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病为纲,以方为目,共介绍了1130多首内服、外用的中成药妙方,按内科、妇科、儿科、男科、骨伤科、皮肤科、外科和五官科等分类编排,涉及常见疾病200余种.每首方剂均按“组成、制法、用法、功能、主治、加减、附记”等格式编写.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是作者50余年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可供中医院校师生、基层医务人员、中成药生产厂家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一、内科疾病(1)
感冒(1)
银翘感冒散(1)
玉屏风散(1)
扶正解表丸(2)
银翘伤风胶囊(2)
桑姜感冒片(2)
感冒止咳颗粒(3)
妙灵丸(3)
抗感口服液(3)
羚羊感冒胶囊(4)
感冒清热颗粒(4)
调胃消滞丸(4)
藿香正气软胶囊(5)
清热银花糖浆(5)
热炎宁颗粒(5)
头痛(6)
息痛颗粒(6)
六味头痛糖浆(6)
头痛散(6)
复方芍甘颗粒(7)
透骨药枕方(7)
全蝎散(7)
头痛散(7)
天麻祛风补片(8)
清眩丸(8)
偏头痛(8)
参芪头痛散(8)
川芎天麻丸(9)
偏头痛方(9)
滋养肝肾熄风散(10)
当归蜈蚣散(11)
哭笑散(11)
三叉神经痛(11)
马钱二乌膏(11)
十味止痛散(12)
汉桃叶片(12)
头痛宁丸(12)
川芎全蝎散(13)
支气管炎(咳嗽)(13)
人参蛤蚧胶囊(13)
夏季散(13)
参贝散(14)
款冬花膏(14)
固本止咳胶囊(14)
支气管哮喘(15)
哮喘膏(15)
蛤车胶囊(15)
活血平喘胶囊(16)
补肺定喘散(胶囊)(16)
菟丝子膏(17)
镇咳宁糖浆(17)
玉涎丹(17)
劫喘丸(18)
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18)
竹沥达痰丸(18)
止咳化痰丸(18)
礞石滚痰丸(19)
蛤蚧定喘丸(19)
橘红化痰丸(19)
芩暴红止咳片(20)
十六味冬青丸(20)
洋参保肺丸(20)
七味都气丸(21)
肺气肿(21)
复方蛤青片(21)
如意定喘片(21)
咳喘丸(22)
支气管扩张咯血(22)
养阴镇冲丸(22)
荷叶丸(23)
万应胶囊(23)
化痰止咳散(23)
咳嗽(24)
蛇胆川贝胶囊(24)
橘红丸(24)
八味檀香散(25)
咳嗽膏(25)
止咳橘红胶囊(25)
羚羊清肺丸(26)
羊胆丸(26)
清气化痰丸(26)
清热镇咳糖浆(27)
二母宁嗽丸(27)
二母安嗽丸(27)
百合固金口服液(28)
肺结核(28)
灭痨丹(28)
结核灵胶囊(29)
复方白及散(29)
黄蛤丸(29)
抗痨丸(29)
抗痨膏(31)
葎草口服液(31)
肺脓疡(肺痈)(31)
银花大贝散(31)
肺痈散(32)
硅沉着病(矽肺)(32)
菊参丸(32)
矽肺散(33)
中暑(33)
避瘟散(33)
痧药(33)
六合定中丸(34)
暑症片(34)
正金油软膏(34)
紫金散(锭)(35)
慢性胃炎(胃脘痛)(35)
槟榔牛黄散(35)
胃痛宁散(36)
胃痛膏(36)
舒肝丸(37)
六味木香胶囊(37)
六味安消胶囊(38)
十香止痛丸(38)
洁白胶囊(38)
开胸顺气丸(39)
舒肝平胃丸(39)
舒肝和胃丸(39)
珍珠胃安丸(40)
胃康灵胶囊(40)
香砂养胃丸(41)
九香虫散(41)
胃痞膏(41)
胃炎宁胶囊(4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2)
溃疡散(一)(42)
平肝健胃冲剂(43)
三七散(43)
愈疡散(43)
胃安泰胶囊(44)
溃灵散(44)
乌贼骨散(45)
止血定痛片(45)
乌贝散(45)
安胃片(46)
溃疡散(二)(46)
溃疡散(三)(46)
胃疡安胶囊(46)
胃下垂(47)
升胃益气粉(47)
健脾丸(47)
升胃胶囊(47)
上消化道出血(48)
溃疡止血粉(48)
五味止血散(49)
止血散(49)
血宁冲剂(49)
肠炎(腹泻)(49)
十味石榴丸(49)
止泻灵散(50)
肠炎宁糖浆(50)
泻痢消胶囊(50)
肠胃适胶囊(51)
慢性结肠炎(51)
慢性肠炎丸(51)
健脾敛溃散(51)
......
八、五官科疾病(382)
眼疾病(382)
青蜈散(382)
清目颗粒(382)
保视丸(383)
眼康散(一)(383)
眼康散(二)(383)
眼疳散(384)
五黄散(384)
珍珠散(384)
龙泽熊胆胶囊(384)
八宝眼药(385)
清凉眼药膏(385)
耳疾病(386)
黄连滴耳液(386)
蛇甲散(386)
耳炎散(386)
三黄滴耳液(387)
紫参滴耳油(387)
耳聋丸(387)
通窍耳聋丸(388)
鼻疾病(388)
止血立应散(388)
生地膏(388)
碧云散(389)
鼻炎膏(389)
复方辛夷散(389)
鼻炎枕(389)
藿胆丸(390)
通窍鼻炎片(390)
滴通鼻炎水喷雾剂(390)
鼻渊丸(391)
芩芷鼻炎糖浆(391)
千柏鼻炎胶囊(391)
鼻敏宁(391)
苍耳散(392)
疏风活血冲剂(392)
滴鼻灵(392)
脂银膏(393)
蛤青膏(393)
复方六仁散(393)
复方百部酊(393)
蠕形满膏(394)
红玉膏(394)
咽喉疾病(394)
咽喉宝(394)
喉痹口服液(395)
金果咽喉片(395)
灵丹草颗粒(395)
清音(咽)丸(395)
五味沙棘含片(396)
清膈丸(396)
阮氏上清丸(396)
热毒消片(397)
喉康散(397)
小儿咽扁颗粒(397)
珍黄吹喉散(398)
三黄雾化剂(398)
乳蛾散(398)
五味麝香丸(398)
清肺抑火丸(399)
清喉咽颗粒(399)
卫生防疫宝丹(399)
梅核气片(400)
清化丸(400)
瓜蒂胆矾散(400)
发音散(400)
益气开音丸(401)
口腔疾病(401)
复方五倍子散(401)
青黛散(一)(401)
青黛散(二)(402)
青黄散(402)
黛矾散(402)
石黄参麦片(403)
滋阴丸(403)
漱口液(403)
清胃漱口液(403)
薄僵漱口液(404)
口疮散(404)
口爽液(404)
导赤丸(404)
清宁丸(405)
清胃黄连丸(405)
牙痛一粒丸(405)
牙痛散(406)
龙脑散(406)
珍珠散(406)
健齿除龋散(407)
太和散(407)
麝香散(407)
青龙散(407)
清宫固齿散(408)
仙方地黄散(408)
麝香刷牙散(408)
神仙长春散(408)
妙应散(409)
止血散(409)
沉香散(409)
透顶香散(409)
七香丸(410)
鸡舌香丸(410)
含香丸(410)
草豆蔻丸(410)
五香丸(411)
神功丸(411)
十香丸(411)
生肌止痒散(411)
大黄冰片散(412)
活血止痛膏(412)
唇风液(412)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涌现出众多灿若明星的医药学家.正是他们在悬壶济世、耕耘杏林的过程中,不断挖掘继承、创新发展,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的秘验效方,为丰富中医学的方剂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丸散膏丹简称中成药,是医家病家必备之方药,可备仓促之用.预辑妙方,救急拯危,甚为稳妥.医家按证施治,选方用药,随手可得;病家捡方疗疾,用之中的可早日康复,且俱可按图索骥、以备缓急的特点.此乃一举两得之功.因此,继续总结和推广丸散膏丹治疗疾病的经验妙方,惠及千家,具有重要意义!
今值《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出版后,深受读者的爱戴与欢迎.为了解决病多道少之苦,寻方疗疾之难,笔者近10年来,继续遍找医籍、中医期刊和家藏资料,广集秘方,再经临床验证而确有良效者随时录之于章.为了使中成药更好地推广应用,发扬光大,造福人民,笔者特根据50余年临床实践,将近10年来临床再验证资料,并结合四代家传和师授经验,几经易稿,始编著成《常见病中成药证治妙方》一书,希为世人之需,索方治病之用.
全书按内科、妇科、儿科、男科、骨伤科、皮肤科、外科和五官科进行编写.一科列多病,一病选多方.共列疾病200余种,精选妙方1130余首.每方均按“组成、制法、用法、功能、主治、加减、附记”等依次排列,井然有序.附记中包括方剂来源,疗效禁忌、忌口及注意事项等.所选录之方都是医家医门绝技,方中珍宝,一病有一病之妙方,一方有一方之妙用,且屡试屡验,疗效显著.
必须说明的是:其一,书中收载之方,有的是从笔者《程氏医学笔记》《集验中成药》《名医治验良方》《名医秘方汇萃》《集验百病良方》《临床验方集》等内部资料续录中转录.因据验证疗效确切而随时录之,未能详列,敬请见谅;其二,原方无方名者今方名均为笔者拟加;其三,书中所列之方,既有口服,又有外用,均在每方用法中一一做了说明,务必按要求使用,日服2次,均为每日早、晚各服1次,日服3次或4次,均为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或临睡前加服1次;其四,忌服、慎用及注意事项等均在附记中做了说明;其五,《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中方剂一律不选录,有的方名相同,而方中组成或剂量有异,姑且选录.
在本书编写中承蒙程美红、张大英等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谨表谢意.由于笔者学识浅薄、经验不足,不当之处恳请同仁高贤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程爵棠
2017年2月写于中国瓷都景德镇
我向来是中医的忠实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将中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书籍,而《常见病中成药证治妙方》这本书,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把中医讲得高高在上,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有什么病,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以及如何通过辨别不同的“证”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案例,让我们能够将书中的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结合。比如,对于感冒,书中会详细讲解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的不同表现,以及分别对应哪些中成药。这种细致的指导,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的药物介绍也十分到位,不仅仅是功效,还包括了药物的药理、炮制、配伍禁忌等等,让我们用药时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安全。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健康养生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中医的。在书店里偶然翻到《常见病中成药证治妙方》这本书,立刻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将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用药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没有用过于专业晦涩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解了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如何通过辨证来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辨证”的部分,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舌苔、脉象、症状等来判断疾病属于哪种证型,这对于我这样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且,书中推荐的每一种中成药,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包括它的主要成分、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等,非常全面。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家庭中医药指南”,让我能够在家中就初步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来缓解症状。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中医知识来保健养生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拥有的。
评分《常见病中成药证治妙方》这本书,我从目录上粗略翻了翻,就觉得它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平时就容易感冒发烧,咳嗽鼻塞,嗓子疼,这些都是小毛病,但每次去医院都觉得麻烦,排队挂号,医生寥寥几句,开些药回家,也不知道对不对症。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它把这些常见病都罗列出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你用中成药来治疗。我一直对中医比较感兴趣,总觉得中药温和,副作用小,而且针对性更强。这本书把“证治”两个字放在标题里,就说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感冒了吃这个药”,而是会告诉你感冒分为哪几种类型,比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用药方法。这一点我特别看重,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生病就是因为辨证不清,所以药不对症,效果自然不好。《常见病中成药证治妙方》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好,图文并茂,读起来不枯燥,而且很多地方都配有插图,这样更容易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就像请了一个家庭医生在家一样,以后遇到小病小痛,我都可以自己先查查书,有个大概的了解,再决定怎么用药,或者去咨询医生的时候,也能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症状。
评分最近入手了《常见病中成药证治妙方》这本书,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还是挺高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关于中成药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实用性强的并不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像一些书籍那样,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品名称和功效,而是真正地从“证治”的角度出发,告诉读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中成药。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四诊合参”的讲解,虽然文字不多,但却点出了中医辨证的核心。而且,书中对于每一种常见病的介绍,都做得非常细致,不仅列举了疾病的临床表现,还详细分析了可能存在的不同证型,以及每种证型对应的中成药。这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帮助。我之前总是担心自己买错了药,或者用了不对症的药,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我的这种担忧。另外,书中关于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也写得很清楚,这让我用药时更加安心。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对中成药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电视广告上的,觉得它们似乎都差不多,效果也都差不多。但《常见病中成药证治妙方》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常见病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疾病在中医理论中的“证候”,并且详细列举了与之匹配的中成药。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药物时,不仅说明了药物的名称、功效,还附带了药理、药性、禁忌症等详细信息。这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以前我买药,都是听药店店员推荐,或者看说明书上写的一些症状,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辨证施治才是关键。比如,我之前一直以为咳嗽都一样,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咳嗽有寒咳、热咳、燥咳等区别,而不同的咳嗽,对应着不同的中成药。这种细致的分类和讲解,让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半吊子中医,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贴切,让我能联想到自己或者家人的经历,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