道教史》(合著)以及学术论文若干篇。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配色沉稳大气,很符合它内容的主题。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内敛却又不失格调的感觉,放在书架上就是一道风景。作者在行文上采用了非常严谨的学术叙事方式,大量引用了第一手资料和田野调查的记录,读起来就像是穿越回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亲眼目睹那些古老的仪式和信仰的流变。尤其是对一些罕见文本的考证和梳理,看得出作者下了极大的功夫,每一个注释都指向了深厚的学术背景。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扎实,让人感到作者的学识之渊博和治学之严谨,绝非泛泛之作可以比拟。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地方性知识的挖掘深度。很多在主流历史著作中被一笔带过,甚至被视为迷信而摒弃的现象,在这里都被赋予了严肃的分析地位。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地域的社神崇拜的演变过程,简直就是一堂生动的民俗学实践课。作者没有用现代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古人,而是努力还原当时人们的认知世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情感驱动力。这种“同情理解”的态度,使得全书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力量。对于我这样对地方志和民间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宝库,里面的细节翔实到令人咋舌,简直是田野调查的教科书级别范本。
评分初读便被其宏大的叙事框架所吸引。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构建了一个理解中国民间信仰生态演变的立体模型。作者巧妙地将社会结构、经济变迁与宗教心理深度融合,揭示了在特定历史阶段,普通民众的精神诉求是如何通过这些“非正统”的宗教形式得到安抚与投射的。我感觉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它打破了主流叙事的单一化,将焦点投向了那些“失语者”的声音。文字的流畅性控制得非常好,即便涉及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大量的历史人名地名,读起来也依然能抓住主线,不至于迷失在细节之中,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评分从专业角度来看,本书对概念界定的审慎态度值得称赞。在处理“宗教”、“信仰”、“迷信”这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术语时,作者表现得异常谨慎和精确,总是先界定研究的范畴,避免了落入僵化的定义陷阱。这种学术上的谦逊和严谨,使得整本书的论证过程显得无懈可击。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放慢速度,仔细体会某些关键论断背后的引申含义。对于希望系统了解中国民间信仰复杂性的研究者或资深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高起点和扎实基础,它不是快餐式的普及读物,而是需要细细品味的学术珍品,每一页都蕴含着作者多年的心血与洞察。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上下两册的划分,似乎不仅仅是篇幅上的考虑,更像是对不同历史阶段或不同地域侧重点的自然区隔。上册可能侧重于宏观的起源与早期形态的勾勒,而下册则可能更深入到明清以来民间宗教的世俗化与地方化趋势。这种递进式的结构安排,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总是在思考,那些看似零散的民间故事和仪式,是如何通过作者的梳理,最终汇集成一条清晰的历史河流。它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精神韧性和适应能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评分好书,没看。。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包装完好,品相不错,期待阅读。
评分价格便宜,值得收藏!
评分内容丰富,印刷清晰,好书推荐。
评分旧版断货好久,这是17年第2版1印。京东快递配送神速!赞!
评分书很好,大促销时购入,非常抵。
评分包装太差!又是用一张包水泥的破纸,书籍有磕碰!和你们说过多少次了,一点不改,什么态度!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么包装非常差劲?你们到底有没有关注用户体验?什么玩意!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