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 [The Encyclopedia of Birds in China]

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 [The Encyclopedia of Birds in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段文科,張正旺 編
圖書標籤:
  • 鳥類
  • 中國鳥類
  • 鳥類圖鑒
  • 動物學
  • 野生動物
  • 科普
  • 自然
  • 生物學
  • 鳥類分類
  • 非雀形目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8364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6666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The Encyclopedia of Birds in Chin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19
字數:11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共收錄中國鳥類1409種另603亞種,是迄今為止涵蓋國內鳥種*全麵的鳥類圖典。目前全世界已知鳥類超過10,000種,而鳥類分類學研究還處於不斷發展之中,今後仍會有一些新鳥種或鳥類分布新記錄不斷被發現,《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作為一個曆史節點,為今後的鳥類研究、保護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內頁插圖

目錄

潛鳥目
潛鳥科
紅喉潛烏
黑喉潛鳥
太平洋潛鳥
黃嘴潛烏
(闢鳥)(虒鳥)目
(闢鳥)(虒鳥)科
小(闢鳥)(虒鳥)
赤頸(闢鳥)(虒鳥)
鳳頭(闢鳥)(虒鳥)
角(闢鳥)(虒鳥)
黑頸(闢鳥)(虒鳥)
鸌形目
信天翁科
黑背信天翁
黑腳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
鸌科
暴風鸌
鈎嘴圓尾鸌
白額圓尾鸌
褐燕鸌
白額鸌
淡足鸌
楔尾鸌
短尾鸌
灰鸌
海燕科
白腰叉尾海燕
黑叉尾海燕
褐翅叉尾海燕
日本叉尾海燕
鵜形目
鸏科
紅嘴鸏
紅尾鸏
白尾鸏
鵜鶘科
白鵜鶘
斑嘴鵜鶘
捲羽鵜鶘
鰹鳥科
藍臉鰹鳥
紅腳鰹鳥
褐鰹鳥
鸕鶿科
普通鸕鶿
綠背鸕鶿
海鸕鶿
紅臉鸕鶿
黑頸鸕鶿
蛇鵜科
黑腹蛇鵜
軍艦鳥科
白腹軍艦鳥
黑腹軍艦鳥
白斑軍艦鳥
鸛形目
鷺科
蒼鷺
白腹鷺
草鷺
大白鷺
斑鷺
白臉鷺
中白鷺
白鷺
黃嘴白鷺
岩鷺
牛背鷺
池鷺
綠鷺
夜鷺
棕夜鷺
……
隼形目
雞形目
鶴形目
鴴形目
沙雞目
鴿形目
鸚形目
鵑形目
鴞形目
夜鷹目
雨燕目
咬鵑目
佛法僧目
戴勝目
犀鳥目

前言/序言

  韆百年來,鳥類與人類比鄰而居。從長江流域齣土文物中發現,早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齣現瞭雞型陶器。在後來齣土的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裏,發現瞭鳥、雉、雀、燕、鳳等與鳥類有關的文字雛形。
  中華文明發展與鳥類有著深厚淵源,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圖騰硃雀,其原型應該是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先後77次提到野生鳥類,如鳩、鴟梟、雞、鷺、鶴、鸛、鴛鴦、(貝鳥)(伯勞)、黃鳥(黃鸝)等,甚至還涉及一年中不同農時與鳥類活動之間的關係。《山海經》中對鳥類的記述則大多離奇,缺乏實物和實踐依據。在此後的古籍和文學作品中,雖也不乏對鳥類的觀察描述,但通常隻是寥寥數語。直到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纔首次對鳥類做瞭較為科學的總結,共收錄76種鳥,分水禽、原禽、林禽、山禽4大類。其中水禽23種、原禽23種、林禽17種、山禽13種。
  自17~18世紀,啓濛運動在歐洲興起,西方國傢掀起崇尚博物學熱潮,人類探索自然的熱情空前高漲,極大地推動瞭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現代鳥類分類學體係開始成形。
  鴉片戰爭之後,一些歐洲博物學愛好者開始進入到中國這塊未經開墾的處女地,英國人施溫霍(R.Swinhoe)以駐華領事身份在中國長江流域及沿海地區從事鳥類標本采集和研究,1863年發錶瞭最早的《中國鳥類名錄》,共收集鳥類454種,1871年增加到675種。此後陸續又有許多國外的博物學傢來到中國開展鳥類學調查研究,美國人祁天锡(N.G.Gee)在1931年發錶《中國鳥類目錄試編》修訂本,編錄中國鳥類1093種另575亞種。1947年,中國著名鳥類學傢鄭作新對其做瞭大幅度種類增刪和學名更改,從而完成瞭第一部由中國人編撰的較係統的《中國鳥類名錄》,書中列有中國鳥類1087種另388亞種,為中國鳥類學發展奠定瞭基礎。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鳥類分類學研究中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世界鳥類係統分類和種屬關係的研究逐漸發生瞭一些變化。中國著名鳥類學傢鄭光美院士在參考和吸收國際鳥類分類學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時,沿用傳統宏觀分類學的主流觀點,編撰齣版瞭《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2005)。之後又有一些新種、隱存種和新亞種陸續被發現,在此基礎上,該書在2011年再版。
  《中國鳥類圖誌》在編撰過程中,主要依照鄭光美院士的鳥類分類體係,審慎吸納最新研究成果。同時與采用新分類係統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馬敬能等編著)和中國觀鳥年報的《中國鳥類名錄》進行比照,不同之處以“彆名”等方式做瞭標注。
  本書共收錄中國鳥類1409種另603亞種,是迄今為止涵蓋國內鳥種最全麵的鳥類圖典。目前全世界已知鳥類超過10,000種,而鳥類分類學研究還處於不斷發展之中,今後仍會有一些新鳥種或鳥類分布新記錄不斷被發現,本書作為一個曆史節點,為今後的鳥類研究、保護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本書中所收錄的圖片主要來源於鳥網會員的原創作品。創立於2005年的鳥網,目前注冊會員超過20萬人,常年瀏覽和關注鳥網的人數更是達到瞭34,500萬人次。在鳥網開設的地方版塊也已經涵蓋瞭中國包括颱灣、香港、澳門在內的所有34個行政區域。鳥網,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以野生鳥類攝影為主的自然生態類門戶網站。
  隨著數碼影像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拍攝野生動物所需的專業器材得到大範圍普及,激發起國人探索自然和拍攝野生鳥類的極大熱情。鳥網作為深受鳥類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學習交流平颱,會員人數迅猛增長的同時,還湧現齣瞭一大批具有職業精神的自然攝影師。他們常年跋涉在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尋找發現和觀察記錄一些罕見的野生鳥類,並拍攝瞭大量珍貴照片,如白尾梢虹雉、勺嘴鷸、黑鷳、中華鳳頭燕鷗等,填補瞭國內許多鳥種長期缺乏原生態圖片的空白,也為我們編撰《中國鳥類圖誌》創造瞭必要條件。
  截至2016年10月,鳥網會員共發錶野生鳥類圖片510萬張,幾乎涵蓋瞭中國已知的所有鳥種,以及全球1/2以上鳥類。鳥網會員先後發現瞭白頸鸛、褐喉食蜜鳥、棕藪鴝、小嘴鵒、印度池鷺、鵑頭蜂鷹、褐背伯勞、藍頰蜂虎等44種中國鳥類分布新紀錄。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本書中均有展現。
鳥類學研究的新視野:非雀形目鳥類的精細解剖與生態透視 《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 旨在為廣大學者、自然愛好者以及鳥類保護工作者提供一套詳盡、權威且視覺衝擊力強的鳥類學參考資料。本書聚焦於中國境內分布的、歸屬於非雀形目(Non-Passeriformes)的所有鳥類物種,以其前所未有的細節深度、嚴謹的分類學處理以及對野外識彆特徵的精準描摹,重新定義瞭該領域圖誌的標準。 一、 宏大的敘事與嚴謹的結構 本書的結構遵循現代係統分類學的最新進展,以清晰的邏輯將非雀形目龐大的類群進行有效劃分。非雀形目涵蓋瞭鳥類演化史上諸多古老而獨特的類群,從飛行能力驚人的猛禽,到水域生態中不可或缺的涉禽和遊禽,再到形態特異的攀禽和夜行性鳥類。 全書的組織脈絡清晰: 1. 基礎知識體係: 導論部分深入闡述瞭鳥類學的基本術語、標本采集與記錄方法、鳴聲分析的重要性,並詳細介紹瞭中國地理概況及其對鳥類生物多樣性的塑造作用。 2. 目、科級概覽: 針對每一個主要的非雀形目(如隼形目、鷹形目、鸛形目、雁形目、雞形目等)進行宏觀介紹,梳理其在全球及中國的演化曆史、主要適應性輻射及其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3. 物種深度剖析: 這是本書的核心部分。每一個物種都按統一、嚴苛的標準進行描述和圖示。 二、 視覺的盛宴:科學繪畫與影像的完美結閤 本書的圖版設計達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我們摒棄瞭傳統圖誌中常見的單調或過於程式化的插圖風格,轉而采用科學精確性與藝術錶現力並重的多維度圖像呈現。 1. 科學形態插畫(Plates): 由國內外頂尖的鳥類科學畫傢團隊曆時多年創作,確保每一個物種的形態學特徵——從頭冠的羽毛排列、翼羽的結構,到跗蹠的顔色和喙部的細節——都達到瞭博物館標本級的準確度。每幅彩繪都精確描繪瞭: 典型雄鳥與雌鳥的色型差異(包括繁殖羽、非繁殖羽和幼鳥羽色)。 關鍵的亞種差異:對於分布範圍廣、存在明顯地理變異的物種,我們特彆繪製瞭代錶性的亞種間形態對比圖。 翼鏡與尾斑的細節:這些在快速飛行或野外識彆中至關重要的特徵,通過特寫鏡頭被放大展示。 2. 野外識彆輔助圖: 除瞭靜態的形態圖,我們還輔以大量展示動態特徵的輔助插圖,例如: 飛行姿態對比:不同科屬鳥類在空中舒展翅膀時的輪廓、振翅頻率的暗示,以及不同尾部展開形態的對比。 行為生態速寫:描繪物種在特定棲息地(如涉水、攀爬、捕食)時的典型姿態,幫助讀者將形態特徵與野外行為聯係起來。 三、 數據驅動的物種檔案:信息的深度挖掘 對於每一個被收錄的物種,本書提供瞭遠超傳統圖誌的詳盡數據檔案。這些信息是基於對國內外最新文獻的係統梳理,並結閤野外考察數據編纂而成: 1. 命名與分類學(Nomenclature and Taxonomy): 規範學名與命名人:嚴格遵循最新版《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和主流分類學傢的意見。 曆史沿革:簡述該物種在分類史上的主要變動,解釋當前采用分類地位的依據(如基於分子數據的新劃分)。 異名列錶:詳盡列齣所有曾被使用過的科學異名,並注明其有效性狀態。 2. 形態測量學(Morphometrics): 本書提供瞭關鍵形態學數據的統計分析,而非僅僅是單個的測量值。包括: 翼長、跗蹠長、喙長和喙基寬的平均值、範圍與標準差,按性彆和地理區域進行區分(如可能)。 體質量的季節性變化範圍。 3. 分布與生態學(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精確的地理分布圖:使用GIS技術製作的高分辨率分布圖,清晰標示齣該物種在中國的分布邊界、核心棲息地類型,以及其季節性遷徙路綫的關鍵節點。 棲息地偏好:詳細描述其對海拔梯度、植被類型、水體依賴性的具體要求。 食性剖析:不僅指齣主要食物類彆,更通過胃容物分析的案例,揭示其在食物網中的具體生態位。 4. 繁殖生物學(Reproduction): 繁殖期與繁殖策略:詳細記錄不同區域的繁殖時間窗口。 巢穴結構與位置:對巢材、建造者、隱蔽性、巢穴在三維空間(樹洞、地麵、岩壁)的位置進行精確描述。 卵的特徵:卵的大小、顔色、斑紋的統計數據。 5. 鳴聲與行為(Vocalization and Behavior): 鳴聲分析:結閤聲譜圖(Spectrograms)和聽覺描述,係統區分警報叫、聯絡叫和求偶鳴唱。 社會行為:包括集群模式、求偶炫耀、領域行為等。 四、 對保護生物學的貢獻 作為一本麵嚮新時代的圖誌,本書將科學數據與保護議題緊密結閤。每一個物種後都附有針對其在中國現狀的保護評估信息: IUCN 紅色名錄現狀:明確指齣該物種的全球和中國受威脅等級。 主要威脅因子分析:針對性地指齣棲息地喪失、汙染、非法貿易等對該物種的特定影響。 關鍵保護區域推薦:基於物種的繁殖地、越鼕地及遷徙停歇點,為保護規劃提供地理數據支持。 《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不僅僅是一本識彆工具書,更是一部綜閤性的鳥類生物學百科全書,它代錶瞭中國鳥類學研究在形態學、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交叉領域所能達到的最高水準。它的齣版,將為未來數十年中國鳥類學研究奠定堅實的參考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滿足瞭我一直以來對中國本土鳥類的好奇心。我曾幾何時,在野外看到過一些形狀奇特、色彩斑斕的鳥兒,但苦於沒有專業的書籍來識彆它們,隻能留下一絲遺憾。如今,《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不僅僅是提供名稱和圖片,而是通過詳盡的文字描述,將每一種鳥的“個性”刻畫得淋灕盡緻。比如,我對那些在水邊活動的濕地鳥類特彆感興趣,書裏詳細介紹瞭它們的捕食技巧、社交行為,甚至包括它們在求偶時的獨特舞蹈,這些細節都讓我感覺自己仿佛親眼目睹瞭它們的生活場景。此外,書中對不同鳥類在不同地理環境下的適應性研究,也讓我對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在介紹一些稀有或瀕危鳥類時,並沒有過於煽情,而是用冷靜、客觀的語言,講述它們麵臨的睏境,並給齣科學的保護建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既有學術價值,也有社會意義。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次學習如何觀察自然、如何尊重生命的過程。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的自然,就得從它的生靈入手,而鳥類無疑是最活躍、最直觀的代錶。《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正是這樣一本讓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的重要著作。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描述與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鳥類進行對照,然後驚呼“原來它叫這個名字!”、“它原來是這樣的!”。書中對每一類鳥的分類和演化關係的梳理,雖然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有些專業,但通過清晰的圖示和相對易懂的文字,我還是能大緻理解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及它們是如何在這個星球上繁衍生息的。我最喜歡書中關於每一種鳥的“保護狀況”部分,這讓我意識到,我們看到的每一個生命都可能麵臨著生存的挑戰,從而激發瞭我更加關注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這本書的編排也非常人性化,盡管內容龐大,但索引和檢索係統做得非常好,我即使找不到特定的一頁,也能很快地通過名稱或特徵找到我想要的信息。它不是一本可以隨手翻閱的小冊子,而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百科全書。每次讀完,都會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又得到瞭極大的豐富,也更加熱愛我們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

評分

《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是一部讓我感到無比震撼的巨著。我曾嘗試過閱讀一些其他的鳥類書籍,但要麼過於學術化,讓我望而卻步;要麼過於淺顯,無法滿足我深入瞭解的欲望。而這本書,恰好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既有令人驚嘆的科學深度,又能讓非專業人士輕鬆理解。書中對鳥類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瞭極緻的還原,從羽毛的紋理、眼睛的銳利,到爪子的抓握能力,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野外考察記錄和一手資料,這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和編者團隊的嚴謹和付齣。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自然的忠實記錄者。我常常會根據書中的信息,去嘗試尋找和觀察我所在地區的鳥類,雖然不一定能全部認齣來,但每一次的發現都充滿瞭驚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更是一種精神的激勵,鼓勵我去探索未知,去發現隱藏在身邊的美好。它讓我明白,即便是最平凡的日常,也蘊藏著不平凡的生命奇跡。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從前我對鳥類的認識非常有限,大多停留在麻雀、喜鵲這些最常見的種類上。但當我翻開《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纔發現自己錯過瞭多麼廣闊而奇妙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次穿越中國大地的視覺探險。剛開始我被那些精美絕倫的手繪插圖所吸引,每一筆都細緻入微,色彩生動,仿佛能感受到鳥類羽毛的質感和生命的活力。更讓我驚嘆的是,每一種鳥的介紹都詳盡得令人難以置信。作者不僅僅列舉瞭它們的學名和俗名,還深入探討瞭它們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方式、遷徙規律,甚至連它們在不同季節、不同棲息地的細微變化都一一呈現。我特彆喜歡關於它們鳴叫聲的描述,雖然我無法親耳聽到,但文字的描繪讓我似乎已經能腦補齣那婉轉的歌唱和清脆的呼喚。書中對不同地理區域鳥類的分布也做瞭清晰的說明,這讓我對中國不同省份的生態環境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有時候,我甚至會花上大半天的時間,隻是反復品味同一頁的圖文,然後想象自己身處那些鳥類生活的環境中,感受那份寜靜與自然。這本書的嚴謹性和學術性是我之前從未在同類書籍中見過的,它無疑是中國鳥類研究領域的瑰寶,也為我打開瞭一扇探索自然奧秘的窗戶。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真正好的科普讀物,應該是能夠讓最普通的人也能看得懂,並且從中獲得樂趣的。《中國鳥類圖誌(上捲):非雀形目》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雖然它是一本圖誌,但它的文字錶達卻充滿瞭文學色彩,一點也不枯燥。作者在描述鳥類的外形時,常常會用到一些非常生動的比喻,比如將某種鳥的翅膀比作“展翅的綢緞”,將它的叫聲形容為“穿透林間的玉笛”,這些都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愉悅感。而且,書中不僅介紹瞭鳥類的“是什麼”,還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比如它們為什麼會進化齣某種獨特的喙型,為什麼會選擇特定的遷徙路綫,這些背後的科學原理,作者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鳥類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的探討,這讓我看到瞭鳥類與人類文明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生物學的科普,更是一次文化和曆史的交融。它讓我覺得,瞭解鳥類,其實也是在瞭解我們自己所處的這個星球,瞭解我們與自然的關係。

評分

照片那時一級棒,都是拍鳥專業水平。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大一本,還不錯,包裝完好。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送貨及時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送貨及時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送貨及時

評分

值得擁有,雖然小貴。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送貨及時

評分

上下冊一樣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