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起步,正念的由來
《佛教常識答問》是學習佛教知識的通俗讀本,瞭解佛教文化的首要選擇。書中對於佛教的源流、佛學的基本內容和態度都作瞭詳細的錶述,采用答問的形式,更附以二百餘幅精美的彩色圖片,把深邃的佛理形象生動地錶達瞭齣來。佛教大護法趙樸初"小題大做"成就的佛學經典,國內印行迄今已達數十萬冊,被譯成日文、英文、韓文等多國文字,暢銷海內外。
趙樸初(1907-2000),著名社會活動傢、佛教人士、書法傢、詩人、作傢,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人。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顧問,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主席,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常委、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副主席、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著作有《佛教常識答問》《趙樸初文集》等。
序言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內容和佛教經籍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衰滅、復興
第五章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演變
( 一) 佛教的傳入和經典的翻譯
( 二) 佛教各宗派的興起
( 三) 少數民族地區的佛教
( 四) 佛教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
( 五) 發揚人間佛教的優越性
插圖目錄
主題詞筆畫索引
後記
重版後記
問:什麼是佛教?
答: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叫作佛法。
問:佛是神嗎?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紀時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達多,他的姓是喬達摩。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問: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還是另一人?
答:“如來”這個名詞是從梵語譯齣來的。“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實狀況,它又包含“如實”的意義。佛經對“如來”的解釋是“乘真如之道而來”,又說“如實而來”。“如來”是一個通用名詞,它是“佛陀”的異名。如釋迦牟尼佛,可以稱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可以稱阿彌陀如來。
……
這本書是我近四十年前開始寫的,因為事務冗忙,時作時輟。原來計劃,除現在書中的五章外,還有三章是有關中國與外國佛教關係史的,因佛教協會已有這方麵資料的編輯和著作,所以不重復瞭。
我寫成第一章後,曾從《楞嚴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那句話中提齣“飲水”二字作為筆名,陸續在《現代佛學》雜誌上發錶。有一位朋友問我:“你為什麼用這樣一個小題目?”我說:“我喜歡‘小題大做’,而不願‘大題小做’,更害怕有題空做。”這本書名很閤我的心意。
幾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譯這本書,我應他的要求寫《序》時,曾記下與本書有關的一件事:一九五七年我陪一位柬埔寨僧人見毛澤東主席,客人到來之前,我先到瞭。毛主席便和我漫談。他問:“佛教有這麼一個公式——趙樸初,即非趙樸初,是名趙樸初,有沒有這個公式呀!”我說:“有。”毛主席再問:“為什麼?先肯定,後否定?”我說:“不是先肯定,後否定,而是同時肯定,同時否定。”談到這裏,客人到瞭,沒有能談下去。
後來,我在寫這本書的第二章時,想起那一次未談完的問答,我想,書中談到緣起性空的思想,可能補充瞭當時我在毛主席麵前所想講的話。我看過曾是毛主席的勤務員李銀橋寫的書:有一天,毛主席在延安齣門散步,對李銀橋說:“我們去看看佛教寺廟,好不好?”“那有什麼看頭?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說:“片麵片麵,那是文化,你懂嗎?”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周建人先生寫信給我說,“文革”初期範文瀾先生嚮他說,自己正在補課,讀佛書。範老說,佛教在中國將近兩韆年,對中國文化有那麼深厚的影響,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國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個佛教勝地看到被人貼迷信標語的事實,迴來寫瞭一份報告,錢學森博士看見瞭,寫信給我說:“宗教是文化。”
這三個人,一是偉大的革命傢,一是著名的曆史學傢,一是當代的大科學傢,所見相同,都承認佛教是文化,而今天還有不少人的認識水平和當年李銀橋的一樣。
我最初寫這本書的動機隻是為瞭和外國朋友談話時,翻譯人員因缺乏佛教知識而感到睏難,想為他們提供一些方便。但這許多年來,得到國內不少人的關懷鼓勵,也引起一些外國朋友的注意。事實說明,這本小書對於增進人們對佛教的瞭解,增進國際朋友對中國佛教的瞭解,不無少許貢獻。
我虔誠期待國際朋友對此書內容給予指教。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靜的藍色調,配上一些古樸的圖騰紋飾,拿在手裏就感覺心都靜下來瞭。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不是那種廉價的粗糙紙張,摸起來很細膩,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沒話說,即便是小的插圖和文字,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於一本需要仔細研讀的書來說太重要瞭。我特彆喜歡它對版式布局的處理,留白的處理得恰到好處,讀起來不覺得擁擠,眼睛很舒服。而且,它看起來不像那種死闆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即使是放在書架上,也顯得很有品位。初次翻閱時,我注意到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僅是裝飾,更像是對文字內容的視覺補充,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整體上,這本書在視覺體驗上做得非常齣色,讓人願意花時間去品讀,而不是匆匆翻過。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它並沒有采用簡單的按時間順序或者按宗派劃分的方式,而是建立瞭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開篇就搭建瞭一個宏觀的框架,讓你對整個佛教的“大廈”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後纔逐步深入到具體的教義、曆史人物和修行方法。這種“先廣度、後深度”的結構安排,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我發現它在處理一些交叉性問題時特彆巧妙,比如當討論到一個概念時,它會標注齣在其他章節或不同流派中的對應或差異,這種橫嚮的聯係讓知識體係更加立體和穩固。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學習知識點,而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認知地圖,每讀完一部分,都會有“原來如此”的感覺,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成就感。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觸動,在於它所蘊含的那種超脫於世俗的平和感。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閱讀一本專注於探尋生命本質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慢”體驗。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洗滌。在閱讀過程中,我能明顯感覺到那種試圖去理解“苦”、“空”、“無常”等核心概念時,內心産生的微妙變化。它沒有提供任何快速的“心靈雞湯”,而是要求讀者付齣耐心和思考。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並不完全在於它迴答瞭多少具體問題,而在於它提齣問題的方式,以及它引導我們去探索和接納生命復雜性的那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周遭的世界和自身的煩惱,多瞭一層理解和包容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拿捏得非常精準,它成功地平衡瞭“入門普及”和“專業探究”之間的關係。對於一個對佛教隻有模糊概念的人來說,它提供的基礎知識點是詳盡且可靠的,足以讓人建立起一個正嚮的認知框架。但同時,對於那些希望瞭解更多細節的讀者,書中也藏瞭不少乾貨,比如對某些重要經典的核心思想的精煉解讀,或者對不同曆史時期教義演變的梳理。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文獻或典故時,往往會給齣明確的齣處或背景介紹,這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研究態度,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本可以隨時查閱的工具書。這種既能滿足好奇心,又能提供紮實學術支持的特點,非常難得。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齣乎我的意料,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充滿術語的佛學術語堆砌,而是像一位和藹可親的師長在娓娓道來。語言非常平實,甚至帶有一點點生活化的幽默感,這使得原本看似深奧的佛教義理變得觸手可及。我發現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總是能找到非常貼切的現代生活例子來類比,比如用現代的心理學名詞來對照佛教中的“心識”概念,這種跨領域的解讀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要點。而且,它沒有強迫讀者去接受某種特定的教條,而是更多地引導你去思考,去自行體會。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一些曆史背景時的嚴謹性,既尊重傳統記載,又保持瞭批判性的視角,讀起來讓人覺得非常可靠和真誠。
評分很好的,紙張也好
評分不錯?
評分佛教常識問答,看過kindle版本瞭,再讀一遍
評分好書啊好書啊我喜歡我喜歡
評分好,可以。
評分好書啊好書啊我喜歡我喜歡
評分還可以!
評分慕名而買
評分還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