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

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嘉惠,朱凌云,连强,罗云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疾病预防
  • 家庭医学
  • 传统医学
  • 保健
  • 中医药
  • 生活常识
  • 自我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67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644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支招百病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养生
  本丛书集合了上海市中医医院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资深中医医师,他们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诊疗心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医学问题,将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防治要点、中医养生之道、食疗药膳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是覆盖面广、实用性强、中医特色浓的医学普及读本。

内容简介

  《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通过“中医养生,防病延年”“顺应四时,养生有道”“预防为重,少得疾病”“日常饮食,大有讲究”“冬令进补,膏方疗疾”“疏通经络,养护关节”“家有小儿,增强体质”多个角度,由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上海市中医医院临床一线的专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养生”话题进行直观的解读,介绍各种“养生经”。
  《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融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供关注自身健康、希望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陆嘉惠,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医疗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务。工作期间多次评为各类院级、校级先进个人,2012年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曾入选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贡献奖、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
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三等奖、上海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中医养生防病延年1
中医保健,防病延年3
顺应自然,有益健康5
人体主要脏器的排毒与保健6
酸甜苦辣咸,你“归”哪一味7
不同体质人群的中医养生法13
动以养体,静以养心15
养生需养性16
运动与养生17
沉香与养生18
白领女性的健康困惑20
晒太阳,老人户外的健康功课22
偏方勿轻信24

顺应四时养生有道27
春季养生为健康打基础29
早春时节的养生提醒31
清明时节话养生33
春游芳草地,养生正当时36
春季中药泡脚的好处37
春季护心养心的6大真经38
浅谈春季养胃41
春季养肝重“四调”: 饮食、起居、精神、用药43
五法助你远离春困4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春季调护48
冬病夏治成“潮习俗”49
立夏养生51
小满养生55
端午养生58
芒种养生60
夏至养生63
冬天滋补,夏天素补67
暑湿勿忘经典药68
黄梅季节消暑祛湿护心脏69
“疰夏”与胃肠疾病有何关系71
炎炎夏日说养肝72
夏日好眠,三个“最佳”74
糖尿病患者的夏季调理75
秋燥来临,肝怎么办77
驱“秋乏”78
秋季如何防治痔疮80
冬季养生点对点82
冬病冬防,亚健康人群尤应重视84
提高免疫力,防冬季感冒86
大雪养生88
冬至养生91
小寒护阳敛气,大寒摄精养神93预防为重少得疾病97
漫谈祛湿99
自摸脉,早察病101
中医眼中的“三高”102
谈胃肠病的防治105
生活需要爱心,也需要爱肝107
饮食调理养肝护肝110
肝癌真的防不胜防吗111
劳逸结合,远离肝癌112
判断肾虚有依据114
肾阴亏虚最常见116
气温反复,呼吸道容易不舒服该怎么预防118
预防“老慢支”三项注意119
“嗓子眼”发辣是怎么回事122
中西医结合“赶走”偏头痛124
经期偏头痛,预防更重要126
中风的“识”与“防”127
卒中康复因人而异130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132
健康睡眠,远离慢病133
熬夜弊多利少134
睡眠有学问,早衰可防治136
精神锻炼防治失眠138
泡脚适当,健身防病139
肠癌术后“养”好肠道功能141
防治乳腺癌,情绪很重要143
年轻女性莫让便秘损健康145
假期需防肛门病149日常饮食大有讲究151
漫谈“饮食养生”153
从饭后不吃水果说起154
结石患者该如何饮水155
调情食补共养肝158
多吃绿色食物可以养肝159
“防癌食品”真的防癌吗160
肿瘤患者要“补”还是要“忌”164
肿瘤患者进补须知168
服用补药需要了解的6个问题170
节日里吃撑了怎么办172
糖尿病患者节日饮食备忘录174
中秋节,你是否吃多了这些176
冬饮黄酒正当时177
食品中毒的自我救治179

冬令进补膏方疗疾181
明清膏方“初长成”183
上海膏方,地域特色184
冬令进补,别忘先行“开路药”186
亚健康人群,试试膏方188
哪些血液病患者适宜服膏方190
糖尿病患者也能冬令进补191
胃肠道疾病适合服用膏方吗193
哪些肾病适合膏方调理194
慢性咳喘病患者更宜膏方调治196
风湿病患者如何进补197
肿瘤化放疗期间膏方调理199疏通经络养护关节203
健康从“按头”开始205
护颈刻不容缓209
“高枕无忧”与“硬板床”211
呵护脊柱从日常做起213
跳广场舞小心五个动作214
功能锻炼: 术前就要练起来217
关节置换术出院后的锻炼218
随意推拿越治越伤220
漫谈拔罐222
艾灸养生225
刮痧养生,疏通经络度苦夏227
冬日保健防病,艾灸“独当一面”229

家有小儿增强体质231
如何增强孩子的体质233
小儿肺系调理234
宝宝上火怎么办236
小儿保健穴位按摩237
春季调养好,孩子少得病241
为幼儿秋季保健支招243
冬令养儿,调理体质好时机244
宝宝易接受的不苦中药246

精彩书摘

  气温反复,呼吸道容易不舒服该怎么预防
  春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春季绿色植物、花粉增多,尘螨、霉菌等微生物活跃,易导致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加重。春季防治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寒保暖,莫忘“春捂”。即注意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尤其是初春,过早减少衣物,一旦寒气袭来,气温下降,就难以抵御风寒,引发呼吸道疾病。
  (2)居室、工作场所要注意通风,防止病毒、细菌交叉感染。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和体质较弱之人,要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3)饮食营养易消化,多食具有清肺润肺作用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百合、荸荠、银耳、雪梨、橙子等。多喝水,使气道黏膜保持湿润。少食干燥、辛辣油腻和太咸的食物。春季要根据体质状况,进补需适当,减少补品的使用量。
  (4)注意体育锻炼,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5)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过度紧张劳累。感冒、咳嗽时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嗓,尤其久咳不愈之时,气道更需要休养,逐渐恢复其正常功能。
  (6)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春季养生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使肝脏舒畅条达。
  (7)春季冷热多变,再遇空气污染,环境不良,刺激呼吸道黏膜,易出现咳嗽、咳痰、咽干不适等症状。所以要注意改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呼吸道的损害。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或佩戴好口罩。认识烟草的危害,倡导戒烟。
  (8)中药防治,可使用具有疏风清热、利咽润肺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菊花、荷叶、罗汉果、胖大海等代茶饮。或金银花防疫茶: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麦冬15克,可加入冰糖适量,热水冲泡或煎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
  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注意环境变化影响,避免受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减少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接触。慎食虾、蟹、鱼等海鲜食品。
  “老慢支”、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部疾病者,春季更容易疾病加重,要做好自我防护。平素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注重中医防治措施,建议口服中药调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如咳嗽、咳痰、气喘加重,或伴有发热,及时到医院呼吸科就诊。
  (肺病科石克华主任医师)
  ……

前言/序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能抵御各种疾病侵袭,还应具备健全的精神状态、心理平衡和调节能力,以应付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过多依赖于医生、药物、检查和医疗设施,很容易忽视自身在恢复、保持、增进健康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帮助公众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共同的心愿。医务人员除了完成常规的医疗工作以外,还重视健康管理,延伸医疗服务,近年来,他们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医学科普文章,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
因此,我们从近十年来医务人员撰写的科普文章中精挑细选,整理、编写、出版本套“中医支招百病消”丛书,分为《少生病》《善养生》《爱食疗》三个分册。本丛书的作者是上海市中医医院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资深中医医师,他们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诊疗心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医学问题,将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防治要点、中医养生之道、食疗药膳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套覆盖面广、实用性强、中医特色浓的医学普及读本。希望读者阅读后,对增强自我体质、减少疾病发生、保持健康状态有所帮助。
限于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陆嘉惠、朱凌云2017年6月编写说明编写说明“养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其目的就是让人健康、长寿、快乐。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云“道法自然”,都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辨证观,提倡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形神兼具,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如何能不生病?关键要做好日常的保健。本书分“中医养生,防病延年”“顺应四时,养生有道”“预防为重,少得疾病”“日常饮食,大有讲究”“冬令进补,膏方疗疾”“疏通经络,养护关节”“家有小儿,增强体质”等板块,数十位长期工作在上海市中医医院临床一线的专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养生”话题进行最直观的解读,介绍各种“养生经”,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编者2017年6月








藏在日升月落间的养生秘籍:一本让你由内而外焕发活力的生活指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追逐物质与成就的路上,渐渐忽视了身体最深处的呼唤。当疲惫、亚健康甚至疾病悄然来袭,我们才惊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抵御生活风雨最坚实的盾牌。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养生信息,真伪难辨,何去何从? 本书,并非一本艰深晦涩的医学典籍,也不是一套冰冷刻板的养生方案。它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阿姨,用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为你娓娓道来那些隐藏在自然万物、寻常生活中的养生智慧。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术语,只有一份对生命的热爱,一份对健康的执着,以及一份希望将这份宝贵财富传递给每一个渴望健康的人的真诚。 一、从“天人合一”到“顺时养生”:理解身体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本书的开篇,便带领我们回归古老的哲学智慧——“天人合一”。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我们并非独立于自然的存在,而是自然界宏大生命链条中的一环。我们的身体,如同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有着自身的节律与规律。 因此,我们首要学习的,便是“顺时养生”。它告诉我们,何时该温补,何时该清淡;何时该早睡,何时该晚起;何时该多动,何时该静养。从春天的生发,到夏天的旺盛,从秋天的收藏,到冬天的潜藏,每个时节都有其独特的养生重点。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身体也需要顺应自然的趋势,舒展筋骨,调养肝气。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在春季通过饮食、起居,帮助身体摆脱冬日的沉寂,迎接生机。比如,推荐哪些时令蔬菜有助于疏肝理气,如何通过适度的户外活动来唤醒身体的活力,以及在睡眠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让身体在春季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夏季,阳气最盛,万物繁茂。 此时,养生的重点在于“养心”,同时也要注意“消暑解渴”。书中将深入浅出地解析,夏季如何通过清淡的饮食,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动”,来排出体内的湿热。同时,也会介绍一些能够安神定心的养生方法,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秋季,天高气爽,万物渐收。 这是身体“养肺”的最佳时机。书中会重点介绍,如何通过饮食调整,滋润肺部,润燥止咳,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推荐哪些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呼吸练习来增强肺功能,以及在起居上如何避免秋燥对身体的侵袭。 冬季,阳气潜藏,万物休养。 此时,是身体“藏精蓄锐”的关键时期。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温补的饮食,滋养肾气,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同时,也会强调“温养”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通过合理的穿着,以及保持适度的室内温度,来帮助身体度过寒冷的冬季。 二、食为药引,药食同源:用最天然的食材滋养生命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将“药食同源”的理念贯穿始终,教我们如何从日常的餐桌上,获取滋养身体的能量,甚至达到“不药而愈”的境界。 书中不会出现令人望而生畏的药方,也不会推荐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它所聚焦的,是厨房里最常见、最易得的食材:五谷杂粮、蔬菜瓜果、豆制品、菌菇、蛋奶,甚至是葱姜蒜等调味品。 五谷杂粮的智慧: 大米、小米、糙米、燕麦、玉米……这些朴实的食材,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书中会告诉你,不同的谷物有着怎样的特性,如何搭配食用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养生功效。比如,小米粥对于调养脾胃的重要性,糙米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如何帮助清理肠道,燕麦又是如何成为降血脂的“好帮手”。 蔬菜瓜果的馈赠: 绿色蔬菜的清热解毒,黄色蔬菜的健脾益气,红色蔬菜的活血补血,紫色蔬菜的抗氧化……本书会带你认识每一种蔬菜水果的独特“身份”,并告诉你如何在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蔬果。比如,枸杞的明目作用,大枣的补气养血,白萝卜的清肺化痰,等等。 豆制品与菌菇的营养: 豆腐、豆浆,是植物蛋白质的极佳来源;香菇、木耳、银耳,则富含丰富的多糖和矿物质。书中会指导你如何巧妙地将这些食材融入日常饮食,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支持。 葱姜蒜的妙用: 它们不仅是厨房里的调味品,更是天然的“驱寒散寒”、“杀菌消毒”的良药。本书会告诉你,如何在烹饪中恰当使用这些调味品,发挥其辅助养生的作用。 本书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一种“吃懂”食材的能力。它不会强制你戒掉所有“不健康”的食物,而是引导你认识食物的本质,学会选择,学会搭配,学会倾听身体的需求,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让身体得到滋养。 三、起居有度,动静结合:让生命焕发活力的生活节奏 除了饮食,良好的起居习惯也是养生的基石。本书会为你量身打造一套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节奏,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养生之道。 睡眠:生命的“充电宝”。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非古代人的特权,而是身体最本能的需求。书中会深入探讨,高质量睡眠对于身体修复、精力恢复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实用的睡眠改善建议,比如:如何营造一个利于睡眠的环境,睡前如何进行放松练习,以及在不同年龄段,睡眠的需求有何差异。 运动:为生命注入活力。 运动并非只是为了减肥塑形,更是为了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本书倡导的是“适度运动”,而非剧烈训练。它会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群,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例如:温和的散步、八段锦、太极拳,以及针对性的拉伸运动。它还会强调“动静结合”,在劳逸结合中找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情绪管理:心安即是归处。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长期的焦虑、愤怒、抑郁,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本书会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我们管理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比如,通过冥想、正念练习,或者是一些舒缓的音乐、阅读,来达到身心的放松。 四、辨证施治,个性化养生:倾听身体的声音,找到最适合你的方法 “千人千方”,这句话在养生领域同样适用。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都不同,因此,适合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本书的精髓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辨证施治”。 认识自己的体质: 书中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身体属于哪种体质(如阴虚、阳虚、湿热、气虚等),并根据不同的体质,提供相应的养生建议。它会让你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感冒,有人适合喝姜汤,有人则需要清淡饮食。 关注身体的信号: 身体总会发出各种信号,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皮肤的干燥、舌苔的变化、睡眠的质量、情绪的波动……这些都是身体在“说话”。本书会引导我们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养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书强调的是循序渐进,从小的改变开始,持之以恒,才能看到真正的效果。它鼓励读者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 本书的目标,是让你成为自己健康的“主理人”。 它不提供“包治百病”的神奇药方,而是为你打开一扇了解身体、认识自然、掌握生活智慧的大门。在这里,你不会找到复杂的医学理论,只有触手可及的生活经验;你不会看到冰冷的养生公式,只有温暖的人文关怀。 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本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生活画卷。你会发现,原来养生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有趣,如此充满爱。它将陪伴你,一起在日升月落间,在四季轮回里,在柴米油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解锁生命的无限活力。让身体不再成为束缚,而是成为你探索世界、追逐梦想最忠实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生活品质、改善健康状况的读物,而“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这个书名,尤其是“善养生”这三个字,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理解的“善养生”并非仅仅指代身体的健康,更包含着一种积极向上、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解读中医养生的奥秘,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吃什么”、“做什么”,更是引导我们如何去“感受”和“理解”身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中医“治未病”的智慧,教会我如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何通过日常的调理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传达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哲学,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保持一份从容和自信。我相信,真正的养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而这本书,很可能就是我踏上这条修炼之路的绝佳引路人。

评分

作为一名对健康养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探索各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我看到“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这本书名时,内心涌现出一股强烈的认同感。我深信,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它能够从整体上审视人体,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将中医的养生智慧,以一种更加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中医理论,让我能够理解身体为何会出现某些不适,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针对现代人常见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如何缓解工作压力、如何调整饮食习惯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养生指南,更是一本能够启迪智慧、提升生活品质的读物,让我能够通过学习中医,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的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而中医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的名字“中医支招百病消:善养生”立刻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认为,真正的养生不仅仅是追求长寿,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身心和谐、充满活力的健康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医的养生精髓,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与时俱进的养生理念,比如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通过饮食和起居的调整来对抗压力,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规律来顺应身体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普适性的养生指导,同时又不失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让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都能从中受益。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导我走向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受到亚健康困扰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改善身体状况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其“中医支招百病消”的承诺确实吸引了我。我深知,现代医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念,往往更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中医养生方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我如何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中医基础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理解身体的健康与疾病。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穴位按摩、经络疏通、情志调理等方法,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听懂”自己的身体发出的信号,并用中医的智慧来呵护它,最终达到“百病消”的理想状态。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封面设计很雅致,透着一股沉静的智慧感,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理论晦涩难懂,而这本书的标题“中医支招百病消”和副标题“善养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仿佛它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那些深奥的中医养生智慧展现在我面前,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其门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实操性强的养生方法,比如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季节的调理建议,或者一些简便易学的食疗方,能够真正融入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毕竟,养生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如果方法太复杂,或者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我可能很难长久地实践下去。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轻松、有效、可持续的养生路径,让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中医养生带来的益处。目前看来,这本书的外观和定位都非常符合我的期望,我很有信心它能成为我学习中医养生路上的一个好帮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